基本粒子的神秘「味道」

2021-02-25 中科院高能所

■ 邢志忠/文

1897年,英國物理學家約瑟夫·約翰·湯姆孫(Joseph John Thomson)在陰極射線實驗中發現了電子,這是人類探測到的第一個現代意義上的基本粒子。之後歷時一百餘年,科學家們費盡周折,終於勾勒出比較完整的組成物質世界以及傳遞相互作用力的基本粒子族譜,它包含六個夸克、六個輕子、傳遞電磁力的光子、傳遞強核力的膠子、傳遞弱核力的帶電和中性玻色子以及與基本粒子質量起源有關的希格斯(Higgs)玻色子。

作為物質最基本組分的夸克和輕子在粒子物理學中被賦予了「味道」(flavor)的含義。這一形象的概念是由美國物理學家默裡·蓋爾曼(Murray Gell-Mann)和德國物理學家哈羅德·弗裡奇(Harald Fritzsch)在1971年突發奇想而引入物理學的。當時他們二人正在美國加州一家名叫巴斯肯·羅賓斯(Baskin-Robbins)的冰淇淋店閒談,發現冰淇淋不僅色彩斑瀾而且有巧克力、草莓等不同的口味。於是他們決定用「味道」來區分不同的夸克和輕子,質量小的粒子叫做「輕味」(light flavor),質量大的粒子叫做「重味」(heavy flavor)。如今味物理學已經成為基本粒子物理學的主要分支之一,它所關注的基本問題包括夸克和輕子的質量起源、不同粒子之間的相互轉化以及物質與反物質的不對稱性。

聰明絕頂的蓋爾曼其實是個為科學概念起名的大師。除了「味道」之外,諸如「夸克」、「膠子」以及「色」量子數等生動有趣的粒子物理學名詞都出自他的奇思妙想。這既反映了蓋爾曼的原創才華和巨大學術影響力,也反映了他本人和其他科學家們那種與生俱來的幽默和詼諧的個性。一個特別生動的例子是英國理論物理學家約翰·埃利斯(John Ellis)在和別人打賭輸了之後,不得不把「企鵝」這個與基本粒子毫無關係的名詞引入物理學來描述夸克的味道改變過程。

1977年夏天,正在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從事理論物理學研究的埃利斯遇到了如今身為哈佛大學物理系主任的女實驗物理學家梅利莎·弗蘭克林(Melissa Franklin)。當時弗蘭克林還是個年輕學生,有一天晚上她約埃利斯和另一位朋友到 一家小酒館玩飛鏢,並打了一個難度很大的賭:假如埃利斯輸掉了投飛鏢的遊戲,他就必須在下一篇學術論文中使用「企鵝」一詞。後來弗蘭克林本人提前離開了小酒館,但她的那位朋友卻贏了埃利斯。遵守承諾的埃利斯不得不絞盡腦汁,思考如何把笨重可愛的企鵝與自己的基本粒子理論研究課題自然而然地聯繫起來。最終他發現了一個讓人服氣的辦法:將描述兩種電荷相同、味道不同的夸克之間相互轉化的費曼圖(Feynman diagram)畫成企鵝的形狀,並把它稱作「企鵝圖」。埃利斯及其合作者的這篇論文很快就正式發表了,它不僅成就了「企鵝圖」一詞在味物理學中的廣泛應用,而且成為研究味混合與CP對稱性破壞的經典文獻。

科學家們在探索未知的道路上不可避免地要經歷很多寂寞和失敗的考驗。在這種情況下,擁有寶貴的幽默感至關重要,因為它既是一種健康的生活態度,也是激發創造力的心靈源泉。

來源:邢志忠研究員科學網博客

訂閱 搜索「中科院高能所」或「casihep」

互動 歡迎回復消息與我們互動您的問題與建議

分享 點擊右上角「…」圖標轉發給朋友

投稿 office@ihep.ac.cn

官網 www.ihep.cas.cn

相關焦點

  • ...著「上帝粒子」之稱的神秘粒子,被認為是宇宙中所有基本粒子的...
    3年前,他押下100美元的賭注,打賭人類永遠也不可能發現希格斯粒子——這種有著「上帝粒子」之稱的神秘粒子,被認為是宇宙中所有基本粒子的質量之源。  2011年12月13日,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召開研討會宣布,目前世界上「最強大的超級顯微鏡」——大型強子對撞機尋找希格斯粒子時出現「重要進展」。
  • ...上帝粒子」之稱的神秘粒子,被認為是宇宙中所有基本粒子的質量...
    3年前,他押下100美元的賭注,打賭人類永遠也不可能發現希格斯粒子——這種有著「上帝粒子」之稱的神秘粒子,被認為是宇宙中所有基本粒子的質量之源。  2011年12月13日,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召開研討會宣布,目前世界上「最強大的超級顯微鏡」——大型強子對撞機尋找希格斯粒子時出現「重要進展」。
  • 迷人的存在:神秘的粒子可以揭示大爆炸的奧秘
    布魯克海文實驗室的物理學家Flemming Videbaek在安裝重型調味品追蹤器之前,工作於瑞士測量儀器公司的STAR檢測器,這是一個在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的粒子對撞機。實驗的新見解顯示,「魅力夸克」可能與以前認為的夸克,膠子血漿相互作用較多。
  • 什麼是基本粒子?
    什麼是基本粒子?後來,又發現了正電子、中微子、介子、超子、變子等,統稱為「基本粒子」。1972年,我國髙能物理研究所云南宇宙線觀測站,在宇宙線中發現一種新的重質量荷電粒子。1974年秋,美籍華裔物理學家丁肇中教授為首的實驗小組,發現一種新的重光子,命名為J粒子。在1979年,丁肇中再接再厲,又發現了一種新的重要的基本粒子——膠子。據統計,目前已發現的基本粒子近300種,而且還在不斷發現之中。
  • 粒子物理學的產生發展,層出不窮的基本粒子,基本粒子的陸續發現
    大家好,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的是關於粒子的知識。下面就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最初,人們知道的基本粒子只有四種,隨著實驗技術的提高,人們很快發現基本粒子不止幾種、幾十種,而是層出不窮,到目前已達三百種以上。早期發現的一些粒子是在研究核結構時,先由理論預言,而後為實驗證實的。
  • 基本粒子與能量
    ​          基本粒子是宇宙中不可再分的粒子,基本形狀應該是球形,有正負兩極、大小差異。         基本粒子通過異極相互吸引形成光線,不同長度的光線形成不同的光,光具有定向能量,這是宇宙的基本能量形式。
  • 現在的基本粒子還能再分嗎?
    我們的宇宙到底是由什麼基本粒子組成的呢?1803年道爾頓提出了原子的概念後,近代科學就進入了原子微觀時代了,當時人們都認為這個世界上的所有東西都是由原子這個基本單元構成的,原子是不可再分的了。當時大家都認為質子、中子和電子已經不可能再分的,這個宇宙都是由這幾種基本粒子構成的。
  • 超越希格斯粒子 宇宙中可能潛伏著的5種神秘粒子
    美國趣味科學網站為我們列出了宇宙間可能潛藏的這5種神秘粒子,從引力子到非粒子等。   1.超膠子、W微子和超光子   如果「超對稱性(supersymmetry)」理論是正確的,那麼,可能有超過一打粒子「養在深閨人未識」,等著我們去發現,因為該理論認為,迄今為止科學家們已經發現的每個粒子都擁有一個與其對應的隱藏著的質量更大的超級「夥伴」粒子。   標準模型認為,存在著兩類基本粒子:玻色子和費米子。
  • 粒子、場與群論,在最基本的尺度上,宇宙的基本構件是什麼?
    電子、光子、夸克和其他「基本」粒子被認為不可再分割的。「我們基本上認為粒子是一個點狀物體,」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粒子理論家瑪麗·蓋拉德說,她在上世紀70年代預測了兩種夸克的質量。然而粒子有不同的特性,比如電荷和質量。一個無量綱的點怎麼能收到重力的影響呢?對於任何其他物體來說,物體的屬性取決於它的物理組成(粒子)。
  • 探索神秘的「天使粒子」(科技大觀)
    宇宙的最小物質組成部分——基本粒子也是一樣。1928年,英國理論物理學家狄拉克曾做出驚人的預言:宇宙中每一個基本粒子必然有其相對應的反粒子。  幾年後,科學家在宇宙射線中發現與電子相反的正電子,驗證了這一預言。根據愛因斯坦E=mc2的質能公式,當一個粒子遇上它的反粒子時,它們會相互湮滅從而釋放出巨大能量。
  • 什麼是粒子,組成萬物的基本粒子又是什麼
    它們是不是由更小的粒子組成?組成萬物的最基本的粒子是什麼呢?有沒有最小的粒子?首先,我們先要了解什麼是粒子,粒子的定義是什麼。粒子(particle),是指能夠以自由狀態存在的最小物質組成部分。最早發現的粒子是原子、電子和質子。在1932年人們又發現中子,確認原子是由電子、質子和中子組成的。
  • 張首晟團隊宣布發現天使粒子-神秘的Majorana費米子
    新浪科技訊 7月21日消息,史丹福大學終身教授、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丹華資本創始人張首晟在北京舉辦記者招待會宣布了Majorana費米子的發現,將這種神秘粒子命名為「天使粒子」,該發現刊登於世界最權威學術期刊之一
  • 重磅:中國科學家參與發現「軸子」粒子,42年前預測的基本粒子!
    Institute For Chemical Physical Of Solid)、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 University)、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和中國科學院大學(University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的科學家們發現了一個眾所周知難以捉摸的粒子
  • 史丹福大學華人教授張首晟探索神秘「天使粒子」
    史丹福大學華人教授張首晟探索神秘「天使粒子」 2017年07月27日 11:05   來源:人民日報   參與互動
  • 解釋:基本粒子是什麼?
    我們相信我們已經發現了一些這樣的物體:亞原子粒子,或者沒有尺寸的基本粒子,它們不可能有亞結構。我們現在試圖解釋這些粒子的性質,並努力展示這些粒子如何被用來解釋宇宙的內容。有兩種類型的基本粒子:物質粒子,其中一些結合在一起產生我們周圍的世界,和力粒子-其中之一,光子,負責電磁輻射。
  • 中國科學家參與發現「軸子」粒子,42年前預測的基本粒子
    Chemical Physical Of Solid)、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 University)、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和中國科學院大學(University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的科學家們發現了一個眾所周知難以捉摸的粒子
  • 中國科學家參與發現「軸子」粒子,42年前預測的基本粒子
    博科園:本文為粒子物理學類德勒斯登馬克斯·普朗克固體化學物理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Chemical Physical Of Solid)、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 University
  • 所有最小的粒子真的是基本粒子嗎?
    所有這些粒子都可以在LHC的能量下產生,粒子的質量會產生基本常數,這些基本常數是完全描述它們所必需的。這些粒子可以用標準模型下的量子場理論的物理學來很好地描述,但是它們是否是基本的還不知道。至於物理尺寸,我們有量子物理的規則來指導我們。宇宙中的每一個量子——具有非零能量的結構——都可以被描述為包含一定數量的能量。
  • 粒子物理學基礎——淺析12種基本粒子
    說粒子物理學與我們每個人都息息相關,那是因為作為地球生物的我們,都是由內在化學過程極其複雜的細胞分子構成的,而生物體的分子又都是由92種基本元素構成,這92中基本元素又由3個部分組成:質子、中子和電子。儘管當代物理學家盡了最大的努力,但還是無法將電子拆分成更小的粒子。然而,藉助強大的粒子加速器,物理學家深入了質子和中子的內部,發現了名叫夸克的粒子。
  • 2012年度十個重大科學發現:神秘的上帝粒子
    第9頁: 第10頁:  【搜狐科學消息】 據國外媒體報導,2012年有許多重大科學發現,從長期尋找的亞原子粒子發現上帝粒子   1、發現上帝粒子  今年7月,大型強子對撞機的科學家結束了為期50年的長期探索,他們宣稱發現神秘的上帝粒子——「希格斯玻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