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最小的粒子真的是基本粒子嗎?

2020-12-03 老胡說科學

越來越小的距離尺度揭示了更基本的自然觀,也就是說,如果我們能理解和描述最小的尺度,我們就能理解最大的尺度。從根本上說,宇宙究竟是由什麼構成的?有沒有可能存在最小的基本粒子,或者一組基本粒子,我們既可以用它來建造我們整個宇宙的所有東西,又永遠不能被分割成更小的東西?這是一個科學可以解釋很多的問題,但它不一定能給我們最終的答案。

是否有理論或實驗證據明確地證明基本粒子的存在?

物理學中總是有不確定性的空間,尤其是在推測我們將來會發現什麼的時候。但這種模稜兩可是否合理,取決於我們自己。

1860年,一顆流星擦過地球,產生了一種壯觀的發光現象。這些自然景觀,連同我們所習慣的自然現象,可能會引導我們的邏輯思維,試圖推斷出支撐我們所有現實的基本構件是什麼。如果你想知道宇宙是由什麼組成的,你會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幾千年前,想像力和邏輯的應用是我們擁有的最好的工具。我們知道物質,但不知道它是由什麼構成的。人們假設,有幾種基本成分可以在不同的條件下以不同的方式組合在一起,創造出今天存在的一切。

我們可以用實驗證明物質,無論是固體、液體還是氣體,都佔據了空間。我們可以證明它具有質量。我們可以把它組合成更大的量或者分解成更小的量。然而,只有最後一個想法,將我們可以訪問的事物分解成更小的組件,才會引出「基本」可能是什麼的想法。

從宏觀尺度到亞原子尺度,基本粒子的尺寸對複合結構尺寸的決定作用很小。構建塊是否真的是基本的粒子還不知道。有些人認為物質可能由不同的元素構成,如火、土、空氣和水。其他人,如一元論者,認為只有一個基本的現實組成部分,其他所有物質都可以從其中派生和集合。還有一些人,比如畢達哥拉斯學派,認為一定存在一種幾何數學結構,它為現實設定了要遵守的規則,這些結構的集合導致了我們今天所感知的宇宙。

這五個柏拉圖固體是唯一的在三維空間中由二維多邊形構成的多邊形形狀。許多早期科學家把這五種固體等同於五種基本元素。這是個好主意,但不符合現代科學的標準。然而,存在一種真正的基本粒子的想法,可以追溯到2400年前Abdera的德謨克利特。雖然僅僅是一個想法,德謨克利特認為所有的物質是由不可分割的粒子,他被稱為原子(τομο),意思「萬事萬物」。儘管他的想法包含了許多不相關的和奇怪的細節,基本粒子的概念仍然存在。

單個的質子和中子可能是無色的實體,但它們之間仍有殘餘的強大力量。宇宙中所有已知的物質都可以被分為原子,原子又可以被分為原子核和電子,而原子核又可以被進一步劃分。我們甚至可能還沒有達到分裂的極限,或者還沒有達到將一個粒子切割成多個組分的能力。隨便拿一塊你想要的東西,試著把它切開。試著把它分解成越來越小的部分。每次你成功了,試著再剪一次,直到你超越了剪的想法,到達下一層。宏觀物體變成微觀物體;複雜的化合物變成簡單的分子;分子成為原子;原子變成電子和原子核;原子核變成質子和中子,它們本身又分成夸克和膠子。

在可以想像到的最小的層次上,我們可以將我們所知道的一切簡化為基本的、不可分割的、粒子似的實體:標準模型中的夸克、輕子和玻色子。

標準模型中的粒子和反粒子現在都已被直接探測到,最近的一個頑固分子希格斯玻色子(Higgs Boson)本世紀初在大型強子對撞機(LHC)上墜落。所有這些粒子都可以在LHC的能量下產生,粒子的質量會產生基本常數,這些基本常數是完全描述它們所必需的。這些粒子可以用標準模型下的量子場理論的物理學來很好地描述,但是它們是否是基本的還不知道。至於物理尺寸,我們有量子物理的規則來指導我們。宇宙中的每一個量子——具有非零能量的結構——都可以被描述為包含一定數量的能量。因為所有存在的事物在本質上都可以被描述為類粒子和類波,所以你可以為任何這樣的量子設置物理大小的限制。

雖然分子可能是納米級(10^-9米)的真實描述,原子擅長埃級(10^-10米),原子核甚至更小,單個質子和中子可以達到飛米級(10^15米)。但是對於標準模型粒子,它們會變得更小。根據我們所探測到的能量,我們可以有把握地說,所有已知的粒子在10^-19米尺度下都是無結構的。

阿特拉斯探測器中的希格斯粒子。注意,即使有明顯的特徵和橫向軌跡,也會有其他粒子的陣雨;這是因為質子是複合粒子。這只是因為希格斯粒子給構成這些粒子的基本成分提供了質量。在足夠高的能量下,目前已知的最基本的粒子可能會自行分裂。就我們的實驗知識所知,這些是我們所認為的真正的基本性質。從實驗和理論的角度來看,標準模型中的粒子、反粒子和玻色子都是基本的。當我們進入越來越高的粒子能量,我們可以探索現實的結構到更大的層次。

大型強子對撞機(lhc)提供了最好的約束,但未來對撞機或極度敏感的宇宙線實驗可能需要我們許多數量級更遠:10^-21米的尺度最強的陸地對撞機和潛在一直到最極端能源的宇宙射線。

在宇宙中我們與之交互的對象範圍從非常大的宇宙尺度下降到10 ^ -19米,LHC的最新紀錄。有很長的一段時間(在大小上)和(在能量上)達到大爆炸所達到的尺度,這僅僅比普朗克能量低大約1000倍。如果標準模型粒子本質上是複合的,高能探針可能會揭示這一點。即便如此,這些想法也只是對我們所知道的和能說的加以限制。它們告訴我們,如果我們將一個具有一定能量的粒子(或反粒子,或光子)與另一個處於靜止狀態的粒子碰撞,被碰撞的粒子將以一種基本的點一樣的方式運動,這符合我們的實驗、探測器和可達能量的極限。這些實驗為目前被認為是基本粒子的粒子能有多大設定了經驗極限,統稱為深非彈性散射實驗。

當你將任意兩個粒子碰撞在一起時,你可以探測碰撞粒子的內部結構。如果其中一個不是基本粒子,而是複合粒子,這些實驗可以揭示其內部結構。這裡設計了一個實驗來測量暗物質/核子散射信號。然而,有許多平凡的背景貢獻可能會產生類似的結果。這種特殊的信號將出現在鍺、液態氙和液態氬探測器中。但這是否意味著這些粒子是真正的基本粒子呢?不一定。他們可以是:

進一步可分,意味著它們可以被分解成更小的粒子,或者它們可能是彼此的共振,其中最輕粒子的較重「表親」要麼是激發態,要麼是較輕粒子的複合版本,或者這些粒子可能根本不是「粒子」,而是具有更深層次底層結構的「明顯粒子」。這些想法自希格斯玻色子發現以來受到限制,但並未被排除在外,這樣的理論中比比皆是,但最突出的代表是弦理論。

費曼圖(上)基於點粒子及其相互作用。將它們轉換成弦理論的類似物(底部)會產生具有非平凡曲率的曲面。在弦理論中,所有的粒子都是一個更基本結構的不同振動模式:弦。沒有不變的法則要求一切都是由粒子構成的。基於粒子的現實是一種得到實驗支持並與實驗相一致的理論觀點,但我們的實驗在能量和所能告訴我們的關於基本現實的信息方面是有限的。在弦理論上,我們今天所說的「基本粒子」的一切可能只不過是一個字符串,振動或轉動一定的頻率。弦可以折斷,在一個先前存在的量子位上創建兩個量子位;也可以組合,從兩個先前存在的量子位創建單個量子位。

在基本層面上,我們沒有要求宇宙的組成部分是零維的、類點粒子。

量子引力試圖將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與量子力學結合起來。經典引力的量子修正被可視化為環路圖,如圖所示的白色。空間(或時間)本身是離散的還是連續的還沒有決定,就像重力是否被量子化的問題一樣,或者,正如我們今天所知道的,粒子是否是基本的。在許多情況下,我們宇宙中尚未發現的秘密,如暗物質和暗能量,根本不是由粒子構成的,而是某種流體或空間性質。空間和時間本身的性質還不為人知;它們本質上可以是量子的,也可以是非量子的;它們可以是離散的(能夠分解成塊),也可以是連續的。

我們今天所知道的粒子,我們假設它們是基本粒子,在一個或多個維度上可能有一個有限的,非零大小,或者它們可能是真正的點樣的,可能一直到普朗克長度,甚至,可以想像,更小。

放下一個物體會導致原本應該是「直線」的物體變成特定數量的曲線。在廣義相對論中,我們認為空間和時間是連續的,質量/粒子是離散的和基本的。這兩種情況都不是必然的。你應該從這個問題——真正的基本粒子是否存在——中得到的最重要的東西是,我們在科學上所知道的一切都只是暫時的。我們所知道的一切,沒有一件是如此清楚或如此牢固,以致於它是不可改變的。我們所有的科學知識只不過是我們目前能夠構建的最接近現實的東西。最能描述我們的宇宙的理論可能解釋我們所能觀察到的所有現象,它們可能做出新的、強有力的、可檢驗的預測,它們甚至可能不受我們目前所知的任何替代方案的挑戰。

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絕對正確。科學總是尋求收集更多的數據,探索新的領域和場景,並在衝突發生時自我修正。我們所知道的粒子在今天看來是基本粒子,但這並不能保證,我們越深入研究,自然就會繼續表明基本粒子的存在。

相關焦點

  • 基本粒子真的是物質世界最「基本」的微粒嗎?
    基本粒子真的是物質世界最「基本」的微粒嗎?如果說,一個原子像一座十層高樓那樣大的話,那麼原子核只有一粒豆子那樣小。而且,原子核還可以分成更小的「小不點兒」。這些「小不點兒」都屬於原子世界的「居民」,種類很多。起初,人們只發現了電子、光子、質子、中子四種。後來,又發現了正電子、中微子、介子、超子、變子等,統稱為「基本粒子」。1972年,我國髙能物理研究所云南宇宙線觀測站,在宇宙線中發現一種新的重質量荷電粒子。
  • 基本粒子有多小?
    (© NASA & Wikimedia Commons)當你取任何數量的物質時,不管它多大或多小,構成它的只有兩個選項:要麼它可以被分割成更小的物質,要麼它是真正基本且不可分割的。在19世紀的大部分時間裡我們都認為原子是基本的,最小的實體,原子的希臘語是「ἄτομος」,譯為「不可切分的」。
  • 什麼是粒子,組成萬物的基本粒子又是什麼
    它們是不是由更小的粒子組成?組成萬物的最基本的粒子是什麼呢?有沒有最小的粒子?首先,我們先要了解什麼是粒子,粒子的定義是什麼。粒子(particle),是指能夠以自由狀態存在的最小物質組成部分。最早發現的粒子是原子、電子和質子。在1932年人們又發現中子,確認原子是由電子、質子和中子組成的。
  • 是否存在最小的基本粒子?
    基本粒子就是最小的意思,也是不可切分的意思。這個問題換個問法就是物質能否無限分割,這個與科學水平有關,基本粒子的層次大小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徵。,到了十九世紀,道爾頓提出了近代意義的原子學說,正式把原子列為基本粒子,原子的英文名就是不可再分的意思。
  • ...著「上帝粒子」之稱的神秘粒子,被認為是宇宙中所有基本粒子的...
    3年前,他押下100美元的賭注,打賭人類永遠也不可能發現希格斯粒子——這種有著「上帝粒子」之稱的神秘粒子,被認為是宇宙中所有基本粒子的質量之源。  2011年12月13日,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召開研討會宣布,目前世界上「最強大的超級顯微鏡」——大型強子對撞機尋找希格斯粒子時出現「重要進展」。
  • ...上帝粒子」之稱的神秘粒子,被認為是宇宙中所有基本粒子的質量...
    3年前,他押下100美元的賭注,打賭人類永遠也不可能發現希格斯粒子——這種有著「上帝粒子」之稱的神秘粒子,被認為是宇宙中所有基本粒子的質量之源。  2011年12月13日,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召開研討會宣布,目前世界上「最強大的超級顯微鏡」——大型強子對撞機尋找希格斯粒子時出現「重要進展」。
  • 基本粒子還能繼續分割嗎?
    物質的基本組成是原子,而原子又能分為原子核和電子,原子核還能繼續分為質子和中子(除了氕核之外),質子和中子又能進一步分為夸克和膠子。一直以來,物理學家不斷把粒子分成更小粒子,直至最小的尺寸,以尋找組成物質的基本粒子。
  • 科學家是如何測量「基本粒子」的大小的?
    從宏觀尺度到亞原子尺度,基本粒子的尺寸對複合材料結構尺寸的影響很小。在最基本的層面上,物質是由什麼構成的?把物質分成更小的塊,然後再把小塊分成更小的塊,以此類推,直到不能再分為止。當達到極限時,就獲得了最基本的粒子。問題是我們如何知道是否達到了極限?在19世紀的大部分時間裡,科學家認為原子是最基本的粒子。今天,我們知道原子由原子核和電子組成的,原子核可以分裂成質子和中子,而質子和中子又可以進一步為夸克和膠子。我們許多人都想知道,是否有一天夸克和膠子也會進一步分裂,它們的極限在哪?
  • 粒子物理學的產生發展,層出不窮的基本粒子,基本粒子的陸續發現
    大家好,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的是關於粒子的知識。下面就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最初,人們知道的基本粒子只有四種,隨著實驗技術的提高,人們很快發現基本粒子不止幾種、幾十種,而是層出不窮,到目前已達三百種以上。早期發現的一些粒子是在研究核結構時,先由理論預言,而後為實驗證實的。
  • 粒子物理學基礎——淺析12種基本粒子
    說粒子物理學與我們每個人都息息相關,那是因為作為地球生物的我們,都是由內在化學過程極其複雜的細胞分子構成的,而生物體的分子又都是由92種基本元素構成,這92中基本元素又由3個部分組成:質子、中子和電子。儘管當代物理學家盡了最大的努力,但還是無法將電子拆分成更小的粒子。然而,藉助強大的粒子加速器,物理學家深入了質子和中子的內部,發現了名叫夸克的粒子。
  • 我們所知的最小的粒子是什麼?
    這些核後來被稱為夸克,是組成質子的更小的粒子。夸克是我們在科學研究中遇到的最小粒子。夸克的發現意味著質子和中子不再是最基本的組成粒子。為了更深入地理解,我們來剖析物質,逐層探究其組成。總體看來,物質很堅固且它的性質很容易被測量。
  • 科學可以找到最小的靈魂粒子嗎?
    現代物理學將世界的存在歸結於基本粒子及其相互作用,複雜的世界可以還原成簡單的粒子;生物學家相信,複雜性的生命,可以還原為分子甚至原子,將生命運動形式歸結為物理化學的運動形式,從而可以揭開生命的奧秘;人類學將社會運動還原為低等動物的運動;心理學將複雜的心理意識活動,分解成簡單的「心理元素」,甚至認為「心理」就是大腦的肌肉收縮運動或腺體分泌,以致被譏笑為「沒有頭腦的心理學
  • 物理學家如何知道基本粒子的大小?
    一直以來,物理學家不斷把粒子分成更小粒子,直至最小的尺寸,以尋找組成物質的基本粒子。那麼,物理學家是如何知道一個基本粒子有多小呢?倘若能準確地測量出非基本粒子什麼時候分裂,這樣就能確定能量閾值,從而測出它的大小。 基本粒子的尺寸 通過這種方法,物理學知道,原子可以分割成原子核和電子,它們的總大小約為10^-10米。原子核也能進一步分割成質子和中子,這些更小粒子的尺寸約為10^-15米。
  • 宇宙最基本的粒子
    我們都知道電子與氫原子中的質子相比較,電子非常小。  現在把質子分成3份,3份名字叫夸克,其中一份夸克居然能擠出一點物質就是1個電子和1個正電子。  這是在暗示夸克實際上非常龐大。  所以我覺得夸克不是基本粒子,一定有和電子一樣大,或者比電子還小的粒子合成了夸克、電子。
  • 什麼是基本粒子?
    什麼是基本粒子?如果說,一個原子像一座10層高樓那樣大的話,那麼原子核只有一粒豆子那樣小。而且,原子核還可以分成更小的「小不點兒」。這些「小不點兒」都屬於原子世界的「居民」,種類很多。起初,人們只發現了電子、光子、質子、中子四種。後來,又發現了正電子、中微子、介子、超子、變子等,統稱為「基本粒子」。1972年,我國髙能物理研究所云南宇宙線觀測站,在宇宙線中發現一種新的重質量荷電粒子。
  • 上帝粒子的發現,會顛覆粒子物理學,讓粒子物理學家失業嗎?
    但是如果真的是那樣,我會贏得一個4年的《私家之眼》的雜誌訂閱。如果黑洞存在,基普將得到一年的頂級公寓居住權。當我們在1975年打這個賭的時候,我們有80%的肯定Cygnus X-1是一個黑洞。現在,我有95%的肯定,但是還沒能確定下來。
  • 電子是基本粒子,地球所有電子有多重?據說只有一千克,是真的?
    電子是人類發現的第一個基本粒子,說它是基本粒子的話,比較有趣的是1897年J.J.所以電子是一個無比矛盾的綜合體,它具有波粒二象性,而且它的質量極小,據說全世界的電子加起來也不過一千克,真的是這樣嗎?電子與量子力學量子力學的發展最早是由光子引起的,這就是十九世紀末最著名的黑體輻射問題,維恩公式在短波上非常準確,而瑞利金斯公式則在長波上非常準確,
  • 電子是基本粒子,地球所有電子有多重?據說只有一千克,是真的?
    電子是人類發現的第一個基本粒子,說它是基本粒子的話,比較有趣的是1897年J.J.湯姆遜發現了電子的粒子性因而獲得了1906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而他的兒子G.P.湯姆遜則因為驗證了德布羅意波,也就是電子的波動性獲得了1937年的諾貝爾獎!
  • 解釋:基本粒子是什麼?
    這些被分類為粒子物理的標準模型它從理論上說明了物質的基本構成塊是如何相互作用的,是由基本力量支配的。物質粒子是費米子,力粒子是玻色子。物質粒子:夸克和輕子物質粒子被分成兩類:夸克和輕子--其中有六個,每個有一個對應的夥伴。輕子分為三對。每對都有一個帶電荷的基本粒子和一個沒有電荷的基本粒子--一個要輕得多,而且很難檢測到。其中最輕的是電子和電子中微子。
  • 最新理論,組成黑洞的物質是最基本粒子嗎?以及計算黑洞能量極限
    如果組成黑洞的物質是宇宙中最基本的粒子,那麼由黑洞散發出來的立場將不會存在能量粒子,因為最為微小的能量粒子的核心同樣也是宇宙間的最基本粒子只不過攜帶的能量有些多而已,在能量粒子被由宇宙最基本粒子組成的黑洞吞噬之後能量粒子攜帶的能量將會被完全剝奪掉,也就不會有能量粒子被黑洞發射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