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是基本粒子,地球所有電子有多重?據說只有一千克,是真的?

2020-09-05 王者1個小寶

電子是人類發現的第一個基本粒子,說它是基本粒子的話,比較有趣的是1897年J.J.湯姆遜發現了電子的粒子性因而獲得了1906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而他的兒子G.P.湯姆遜則因為驗證了德布羅意波,也就是電子的波動性獲得了1937年的諾貝爾獎!

所以電子是一個無比矛盾的綜合體,它具有波粒二象性,而且它的質量極小,據說全世界的電子加起來也不過一千克,真的是這樣嗎?

電子與量子力學

量子力學的發展最早是由光子引起的,這就是十九世紀末最著名的黑體輻射問題,維恩公式在短波上非常準確,而瑞利金斯公式則在長波上非常準確,普朗克則量子不連續性解釋了黑體輻射,而且在全波段擬合都非常完美!普朗克的量子假說和此後愛因斯坦的光電理論開啟了二十世紀最為重要的量子力學。

此後關於原子內部電子運動的描述貫穿了整個量子力學發展史,首先是盧瑟福的波爾以半量子化完善了盧瑟福的原子模型,之後則是泡利不相容解釋了電子不會因為質子的庫倫作用力掉入原子核!然後海森堡不確定性原理描述了電子不可同時測量位置與動量無法測定的原因,還有薛丁格的波動方程解釋了電子的波動性,最後則是波爾以波粒二象性的總結。當然即使到現在,關於量子力學的很多定論仍然在激烈的爭論中!

電子有多重,地球上的電子總共有多少?

在發現者湯姆遜時代,就知道電子的質量非常小,他認為電子的質量只有原子的幾千分之一!電子的質量大約為9.109 × 10^−31kg,質子的質量為1.672621637×10^-27千克,實際的電子質量為質子的1/1836倍,湯姆遜的估計還是非常準確的。

在原子核中,除了電子和質子以外,還有一種中子,它比質子重那麼一丟丟,為
1.674927471×10^−27 kg,三者構成了物質,而物質組成了整個地球,根據其中大部分元素中的質子和中子比例我們就能計算電子的佔比,繼而計算出整個地球中電子的質量比!

地殼中元素豐度比例

大家都很熟悉地殼中元素豐度排名為氧(46.60%)、矽(27.72%)、鋁(8.13%)、鐵(5.00%)!但這並不是我們想要的數據,因為這只是地殼,整個地球的元素比例並不是這樣,地球的內核幾乎都是鐵鎳質,整體比例為:鐵(32.1%),氧(30.1%),矽(15.1%),鎂(13.9%),硫(2.9%),鎳(1.8%),鈣(1.5)和鋁(1.4%);其餘1.2%是其他痕量元素!

在這些元素的比例中,質子約佔總質量的49%,中子則佔了51%,地球的總質量約有5.97×10^24千克,那麼49%則為2.93×10^24千克,按1/1836計算,總共有1.6×10^21千克電子!大約是穀神星質量9.43±0.07*10²⁰千克的1.5倍!是不是很嚇人?

這些電子有多少能量?

電子的能量有兩種,一直質能方程中將質量完全轉換為能量的方式,另一種則電子在電勢差中移動所做的功,當然我們好奇的是後者,假如將這些電子都移動電勢差為1V時所作的功大約有多少呢?

1eV=1.602x10^(-19) J

而電子數量則為:1.75×10^51個,那麼總共所作的功總共為2.8×10^32J

地球的引力結合能約為:2.45X10^32J,剛好可以把地球炸回姥姥家,看起來相當不錯!

相關焦點

  • 電子是基本粒子,地球所有電子有多重?據說只有一千克,是真的?
    電子是人類發現的第一個基本粒子,說它是基本粒子的話,比較有趣的是1897年J.J.湯姆遜發現了電子的粒子性因而獲得了1906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而他的兒子G.P.湯姆遜則因為驗證了德布羅意波,也就是電子的波動性獲得了1937年的諾貝爾獎!
  • 所有最小的粒子真的是基本粒子嗎?
    越來越小的距離尺度揭示了更基本的自然觀,也就是說,如果我們能理解和描述最小的尺度,我們就能理解最大的尺度。從根本上說,宇宙究竟是由什麼構成的?有沒有可能存在最小的基本粒子,或者一組基本粒子,我們既可以用它來建造我們整個宇宙的所有東西,又永遠不能被分割成更小的東西?
  • 吃下一勺電子會怎樣?科學家:地球上所有電子加起來都不夠一小勺
    相信很多吃貨都有一個小小的願望,那就是儘可能嘗到不同國家、不同地域、不同品類的美食,但相信從來沒有人會想要吃電子。接下來,讓我們大開腦洞地暢想一下,假如吃下一小勺電子,會出現怎樣的情況呢?首先,我們來明確一下一小勺的容量是多少。粗略計算,一小勺大約是1毫升吧。那一個電子有多大呢?說到電子,我們常常會用「電子云」去描述它,但對於一個電子的體積,目前還沒有明確定論。
  • 一千克是多少斤啊 一千克是多重
    而我們在課堂上學到的質量單位明明是千克。那麼一千克是多少斤?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千克是公制計量單位,一千克等於一公斤,合我國二市斤。公斤又稱千克,是國際單位制中,質量的基本單位。在國際單位制的七個基本單位中,公斤是唯一一個帶有詞頭的基本單位。千克是公職計量單位,一千克等於我國二市斤,1千克=1公斤,1千克=2斤,1千克=20兩,1 千克 = 1000 克。質量單位是千克(kg)。1889年第一屆國際計量大會批准了國際千克原器並批准今後以這個原器為質量單位。
  • 假如宇宙中有且只有一個電子
    惠勒在電話裡說:「費曼,我知道為什麼所有電子都有一樣的電荷和質量了。」惠勒提到的這個問題,是量子世界中最具代表性的奇怪問題之一。量子理論很好地解釋了電子的這些行為,但它卻沒有回答一個更深層次的「為什麼」的問題,那就是,為什麼所有電子都是一樣的?它們確實是一樣的,但科學家卻沒有找到什麼實際的理由來說明它們為何應當如此。許多人認為,無法區分的粒子就是無法區分的,因為宇宙就是如此,沒有進一步的解釋。但惠勒不屬於這類人。
  • 1千克究竟有多重?!
    千克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計量單位,可是1KG有多重呢?又是誰規定的呢?今天我們就來說說1KG!1KG有多重?1799年,法國科學家提出4℃時,一立方分米水的質量定義為1KG,並且以這個標準製作了純鉑為原料的『千克原器』作為1KG的國際標準。1889年,科學家們用更穩定的鉑銥合金代替了純鉑的千克原器,並一直沿用至今。也就是說,我們常說的『千克』是以這個『國際千克原器』實物為標準的。
  • 1千克究竟有多重?
    隨著測量技術精確度的不斷提高,用一塊金屬來定義千克必然會麻煩纏身。因此,測量專家絞盡腦汁,力求僅僅以自然界恆定特性為基礎來定義質量。有兩種方案看來最有希望,一個方案以阿伏加德羅常數(Avogadro constant,指12克碳12中所包含的碳原子數目)這一基本概念為基礎,另一個方案則涉及普朗克常數(Planck's constant,量子力學的基本常數,用途極為廣泛。
  • 電子的質量到底有多小?地球上全部電子的總質量會是多少呢?
    電子是我們熟知的一種構成物質的基本粒子,在大家的印象中,電子是質量很小的粒子,它圍繞著原子核運動構成了世間萬物。但我們很少去深入的了解它,比如說電子的質量到底有多小呢?地球上所有的電子加起來會有多大的質量呢?今天我們就來講一講。
  • 電子的質量到底有多小?地球上全部電子的總質量會是多少呢?
    電子是我們熟知的一種構成物質的基本粒子,在大家的印象中,電子是質量很小的粒子,它圍繞著原子核運動構成了世間萬物。但我們很少去深入的了解它,比如說電子的質量到底有多小呢?地球上所有的電子加起來會有多大的質量呢?今天我們就來講一講。
  • 1千克到底多重?科學家也在算 或有輕微改變
    國際千克原器的一件複製品。(圖片:美媒)中國日報網7月12日電(張巖)據美國知名網絡雜誌SLATE報導,1千克重量即將發生輕微改變。1千克到底多重?中學科學課程經常說,這個單位就是1立方分米的純水在4℃時的質量。
  • 基本粒子真的是物質世界最「基本」的微粒嗎?
    基本粒子真的是物質世界最「基本」的微粒嗎?20世紀初,人們發現原子是由電子和原子核組成的。原子很小,原子核更是微乎其微。如果說,一個原子像一座十層高樓那樣大的話,那麼原子核只有一粒豆子那樣小。而且,原子核還可以分成更小的「小不點兒」。這些「小不點兒」都屬於原子世界的「居民」,種類很多。起初,人們只發現了電子、光子、質子、中子四種。後來,又發現了正電子、中微子、介子、超子、變子等,統稱為「基本粒子」。
  • 基本粒子有多小?
    (© NASA & Wikimedia Commons)當你取任何數量的物質時,不管它多大或多小,構成它的只有兩個選項:要麼它可以被分割成更小的物質,要麼它是真正基本且不可分割的。在19世紀的大部分時間裡我們都認為原子是基本的,最小的實體,原子的希臘語是「ἄτομος」,譯為「不可切分的」。
  • 我們看到的是假象,宇宙中只有一個電子?
    單電子宇宙假說,通俗地說,就是宇宙中只有一個電子,這個電子在時空中來回竄梭,參與了宇宙中所有的事件,包括正電子的產生,光子的產生,原子的形成等等,讓我們直觀看上去似乎這個宇宙中充滿了電子。在量子力學中,有個全同粒子的概念。
  • 第5種基本力被發現?專家假設了一種短命粒子X17,質量為電子33倍
    趣味探索訊 過去物理學認為,正因為有4種基本物理力的存在,才演化出如今宇宙,太陽系和地球,這4種基本力之間有時互相牽連,有時又相互獨立。它們分別是引力、電磁力、強核力和弱核力。不過隨著科技長足進步,有物理學家認為,宇宙中或存在著第5種基本物理力,它一直存在於氦原子中,所以很難被人類所發現。根據科學家說法,第5種基本力不是首次被觀察,在2016年,匈牙利核研究所的科學家Attila Krasznahorkay和他同事在觀測鈹8同位素的怪異衰變過程,似乎被一種未知力量所控制。
  • 物理學家最瘋狂的腦洞:假如宇宙中有且只有一個電子
    惠勒在電話裡說:「費曼,我知道為什麼所有電子都有一樣的電荷和質量了。」 惠勒提到的這個問題,是量子世界中最具代表性的奇怪問題之一。 如果想要根據電子的位置來確定特定的某個電子,需要精確測量其軌跡,而量子力學定律又「禁止」我們這麼做。在兩次測量之間,量子世界中的電子是概率性的,它們由波函數定義,波函數給出了在任一給定位置找到電子的機率。當多個電子的波函數重疊時,我們就不可能確定最初測量到的究竟是哪一個電子。
  • 電子的裡面是什麼?它們有實體嗎?
    物質的基本組成是原子,原子的基本組成之一是電子。那麼,電子裡面到底是什麼?是否有實體呢?根據粒子物理標準模型,電子被認為是一種基本粒子,它們無法再進行分割,它們不是由更小的粒子組成。即便在當今最為強大的粒子加速器——大型強子對撞機之中,電子也沒有呈現出任何的內部結構。
  • 宇宙最基本的粒子
    據說質子裡面有夸克,我就想一探究竟。  據說夸克分6種:上、下、粲、奇、頂、底,上、下夸克最為穩定。  據說質子由3個夸克組成:2個上夸克+1個下夸克。中子由3個夸克組成:1個上夸克+2個下夸克。上夸克用u表示,下夸克用d表示。
  • 十問「希格斯粒子」與「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
    標準模型中的一些其他基本粒子受希格斯場的作用產生慣性,最終形成質量。因此可以說,希格斯機制為物質世界的形成奠定了質量基礎。基本粒子有了質量才能產生引力,才會形成宇宙和生命。在過去幾十年中,尋找希格斯粒子是許多大型高能粒子物理實驗的最重要目標。  1988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萊德曼(Leon Max Lederman)在其科普著作《上帝粒子:假如宇宙是答案,究竟什麼是問題?》
  • 「千克」到底多重將有新定義
    至此,國際測量體系的7個基本單位有史以來第一次全部建立在不變的常數上,保證了SI的長期穩定性和環宇通用性。不少專家表示,SI修訂是科學進步的又一座裡程碑。1千克到底多重?不少人聽到這個問題時,可能會陷入迷茫,1千克不就是1公斤嗎?可問題又來了,1公斤又是多重呢?
  • 解釋:基本粒子是什麼?
    我們相信我們已經發現了一些這樣的物體:亞原子粒子,或者沒有尺寸的基本粒子,它們不可能有亞結構。我們現在試圖解釋這些粒子的性質,並努力展示這些粒子如何被用來解釋宇宙的內容。有兩種類型的基本粒子:物質粒子,其中一些結合在一起產生我們周圍的世界,和力粒子-其中之一,光子,負責電磁輻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