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克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計量單位,可是1KG有多重呢?又是誰規定的呢?今天我們就來說說1KG!
1KG有多重?
1799年,法國科學家提出4℃時,一立方分米水的質量定義為1KG,並且以這個標準製作了純鉑為原料的『千克原器』作為1KG的國際標準。1889年,科學家們用更穩定的鉑銥合金代替了純鉑的千克原器,並一直沿用至今。也就是說,我們常說的『千克』是以這個『國際千克原器』實物為標準的。

國際單位制的基本單位
在1960年的國際計量大會上,各國開始統一使用『國際單位制(SI)』作為世界上最普遍的標準度量衡單位系統,其中七個基本單位分別是:米(長度)、秒(時間)、開爾文(溫度)、安倍(電流)、摩爾(物質的量)、坎德拉(發光強度)和千克(重量)。其中重量單位千克是唯一使用實物進行定義的單位。
用實物作為單位標準雖然簡單,卻也存在著一些缺陷。首先,雖然保存條件無可挑剔,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千克原器的質量會發生微小的變化,從而引起所有事物質量的變化,並會影響所有與質量有關係的物理單位,比如牛頓、焦耳等。其次,為了避免損傷,千克原器不能經常使用,給實驗室對千克的測量帶來了極大的不便。
普朗克常數
為了杜絕混亂,國際計量委員會早在2005年就提出以基本物理常量為基礎,對千克進行重新定義。2010年,國際計量委員會並以普朗克常數為基礎重新定義『千克』。
普朗克常數是物理學最基本的常數之一,單位是kg*m/s,而長度(m)和時間(s)都很好測量,因此用普朗克常數倒推千克(kg)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只要擁有一臺天平,根據普朗克常數將對應的儀器參數設置完成,那麼得出的質量就是理論上沒有誤差的1K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