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可以找到最小的靈魂粒子嗎?

2021-01-21 量子科學


     前幾天有朋友留言問我:電子是不是一種靈魂粒子。


     開始我覺得好笑,後來仔細分析,發現這不是一個簡單幼稚的問題,而是一種還原論思想。


     還原論,也稱為還原主義。


     還原論認為,複雜的系統、事物、現象,可以將其化解為各個部分,然後組合來加以理解和描述。


     大不列顛百科全書將還原論定義為:「在哲學上,還原論是一種觀念,它認為某一給定實體是由更為簡單或更為基礎的實體所構成的集合或組合;或認為這些實體的表述可依據更為基礎的實體的表述來定義。」


     還原論,是經典科學方法的內核。還原論認為,將高層的、複雜的對象分解為較低層的、簡單的對象來處理,世界的本質便以簡單的形式呈現出來。還原論描述的世界圖景展,展現出前所未有的簡單性。



     牛頓將一切自然現象都化成簡單的力,宇宙萬物之間紛繁複雜的聯繫,就變得簡單清晰起來。牛頓力學和萬有引力定律,囊括了地上的萬事萬物和天上的日月星辰,它們之間如何相互作用,都可以依據公式計算出來。牛頓讓人們明白了,是力在統治世界,而不是神在統治世界。在牛頓力學觀盛行的18、19世紀,還原論信念到達了頂峰,蒙昧時代認為宇宙是有機的、生命的和精神的觀念,被「鐘錶機器」的世界觀念取代。


     現代物理學將世界的存在歸結於基本粒子及其相互作用,複雜的世界可以還原成簡單的粒子;生物學家相信,複雜性的生命,可以還原為分子甚至原子,將生命運動形式歸結為物理化學的運動形式,從而可以揭開生命的奧秘;人類學將社會運動還原為低等動物的運動;心理學將複雜的心理意識活動,分解成簡單的「心理元素」,甚至認為「心理」就是大腦的肌肉收縮運動或腺體分泌,以致被譏笑為「沒有頭腦的心理學」。

                       

     還原論是一種本體論預設,其核心理念在於「世界由個體構成,世界整體功能等於個體功能之和」。


     還原論者相信,客觀世界是既定的,世界是由基本粒子等「宇宙磚塊」構成,宇宙之磚的性質與相互作用從根本上決定了世界的性質。既然世界由不同層次的基本單元構成,那個最小的實體就是宇宙的本質與本原。


     還原論者看到了事物不同層次間的聯繫,從低級層次入手去探索高層次的規律,本身也是一種科學研究方法。


     但是,忽略了「整體功能大於個體功能之和」,簡單地用低級運動形式規律去代替高級運動形式規律,就成了機械主義。


     還原論只可用於簡單事物,對於複雜事物而言,一旦被分割,將會因此喪失許多信息而失真。事物的複雜程度越高,因分割而失真的程度就越嚴重。例如,人體可以分割為許多器官,但認為人就是器官,就非常可笑了。


     特別是涉及到宇宙中最複雜的心理意識活動,運用還原論方法更要慎重。

                       

     在量子力學裡,當幾個粒子在彼此相互作用後,由於各個粒子所擁有的特性已綜合成為整體性質,無法單獨描述各個粒子的性質,只能描述整體系統的性質。粒子相互作用之後,便形成一個量子系統,也即形成了一個整體。


     在微觀世界,根本找不到最小的物質單元。像電子、光子、夸克之類的物質粒子,被量子力學描述為一個「沒有大小的點」,微觀粒子之間沒有大小之分。



     有一個問題:光子與電子,誰大?


     你會想,一個電子可以吸收一個光子,當然是電子大啦!


     但是,你不要忘了,在非觀測狀態下,電子和光子會以波的狀態存在。光的波長最大可以有幾百米,而電子的波長最大還不足1納米。這時候,你如何比較它們的大小? 


     有人會問:不是有一個最小的能量單元叫做「量子」嗎?


     不錯,是普朗克在研究黑體輻射的時候,發現了能量是一份一份地傳播的,並將這個最小的能量單元稱為能量子,簡稱量子。但是,「量子」這一概念,只有在能量傳遞的過程中才有意義。量子並不是最小的物質單元,學習量子力學一定要搞清楚這個基本的常識,要不就會導致思緒混亂。


     進入量子力學,還原論失靈了,整體論開始變得重要起來。

                       

     最後,我要明確地回答那位朋友,沒有最小的意識單元,電子不是靈魂粒子。


     大腦是一個量子系統,且是宇宙之中最複雜的量子系統。作為量子系統,經典力學、電磁學和生物化學,只能解釋其部分的功能現象。


     意識是大腦裡面的量子系統,發生複雜相干聯繫之後,湧現出來的。我們不能通過還原,找到最小的意識元素。


相關焦點

  • 有趣的實驗:靈魂的重量真的是21克嗎?靈魂素粒子到底是什麼
    人真的有靈魂存在嗎,靈魂的質量又是多少?對此,一些研究人員進行過各種各樣有趣的實驗,並列舉了迄今實施的許多最奇異的來生實驗。這種初次出現的靈魂在心靈科學上稱為「靈魂的正體」,一旦失去了它人體便無法再生存了,靈魂出殼的照片引起廣泛討論之後,有一群由七個靈魂學權威的醫師、心理學家、科學家組織的研究團體,製造了一套「靈魂測定器」,以證實人死後是否真的有靈魂存在。
  • ​現代科學十大未解之謎 TOP10:存在「最小粒子」嗎?
    但很早就有人懷疑「物質可以無限分割」的觀念,希臘哲學家德謨克利特相信最小顆粒是存在的,他把這種粒子叫做「原子」。但並不像德謨克利特說的那樣,只存在「原子」這樣一種最小粒子,標準模型中包括了62種基本粒子,被稱為「上帝粒子」的希格斯玻色子剛剛被找到,這樣標準模型中所有粒子的存在都已得到了證明。當物理學家第一次使電子與質子碰撞時,他們觀察到電子被質子內部的三個小硬核反彈。這些核後被稱為為夸克,人們發現它是組成質子的更小的粒子。夸克是我們在科學研究中遇到的最小的粒子。
  • 靈魂的重量:第一個證明靈魂真實存在的科學實驗
    佛教認為,人的肉體死亡之後,「靈魂」要轉生,即六道輪迴,轉生成什麼取決於其在世間的所作所為,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相信「靈魂」存在的人認為:「靈魂」是人們出於對死亡的恐懼而想像出來的東西,人肉體死亡了,那麼這個生命就結束了,他的思維停止,一切都過去了。他們的理由是,「靈魂」看不見、摸不著,連最先進的現代科學儀器也探測不到它的存在。
  • 靈魂是否存在?科學家猜測,靈魂或以粒子形式繼續存在!
    在如今的我們看來,這些神話傳說其實並無科學依據,也有許多科學論者認為,這只不過是迷信人,死了就代表著消失,但是隨著科學的不斷發展,科學家對於人體的研究越來越深入,有許多科學家認為,或許在人體中真的存在靈魂,人類死亡後靈魂還有可能存在世界上。
  • 所有最小的粒子真的是基本粒子嗎?
    越來越小的距離尺度揭示了更基本的自然觀,也就是說,如果我們能理解和描述最小的尺度,我們就能理解最大的尺度。從根本上說,宇宙究竟是由什麼構成的?有沒有可能存在最小的基本粒子,或者一組基本粒子,我們既可以用它來建造我們整個宇宙的所有東西,又永遠不能被分割成更小的東西?
  • 我們所知的最小的粒子是什麼?
    這些核後來被稱為夸克,是組成質子的更小的粒子。夸克是我們在科學研究中遇到的最小粒子。夸克的發現意味著質子和中子不再是最基本的組成粒子。為了更深入地理解,我們來剖析物質,逐層探究其組成。總體看來,物質很堅固且它的性質很容易被測量。
  • 人死後還會有靈魂嗎?科學實驗證明:靈魂是有重量的!
    人死後還會有靈魂嗎?科學實驗證明:靈魂是有重量的!長生不老一直是亙古不變的話題,從古到今不管是帝王還是平民,都寧願相信人死之後存在著靈魂,畢竟我們都希望人死之後依舊存在著意識,但是大部分對靈魂認知都是毫無根據的,幾乎沒有人願意用科學的實驗方式告訴我們真相。其實人死後肉體腐朽與否,並不重要,關鍵在於意識是否可以長久存在,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永生。
  • 靈魂真的存在嗎?科學家為了驗證真相,用粒子加速器做實驗
    對於鬼神,小編相信很多人認為這是無稽之談。畢竟,從科學的角度來看,世界上沒有靈魂。古代之所以有這樣的現象和神話傳說,是因為當時的科技水平不夠發達,所以自然界中存在的一些現象無法解釋,這樣的傳說流傳了下來。
  • 靈魂真的存在嗎?科學家進行4項實驗,能否找到靈魂蹤跡?
    在我們看待某些神秘的事物時,科學便成了我們判斷的依據。但在人類發展的歷史進程中,有很多事物是無法用科學解釋的。比如至今仍然困擾科學界的問題,靈魂是否存在呢?雖然我們至今沒有辦法用科學解釋靈魂的概念,但越來越多的人認為我們不能否認靈魂的存在,曾經就有科學家進行過4個關於靈魂的實驗,最後結果怎樣了呢?幹擾電子產品向人類傳遞信息。在1985年的時候,德國有一位男士聲稱他在看電視的時候,屏幕上突然出現了一張人臉。
  • 粒子對撞機歷史回顧與展望 | 「小粒子 大宇宙」科學公開課
    原子核的結構又是由基本粒子構成的,比如像質子、中子,都是由夸克構成的。目前在物質深層,或者說物質結構的深層次研究當中,最重要的是什麼呢?我們要研究的就是構成物質深層結構的、也就是我們從科學角度上講的「標準模型」。它有點像門捷列夫表,門捷列夫表是在原子層面的,標準模型是在基本粒子層面的。標準模型當中有個希格斯粒子。
  • 科學驚人的發現:靈魂的重量
    心靈學家解釋說,這就是死者的"靈魂素粒子" 剛要離開死人的軀殼,這種初次出現的靈魂在心靈科學上稱為"靈魂的正體" ,一旦失去了它,人體便無法再生存了。  靈魂學研究者把附著於人體的物質稱做"靈魂素粒子",人死後,靈魂素粒子就會從人的體內跑出來 ,之後人體只剩下一具沒有靈魂的軀殼,這具軀殼隨著時間的消逝,不久就會腐壞。
  • 靈魂真的存在嗎?一位研究人員聲稱靈魂有重量,這是真的嗎?
    靈魂是現實生活中最重要的問題之一。儘管宗教不斷宣傳靈魂地存在,但我們如何知道靈魂是否真的存在?一系列新的科學實驗有助於回答這個古老的精神問題。靈魂觀念與未來生命觀念以及我們對死亡後的繼續存在的信念息息相關。
  • 你熟悉的靈魂素粒子,你熟悉的感覺!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諸多理論被證實被推翻,就連牛頓力學都可能要被顛覆,其中近幾年比較突出的發現有上帝粒子,量子力學,引力波,這三項無疑是最炫耀的!這些偉大的發現再一次刷新了全人類的世界觀,可謂是科學界的大地震,更是全人類的大地震,像上個世紀科學界還一度認為原子是構成物質最小的組成後來電子的發現,夸克的發現一次有一次的刷新著人民的認知,恰恰說明了一個道理未知的並不等於不存在!那麼宗教上出現的現象是否也存在?愛因斯坦曾說過一句很經典的話——沒有科學的宗教是瘸子,沒有宗教的科學是瞎子!
  • 【光明日報】科學家找到 「上帝粒子」了嗎
    (圖片均為資料照片) 7月4日,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宣布找到了一種新亞原子粒子,這種粒子有可能就是「上帝粒子」——希格斯玻色子。由此,萬物質量來源之謎或可解開,粒子物理學或將臻於完美。為了這個結果,歐洲核子研究中心不惜耗費了10年時間,耗資132.5億美元建造了大型強子對撞機。
  • 靈魂真的存在嗎?科學家對靈魂有了新的解釋
    人類在如此多的生物世界裡,身體力量可以說並不是很強大,可為什麼我們能夠成為地球的霸主,能夠站在食物鏈的最頂端?其實很多人都知道原因,那就是人類有著強大的智慧力量。我們之所以是智慧生命,是高級生命,原因就是我們有高級智慧,人類依靠智慧稱霸地球,依靠智慧快速發展,並在數百年前走進了科技時代。
  • 我們所知的最小的粒子是什麼?物理學家的回答讓人意外
    這些核後被稱為為夸克,人們發現它是組成質子的更小的粒子。夸克是我們在科學研究中遇到的最小的粒子。夸克的發現意味著質子和中子不再是最基礎的粒子。那時原子是人類所知的最小的粒子。 亞原子粒子 當然,直到1897年,J.J.湯姆森爵士深入發掘,發現了更基本的東西——電子!這是一個革命性的發現,電子技術開拓者們對此感激不盡。一個電子的「平均」直徑是0.0000000000001釐米,比一粒沙子小2000億倍。
  • 人死後靈魂去哪裡,靈魂進入平行宇宙(人類靈魂真實存在)
    人死後魂魄回家找家人嗎?針對這一系列的問題,科學家的探索從未停止。人死後靈魂去哪裡?科學證實人的靈魂會進入另一個平行宇宙中。人死後靈魂去哪裡?科學和心裡學家 Robert Lanza 認為人不存在死亡,那僅僅就是身體的死亡而已,我們的精神能量會永遠存在,一旦我們的身體死亡,我們的精神能量就會被釋放出來,你可也以叫這種物質靈魂。
  • 人有沒有靈魂科學給出了答案
    科學給出了答案 靈魂(soul)關於科學的定義,是由蛋白質、DNA、RNA等生命大分子構成的生物體所產生的各種層次的一切生命現象,它依生命大分子、細胞、組織、器官以及生物體本身新陳代謝存在而存在。給出靈魂科學定義,意義在於引導人們破除迷信,正確認識生命以及生命現象。
  • 靈魂粒子團和量子糾纏現象
    只要是生命體,他都具有一定特徵性質的靈魂粒子,每個靈魂粒子團有一定的自我意識,它會形成自己獨特的磁場! 生命體的結束,靈魂粒子團會攜帶一定的載體信息離開,尋找下一個活體載體,這個結合是雙向選擇的結果 怎麼選擇呢?
  • 「上帝粒子」之後 華人科學家找到了「天使粒子」
    據人民網(603000)7月21日報導,物理學迎來重大突破:由4位華人科學家領銜的科研團隊終於找到了正反同體的「天使粒子」——馬約拉那費米子(Majorana fermion),從而結束了國際物理學界對這一神秘粒子長達80年的漫長追尋。  相關論文發表在今天出版的《科學》雜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