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世界的基本粒子——文字

2021-01-07 聖人之路

我們生活的世界,包含兩個部分: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從而派生出了人類的兩大哲學:唯物主義哲學和唯心主義哲學。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本質區別就是:物質決定精神還是精神決定物質!

這是一個複雜的問題,爭論千年,至今不止!目前差不多只有中國信奉馬克思的唯物主義哲學。

無論哪個學派都只是一小部分高人在爭論,大部分人只是為了生活。但生活卻是最大的哲學:它既包括唯物主義,也包括唯心主義的東西。我們不妨來看看現實!

什麼是物質世界?什麼又是精神世界?

我們所能看到的現實世界中的一切物質,包括看得到的、看不到的,摸得著的、摸不著的,共同組成了我們豐富多彩的物質世界。物質世界的最基本粒子——原子通過不同的方式組合成形形色色的物質和元素——依附於天地宇宙之間。這就是我們共同生活的宇宙!宇宙中是否存在沒有原子的空間或區域。

以上說的都是物質世界的東西,每個人都能看得到。那麼精神世界又是什麼?它在哪裡?

說到精神世界,我們自然而然會想到諸天神佛。在人類的精神世界中,有西方諸神,有耶穌,有基督教;有佛教諸佛,還有東方的道教和諸天神魔等等。但是我們可能忽略的人類的精神世界就是:人們一代一代不斷積累的各種各樣的知識。

精神世界的本質就是一個一個的知識。精神世界的最基本單位是文字符號。文字組成知識,記載在紙上、電腦上和人的腦袋裡。你可以去聽、去看、去體驗、去思考。

我以前一直以為精神世界是虛無縹緲的東西,其實不全是。

如果沒有以拉丁文記載的《聖經》,基督、上帝、西方神話還能傳承嗎?畢竟十口相傳則為古。

如果沒有漢字符號,《山海經》、詩書禮易樂春秋、《道德經》、《老子》,還有玉皇大帝、諸天神佛還有這麼完整的形象嗎?

如果沒有古印度梵文,還會有《金剛經》等佛教經典傳世嗎?

因此,精神世界的最基本粒子就是文字,聚集於紙上、硬碟上、人腦中。

物質世界的基本粒子是原子,依附於天地宇宙之間!

精神世界的基本粒子是文字,依存於紙、計算機和人腦!

人類是什麼?人從哪兒來?將到哪兒去?

目前人類社會的一切災難都是因為:人類社會的精神世界建設遠遠落後於物質世界建設!奴隸社會如是,封建社會如是,資本主義社會亦如是!我們還沒有搞明白人類將向哪兒去?

相關焦點

  • 構成世界的62種「基本粒子」
    前幾日天縱君(SKYLABS)正好看到了張首晟教授的一個講座錄像,張教授從一個微觀粒子的屬性推出和解釋了很多宏觀世界中的特別現象,這種觀察世界的方式,其實就是「基本粒子」的思路。我們知道世界是由物質和元素構成的,而基本粒子是指人們所認知的構成物質的最小最基本的單位,即在不改變物質屬性的前提下的最小體積物質。
  • 基本粒子真的是物質世界最「基本」的微粒嗎?
    基本粒子真的是物質世界最「基本」的微粒嗎?後來,又發現了正電子、中微子、介子、超子、變子等,統稱為「基本粒子」。1972年,我國髙能物理研究所云南宇宙線觀測站,在宇宙線中發現一種新的重質量荷電粒子。1974年秋,美籍華裔物埋學家丁輦中教授為首的實驗小組,發現一種新的重光子,命名為J粒子。在1979年,丁肇中再接再厲,又發現了一種新的重要的基本粒子——膠子。據統計,目前已發現的基本粒子近300種,而且還在不斷發現之中。
  • 基本粒子的排序與平行世界的存在模式
    而對於每一個科學研究者來說,最重要的研究動力,則是來源於對物質基本粒子的屬性探知。因為基本粒子的屬性,關係到一切微觀與宏觀世界的存在與運行原理。在過去,我已經描述過有關基本粒子形成的基本原理與存在屬性,而此文我所要重點講述的是,有關於基本粒子排序與平行世界的存在模式,以及粒子,生命與世界之間的關聯問題。
  • 什麼是基本粒子?
    什麼是基本粒子?後來,又發現了正電子、中微子、介子、超子、變子等,統稱為「基本粒子」。1972年,我國髙能物理研究所云南宇宙線觀測站,在宇宙線中發現一種新的重質量荷電粒子。1974年秋,美籍華裔物理學家丁肇中教授為首的實驗小組,發現一種新的重光子,命名為J粒子。在1979年,丁肇中再接再厲,又發現了一種新的重要的基本粒子——膠子。據統計,目前已發現的基本粒子近300種,而且還在不斷發現之中。
  • 基本粒子有多小?
    之所以說特定大小時因為利用波來探知物理世界的問題是,你所得到的影像品質受限於所使用的波長。舉個簡單的例子,假設在遊泳池中的水波波長為1米,此時你把一根很細的木棍豎直插入遊泳池,池裡的水波會不受幹擾的通過木棍,因為一米波長的水波不會被如此小的物體所影響。因此,如果你想知道木棍的信息,你就需要用跟木棍大小一般的波長或更短的波長。
  • 領略微觀粒子世界的奧妙,明了原子結構的基本組成
    那麼,質子和中子又是由什麼樣的不可再分的基本粒子所組成的呢?原子核裡的微觀世界的奧妙是怎麼樣的呢?這裡,我們儘量用最通常的語言,對當代科學技術所揭示的原子核裡的微觀粒子世界,作一個通俗而簡單的解釋。基本粒子,指人們認知的構成物質的最小或最基本的單位,是組成各種物質的基礎。質子和中子由名叫夸克(quark)的基本粒子所組成。
  • 二進位數解易經——現實世界的基本粒子關係
    把易經二進位化,把物理世界模型化,看看兩者的聯繫。國學的傳承需要這樣的創新探索,中華神秘璀璨的文明,一定可以在解決宇宙根本的問題上,獨樹一幟,引領風騷。國學之前我用幾篇文章描述了易經的二進位世界觀,當然還是很初步的,還需要發展完善。
  • 解釋:基本粒子是什麼?
    當我們能夠用越來越強大的顯微鏡觀察世界時,自然會想知道這些物體是由什麼組成的。我們相信我們已經發現了一些這樣的物體:亞原子粒子,或者沒有尺寸的基本粒子,它們不可能有亞結構。我們現在試圖解釋這些粒子的性質,並努力展示這些粒子如何被用來解釋宇宙的內容。有兩種類型的基本粒子:物質粒子,其中一些結合在一起產生我們周圍的世界,和力粒子-其中之一,光子,負責電磁輻射。
  • 精神世界的顯性化
    但我們所關注的基本都是物質世界的變化,驚嘆於生活的便利,以及物質商品的豐富與多樣。本文就來說說精神世界的變化和變革。物質是什麼?是原子、是商品,反過來說也是。精神不只是所謂的神啊,佛啊,鬼啊,最主要的,精神世界的核心部分就是知識。
  • 基本粒子的神秘「味道」
    ■ 邢志忠/文1897年,英國物理學家約瑟夫·約翰·湯姆孫(Joseph John Thomson)在陰極射線實驗中發現了電子,這是人類探測到的第一個現代意義上的基本粒子
  • 粒子物理學的產生發展,層出不窮的基本粒子,基本粒子的陸續發現
    大家好,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的是關於粒子的知識。下面就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最初,人們知道的基本粒子只有四種,隨著實驗技術的提高,人們很快發現基本粒子不止幾種、幾十種,而是層出不窮,到目前已達三百種以上。早期發現的一些粒子是在研究核結構時,先由理論預言,而後為實驗證實的。
  • 基本粒子與能量
    ​          基本粒子是宇宙中不可再分的粒子,基本形狀應該是球形,有正負兩極、大小差異。         基本粒子通過異極相互吸引形成光線,不同長度的光線形成不同的光,光具有定向能量,這是宇宙的基本能量形式。
  • ...著「上帝粒子」之稱的神秘粒子,被認為是宇宙中所有基本粒子的...
    3年前,他押下100美元的賭注,打賭人類永遠也不可能發現希格斯粒子——這種有著「上帝粒子」之稱的神秘粒子,被認為是宇宙中所有基本粒子的質量之源。  2011年12月13日,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召開研討會宣布,目前世界上「最強大的超級顯微鏡」——大型強子對撞機尋找希格斯粒子時出現「重要進展」。
  • 《自然數的波粒二象性與世界泛波粒二象性存在》論文5精神
    (三)、人類精神領域的泛波粒二象性人類文明兩大領域,物質與精神,精神領域包括神學、文學藝術、科學技術三大部分。(對科學的信仰是精神追求嚮往,雖不是崇拜,是認同,是精神指向方向,是信仰領域;科學思考分析探索是精神從事科學邏輯推理,這歸精神文明中科學領域。)
  • 什麼是粒子,組成萬物的基本粒子又是什麼
    它們是不是由更小的粒子組成?組成萬物的最基本的粒子是什麼呢?有沒有最小的粒子?首先,我們先要了解什麼是粒子,粒子的定義是什麼。粒子(particle),是指能夠以自由狀態存在的最小物質組成部分。最早發現的粒子是原子、電子和質子。在1932年人們又發現中子,確認原子是由電子、質子和中子組成的。
  • ...上帝粒子」之稱的神秘粒子,被認為是宇宙中所有基本粒子的質量...
    3年前,他押下100美元的賭注,打賭人類永遠也不可能發現希格斯粒子——這種有著「上帝粒子」之稱的神秘粒子,被認為是宇宙中所有基本粒子的質量之源。  2011年12月13日,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召開研討會宣布,目前世界上「最強大的超級顯微鏡」——大型強子對撞機尋找希格斯粒子時出現「重要進展」。
  • 希格斯粒子賦予其他基本粒子質量有了證據
    原標題:希格斯粒子賦予其他基本粒子質量有了證據   大型強子對撞機    世界最強大的粒子加速器——大型強子對撞機(LHC),其超環面儀器(ATLAS)實驗日前報告了可用來測試希格斯粒子機制的第一個證據,正是這一機制,讓希格斯粒子可以賦予其他基本粒子以質量。這一機制的出現,比希格斯粒子的產生本身更為罕見。此發現到目前為止與標準模型的預測一致,相關研究論文已被《物理評論快報》接受。   希格斯粒子被認為是其他粒子形成質量的基礎。
  • 所有最小的粒子真的是基本粒子嗎?
    所有這些粒子都可以在LHC的能量下產生,粒子的質量會產生基本常數,這些基本常數是完全描述它們所必需的。這些粒子可以用標準模型下的量子場理論的物理學來很好地描述,但是它們是否是基本的還不知道。至於物理尺寸,我們有量子物理的規則來指導我們。宇宙中的每一個量子——具有非零能量的結構——都可以被描述為包含一定數量的能量。
  • 科學家是如何測量「基本粒子」的大小的?
    當達到極限時,就獲得了最基本的粒子。問題是我們如何知道是否達到了極限?在19世紀的大部分時間裡,科學家認為原子是最基本的粒子。今天,我們知道原子由原子核和電子組成的,原子核可以分裂成質子和中子,而質子和中子又可以進一步為夸克和膠子。我們許多人都想知道,是否有一天夸克和膠子也會進一步分裂,它們的極限在哪?
  • 粒子物理學基礎——淺析12種基本粒子
    說粒子物理學與我們每個人都息息相關,那是因為作為地球生物的我們,都是由內在化學過程極其複雜的細胞分子構成的,而生物體的分子又都是由92種基本元素構成,這92中基本元素又由3個部分組成:質子、中子和電子。儘管當代物理學家盡了最大的努力,但還是無法將電子拆分成更小的粒子。然而,藉助強大的粒子加速器,物理學家深入了質子和中子的內部,發現了名叫夸克的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