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萬物千姿百態,什麼是最基本的物質呢?

2020-08-22 時空通訊

有人問:構成宇宙的基本物質有哪些?

這個問題有點模糊,我們可以分幾個層次來說。

現代科學認為,宇宙中可見物質只佔不到5%,不可見物質佔有95%以上。

什麼是可見物質呢?就是我們地球啊,地球上的人啊豬啊貓啊狗啊,江河湖海、山川曠野都算,加上日月星辰、星系星雲等等,凡能夠見到的都屬於可見宇宙,這些所有的,包括宇宙塵埃都加起來,只佔宇宙總質量的4.9%。

而不可見宇宙由暗物質暗能量組成,佔據宇宙總量的95.1%。其中暗能量佔據68.3%,暗物質佔據26.8%。也就是說可見物質只是暗物質的不到五分之一,是所有看不見東西總量的二十分之一。

暗物質暗能量是什麼呢?既然看不見怎麼能夠說它們存在呢?

這才是科學與吃瓜群眾不一樣的地方。吃瓜群眾認為眼見為實,科學認為實驗觀測才能證明。所謂觀測不光是觀,還要「測」。這麼一測,就測出了宇宙中異常現象。

根據萬有引力定律,一個星系的質量完全不具備保持這種狀態的引力,經過計算形成這種引力的物質比可見物質大若干倍,於是人們把這種物質稱為「暗物質」。研究發現,這種暗物質是將宇宙連接起來的主要力量。

進一步研究發現,宇宙膨脹在不斷加快,其中起主導作用的是某種力量,這種力量就是所謂的暗能量。這種暗能量不斷的消耗暗物質,使得宇宙質量不斷減少,從而膨脹加快。暗能量是驅動宇宙運動的主要力量。

暗物質和暗能量都都不會吸收、反射或者輻射光,不與電磁波發生任何作用。而人類現代所有的觀測都是通過電磁波,包括可見光和不可見光,因此無法使用現代技術直接觀測到暗物質暗能量。但通過間接測算,這些物質都是在那裡主導和影響著宇宙運行。

幾十年來,科學家們花費巨大的人類物力財力,企圖讓這些隱藏的玩意露出其本來面目,但迄今收效甚微,對暗物質暗能量的研究還只能處於猜想狀態。但這種能量和物質的存在已經確切無疑。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是不是暗物質暗能量是宇宙的基本物質呢?如果不是,那又如何解釋宇宙的命運和歸宿都取決於暗物質和暗能量的較量呢?

暗物質和暗能量的較量,最終鹿死誰手,還難見分曉。

不過最終誰是勝利者,將決定宇宙歸宿的不同。

如果一直是暗能量佔主導地位,宇宙將永遠膨脹下去,最終有兩種歸宿。一種是大撕裂,宇宙中可見物質承受不了膨脹速度越來越快,上到天體,下到原子、質子、中子以及電子等各種粒子都被撕裂,現存可見物質將不復存在。有科學家計算出這種撕裂的時間只有260多億年。

還有一種死法就是永遠膨脹下去,所有天體相互距離越來越遠,宇宙可見物質越來越疏鬆,最終相互都看不見,恆星等宇宙能量全部消耗殆盡,空間密度為零,溫度為絕對零度,宇宙以熱寂或冷寂方式死亡。

如果最終暗物質的力量終於反敗為勝,宇宙膨脹到一定時間會到達一個臨界點,然後開始收縮,在引力作用下收縮越來越快,最終導致時空塌陷,歸結到奇點。這種死法是宇宙從哪兒來,又回到哪兒去。宇宙從一個奇點大爆炸而來,又回歸到一個奇點,時空在那裡開始,又在那裡終結。

或許在遙遠的某一個時刻,宇宙又會在爆炸中出現,但那已經是另外一個宇宙了,與我們沒有一根毛關係了。我們人類以及所有本宇宙的文明,在本宇宙尚未終結前,早就完結了,完結的一點遺蹟也沒有。

現在我們來說說可見的4.9%宇宙什麼最多。

在宇宙可見物質中,最多的是氫,質量約佔可見物質總量的75%;其次是氦,約佔可見物質總量的24%;還剩下的約1%,是其他的各種元素。這些元數據包括氧0.085%、碳0.036%、氖0.012%、氮0.011%、鎂0.004%、矽0.004%、鐵0.003%、硫0.002%等等。

我們現在已經發現宇宙中存在118種元素,氫和氦是最輕的元素,在宇宙天體元素豐度研究中,一般把氫和氦以外的元素稱為重元素。宇宙中存在的118種元素在地球上都存在,其中有92種是自然界發現的,26種是人工製造出來的。即便是人工製造的,也是自然界存在的,否則是無法製造出來的,只不過這些元素或極微量或半衰期(壽命)太短,難以在自然界存在而已。

太陽元素與宇宙豐度差不多,只不過重元素多那麼一丟丟。因為太陽不是宇宙原始星雲所生,而是誕生於一坨超新星大爆炸後散布到天空的次生星雲,其中已經蘊含著恆星核聚變和超新星大爆發激發出來的重元素。

地球質量只有太陽的33萬分之一,是太陽系中重元素的聚集星球之一,元素豐度當然與宇宙完全不同。

在地球上,各種元素的豐度為:氧48.06%、矽26.30%、鋁7.73%、鐵4.75%、鈣3.45%、鈉2.74%、鉀2.47%、鎂2.00%、氫0.76%、其他0.76%。

在地球上生存的生物體內,包括人體,也是由這些元素組成,人體內常規元素有60餘種,包括不常見元素,幾乎攘括了全部已知元素種類。所以,我們認知的世界,都是由各種元素組合而成的,包括人類。

因此,我們按照宇宙中可見物質元素豐度來定的話,是不是氫和氦是宇宙中最基本的物質呢?

現在我們來了解一下宇宙中可見物質形態。

如果按照物質的存在形式來分類,我們地球上的物質主要有固態、液態、氣態。但在宇宙中,人們發現物質形態已經有了8種,除了我們地球常見的三態,還有等離子態、波色愛因斯坦凝聚態、費米子凝聚態、電子簡併態、中子簡併態等。

這些物質形態我在過去問答和文章中都多有闡述,有興趣者可以前往查閱,這裡就不多扯了。

地球上,最常見的物質形態是固態、液態和氣態。

我們使用的各種工具和衣食住行,大體都是固態,江河湖海是生物生命的基礎,是水,屬於液態,我們呼吸的空氣看不到,但無處不在,屬於氣態。

而在可見宇宙中,最常見最多的物質形態是等離子體。

所謂等離子體就是由被剝奪了部分電子的原子團,與脫離原子的自由電子團攪和在一起的「電漿」,整個「電漿」還是呈中性,其運動受電磁力支配。簡單的說,就是宇宙恆星都是由等離子體組成的球,這些等離子球佔據了宇宙的可見物質的90%以上,向太空源源不斷的輻射出能量。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等離子體才是宇宙中最多的囝形態,是基本物質。

結論:所謂構成宇宙基本物質概念比較模糊,我們根據不同的分類可以得出不同的答案。如:

根據宇宙可見物質和不可見物質總量劃分,不可見物質是宇宙的基本物質,其中最多的是暗能量,佔有宇宙總量的68.3%;

根據可見物質中元素豐度來劃分,氫元素是宇宙中最多的元素,因此是宇宙最基本物質,佔可見物質的75%;

按照物質的不同形態來劃分,等離子體是宇宙中最多的物質形態,因此是宇宙基本物質形態,佔物質形態比重的90%以上。

不知道這位朋友對這種劃分滿意否?大家認為宇宙的基本物質是什麼呢?各抒己見吧。

感謝閱讀,歡迎討論。

時空通訊原創版權,侵權抄襲是不道德的行為,敬請理解合作。


相關焦點

  • 宇宙和原子有什麼關係?科學家:原子放大之後就是宇宙!
    宇宙是原子的可能性有多大?科學家:原子放大之後就是宇宙宇宙和原子是世界的兩種極端現象。宇宙有無邊界,範圍又是如何一直困擾著人類,目前科學家認為:宇宙可觀測直徑為920億光年。那麼極端微小的原子其直徑又是多少呢?
  • 宇宙之物質
    物質是什麼?一切客觀有形的存在都可以稱之為物質。大到星球石頭,小到原子電子光子,都是物質。物質是由什麼構成的呢?物質是由更小的物質運動組成的。我們學習物理後知道,萬物都是在不停運動,不存在絕對靜止的物質。宇宙在膨脹,星系在運動,地球在轉動,組成物體的原子在不停運動,電子,質子都在不停運動。
  • 什麼是粒子,組成萬物的基本粒子又是什麼
    組成萬物的最基本的粒子是什麼呢?有沒有最小的粒子?首先,我們先要了解什麼是粒子,粒子的定義是什麼。粒子(particle),是指能夠以自由狀態存在的最小物質組成部分。最早發現的粒子是原子、電子和質子。在1932年人們又發現中子,確認原子是由電子、質子和中子組成的。
  • 構成宇宙的基本物質是什麼?為什麼至今還沒有人能回答這個問題?
    宇宙大爆炸 自從有了人類文明,人類就開始探討宇宙到底是什麼構成的。西方哲學的開端是泰勒斯,他提出萬物的本源是水。後來,許多又有許多哲學家提出的了不同的觀點。
  • 生物同祖,萬物同源,宇宙是物質的宇宙
    宇宙時間之長,長得可以讓所有的事物,或者說僅僅是可能的事物,一個一個演澤出來。所以我的故事如果說錯了,是宇宙的必然;說對了則是宇宙另外一種可能.我們都知道黑洞的故事,在一個很小的區域內,集中了物質極大質量;如相當於地球質量的黑洞,體積只有桌球大小.
  • 掌控最深層次的真相,萬物之理可以解釋宇宙中所有的謎團
    ,這個定義中還包含了力,因為我們不希望這個理論僅僅描述惰性的物質團塊,我們想要知道物質是如何相互作用的,以及萬物之理它能做到什麼,在這裡還包含了空間和時間,因為我們知道這兩個概念都在某種程度上具有延展性,並且影響著宇宙中的物質和力,同時它們也受物質和力的影響,最重要的是我們需要這個理論,非常簡潔非常的深入,因為我們希望它對宇宙進行最本質的合理的描述,它應該是不可以再簡化的,梗概性的,換句話說,它應該是用儘量少的變量以及儘量少的沒有經過解釋的常數
  • 怎麼給行星起名字呢?古人認為五行元素是構成宇宙萬物的基本元素
    你有沒有想過水、金、火、木、土、天、海、冥王星這些大行星、矮行星還有小行星的名字背後到底有什麼規律呢?今天和大家來聊的是怎麼給行星起名字。說到行星大家最熟悉的應該是太陽系的大行星,尤其是金、木、水、火、土。為啥叫金木水火土呢?
  • 《宇宙知識》基本概念講解:物體、物質
    物體:我們可以把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質組成體稱為物體。在沒有學到《宇宙基礎知識》之前,地球上的陽人不知道宇宙中還有陰性物質和陰性物體。現在,我們要打破舊有思維的禁錮,不能以地球思維來判斷宇宙中的萬物。《萬物歸宗》這篇文章中所講的物體,是指在宇宙自然環境下形成的物體,不包括生命和生命創造的物體。
  • 為什麼相信暗物質一定存在?暗物質是什麼呢?
    宇宙中的超星系複合體、巨型類星體群、以及空洞等龐然大物到底是怎麼形成的呢?我們知道宇宙中的普通物質其實只佔宇宙總物質達不到5%。除了導致宇宙加速膨脹的暗能量外,其餘的佔比將近三分之一都是暗物質。那這些大尺度結構的形成是不是又和暗物質有關呢?
  • 什麼是物質?物質是如何產生的?
    物質是什麼?物質是如何產生的?為什麼會這樣產生?看似很簡單的問題往往最難回答,讓我們一步一步來闡明這個問題。你是由什麼做的?你是由物質構成的,物質是由分子構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原子是由基本粒子構成的。但是如果說基本粒子是最小的存在,那麼基本粒子又是有什麼構成的呢?
  • 「弦」外之音:弦是什麼?它真的是最基本的物質組成基元嗎?
    它真的是構成物質最基本的基元嗎?問題有兩個可能的答案。第一,弦是真正最基本的東西,是「原子」。這裡原子的意思和我們通常認識上的原子不一樣,它是古希臘人創造「原子」這個詞的本來意義,即它是不可分的基元。弦就是構成萬物的基元,就像是「俄羅斯套娃」中的最後一個,代表著微觀世界中數不清的亞結構層次走到了盡頭。
  • 對宇宙最強導體「瞬導體」進行分析與探討,由宇宙最基本粒子……
    還要提醒一句,我所講的「瞬導體」其實就是「黑洞」的組成物質,「瞬導體」和「黑洞」之間的區別會放在本文的最後面,所以請大家先靜下心來閱讀小編的文章吧~「瞬導體」的組成結構非常的簡單,它完全是由宇宙中不帶有任何能量與場態的最為微小的基本粒子(簡稱:最基本粒子)被極強磁力場(磁力場:磁場與力場的簡稱)束縛擠壓在一起形成的純物質體。
  • 趣探索;宇宙由什麼構成、物質及暗物質由什麼構成?
    一,宇宙由什麼構成?宇宙由約5%的普通物質,27%的暗物質及佔68%的暗能量構成普通物質佔5%,暗物質佔27%,暗能量佔68%。二,物質由什麼構成?第一種說法:物質由最終不可再分割的基本粒子構成,目前科學研究的構成物質基本單元是「夸克」(物質不能無限可分。)
  • 宇宙中最原始的物質到底是從哪裡來的?真的是無中生有嗎?
    宇宙由一個緻密熾熱的奇點於138億年前一次大爆炸後開始膨脹而成,宇宙萬物從那時起開始誕生了。那麼宇宙最原始的物質是從哪裡來的呢?真的是無中生有的嗎?以哲學思想來看,世間萬物的所有問題,如果你想一直追問下去,肯定是找不到答案的,而且還會陷入死循環。就比如說前面提到的,宇宙最原始的物質是從哪裡來的?萬物的起源是什麼?如果萬物源於0,那麼0又是怎麼來的呢?
  • 或許是宇宙最深奧問題:宇宙大爆炸的純能量是如何轉化為物質的?
    137億年前,從虛無中誕生了萬物,宇宙出現了,我們全部都來自大爆炸,但是它是怎麼發生的呢?我們自身,行星和恆星都是由原子產生的,大爆炸到底是怎樣製造出原子的呢?本質上來講,沒有能完美解釋物質最初是如何出現的。
  • 科學解釋:為什麼宇宙萬物的意識都是綁在一起的?
    在不斷的深入探討中,我們也順便解答了「一的法則」中一再強調的「萬物本為一」的原因,無意間解析了老子「道德經」中「一生萬物」的思想精髓,並探討了宇宙萬物思想意識的起源問題。正文:古希臘思想哲學家曾說過一句話:我們正在逐漸丟失我們曾經擁有的最基本能力,而選用最笨拙的語言來作為與彼此交流的工具。
  • 宇宙是什麼物質組成的(三)
    上一篇我們講了,宇宙組成六大部分,平等,密度,顏色,這篇講宇宙的能量,相應,組合,什麼能量很多學者談到能量就容易聯繫到熱量,光量,磁力等,宇宙中能量不僅僅是表相所知道的,能是作用的意思,也就是作用的質量,宇宙中能量非常之廣大,有親慈能量,是判別能量,有糾纏能量,有平行能量很多很多,而真實的能量是光源複合轉化能量是最根本原始的能量,無論是金銀鐵鎳鈽,這些都是通過光能的轉化所產生的元素,冠能聚合產生出的力量是肉眼看不到的
  • 宇宙萬物如何無中生有?量子力學是這樣解釋的
    但事實上,隨著基礎物理學的發展,一切已經時過境遷,過去的幾年人們已經在大型強子對撞機(LHC)中發現了「上帝粒子」——希格斯粒子,而它是宇宙誕生之初一切物質質量的起源,也是宇宙萬物從無到有的根本。在當代物理學中,「真空」這個概念已經過時了。
  • 宇宙萬物是怎麼來的?宇宙所有物質真的可以壓縮成一個無限小的點
    宇宙萬物是怎麼來的?宇宙大爆炸之前又是什麼樣子?時間和空間又是怎麼來的?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知道宇宙由什麼組成,其次要知道宇宙現在是怎麼運行的。宇宙是由物質和能量及時間和空間組成。物質與能量第一,物質具有體積,佔有三維空間,也就是具有三維特徵。
  • 吞噬萬物的黑洞,被吞噬的物質去哪裡了,黑洞裡面究竟有什麼?
    吞噬萬物的黑洞,被吞噬的物質去哪裡了,黑洞裡面究竟有什麼?迄今為止,人類科學技術水平較之以前,算是十分非常發達。但人類對宇宙的探究還可謂是剛剛萌芽階段,宇宙何止浩瀚,數以億計的天體匯聚其中,這當中就包括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