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之物質

2020-09-14 道心說2號

物質是什麼?

一切客觀有形的存在都可以稱之為物質。大到星球石頭,小到原子電子光子,都是物質。

物質是由什麼構成的呢?

物質是由更小的物質運動組成的。我們學習物理後知道,萬物都是在不停運動,不存在絕對靜止的物質。宇宙在膨脹,星系在運動,地球在轉動,組成物體的原子在不停運動,電子,質子都在不停運動。所以宇宙的本質可以理解為物質運動,而物質是由更小的物質相互運動構成的。

我們平時所看到的物體基本都是由原子構成的,而原子是由電子,質子,中子相互運動構成的。質子中子是由夸克運動構成的。還有其他一些粒子,如中微子,玻色子,光子等,還有科學界正在尋找的引力子。

目前我們知道物質是由四種基本粒子構成的,但科學界依然一直試圖將它們繼續分解下去,以期達到物質起源的統一,即所有物質都是由一種最基本的粒子構成的。這在數學上叫做1,1是最基本的自然數,所有的自然數都是由1構成的。1不能再分。如果把一個蘋果平均分成十份,那每一份就成了1,無論分多少次,每一份都是1。最後無法再分的時候,那些最基本的粒子,才是真正大自然的1。

自然界有各種力,但統一到最後本質都是粒子的撞擊;自然界有各種能量,但本質都是動能,即物質運動;世間有太多的罪惡,但其本質都是人的欲望與誘惑;自然界有各種各樣的物質,但科學家願意相信,所有物質最終都是由同一種基本粒子構成的。

電子目前不可再分,但它吸收光子後獲得能量,釋放光子後能量降低。電子相對於光子太大了,而夸克相對於電子我太大了。有人說光子不是物質而是能量,它沒有靜質量。但是萬物皆在運動,電子的存在形式是圍繞原子核高速運動,光子的存在形式就是波粒二象,光速傳播。沒有靜止的光子一說,也沒有運動的光子一說。

而所有的微觀粒子,甚至所有的物體都具有波粒二象性。波是能量,粒是質量(物質)。粒是因為波動而形成,波是因為粒的運動而存在。世上不存在脫離物質的波,也不存在不波動的物質。或者說波其實就是粒,而粒其實就是波。波和粒,能量和質量,本就是一體兩象的。能量的本質其實就是物質波動(運動),而質量的本質其實是波動的存在形式。

一個原子相對於它的原子核是很大的,但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核外空間是電子運動(電子云)。從我們觀察來看,原子就像一個實心球,但其實它大部分的體積是空的。原子的大部分體積是電子的運動形成的。原子核包含質子和中子,而質子和中子是由夸克和膠子的運動形成的,它們的大部分體積也是空的。所謂的夸克呢?夸克相對於光子和膠子還是太大了,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夸克也是空的,它也是由更小的粒子運動形成的。

如果夸克可以繼續分,但因為技術的不足而無法再分,那比夸克更小的電子膠子光子也會因為技術的限制而無法再分,但這並不能代表它們就是無法再分的基本粒子。科學的發展方向就是複雜逐漸簡單,繁多的逐漸統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是符合哲學和邏輯的。

我們假設物質起源於同一種基本粒子,那這種粒子是什麼狀態的呢?很早以前有一個著名的物理學家就思考過這個問題。他認為物質還可以繼續分下去,最後會發現所有的物質(包括光子電子膠子)都是同一種粒子構成的。他認為這種最基本的粒子是個實心的球,是絕對客觀的存在,是最小的物質。當然它在波動。這是從物質的角度解釋宇宙,認為宇宙是由物質構成的,物質是由更小的物質構成的。我們把物質當做客觀的存在,然後研究它們的運動狀態,物質和運動是分開的。在這個思維背景下,奇點和大爆炸理論應運而生。宇宙起源於一點,這一點體積極小,質量極大。這一點是所有最基本物質(小球)的集合。

還有一種理論認為物質的本質其實是波,所以宇宙的本質也是波,這就是著名的弦論。在弦論中,萬物是由不同的弦(波動)構成的,沒有所謂的實體質量,只有波動能量,所謂的物質不過是人類對波動能量的直觀感覺。而最小的物質其實是最小的波動,不依賴任何物質而存在的波動,而最小的波動形成了最小的物質。所以宇宙的本質是波動,波動是絕對客觀的存在,沒有實在的物質,有形的存在都是假象,一切皆是空,皆是波。其實用這個思維去解釋奇點大爆炸會比較容易,因為都是波,沒有實體,所以集中在一起還是波,沒有實體,才可能是體積無限小,能量無限大的一點。

有不少人認為物質可以無限的分下去,而宇宙也是無限大的。我們可以稱之為無限論。在無限論中,沒有最小的物質,只有更小的物質。無限次分下去,物質趨近於無限小。這種理論和數學上的無窮小概念是相符合的。用無限論來理解奇點大爆炸就更容易了。奇點是由無限個無限小集合而成的,而無限個無限小依然是無限小的一點,但質量卻是無限大的,就像無限小的空間裡可以有無限個點一樣。點是沒有大小的。

還有人認為宇宙是從零到一,從無中生有的。老子在道德經裡說,天地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把宇宙(物質)的起點推演到無是高明玄妙的哲學思想,因為假定有形的存在必然在變化,變化即時間流動,那時間的起點就不是有形的存在,而必然是無,即什麼都沒有。什麼都沒有,沒有物質,也就沒有變化,也就沒有時間,空間。不過這個宇宙明明有大量的物質,怎麼可能起源於無呢?無又怎麼可能生有呢?這實在讓人無法理解。但在數學上無中生有是解釋的通的。

數學上存在無數個數字,請問所有數字加在一起是多少呢?答案是零。因為對於任意一個數字,都存在與它相反的數字,即相反數,所以所有的數字加在一起等於零。既然如此,那宇宙中所有的物質加在一起等於零就容易理解了。如果把物質看成能量,而能量是有方向的,大小相同,方向相反的一對能量的總能量是零。宇宙起源於一點,這一點向任意方向釋放能量,所以對於任意一個方向的能量,總有一個和它方向相反的能量,它們的和是零,所以奇點釋放的總能量為零,宇宙的總能量也為零。質量如果也方向的話,那總質量也為零。無論宇宙如何演變,總能量一直為零,所以任何的有形存在都是相對的,總有一個和它對立的存在。而任何無形的觀點也是相對,總能找出一個和它對立的觀點。這也許是相對論,陰陽雙魚圖的本質。

我本人是相信無中生有的理論的,因為這個理論是我推演出來的。在我看來,波和粒,質量和能量,時間和空間,描述的都是同一樣東西,只是象不同而已。象是呈現形式的意義,可以理解為現象。宇宙的本質可以理解為物質,或者波動,但物質的存在形式就是在波動,而波動的存在形式是物質振動。不存在不波動的物質,也不存在脫離物質存在的波。一個波動的物質如果停止波動,該物質將不復存在;物質消失,波動也不復存在。這就是波粒二象性。所以光子是粒子,同時也是波,它有能量,也有質量。光子是物質。

那麼不能再分的基本粒子是什麼狀態呢?從無中生有的理論看,基本粒子1是由無波動(振動)產生的。在無振動的同時,粒子1誕生了,或者說1誕生了,同時在振動著。粒子1的存在是不停振動,如果不振動,就沒有了,變成零了。變成零了,自然也不存在振動了。所以描述1時,它的振動是不能分割的。奇點朝任意方向釋放大量的1,兩個相對的1不僅運動方向相反,振動方向也相反,所以時間回溯到奇點時,兩個相對的1結合,相互抵消變成零。

1不斷擴散,相互運動結合,構成更大的物質,形成空間。物質可以存在的領域稱之為空間,或者說物質的運動範圍叫做空間。原子是一個物質,但也構成了一個空間。原子看似很小,但相對於原子核卻是很大。在原子空間裡,質量集中在原子核上,但空間體積是由電子運動確定的。所以我們可以把原子看做一個粒子(物質),也可以把它看做一個空間。原子空間裡,電子可以存在除原子核外任意位置,所以物質的運動範圍稱之為空間。大家有沒有覺得原子的內部構造和宏觀的恆星系很像。比如太陽系,質量集中在太陽上,但空間是由行星衛星的運動決定的。九大行星圍繞太陽運動的並不慢,只是和電子的運動速度相比就慢多了。我們看原子是一個實體,是因為我們太大,而眼睛的分辨力和大腦的分辨力太慢的緣故。如果人類的眼睛和大腦達到極高的級別,就能看清原子的真實狀態。同理,如果宇宙中存在一個像銀河系一樣大的生命,他的反應力比人類低的多的多,那他看向太陽系也會覺得太陽系是一個實心的大球,最後他用他的顯微鏡看,才發現太陽系是九個小球圍繞一個大球運動而已。太陽系在我們人類眼裡是空間,但從星系巨人的角度看其實是物質。同樣,如果視角足夠大,會發現銀河系也是物質,乃至整個宇宙也是一個粒子(物質)。但從我們的角度看,宇宙是一個空間。

正所謂色(有形的存在)即是空,空即是色。無中生有,有無相生。一切有形的存在都在變化,唯一不變是宇宙之心。空無之心可生萬物。永恆。

相關焦點

  • 神秘的宇宙:暗物質之謎
    暗物質之謎雖然我們不知道暗物質到底是什麼,但能夠感知暗物質對浩瀚宇宙產生的巨大影響。那麼暗物質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物質呢?之前的宇宙大爆炸理論認為宇宙誕生之前沒有時間,沒有空間,沒有物質,也沒有能量。約為一百五十億年前,一個很小的點爆炸了,逐漸膨脹形成的空間和時間,宇宙隨之誕生,並經過膨脹冷卻演化至今。
  • 宇宙的三大未解之謎:暗物質究竟是什麼?宇宙有多大?
    宇宙是世間萬物的總稱,是時間和空間的統一,是由空間、時間、物質和能量,所構成的統一體。人類對於宇宙的探索雖然已經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但是實際上我們能窺探到的宇宙中非常小,宇宙對於我們來說依舊是神秘變幻莫測的。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宇宙的三大未解之謎,暗物質究竟是什麼?宇宙有多大?
  • 宇宙存在之謎:反物質
    為此狄拉克還提出了狄拉克海的概念,狄拉克之海無處不在,也就是所謂的真空。狄拉克海分為兩個部分,一個部分是負能級,一個部分是負能級上的電子,電子帶負電,負能級電子帶正電,所以整體真空不帶電。這裡的負能級電子就是已經在實驗室發現的正電子,也就是電子的反物質。
  • 宇宙未解之謎之暗物質,暗能量,量子糾纏
    宇宙世界從本質上來說是由各種我們人類無法理解並且看不見的力量所構成的,而這些無法理解和看不見的力量正可謂是困擾物理學家們的未解之謎,它們可以是從暗物質到多元宇宙,也可以是從暗能量到量子糾纏,相信這些未解之謎能夠幫助人類更加深入地了解宇宙世界。
  • 宇宙剩下的未解之謎之一:為什麼物質比反物質還多?
    我們知道,關於我們宇宙剩下的其中一個未解之謎是:物質為什麼有比反物質多?然而一項研究表明奇怪的中微子行為或許可以解釋長久以來的反物質之謎!反物質說到這裡,或許許多人對反物質存在疑惑,什麼是反物質呢?而電子的反粒子是正電子,它帶有與電子相同的質量,能量,自旋和等量的正電荷(正電子的電荷為+1,負電子的電荷為-1),但電性相反,正電子也就是電子的反物質。由此延伸,反物質是正常物質的反狀態,科學家設想在宇宙中可能存在完全由反粒子構成的物質,也就是反物質。反物質和物質共同構成了這個宇宙,當正反物質相遇時,雙方就會相互湮滅抵消,發生爆炸並產生巨大能量。
  • 世界未解之謎(宇宙之謎):暗物質之謎
    宇宙大爆炸理論認為:宇宙誕生之前,沒有時間,沒有空間,沒有物質,也沒有能量。約150億年前,一個很小的點爆炸了,逐漸膨脹,形成了空間和時間,宇宙隨之誕生,並經過膨脹、冷卻演化至今,星系、地球、空氣、水和生命便在這個不斷膨脹的時空裡逐漸形成。
  • 科學之最宇宙中壽命最短的物質?
    世界上很多之最,比如說世界最高的山是珠穆朗瑪峰,最深的海溝是馬裡亞納海溝等,大家都知道得一清二楚。但是科學界有哪些之最,可能很多人就不清楚了,下面我們一起了解看看,說不定吹nb的時候還能用的上。
  • 浩瀚宇宙,神秘的暗物質之謎
    約150億年前,一個很小的點爆炸了,逐漸膨脹,形成T空間和時間,宇宙隨之誕生。經過膨脹、冷卻演化至今,星系、地球、空氣、水和生命便在這個不斷膨脹的時空裡逐漸形成。最近的天文觀測和膨脹宇宙論研究表明,宇宙的密度可能由約70%的暗能、5%的發光和不發光物體、5%的熱暗物質和2094的冷暗物質組成。也就是說,宇宙中競有九成是看不見的暗物質,其中可能包含宇宙早期遺留至今的。
  • 宇宙中的「上帝之手」,一種看不見的神秘物質——「宇宙超流體」
    世界是物質的,我們的宇宙是一個充滿物質的世界。然而,宇宙中95%的物質都是一些我們看不見的物質。真正主宰宇宙的是一種神秘的物質——「宇宙超流體」。而我們所能夠看得見的物質,都是「宇宙超流體」熱效應產生的「宇宙泡沫」。
  • 又一個宇宙之謎,暗物質未覆蓋全宇宙,19個星系缺少暗物質
    宇宙中有許多的塵埃,氣體和星體,除去我們人類迄今為止發現的宇宙各類物質之外,宇宙中剩餘出的空間還有百分之90以上,而這百分之90的空間就是物理學上所描述的「暗物質」。自從我學習了宇宙學之後,我就一直以為暗物質充斥著整個宇宙,充斥在各類氣體,星雲和星體之間,但是最近科學家們的發現,讓我丟棄了這種想法!
  • 生物同祖,萬物同源,宇宙是物質的宇宙
    宇宙空間之大,大得可以容納所有的事物,或者說僅僅是可能的事物.宇宙時間之長,長得可以讓所有的事物,或者說僅僅是可能的事物,一個一個演澤出來。所以我的故事如果說錯了,是宇宙的必然;說對了則是宇宙另外一種可能.
  • 暗物質研究獲得重大發現,或許揭開暗物質之謎,甚至解釋宇宙起源
    暗物質是宇宙中最神秘的一種自然現象,通過科學家的研究和判斷,他們認為宇宙中暗物質站到了所有物質比例的85%以上,如果將所有的愛物質全部統計在內的話,科學家甚至認為會超過90%左右。由此我們能夠看出暗物質的研究對於宇宙的研究意義重大,因為暗物質很可能就是宇宙的終極答案。
  • 宇宙之謎:反物質失蹤、黑色的太空及DNA代碼
    一,反物質失蹤之謎 138億年前的一瞬,「砰」的一聲,宇宙從「奇點」爆炸,物質粒子與反物質粒子同時誕生又逐對湮滅。 也許「上帝」出了偏差,物質總量比反物質多了十億分之一。
  • 為何今天的宇宙由物質組成?宇宙中的反物質為何離奇消失?
    可是,今天的宇宙中幾乎只有普通物質,除了一些粒子的衰變、宇宙射線或者人類的實驗中,幾乎沒有反物質的存在。那麼,它們到底去哪了呢?  反物質消失之謎  這個問題一直是困擾著科學家的終極謎題,甚至在各種科學謎題的排行榜中都有它的身影。多年以來,科學家們一直試圖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並提出了多種理論。
  • 宇宙之謎 新觀測揭示暗物質模型重大缺陷!
    Natarajan (Yale University)暗物質是宇宙模型中最重要組成部分之一。這種奇異物質對於宇宙的起源和演化都有至關重要的影響。然而,最新的研究表明目前對暗物質理論很可能有嚴重缺陷。這將可能動搖整個宇宙模型的基石。現在的宇宙模型認為宇宙中大約85%的物質都是暗物質。之所以稱為暗物質,是因為它完全不發光,所以無法被直接觀測。它的存在只有通過其對宇宙中可見物質的引力才能探測到。
  • 宇宙中反物質存在之謎(尋找反物質)
    尋找反物質,這種想法看起來有些奇怪,但科學探索差不多從來都是從一種奇特的想像開始的。因此 ,尋找太空中的反物質和暗物質,一直是天體物理、粒子物理和宇宙論面臨的重大疑難問題。宇宙中可能 存在反物質的想法,源於被科學界普遍公認的大爆炸學說。
  • 宇宙中物質與反物質為何不對稱?答案或在引力波
    物質與反物質為何不對稱?答案或在引力波  本報記者 劉 霞  今日視點  現有的宇宙大爆炸理論認為,我們身處的宇宙源於138億年前的一次大爆炸,但這一理論也認為,大爆炸時產生了等量的物質和反物質,而正反物質相遇時會彼此湮滅,使一切煙消雲散。
  • 宇宙是一個微觀宇宙與宏觀宇宙的物質系統
    「宇宙」的物質系統之中,我們越來越認識到宇宙的物質性,隨著對宇宙了解的增多,對物質的認識深度也不斷地增加,如今大多數的人都認為宇宙是一個完全可以理解的物質行為,雖然它本身並沒有智慧,但由於宇宙物質系統的精妙,就能使我們這種和宇宙以同樣的元素構成的物體能夠具有智慧,也就是說宇宙可以通過對原子等基本粒子的不斷加工使它們變得足夠的複雜和巧妙,直至生命的產生,當然這需要漫長的歷程來進化,所謂進化它是一個生命的專有名詞
  • 宇宙物質的主角——等離子體
    神奇的宇宙構成在浩瀚無垠的宇宙中,我們看見的滿天星鬥,遙遠的、看不見的各種恆星、星系,似乎多到數也數不清。但實際上這些物質天體及星際塵埃,只佔宇宙組成部分的5%都不到,其餘95%以上的是暗物質和暗能量。就在這可憐的不到5%的物質中,像地球、火星、金星等固體星星,土星、木星這類氣體星體,這些只佔宇宙物質的1%,其他99%是一種等離子體。
  • 三十年了,宇宙物質失蹤之謎終於解開了
    1916年,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發表奠定了宇宙學的基礎,隨著哈勃發現宇宙膨脹及大量天文學家、物理學家不斷深入,我們從理論上認識到宇宙始於大爆炸,存在大量暗物質和暗能量,4.9%的可見物質構成了宇宙萬物圖:宇宙能量分布在大量科學家把暗物質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