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物質的相互作用圖解(2)——簡單複合作用

2020-10-18 bd8mo

  基本物質對外作用的基本形式我們已經作了相關的圖示描述,其描述是對外的靜態作用的描述。在此文我們同樣對基本物質靜態作用的描述,但是這裡描述的是相互作用,即兩個不同或相同的基本物質間的相互作用的描述。我們將正電子對外作用示圖與負電子對外作用示圖靠近,我們會發現一個大家都非常熟悉的複合現象——經典電力場線。如圖3

圖3

從圖3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正負電子的作用力方向並沒有拐什麼彎,拐彎的只是作用力相互幹涉或幹擾產生了一種特別的現象,這個現象就是經典電磁學上用粉末物質模擬的電力場和用鐵性粉末模擬的磁場,而產生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是兩電子而不是什麼「場」或其它什麼假設的「以太」和上帝神仙。

相關焦點

  • 基本物質的相互作用圖解(4)——同性的複合作用
    很多自然現象都是基本物質複雜複合作用,複合作用往往被很多人簡單地定義為基本屬性,現象與屬性不分的主要原因是不了解其產生的根本原因。被當成屬性的現象有慣性、萬有引力、電磁力、核力。這些所謂的屬性背後都有產生的根本原因——基本物質複雜的複合作用。  再怎樣的複雜的複合作用都離不開最簡單的基本物質相互作用,但是我們必須循序漸進進認識複雜的複合作用。
  • 基本物質的相互作用圖解(1)——初級作用
    首先我們要明白什麼是基本物質,我的基本物質是現代科學技術條件下的最小物質微粒,即正電子、負電子,統稱電子。正電子與負電子、正電子與正電子、負電子與負電子之間的相互作用是隨著距離的減小而增強的,這與兩種電子的物理尺寸在直接關係,即相互作用的輻射面會隨著距離的變化而產生相應的變化,這種變化無論宏觀上與微觀上的物質相互作用都是嚴格遵循的。
  • 基本物質的相互作用圖解(3)——遠、近複合作用
    基本物質的複合作用有很多種情況,有動態與靜態、遠與近、直接與間接,前一章節我只談了靜態的複合作用,本章節要談的是基本物質的遠與近複合作用。  所謂複合作用必然是兩個以上基本物質結合後的對外作用。本文重點分析兩個異性基本物質結合後的對外作用。
  • 量子場是什麼,它是如何與物質相互作用的?
    量子化過程不妨這樣理解:首先,重新調整場方程式(仍然是經典場),替換數學運算符中的一些數值(這一部分屬於單純的代數或微積分範疇,並未涉及物理學)。但是,接下來我們就要「計算出」上一步所形成的算子值方程,這其中包括經典理論中沒有的解法,並且要給出這樣的論斷(通過觀察證實):這些「荒唐的」(從直覺角度而並非從數學角度來說)新解法能夠精確地描繪自然,能夠將所有可觀察到的,與經典理論相悖的量子行為全部囊括其中。
  • 基本粒子是什麼?(全局詮釋之七)
    那麼基本粒子應該是什麼樣的,或者說,什麼東西呢?我們再回到第四節的標準模型拉氏量。該拉氏量已經包括了除引力之外的所有相互作用,當然也必須包括除引力子之外的所有基本粒子。拉氏量是存在於,或者說,作用於任何一個時空點的。也就是說,在時空任何一點,都同時具有所有的相互作用。
  • 物理世界的基本圖像(全局詮釋之四)
    關於物理世界的基本理論我們的物理世界,紛繁複雜,天地萬物,古往今來,它們是如何運作的?經過無數科學家們幾千年的努力,我們應該差不多弄清楚了物質間相互作用的基本規律。如今,描述日常事物,包括宇宙萬物基本作用的理論,我們把它叫做標準模型(Standard Model,SM)。
  • 我的物質基理(20)——反物質
    反物質是此前的認識中因物質的定義出現了嚴重問題才產生出來的不倫不類的物理概念。正物質是物質、反物質也應該是物質,何反之有?所謂的反實質上就是電性上的反。有人人認為中性物質之反不是電性反的問題,我只能說這種認識至少對「中性」物質的認識嚴重不足,宏觀層次上由於觀測能力所限產生了「中性」這樣的認識,當逐漸深入微觀層次後,原來的所謂「中性」物質都被發現是由兩性更細微的物質組成了。一般物體、分子、原子、中子、中微子肯定不會是例外。  正電子與負電子互為反物質、正質子與負質子互為反物質,中子與反中子又因何而反呢?
  • 我的物質基理(10)——力
    在牛頓力學中對力的認識是:任何作用力都有作用強度(力的大小)、作用方向、作用點三要素。當我們利用現代科學重新進行各種作用力的認真分析時,對作用力的要素可以直接肯定的有作用強度和作用方向,作用點只是宏觀上的認識,任何作用力在微觀上都不存在作用在「點」上,一般都是同時作用在多個點或面上,牛頓力學中的作用點認識誤導了人類對力的正確認識。
  • 物質世界的基本圖像
    表中給出了部分物質質量的數量級。§1-2 物質存在的基本形式1.2.1 基本相互作用物質聚集起來,從微觀粒子到巨大的星體,從細菌到人,這些自然界奧妙無窮、千變萬化的物理現象都是怎樣發生的?在原理上,我們可以用「相互作用(interaction)」這個概念來回答。
  • 領略微觀粒子世界的奧妙,明了原子結構的基本組成
    這裡,我們儘量用最通常的語言,對當代科學技術所揭示的原子核裡的微觀粒子世界,作一個通俗而簡單的解釋。基本粒子,指人們認知的構成物質的最小或最基本的單位,是組成各種物質的基礎。質子和中子由名叫夸克(quark)的基本粒子所組成。每個質子或中子由三個夸克所組成。
  • 【物理原理】力——自然界的四種基本相互作用
    科學家發現,諸如此類的自然現象之所以發生,原因在於其背後隱藏著四種基本的相互作用,它們分別是引力、電磁力、弱核力和強核力。本期推出了主打文章「村山齊博士闡述四種基本力」,旨在探討支配宇宙萬物如何運作的這四種力的典型特性及其相關的未解之謎。 在物理學的早期發展過程中,人們曾以為物質之間的相互作用是直接和瞬時的,即力的傳遞不需要任何媒介,也不需要任何時間。
  •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1、力的基本概念力是物體間的相互作用(至少有兩個物體才會有力),國際單位制單位為牛頓,簡稱牛,用N表示。
  • 光子準粒子:光與物質的相互作用
    光與物質的相互作用根本上是量子電動力學描述的,在許多情況下,這種相互作用被描述為電子的量子躍遷,並伴隨著真空中電磁場的量子發射、吸收或散射(光子)。在圖2中展示了一些微觀起源的類型,它們可以對響應函數做出貢獻,比如自由電子(在金屬中)、束縛電子(在簡單絕緣體中,如玻璃)、光學聲子(在極性電介質中)、磁振子(在鐵磁體和反鐵磁體中)和激子(在半導體中)。這些微觀條件決定了材料宏觀響應函數的頻率依賴性。通常,光子準粒子會影響介電函數,但有些準粒子,如激子,由介電函數所決定。例如,激子特性取決於低頻介電函數的屏蔽效應。
  • 袁燦倫重建《新量子力學》(十三)場是構成物質的最基本單元
    以上的討論還可知,物質具有波動性,波動的是廣義場(以下簡稱場),量子就是場的波包,故可得出如下重要結論:1、場是構成物質的最基本單元物質有四種基本相互作用,每一種作用都是由相應的物質產生,它們是基本的場。
  • 我的物質基理(25)——糾纏現象
    物質物體間的「糾纏」現象是物理環境中的必然現象,是由基本物質的基本屬性所決定的。糾纏的基本原理就是:同性相斥,異性相吸。這主要是靜態糾纏現象。各種結合體間的糾纏現象表現得不是很明顯,特別是相距離較遠後更加微弱。總之,結合體的極化程度越高,糾纏越明顯,糾纏的距離也越遠。
  • 基本粒子和相互作用的標準模型|眾妙之門
    論文做以下安排,第1部分介紹物質的基本組分;第2部分介紹基本相互作用;第3部分講解理解物質基元和相互作用的理論;第4部分講解標準模型的具體內容;最後我們給出總結以及標準模型所存在的問題。因此,了解基本相互作用的起源及其屬性對我們理解自然界是重要的。現在,就讓我們了解一下這些基本相互作用。(1)引力相互作用這四種基本相互作用中最弱的,是萬有引力相互作用。它是牛頓在17世紀試圖解釋克卜勒行星運動三大定律時而提出的。他發現行星運動可以通過假設任意兩個物體之間的普遍吸引力來解釋。
  • 基本粒子和相互作用的標準模型簡介
    論文做以下安排,第1部分介紹物質的基本組分;第2部分介紹基本相互作用;第3部分講解理解物質基元和相互作用的理論;第4部分講解標準模型的具體內容;最後我們給出總結以及標準模型所存在的問題。1 物質組成成分自從文明誕生以來,人類最嚮往的一個目標就是在紛繁複雜的自然界中建立秩序和規則。
  • 我的物質基理(12)——波
    波是基本物質傳遞能量的主要形式,更是基本物質相互作用產生的基本現象或普遍現象。沒有物質不會產生什麼波更不會感知到什麼波。但是很多人對波並沒有從物質這個主體的基本屬性上來認識,而是用物質相互作用背後的現象在認識波。所謂「現象學」的認識方法就是用各種現象去解釋其他的現象,將一些現象當成了本質。
  • 他是如何與物質相互作用的?
    思考量子化過程的一種方法是我們首先在數學運算符號代替了一些數值(這部分為純代數或微積分,新物理仍未引進)的基礎上重新構造(仍然是經典的)場的方程;然後,我們「求解」得到的算子值方程,包括並未在經典理論中出現的解,然後斷言(經觀察驗證)這些新的「無意義的」(憑直覺而不是數學意義)解精準地描述了自然,包括觀察到的所有與經典理論矛盾的量子行為。
  • 常樸子:物質湮滅原理(一)
    這些粒子因而被稱作為基本粒子,意指它們是構造萬物大廈的基本的磚塊,事實上基本粒子並非這麼簡單。在30年代初,就有人發現了帶正電的電子,這是人們認識反物質的第一步。到了50年代,隨著反質子和反中子的發現,人們開始明確的意識到,任何基本粒子在自然界中都有相應的反粒子存在。反物質是正常物質的反狀態。當正反物質相遇時,雙方就會相互湮滅抵消,發生爆炸並產生巨大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