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場是什麼,它是如何與物質相互作用的?

2020-12-06 天文在線

量子場是對經典場的量子理論性概括。經典場的兩大原型分別為:麥克斯韋的電磁場和愛因斯坦的引力場。量子化過程不妨這樣理解:首先,重新調整場方程式(仍然是經典場),替換數學運算符中的一些數值(這一部分屬於單純的代數或微積分範疇,並未涉及物理學)。但是,接下來我們就要「計算出」上一步所形成的算子值方程,這其中包括經典理論中沒有的解法,並且要給出這樣的論斷(通過觀察證實):這些「荒唐的」(從直覺角度而並非從數學角度來說)新解法能夠精確地描繪自然,能夠將所有可觀察到的,與經典理論相悖的量子行為全部囊括其中。

圖源:google

量子場論的使用存在著幾個理論依據。第一,量子場論是經典場論的自然推廣,經典場論是人類關於自然的最為出色的理論(不包括量子領域)。第二,量子場論能夠解釋(人類已觀察到,並且經過系統研究的)粒子的誕生與湮滅,而這些過程在量子力學中並不存在。第三,量子場論從本質上來說具有相對性,並且能夠「神奇地」(並非真正解決,只是在簡潔的數學層面)解決相對論量子粒子理論中也存在的因果問題。

然而,量子場並沒有與物質相互作用。在量子場論中,人類認為是粒子的物質其實是量子場自身的激發。

圖解:粒子運動俯視圖

量子場論中最為簡單實用的是量子電磁學。量子電磁學中存在兩個場:電磁場和「電子場」。它們不斷地相互作用,轉化能量和動量,激發由此得以創造或毀滅。舉例說來,我們直覺認為,量子電動力學中電子吸收光子的過程是電磁場與電子場之間的一種特定的相互作用。而在這個過程中,電磁場會失去一激發量子,而電子場會獲得能量、動量以及角動量。

圖解:電子和光子相互作用

啟示一:場是最為基本的物體之一。

學校教授我們,物質的基本構成要素為粒子。事實上,直到大學,這個說法仍然沿用,我們用它來解釋夸克和電子就像是組成所有物質基本構成要素的樂高積木。

但是這一說法中隱藏著一個更深層的事實。根據人類最偉大的物理定律,我們知道,構成自然的基本要素並非分散的粒子。相反,這些基本要素是連續的,流體物質,在太空中四散分布。我們將其稱之為物質場。我們最熟悉的場有電場和磁場,這類場中的波紋會產生我們所說的光,或者更為普遍的電磁波。鐵屑會條形磁鐵所形成的磁場方向改變所指方向。

圖源:bing

啟示二:粒子來源於場。

如果你觀察電磁波足夠細緻,就會發現,電磁波實際上是由光子這種粒子構成。如果將量子力學的影響考慮在內,電場和磁場中的波紋會轉變成粒子。

不過,我們已知的其他粒子也是經由上述同樣的過程產生的。宇宙中稀薄地散布著電子場,電子場波紋會由於量子力學而轉變成一束能量。我們將這束能量稱為一個電子。無獨有偶,太空中還存在夸克場,膠子場以及希格斯玻色子場。我們體內的每個粒子,事實上,宇宙中的每個粒子都是一個潛在場的微小波紋,經由量子力學體系塑造成粒子。

圖解:一個希格斯玻色子從質子碰撞中爆發出來

啟示三:生活不易,量子場論亦是如此。

到目前為止,量子場論是現代物理學中最艱深的理論—25年來沒有人完全相信其存在。」—愛德華·威滕

量子場是個複雜的物體。原因一部分在於其涵蓋了物理學所有領域:量子場能夠描述大量粒子以各種不同方式進行相互作用。然而,在我們解決這些困難之前,量子場論深奧的原因還有其一。

圖解:真空不空

上述圖片展示了計算機模擬的真空,也就是沒有所有粒子存在的真空的模樣。正如我們所見,這個真空環境並不單調。海森伯測不準關係意味著量子場並不是靜止的。相反,它會產生泡沫並沸騰,就像是由粒子和反粒子形成的一鍋沸騰的湯,不斷產生與毀滅。量子場論深奧之處就源於這一過程的複雜性 即便是理解量子場論中的虛無都十分困難。隨著我們開始向真空中添加粒子,它會以各種有趣方式扭曲。大部分有關量子場論研究的目標在弄明白這種扭曲、弄明白扭曲是如何引起粒子間相互作用的,以及最終,粒子的相互作用又是如何形成我們身邊的各種美麗自然現象。這些理解過程並非易事。儘管距離量子場論的發現已經過去了幾十年,想要理解量子場論中所有的精妙之處,我們前方仍有漫漫長路。

參考資料

1.維基百科全書

2.天文學名詞

3.forbes-林陌祺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量子場是什麼?他是如何與物質相互作用的?
    但是,量子場並不與物質相互作用。量子場就是物質。所以,例如,我們所出於直覺所描述的電子吸收中子的現象,在量子電動力學中就是電磁場和電子場之間具體的相互作用,其中電磁場失去一個激發量子,電子場得到了它的能量、動量和角動量。
  • 量子場是如何產生粒子的?
    宇宙是由什麼組成的?在基本層面上,答案很簡單:粒子和場。例如,構成人類、地球和所有恆星的物質類型都是標準模型中的已知粒子。暗物質理論上是粒子,而暗能量理論上是空間本身固有的場。但是所有存在的粒子,其本質的核心,都只是激發態量子場本身。到底是什麼賦予了它們這些性質?如果將粒子的特性建模為各種獨立場的激勵,那麼是什麼導致這些激勵波一起運動呢?這些波下真的存在某種粒子實體嗎?
  • 量子場論是什麼?
    傳播電磁相互作用和電磁波的介質,叫做電磁場。無論是物體的內部,還是抽掉空氣的真空,電磁場是無處不在的。電磁場攜帶著能量和信息,它具有物質的屬性。因此,現代物理學接受,看不見摸不到的真空,也是一種物質形態,電磁場是這種物質的一個屬性。
  • 量子場論是什麼?|展卷
    它可以把質子加速到6.6TeV(10^12電子伏)的能量,跟化學反應中1電子伏的典型能量比,高了1萬億倍。兩個這樣的質子的一次碰撞,可以產生成百上千個粒子。量子場論,和高能物理這個領域緊密地聯繫在一起。所謂高能物理,就是每個粒子的能量很高,不但比化學反應中的高,比核反應中的也高很多。2 什麼是場?粒子為什麼可以憑空地產生和消失?
  • 量子場論是什麼?|展卷
    麥克斯韋方程和電磁波的發現,使人們認識到,電磁相互作用,是以有限(儘管非常快)的速度傳播的。經典電動力學的研究證明,這兩個電荷間的能量傳遞,不是在一方消滅在另一方製造,而是在空間中流過去的。傳播電磁相互作用和電磁波的介質,叫做電磁場。無論是物體的內部,還是抽掉空氣的真空,電磁場是無處不在的。電磁場攜帶著能量和信息,它具有物質的屬性。
  • 宇宙中第一個量子場是如何產生的?
    當我們想到場的時候,我們大多數人的想法和19世紀科學家的想法是一樣的,當你有某種類型的源(比如電荷或永磁體)它會在空間的每一點在其周圍創造一個場。你可以通過觀察與這個場相互作用的各種電荷的變化來檢測這個場的存在。 鐵屑本身可以被磁化,它們可以沿著磁場的方向排列,從而對磁場做出反應。
  • 宇宙中的量子場最早是何時形成的?
    說到「場」,大多數人的認知也許與19世紀的科學家相同:假如有一個電荷或一塊永磁體,它就會在空間中的各個方向上形成一個圍繞自身的場。無論有沒有其它粒子受其影響,這個場都存在。但你可以通過各類電荷與場的相互作用,探測到場的存在(以及場可以影響的對象與影響方式)。
  • 量子場論中的基本問題
    但後來量子場論成功結合了二者,並描述了自然界四種基本力中的三種:電磁力、弱核力和強核力。量子場論也能很好地描述波粒二象性,這樣傳統上認為的粒子就可以解釋為量子場中所對應的能量量子。為此,要描述一種粒子及其相互作用就需要引入一種量子場。 在定域量子場論的框架下,任何相互作用都不是瞬間發生的,而是通過各種傳播子進行相互作用的。
  • 使用量子模擬器構建量子場論
    在粒子物理學和凝聚態物理學中,量子場論可以分別為亞原子粒子和準粒子建立量子力學模型。量子場論將粒子視為更基礎的場上的激發態,即所謂的量子,而粒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則是以相應的場之間的交互項來描述。每個相互作用都可以用費曼圖來表示,這些圖不但是一種直觀視化的方法,而且還是相對論性協變攝動理論中用於計算粒子交互過程的一個重要的數學工具。
  • 另一種量子場論:貝爾場論,宇宙可能是由粒子而不是場構成的
    然後量子力學出現了,它展示了粒子如何也可以是波,這就是粒子模型開始崩潰的時候。如果粒子是波,那麼它們更像場,就像阿特斯託爾所說的那樣。取決於我們如何看待它們,它們要麼像波,要麼像粒子。它具有波粒二象性。那麼,阿特斯託爾是否真的正確?許多物理教科書都有「是」和「不是」的說法,但現代物理學的數學並不是這麼說的。
  • 這位物理學家在最關鍵時刻拯救了量子場論,挽回了人們的信心
    我希望物理學下一個大的進展是來自實驗的突破,能夠驗證我們做出的某些預測,告訴我們關於暗物質的性質——暗物質不在標準模型的描述之內,關於它的性質人們有很多推測,但是目前我們都還不確定。 三聯生活周刊:在20世紀60年代,你還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研究生,當時不斷有大量的新數據和新粒子被發現。
  • 清華交叉信息研究院金奇奐研究組實現囚禁離子系統中量子場論的...
    該研究在離子阱系統中實現了一個基本量子場論模型的量子模擬,將量子模擬研究向前推進了重要一步。(a) 費米子、反費米子和波色子之間相互作用的費曼圖。(b) 在囚禁鐿離子系統中實現該相互作用的哈密頓量涉及的編碼和操作。利用可控量子系統進行量子模擬的研究領域飛速發展,量子模擬器超越經典計算能力已為時不遠。人們期待這些量子模擬設備能夠執行複雜的計算任務,比如量子場論或量子化學中的複雜計算。量子場論是對物理世界最成功的描述之一,其適用範圍從基本粒子到凝聚態物質。
  • 暗物質是什麼?天文學家是如何發現它的?
    暗物質、暗能量是當前天文學研究中的難題,難就難在雖然科學家隱約的知道它們的存在,但是到現在為止還沒有探測到它,所以還無法真正的研究它們,只能是根據觀測結果間接地研究它們,猜測組成它們的粒子究竟是什麼?發現暗物質之旅既然稱它是暗物質,這說明它應該是物質,既然是物質,必然產生引力,既然是物質,那就應該有組成粒子吧,既然是有組成粒子的,那麼按照物理學研究的過程來看,就得需要知道粒子的產生與衰變的方式,也就是說要知道粒子的特徵吧,如果連這些都不知道,那就還只是猜測而已,對於暗物質其實就是這麼回事,還是猜測
  • 量子場論中的三種基本場
    用量子場論觀點來看,物質存在的基本形態是量子場,每一種粒子都可以看成是一種獨特的場的量子化的表現形式。它向我們描述了一個場與粒子統一的物理圖景:全空間同時充滿各種場,各種場相互重疊,粒子與場相互對應。比如光子對應著電磁場,電子和正電子對應著電子場,中微子和反中微子對應著中微子場,等等。
  • 什麼是物質?物質是如何產生的?
    物質是什麼?物質是如何產生的?為什麼會這樣產生?看似很簡單的問題往往最難回答,讓我們一步一步來闡明這個問題。你是由什麼做的?你是由物質構成的,物質是由分子構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原子是由基本粒子構成的。但是如果說基本粒子是最小的存在,那麼基本粒子又是有什麼構成的呢?
  • 為什麼看不到反物質,它真的存在嗎?物理性質與正常物質相反嗎?
    比如:指尖替換成眼睛,物質可以根據自身顏色的特性釋放出光子和反射光子與你的眼睛進行交互,你就可以看到物質的顏色。而釋放光子,釋放什麼光子在微觀層面是原子中電子的躍遷與電子躍遷的能級差所決定的,於是它決定了物質性質和相互作用。
  • 上帝粒子與物質質量的起源
    關鍵問題是,弱力的載體身上發生了什麼,讓它變得這麼重?或者說,是什麼在大爆炸發生之後大約一萬億分之一秒時導致了電弱力的分裂?施溫格在哈佛的研究生謝爾登·格拉肖(Sheldon Glashow)承擔起了解答這一問題的任務。格拉肖基於SU(2)對稱群(像楊振寧和米爾斯一樣)發展了一種弱相互作用的量子場論。
  • 光子準粒子:光與物質的相互作用
    因此,光與物質的相互作用通常可以被視為非常弱的,並且在量子電動力學計算中往往只保留到最低階來處理。然而,如果要理解光子與材料準粒子(表面等離激元、聲子和激子)的耦合方面取得的進展,需要對光-物質相互作用的本質進行更深刻的認識。
  • 基本粒子和相互作用的標準模型|眾妙之門
    而其中組成物質的基本單元以及它們之間的基本相互作用是物理學研究的重要內容。2 基本相互作用除了研究物質的基本組分外,對自然的理解還需要了解基本組分之間基本相互作用的性質,即什麼力使質子和中子在一起形成原子核?是什麼力把電子和原子核結合成原子,然後再把原子結合成分子?是什麼力使分子在我們體內聚集,又是什麼力使我們保持在這個星球的表面呢?我們可以研究自然界相互作用並對它們進行系統的分類嗎?
  • 天殺的上帝粒子與物質質量的起源|展卷
    關鍵問題是,弱力的載體身上發生了什麼,讓它變得這麼重?或者說,是什麼在大爆炸發生之後大約一萬億分之一秒時導致了電弱力的分裂?但是格拉肖現在遇到了和楊振寧和米爾斯一樣的問題,這一量子場論認為的W粒子和Z粒子都是無質量的,就像光子一樣。如果試圖通過「手動」增加質量來憑空捏造一些方程,那麼這一理論就無法重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