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場是如何產生粒子的?

2021-01-13 老胡說科學

在非常年輕的宇宙中,在獲得足夠能量的高溫條件下,不僅粒子和光子可以自發產生,而且反粒子和不穩定粒子也可以產生。然而,即使在這些條件下,也只能出現少數特定的狀態或粒子。宇宙是由什麼組成的?在基本層面上,答案很簡單:粒子和場。例如,構成人類、地球和所有恆星的物質類型都是標準模型中的已知粒子。暗物質理論上是粒子,而暗能量理論上是空間本身固有的場。但是所有存在的粒子,其本質的核心,都只是激發態量子場本身。到底是什麼賦予了它們這些性質?如果將粒子的特性建模為各種獨立場的激勵,那麼是什麼導致這些激勵波一起運動呢?這些波下真的存在某種粒子實體嗎?

換句話說,是什麼使粒子具有它所具有的特性?

標準模型中的粒子和反粒子現在都已被直接探測到,而最後一個沒有被探測到的希格斯玻色子,是本世紀初在大型強子對撞機上落下的粒子。所有這些粒子都可以在大型強子對撞機的能量下產生,粒子的質量會產生基本常數。這些粒子可以用量子場理論的物理原理很好地描述、這些粒子的特徵似乎是與生俱來的。所有相同類型的粒子,包括電子、介子、上夸克等等,在某種程度上是無法彼此區分的。它們都有許多其他同類型粒子所共有的特性,包括:質量、電荷、弱荷、自旋、顏色、重子數、輕子數和更多。有些粒子的值為0,其他的幾乎都有非零的值。但不知何故,每一個存在的粒子都包含了所有這些特殊的內在屬性,它們被束縛在一個單一穩定的「量子態」的粒子中。

宇宙中基本粒子的剩餘質量決定了它們可以在什麼時候及什麼條件下被創造出來。粒子質量越大,在早期宇宙中自發形成需要的時間就越少。粒子、場和時空的性質都是描述宇宙所必需的。宇宙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場。比如希格斯場,它是一個量子場,滲透到整個空間。電磁場和色電荷場也是基本的量子場。

場在空間中無處不在,即使沒有粒子存在。場本質上是量子的,這意味著它有一個能量最低的狀態,我們稱之為零點能量,它的值可能為零,也可能不為零。在空間和時間的不同位置,場的值會波動,就像所有量子場一樣。就我們所知,量子宇宙有其基本的不確定性。

量子場論計算的可視化,顯示量子真空中的虛粒子。即使在真空中,這種真空能量也是非零的,但是沒有特定的邊界條件,單個粒子的性質就不會受到約束。如果一切都是場,那麼什麼是粒子?粒子是量子場的激發。換句話說,這些量子場不是處於最低能量或零點狀態,而是處於某些高能量狀態。

以上討論的量子場無處不在,但是粒子並不是同時存在於所有地方。相反,它們是局部的,或局限於空間的特定區域。

最簡單的形象化方法是設置一些邊界條件,空間的某個區域可以與純真空不同。

在經典力學(A)和量子力學(B-F)中,一個粒子在無限方阱中的軌跡。在(A)中,粒子以恆定速度運動,前後彈跳。在(B-F)中,給出了具有相同幾何形狀和電勢的時變薛丁格方程的波函數解。橫軸表示位置,縱軸表示波函數的實部(藍色)和虛部(紅色)。在前量子宇宙圖景中,粒子僅僅是點而已,是具有一系列屬性的個體實體。但是在量子宇宙中,必須用波函數來代替粒子,波函數是用一組概率參數來代替經典量,比如「位置」或「動量」。

與粒子相關的一些性質是連續的,比如位置,而另一些則是離散的。離散粒子是最有趣的基本粒子性質,因為它們只能取特定的值,這些值是由宇宙設定的特徵條件定義的。

吉他弦本身可以以無限的振動模式振動,對應於一組不受約束的聲音。但是通過限制弦的厚度、所承受的張力以及振動部分的有效長度,只有一組特定的音符可以出現。這些「邊界條件」與可能的輸出集是不可分割的。在吉他上有六根不同厚度的弦,我們可以把厚度看作弦的基本屬性。如果只有這些弦而沒有吉他,這些弦就有無數種不同的振動方式。

但是吉他並不能提供無限的可能性。這些弦存在邊界條件:

每根弦的有效長度受起點和終點的限制。可能的激勵數量受指板上的琴格位置的限制。振動模態受到幾何和泛音音樂的限制。發出的聲音受到每根弦張力的限制。這些屬性是由每個吉他的大小、弦屬性和調音唯一決定的。

拉格朗日標準模型是封裝了粒子和相互作用的標準模型。它有五個獨立的部分:膠子(1)、弱玻色子(2)、物質如何與弱力和希格斯場相互作用(3)、幽靈粒子減去希格斯場冗餘(4)、影響弱交互冗餘的法代夫-波波夫幽靈重影(5),不包括中微子質量。在標準模型粒子的情況下,也有一組有限的可能性。它們起源於一種特定類型的量子場理論:規範場論。規範場論在一系列的變換下是不變的,所以物理定律在這些變換下也應該是不變的。

標準模型來自於量子場理論,該理論由三個緊緊聯繫在一起的部分組成:

SU(3),一組由3×3的矩陣,描述強相互作用。SU(2),一組由2×2矩陣,描述了弱相互作用。U(1),又稱為圓群,由絕對值為1的所有複數組成,描述了電磁相互作用。

則SU(3)×SU(2)×U(1)就是標準模型。

此圖顯示了標準模型的結構。它描述了標準模型中的所有粒子,包括它們的字母名稱、質量、自旋、旋向性、電荷以及與規範玻色子的相互作用。它還描述了希格斯玻色子的作用,以及電弱對稱破缺的結構,說明了希格斯真空期望值是如何破缺電弱對稱以及剩餘粒子的性質是如何改變的。標準模型不僅僅是一組物理定律,還提供了眾所周知的邊界條件來描述可能存在的粒子的光譜。因為標準模型不是由一個單獨的量子場構成,而是由所有基本的量子場共同作用而成,所以最終得到的粒子光譜具有一組固定的性質。

每個粒子都對應於宇宙中所有以特定方式激發的基本量子場,它們與所有的場耦合,這決定了它們的粒子屬性,比如質量、電荷、顏色、弱荷、輕子數、重子數和自旋。

標準模型給出了費米子場,它對應於物質粒子;還有玻色子場,它對應於載力粒子及希格斯粒子。

標準模型是在考慮了一組對稱性的情況下建立的,這些對稱性打破的特定方式決定了允許粒子的光譜。要確定粒子屬性的具體值,還需要基本常數。

粒子物理學的標準模型解釋了四種力中的三種,其中重力除外,還解釋了發現的全部粒子以及它們之間的所有相互作用。是否有額外的粒子和相互作用?這是一個有爭議的話題,只有當人們探索過已知的能量邊界,才能知道答案。那麼如何得到具有這些性質的量子粒子呢?

根據量子場論定律,這個定律描述了能被激發到不同特徵態的場。根據標準模型的數學結構,它規定了場的允許組合。根據基本常數,它們為每個允許的組合提供特定屬性的值,即每個粒子的屬性。也許還有更多。

標準模型可以很好地描述現實,但不能解釋一切。它不能解釋暗物質或暗能量,也解釋不了物質-反物質不對稱的起源以及基本常數值背後的原因。

相關焦點

  • 宇宙中第一個量子場是如何產生的?
    這是經典場如何作用的一個很好的例子,但我們生活在一個基本的量子現實中。我們在經典世界中所設想的在量子宇宙中不再適用。 相反,量子場不僅存在於有源的地方(如質量或電荷),而是無所不在,無處不在。
  • 量子場是什麼,它是如何與物質相互作用的?
    第三,量子場論從本質上來說具有相對性,並且能夠「神奇地」(並非真正解決,只是在簡潔的數學層面)解決相對論量子粒子理論中也存在的因果問題。然而,量子場並沒有與物質相互作用。在量子場論中,人類認為是粒子的物質其實是量子場自身的激發。
  • 量子場是什麼?他是如何與物質相互作用的?
    第二,量子場論可以解釋並不存在於量子力學的粒子和過程的(經過觀測和研究的)創造與毀滅。第三,量子場論本質上是相對論性的,「神奇地」(不是真的,只是優雅的數學)解決了因果關係的問題,這些問題甚至困擾著相對論性的量子粒子理論。
  • 另一種量子場論:貝爾場論,宇宙可能是由粒子而不是場構成的
    然後量子力學出現了,它展示了粒子如何也可以是波,這就是粒子模型開始崩潰的時候。如果粒子是波,那麼它們更像場,就像阿特斯託爾所說的那樣。取決於我們如何看待它們,它們要麼像波,要麼像粒子。它具有波粒二象性。那麼,阿特斯託爾是否真的正確?許多物理教科書都有「是」和「不是」的說法,但現代物理學的數學並不是這麼說的。
  • 量子場論是什麼?
    描述和計算這個物理過程,需要研究粒子的產生和消滅的量子場論。這是量子力學中最高深的部分,然而不提場論的量子力學介紹,是不完整的。下文經授權選自戴瑾博士著《從零開始讀懂量子力學》(北京大學出版社,2020年4月)第18章,介紹了量子場論這個複雜理論體系中的一些基本概念。
  • 粒子為什麼可以憑空產生或消失?
    自從上世紀50年代粒子加速器發明後,物理學家們發現,高能粒子碰撞出新的粒子,屬於家常便飯。大量新的粒子種類在加速器上被發現,成就了量子場論的大發展。當有粒子產生或消滅時,參與反應的粒子,一般都會接近光速,必須使用相對論。大部分粒子是有靜質量的,產生一個粒子,最低限度需要的能量,由愛因斯坦的質能公式給出。
  • 宇宙中的量子場最早是何時形成的?
    但在導電板內部,只有一部分量子場可以存在,因為有些邊界條件阻止了特定電磁波的產生,導致量子場的部分激發態也無法存在。就算沒有任何電磁波來源,這些激發場態在板內外也是不同的,從而在板上產生了一股叫做卡西米爾力的合力。
  • 量子場論是什麼?|展卷
    描述和計算這個物理過程,需要研究粒子的產生和消滅的量子場論。這是量子力學中最高深的部分,然而不提場論的量子力學介紹,是不完整的。下文經授權選自戴瑾博士著《從零開始讀懂量子力學》(北京大學出版社,2020年4月)第18章,介紹了量子場論這個複雜理論體系中的一些基本概念。本書對量子力學做了嚴謹的科普,迴避了複雜的數學表述和方程式,並力求對基本概念清晰解釋,對科學原理準確表達。
  • 量子場論是什麼?|展卷
    描述和計算這個物理過程,需要研究粒子的產生和消滅的量子場論。這是量子力學中最高深的部分,然而不提場論的量子力學介紹,是不完整的。下文經授權選自戴瑾博士著《從零開始讀懂量子力學》(北京大學出版社,2020年4月)第18章,介紹了量子場論這個複雜理論體系中的一些基本概念。
  • 使用量子模擬器構建量子場論
    在粒子物理學和凝聚態物理學中,量子場論可以分別為亞原子粒子和準粒子建立量子力學模型。量子場論將粒子視為更基礎的場上的激發態,即所謂的量子,而粒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則是以相應的場之間的交互項來描述。每個相互作用都可以用費曼圖來表示,這些圖不但是一種直觀視化的方法,而且還是相對論性協變攝動理論中用於計算粒子交互過程的一個重要的數學工具。
  • 科學網—「量子場論」的啟蒙之作
    如曾謹言的《量子力學》,幾十年來不斷再版,成為我國流行最廣、影響最大的量子力學教學範本;「物理學基礎知識叢書」中也產生了世界級的物理科普著作。 時至今日,中國在粒子物理、原子核物理、等離子體物理、聲學、光學、凝聚態物理、統計物理與複雜系統理論、量子信息等領域都取得了舉世矚目的重要成果,科學出版社在物理學科的出版上,「凝聚態物理學叢書」(主編葛庭燧,副主編馮端)、「半導體科學與技術叢書」(夏建白主編)等系列著作都產生了良好的學術影響,叢書中也包含了一些學科的開山之作。
  • 量子場論中的基本問題
    但後來量子場論成功結合了二者,並描述了自然界四種基本力中的三種:電磁力、弱核力和強核力。量子場論也能很好地描述波粒二象性,這樣傳統上認為的粒子就可以解釋為量子場中所對應的能量量子。為此,要描述一種粒子及其相互作用就需要引入一種量子場。 在定域量子場論的框架下,任何相互作用都不是瞬間發生的,而是通過各種傳播子進行相互作用的。
  • 量子力學中的量子場論
    量子場論把所有的基本粒子描述為存在於宇宙時空,各處基本場中的不同振動模式,量子電動力學則是將這個定義運用到其中一個場上,電磁場。量子電動力學的核心是對電磁場及其中電子行為的描述,其中電子是依據狄拉克方程變化。
  • 對撞機以超高能量發射質子,每次都會產生複雜的粒子!
    研究基於一個非常簡單的問題:什麼時候兩個粒子的碰撞是相似的?在大型強子對撞機(LHC)中,質子以極高的能量被撞在一起,每次碰撞都會產生複雜的鑲嵌粒子。兩個對撞機事件可能看起來很相似,即使它們由不同數量和類型的粒子組成。這類似於兩個鑲嵌粒子看起來是相似的,即使它們是由不同數量和顏色的瓷磚組成。
  • 深層解讀「上帝粒子」:萬物都有質量,但質量到底是如何產生的?
    微觀粒子的質量,到底是從何而來?為什麼費米子、W玻色子、Z玻色子具有質量,而光子、膠子的質量為零?本文,將會詳細介紹和解讀——上帝粒子是什麼,微觀質量如何形成,以及希格斯機制的詳細作用過程。並且同時,希子也會從希格斯場的振動中,被量子化激發(類似電磁場產生光子),通過自耦合而獲得質量。量子化激發——根據量子場論,所有萬物都是由一個或多個量子場製成,每一種基本粒子是其對應量子場的微小振動,就如同:光子是電磁場的微小振動,夸克是夸克場的微小振動,電子是電子場的微小振動等等。
  • 清華交叉信息研究院金奇奐研究組實現囚禁離子系統中量子場論的...
    該研究在離子阱系統中實現了一個基本量子場論模型的量子模擬,將量子模擬研究向前推進了重要一步。量子場論是對物理世界最成功的描述之一,其適用範圍從基本粒子到凝聚態物質。分析該理論最著名的途徑之一是利用費曼圖進行微擾展開,即所謂戴森序列(Dyson series)。然而,在某些參數區域,比如耦合強度超過系統典型能量尺度的區域,不能用微擾理論進行研究。相較之下,量子模擬器有可能成為比經典計算機更高效地模擬量子場論的強有力的工具。
  • 到底什麼是粒子?
    除光子(光的量子)外,狄拉克等人發現,該思想可以外推到電子和其他所有粒子:根據量子場論,粒子是全空間量子場的激發。在假設這些更基本的場的存在時,量子場論剝離了粒子的狀態,僅僅把它們描述為擾動場的小份能量。儘管量子場論無處不在,但它卻成了粒子物理學的通用語言,因為它可以極其精確地計算粒子相互作用時的情況,而粒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又決定了世界是如何構成。
  • 如何計算量子粒子的動力學?
    精確計算許多相互作用的量子粒子動力學是一項艱巨任務。然而,對於這樣的系統,有一種很有前途的計算方法:張量網絡,目前正在馬克斯普朗克量子光學研究所的理論部門進行研究。張量網絡的初始焦點是限制在晶格中的量子粒子,就像它們出現在晶體中一樣,或者出現在未來量子計算機的量子寄存器中。
  • 粒子加速器粉碎粒子,是如何製造新粒子的?
    在物理學的發展中,從過去自然界中的觀測到今日使用強大的粒子對撞機來尋找尺度更小的粒子,一直是物理學家的目標。但粒子到底是如何被製造的呢?粒子對撞機製造新粒子的機制是什麼?新粒子的產生是質、能交互的過程人類為了發現比原子更小的新粒子,早期大多藉由觀察來自於宇宙射線與大氣層作用後的產物,例如μ介子、正電子等;而質量較大的粒子,由於它們容易衰變,生命周期短,因此不易觀測。
  • 這位物理學家在最關鍵時刻拯救了量子場論,挽回了人們的信心
    也正是因為數據過於龐雜,很多物理學家失去了信心,認為人們難以在亞原子領域發現可靠的理論,進而對理論物理學的基本框架——量子場論產生了懷疑。此時,格羅斯憑藉著物理學家敏銳的直覺,在紛繁複雜的實驗中分辨出最重要的線索,終於做出了開創性的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