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場論是什麼?|展卷

2021-01-08 返樸

原子和晶體中的電子,在不同的能級之間躍遷時,會輻射或者吸收光子。描述和計算這個物理過程,需要研究粒子的產生和消滅的量子場論。這是量子力學中最高深的部分,然而不提場論的量子力學介紹,是不完整的。下文經授權選自戴瑾博士著《從零開始讀懂量子力學》(北京大學出版社,2020年4月)第18章,介紹了量子場論這個複雜理論體系中的一些基本概念。

本書對量子力學做了嚴謹的科普,迴避了複雜的數學表述和方程式,並力求對基本概念清晰解釋,對科學原理準確表達。點擊「在看」並發表您的感想至「返樸」留言區,截至2020年7月5日中午12點,我們會選出3條留言,每人贈送該書一本。

撰文|戴瑾

1 物質不滅的破滅

在中學的化學課上,學到過一條「物質不滅定律」。當汽油燃燒完後,物質並沒有消失,只不過汽油中的碳和氫原子,和空氣中的氧氣結合成了水蒸汽和二氧化碳。各種化學反應,只不過是物質在不同組合之間的轉換。

汽油燃燒時的發熱,來自於化學反應中,電子能級改變時輻射出的光子。面對光子被輻射的這個事實,相信物質不滅的人,或許還可以堅持狹隘的物質觀,說光子不算物質。但一對正負電子相遇,湮滅成兩個光子;這顯然不像是這對電子內的成分重新組合,變成了光子;而更像電子消滅了,光子產生了(正電子是電子的反粒子,除了帶正電,其他一樣),如圖1所示。

圖1 正負電子的湮滅

物質不滅是一個假象,只是因為在化學反應中,原子和內部的電子沒有足夠的能量製造光子以外的粒子。自從上世紀50年代粒子加速器發明後,物理學家們發現,高能粒子碰撞出新的粒子,屬於家常便飯。大量新的粒子種類在加速器上被發現,成就了量子場論的大發展。

當有粒子產生或消滅時,參與反應的粒子,一般都會接近光速,必須使用相對論。大部分粒子是有靜質量的,產生一個粒子,最低限度需要的能量,由愛因斯坦的質能公式給出。

E=mc^2

所以,量子場論,也被看成相對論和量子論的融合。

圖2 歐洲核子中心的LHC加速器 | 來源:歐洲核子中心官網

歐洲核子中心的LHC加速器,就是找到了著名的希格斯粒子的加速器,如圖2所示。它由27公裡這樣的地下隧道組成一個圓環,高能粒子在隧道內的真空管道中迴旋和加速,上千塊超導磁鐵幫助粒子轉彎。它可以把質子加速到6.6TeV(10^12電子伏)的能量,跟化學反應中1電子伏的典型能量比,高了1萬億倍。兩個這樣的質子的一次碰撞,可以產生成百上千個粒子。

量子場論,和高能物理這個領域緊密地聯繫在一起。所謂高能物理,就是每個粒子的能量很高,不但比化學反應中的高,比核反應中的也高很多。

2 什麼是場?

粒子為什麼可以憑空地產生和消失?解釋這樣的現象,需要一個理論基礎。讓我們從最熟悉的電磁場開始,介紹一下場的概念。

在我們的中學物理課本中,庫侖定律告訴我們兩個電荷之間的力和電荷成正比,和距離平方成反比。細想起來,庫倫定律有一個問題:如果兩個電荷在運動中,這個定律好像在說一個電荷能隨時「感知」另一個電荷的位置,冥冥中有一些不合理。

圖3 兩個運動電荷間的相互作用

運用麥克斯韋方程這套完整的經典電動力學理論,人們發現庫倫定律在兩個電荷有運動的情況下是需要修正的,一個電荷「感知」另一個電荷的位置有一個小小的時間延遲,這個延遲等於電磁波從一個電荷到達另一個電荷的時間,如圖3所示。麥克斯韋方程和電磁波的發現,使人們認識到,電磁相互作用,是以有限(儘管非常快)的速度傳播的。經典電動力學的研究證明,這兩個電荷間的能量傳遞,不是在一方消滅在另一方製造,而是在空間中流過去的。

傳播電磁相互作用和電磁波的介質,叫做電磁場。無論是物體的內部,還是抽掉空氣的真空,電磁場是無處不在的。電磁場攜帶著能量和信息,它具有物質的屬性。因此,現代物理學接受,看不見摸不到的真空,也是一種物質形態,電磁場是這種物質的一個屬性。

3 場的量子化與粒子的誕生

量子場論是一種量子力學,只不過,它的第一對象不是粒子,而是場。

描述粒子的狀態,用三個位置坐標,或者三個動量分量。描述場,則需要用作為時空函數的場量或者場強。比如電磁場,需要用 A(x, t) 和 φ(x, t) 來描述,在相對論中,A 和 φ 共同組成了四維時空中的向量。描述粒子的狀態只需要三個數,術語稱為有三個自由度,場則有無窮多個自由度,數學上要複雜多了。

量子力學中,粒子的位置可能不確定,粒子的狀態可以是不同位置的疊加,位置和動量不能同時確定。在量子場論中,一個空間點上的場,同樣可以是不同強度的疊加,場和場隨時間的變化率(相對於粒子的速度)同樣不能同時確定。量子場論,有些像晶體,是很多空間點上的量子力學。只不過晶體畢竟只有分布在離散的晶格點上的有限多個原子,場則擁有在連續空間中的無窮多個自由度。

這聽起來非常複雜,但量子場論的研究卻很快產生了一個簡單而重要的結果:所有的場都有波動,比如電磁場有電磁波。在一列波中,每一個點的場都在平衡點附近做周期性振動,就像晶體中的原子的振動。一列波的動力學,就像量子諧振子,它的能級是相等間隔的(E=(n+1/2)hf,n=0,1,2,3,…,其中h為普朗克常量,f為諧振子的頻率),每躍遷一個能級需要的能量是hf。這恰恰是一列波中一個粒子的能量!波的能量是量子化的,每一份能量,就是一個粒子,就像晶體中的一個聲子。量子諧振子的能級差,和波粒二象性中每個粒子的能量,都是,原來這並不是巧合。

讓我們總結一下量子場論的物質觀:

每一種基本粒子,都對應著一種場,即使在真空中,這些場都無處不在在真空中,沒有可以觀測到的物質,是因為所有的場都處於能量最低的狀態場的能量是量子化的,每一份能量的激發,就在真空中增加了一個粒子粒子的產生和消滅,是由於不同的場,通過相互作用交換能量的結果光子的場就是電磁場,電子也有自己的場。電磁場是四維時空中的向量,電子場的類型是旋量,有四個複數的分量。電子場的激發,包括電子和電子的反粒子——帶正電的電子。作為費米子,電子場的量子規則和電磁場不同,需要滿足泡利不相容原理,同一個狀態的電子,最多只能被激發出1個,如圖4所示。

圖4 量子場在一列波上的能級和粒子的關係

至今,粒子物理學已經確定了17種基本粒子,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狹義的物質粒子,有6種夸克、μ子、

子,還有3種中微子;這些都和電子一樣,是自旋1/2的費米子,用旋量場表示。另一類是在這些物質粒子之間,傳播相互作用的粒子,有傳播強相互作用的膠子、傳播弱相互作用的W和Z粒子,它們都和光子一樣,自旋是1,用向量場表示,用楊米爾斯場論描述。在這兩類之外,還有一個希格斯粒子,它自旋為0,它的場是四維時空中的標量。

4 零點能的困惑和宇宙的命運

量子諧振子的最低能量不是0,粒子不可以絕對靜止。按同樣的原則,量子的場也不允許絕對平靜,每一個波動形式下,都有零點的振動能量。

這個問題讓量子場論陷入了困難。首先,無限多種波動模式上都有零點能,真空的總能量密度一定是無窮大的。當然,也不是所有零點能都是正的,費米子的零點能是負的,不排除正負能量可以抵消。並且,在真空中存在不同粒子的場,這些場之間還有相互作用,也會影響到真空的能量。量子場論無法計算真空的能量密度,但合理的推測,它不應該是0。

在什麼都看不見的真空裡,能量是多少有關係嗎?真空的能量有沒有物理意義?

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展示了真空的能量,叫卡西米爾(Casimir)效應。兩塊金屬板,真空中靠近時,如果它們帶電,你知道會有吸引力或排斥力。但量子場論預言,當它們不帶電時,也會有一種吸引力。

圖5 兩個金屬板之間的電磁波振動模式

如圖5所示,因為電場不能進入金屬,兩個金屬板之間,電磁波的振動模式受到了限制,只有一系列駐波可以存在。這些駐波上,即使沒有任何光子,兩塊金屬板的存在,也影響了夾著中間的一部分真空的零點能。量子場論雖然算不清真空的能量是多少,但能準確計算內外的能量差,以及能差造成的吸引力,這個計算結果被實驗證實了。當然,兩塊板子要靠得非常近(納米級)才會有顯著的吸引力。

還有更重要的: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告訴我們,能量和質量可以互相換算的,真空中的能量可以換算成質量,也可以產生萬有引力。真空的能量密度,就是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中的宇宙常數,它對宇宙空間的彎曲和演化,有決定性影響。

這很有趣,最微觀的基本粒子的物理學決定了最宏觀的宇宙的命運。

中學物理可能讓你覺得能量是一個標量;但在狹義相對論裡,能量和動量組成了四維時空中的一個矢量,能量是這個矢量在時間方向的分量。能量密度就更複雜。在廣義相對論裡,它是一個4x4張量中的一個分量,這個張量在對角線上的元素是壓強和能量密度。

你可能聽說過暗物質和暗能量。暗物質是宇宙中一些不發光的物質,除了不容易被看見,它們和普通物質一樣貢獻萬有引力。

真空能量就是一種暗能量,它的性質非常不同。如果暗能量密度是正的,它本身也貢獻吸引力,但正能量密度永遠伴隨著負的壓強,淨效果是排斥的。負的暗能量密度則貢獻一個淨吸引力。

我們的宇宙無比浩瀚,看起來是平直的。很長一段時間,人們認為真空的能量就是0。直到21世紀,天文觀測證實了宇宙在加速膨脹,這意味著真空有一個很小的正能量密度。這個能量密度,折算成質量,每立方米只有幾個氫原子,但也超過了宇宙所有物質(可見物質加暗物質)的平均總密度,足以克服它們的吸引力讓宇宙膨脹。膨脹以後,物質的密度更小了,暗能量的密度還是一樣的,所以膨脹會越來越快。

真空能量雖然不完全是0,從粒子物理的角度看,它太小了,隨便哪一項暗能量的貢獻都比這個值大幾十個數量級!從邏輯上來講,宇宙原來的真空能量和各種量子場的貢獻加在一起,可以完全抵消,這能說得通,但很不合理。如果沒有更高的機制來制約,宇宙原來的真空能量與各種量子場的貢獻加起來怎麼能抵消得那麼乾淨?這個巨大的疑問,至今仍是現代物理學的未解之謎。

作者簡介:戴瑾,1985年畢業於北京大學物理系。通過李政道CUPSPEA項目赴美留學,獲得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物理學博士學位。期間在諾貝爾獎獲得者溫伯格的研究小組工作,師從於基礎物理學突破獎獲得者波爾欽斯基,共同創立了弦論中的D膜理論。現為英特爾高管。

相關焦點

  • 量子場論是什麼?|展卷
    描述和計算這個物理過程,需要研究粒子的產生和消滅的量子場論。這是量子力學中最高深的部分,然而不提場論的量子力學介紹,是不完整的。下文經授權選自戴瑾博士著《從零開始讀懂量子力學》(北京大學出版社,2020年4月)第18章,介紹了量子場論這個複雜理論體系中的一些基本概念。
  • 量子場論是什麼?
    描述和計算這個物理過程,需要研究粒子的產生和消滅的量子場論。這是量子力學中最高深的部分,然而不提場論的量子力學介紹,是不完整的。下文經授權選自戴瑾博士著《從零開始讀懂量子力學》(北京大學出版社,2020年4月)第18章,介紹了量子場論這個複雜理論體系中的一些基本概念。
  • 量子場論中的基本問題
    但後來量子場論成功結合了二者,並描述了自然界四種基本力中的三種:電磁力、弱核力和強核力。量子場論也能很好地描述波粒二象性,這樣傳統上認為的粒子就可以解釋為量子場中所對應的能量量子。為此,要描述一種粒子及其相互作用就需要引入一種量子場。 在定域量子場論的框架下,任何相互作用都不是瞬間發生的,而是通過各種傳播子進行相互作用的。
  • 使用量子模擬器構建量子場論
    在理論物理學裡,量子場論(Quantum field theory,簡稱QFT)是結合了量子力學、狹義相對論和經典場論的一套自洽的概念和工具。在粒子物理學和凝聚態物理學中,量子場論可以分別為亞原子粒子和準粒子建立量子力學模型。
  • 科學網—「量子場論」的啟蒙之作
    ——編者 ■杜東生 朱洪元的《量子場論》是1960年由科學出版社出版的。這是中國國內最早出版的有關粒子物理基礎理論的書。中國幾代從事粒子物理研究的人都是靠學這本書(還有1964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胡寧的《場的量子理論》)起家的。
  • 量子力學中的量子場論
    僅僅從量子力學的數學公式中就得出了無數驚人的發現,其巨大的成功說明量子力學提供的數學描述反映著更深刻的現實真理,到目前為止,最成功最具預測性的公式就來自量子場論。量子場論把所有的基本粒子描述為存在於宇宙時空,各處基本場中的不同振動模式,量子電動力學則是將這個定義運用到其中一個場上,電磁場。
  • 中國提出引力量子場論:打破廣義相對論局限!
    有沒有一種理論可以統一描述引力、電磁力、弱力、強力四種基本作用力?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大學副校長吳嶽良在中科院理論物理所舉行的前沿科學論壇上,提出引力量子場論。該理論打破以彎曲時空幾何為基礎的廣義相對論的局限,將廣義相對論與量子力學統一起來。相關成果發表在近日出版的國際期刊《物理評論》上。   此前量子場論的建立,使狹義相對論與量子力學成功統一。
  • 科學家建立超越廣義相對論的引力量子場論—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 近日,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卡弗裡理論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吳嶽良,打破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中關於廣義坐標變換不變假設的局限,不再從推廣狹義相對論和坐標時空幾何的途徑來構建量子引力理論,而是基於量子場論和對稱原理
  • 量子場是什麼,它是如何與物質相互作用的?
    圖源:google量子場論的使用存在著幾個理論依據。第一,量子場論是經典場論的自然推廣,經典場論是人類關於自然的最為出色的理論(不包括量子領域)。第二,量子場論能夠解釋(人類已觀察到,並且經過系統研究的)粒子的誕生與湮滅,而這些過程在量子力學中並不存在。
  • 純數學 | 拓撲量子場論 TQFT
    又稱拓撲場論,簡稱TQFT)是一類計算拓撲不變量的量子場論。進入21世紀,威滕等人又研究了具有更多超對稱的楊-米爾斯場論的扭變,並將數學中的幾何郎蘭茲對偶解釋為量子場論中的強弱對偶。威滕等人進一步發現,Σ模型、陳-塞蒙斯場論、以及超對稱楊-米爾斯場論之間有千絲萬縷的聯繫,它們都可以包含在弦論或者M-理論中,在這個大框架之下,瓊斯多項式的範疇化——霍萬諾夫同調被解釋為量子物理對象。
  • 另一種量子場論:貝爾場論,宇宙可能是由粒子而不是場構成的
    事情是這樣的:在1930到40年代,狄拉克,費曼,施溫格等物理學家努力建立了量子力學理論,該理論可以解釋粒子加速器內部發生的事情,因為物質如此快速地運動,因此需要結合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來控制物質以接近光速的速度移動。他們提出了已成為物質,力和能量理論的金標準:量子場論。量子場論(QFT)似乎用它對粒子更為複雜的觀點回答了這個問題,即物質是什麼。
  • 量子場是什麼?他是如何與物質相互作用的?
    量子場是經典場的理論概括。我們知道的有兩種典型的經典場是麥克斯韋電磁場和愛因斯坦度量引力場。第一,這是多種經典場論的自然概括,它們是我們對自然研究出的最成功的(非量子)理論。第二,量子場論可以解釋並不存在於量子力學的粒子和過程的(經過觀測和研究的)創造與毀滅。第三,量子場論本質上是相對論性的,「神奇地」(不是真的,只是優雅的數學)解決了因果關係的問題,這些問題甚至困擾著相對論性的量子粒子理論。
  • 量子場論中的三種基本場
    用量子場論觀點來看,物質存在的基本形態是量子場,每一種粒子都可以看成是一種獨特的場的量子化的表現形式。它向我們描述了一個場與粒子統一的物理圖景:全空間同時充滿各種場,各種場相互重疊,粒子與場相互對應。比如光子對應著電磁場,電子和正電子對應著電子場,中微子和反中微子對應著中微子場,等等。
  • 清華交叉信息研究院金奇奐研究組實現囚禁離子系統中量子場論的...
    清華交叉信息研究院金奇奐研究組實現囚禁離子系統中量子場論的量子模擬清華新聞網1月18日電 清華交叉信息研究院量子信息中心金奇奐研究組於1月15日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發表論文《通過交換波色子的費米子——反費米子散射過程在囚禁離子中的量子模擬實驗》(Experimental
  • 量子場是如何產生粒子的?
    宇宙是由什麼組成的?在基本層面上,答案很簡單:粒子和場。例如,構成人類、地球和所有恆星的物質類型都是標準模型中的已知粒子。暗物質理論上是粒子,而暗能量理論上是空間本身固有的場。但是所有存在的粒子,其本質的核心,都只是激發態量子場本身。到底是什麼賦予了它們這些性質?如果將粒子的特性建模為各種獨立場的激勵,那麼是什麼導致這些激勵波一起運動呢?這些波下真的存在某種粒子實體嗎?
  • 這位物理學家在最關鍵時刻拯救了量子場論,挽回了人們的信心
    很多物理學家認為他在最關鍵的時刻拯救了量子場論,讓人們對這個基本的理論框架仍保持信心。也正是因為數據過於龐雜,很多物理學家失去了信心,認為人們難以在亞原子領域發現可靠的理論,進而對理論物理學的基本框架——量子場論產生了懷疑。此時,格羅斯憑藉著物理學家敏銳的直覺,在紛繁複雜的實驗中分辨出最重要的線索,終於做出了開創性的發現。
  • 量子物理學:新研究綜合了量子場論中因果關係的不同方面
    在當前的量子場論中,因果關係通常由場換向器消失以進行類空分離來定義。麻薩諸塞州大學和裡約熱內盧聯邦農村大學的兩名研究人員最近進行了一項研究,討論並綜合了量子場論中因果關係的一些關鍵方面。他們的論文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上,是他們對量子引力理論進行研究的結果,該理論通常被稱為「二次引力」。
  • 量子場論中的「卡西米爾效應」,華裔科學家想用來實現無摩擦軸承
    那麼究竟什麼是「卡西米爾效應」呢?這得從量子場論開始講起了。量子場論如今的物理界將引力、電磁力等作用都用「場」的概念來描述,而在牛頓時代卻不是這樣。牛頓的引力是超距作用的,他認為引力的變化會瞬間傳遞給任何距離的物體。如果太陽突然爆炸了,引力的變化就會在爆炸瞬間傳遞給地球,地球的軌道也將立刻做出改變。
  • 為什麼物理學中,許多最重大的問題,都可以藉助量子場論來回答?
    " 點擊「國家空間科學中心」關注我們吧 " 物理學中許多最重大的問題,都可以藉助量子場論來回答:量子場論是描述許多相互作用粒子的動力學所必需,因此量子場論在固態物理學中的重要性與在宇宙學中的重要性不相上下。
  • 天殺的上帝粒子與物質質量的起源|展卷
    關鍵問題是,弱力的載體身上發生了什麼,讓它變得這麼重?或者說,是什麼在大爆炸發生之後大約一萬億分之一秒時導致了電弱力的分裂?但是格拉肖現在遇到了和楊振寧和米爾斯一樣的問題,這一量子場論認為的W粒子和Z粒子都是無質量的,就像光子一樣。如果試圖通過「手動」增加質量來憑空捏造一些方程,那麼這一理論就無法重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