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與宇宙的奧秘,思維決定身體,意識決定物質

2020-12-05 華夏上古道家玄門炁宗

所謂法,就是能以意念力引起變化的一種自然科學。人類可憑自我意識成為神明,或是用人類的意識控制物質運動,法者意識流的作用變化。

人的意識體就是一部高精的陰性物質檢測儀,人就是宇宙的全息縮影。我們引為自豪的智慧老人老子、莊子,也是一再強調人類與自然的完全和諧統一的。在古代聖哲那裡,宇宙、人身本為一體,精神、天地自然溶融,宇宙中有的,人身中各各悉備。只有當你的意識體能夠與萬物振動頻率相協調,與萬物相通,而不需要易經的卦象,你就能夠了解其未來的發展變化,就像是特異功能,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做到的,需要通過長期的訓練。不論過去和未來,都是真實的存在著,有時你的頻率和未來某一刻產生共振,那麼在夢境裡你也可以看到未來的場景,如果是不好的事,你就會不自覺的錯過。過去不可變,但未來卻具有很大的可變性,因為未來還未來,就怕我們都是生活在過去,而不是真正的今天,那麼我們的未來都是固定的。

陰和陽只是相對的,既相剋又相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矛盾而又統一,缺一不可。相對於浩瀚的宇宙來講,人類只是一粒渺小的陰陽組成的灰塵,其妙不可述,其深不可達。基於此,古人認為:人們既可能從自然界的某些物質運動規律中領悟人體生命活動的規律,也可以從人體生命現象中推測自然界的發展過程。於是「善言天者,必有驗於人」(《素問論》)。「善言人者必能推知天地」,所謂「指節可能觀天,掌紋可以察地」。

宇宙只創造你相信的!你的觀點是什麼,你的現實就是什麼。如果你對宇宙的觀點是宇宙是機械性的、無生命的,宇宙對你而言就會是如此。

另一方面,如果你的觀點是認為宇宙是個活生生的實體,是個有意識的存在,你就進入了可能性的世界,進入極大的可能性之中。

你確實活在一個會回應你的宇宙裡。宇宙就是意識,你是意識,別人也是意識,萬物都是意識。

意識是有感覺的,意識說些什麼呢?它說:「我顯化你的觀點。「它說:「我即是那個。」「那個」指的是你的觀點,「我」指的是意識。意識就像一片浩瀚無比的海洋,而觀點不過是海洋上起起伏伏的一道道波浪。

如果你的觀點說:由於現在遇到金融危機,我的財務不可能豐盛。「有意識的宇宙就會說:」就是如此。另一方面,如果你的觀點是「豐盛無所不在」,宇宙就會開啟它的寶藏,無論外在的環境看似如何嚴峻。請記住,偉大的領導者都擁有偉大的觀點,因而創造出卓越的現實。

一杯水可以被視為半滿或半空。因此,沒有事實,只有觀點。

你要知道你的意識總是在顯化你所採取的觀點。因此,你要選擇吉祥的觀點、高貴的觀點,與宇宙同步的觀點。你要脫離限制性的觀點,採取有力量的觀點,如此你就可以連結到較高的意識。

一切事物都是如此,你可以採取任何與你的健康、生活經驗、人際關係、宇宙、神等各方面有關的觀點,意識都會顯化你所決定的任何事情。

如果我們的意識也是物質的話,那麼意識就是一個量子化的系統或眾多粒子的組合。又因為一切物質皆為能量,那麼從能量的角度來看,當然我們個體生命的意識這一量子化系統的能量就遠遠大於被觀測粒子的能量。所以我們的意識能量能影響粒子的能量狀態。而意識之所以不足以影響宏觀物體,就此分析,原因有二:

一、可能是我們意識的能量確實不足達到讓宏觀物體變化的能量。當然這是指意識直接所發出的能量。

二、可能是我們意識的能量更多轉化成了我們身體的力量也即肉體的能量,即意識的間接能量,而這種能量其實是非常巨大的。

前面的文章說過,意識凝聚而成意志不但能使人力氣倍增,而且能擁有無限的創造力,這種能量最終不但能改變物質狀態,還能創造物質,更是一種可愚公移山、改天換地的能量。所以,意識的能量其實非常強大,只不過它不是直接的表現出來,而是一種間接的創造,而這種間接創造正是智慧生命所獨有的不可思議的能量,人類不但創造了物質、精神、科學、文化,甚至還能創造一個小小的宇宙。其意義就在於此。

對於物理學家來說,拒絕量子理論的成功將付出更大的代價,也是不可承受的。量子理論成立至今,已經發揮了無限的潛力和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甚至暗示其所描述的現實都可能是真的。我們必須理解並承認意識。宇宙看起來更像偉大的思想,而不是像偉大的機器。宇宙不是物質的、而是心靈和精神的。」

其實,否認意識決定物質的人,就象否認他自己的思維主導了自己的身體,因為身體是物質的,而思維是意識的。如果是物質決定意識,那麼為什麼你的身體不能先於思維而行動呢?為什麼你的行動不能反過來指揮你的思維呢?其實道理非常的簡單明了、也非常的淺顯易見!但正越是如此,人卻越是容易忽略無視,甚至于堅決否認,就如我們發覺自己說錯了不得不自打嘴巴:糟糕了!為什麼我說的不是我想的,我說錯話了嗎?

我們古老中華文化之傑出代表《黃帝內經》和《道德經》都揭示了人與宇宙之奧秘皆同,人體之奧秘就是宇宙之奧秘,宇宙之奧秘也是生命之奧秘。「眾人皆有餘,而我獨頑似鄙,我獨異於人,而貴食母」。表示人的身體是宇宙的身體,人的身體是大自然母親的身體,也即「天人合一、天人感應」也:人從宇宙中來,人是宇宙中人,那麼人的意識也就是從宇宙的意識而來。人與萬物、人與宇宙、萬物與宇宙,其原理都是共同共通的。人的意識是一個濃縮了的宇宙意識,人體是一個袖珍的宇宙!思維決定身體,意識決定物質。那麼人是如此、萬物也會是如此、宇宙也必是如此。那麼就是,意識創造了宇宙,意識創造了萬物,意識創造了人。

相關焦點

  • 量子宇宙研究者:若觀察者意識可決定物質,宇宙或時時處於置換中
    人類世世代代生活於地球,如同祖祖輩輩居住於深山老林的巖穴,更如井底之蛙,不但局限了腳步,也局限了視野,甚至局限了思維,尤其,「其安可固乎?其享可久乎」?探索科學,探索宇宙,跳出固有的思維框架,跳出「井底之蛙」的狹隘目光,跳出固有的知識理論框架,才能更近更多地窺探到宇宙的真面貌。不是嗎?
  • 當前最難的課題:是意識決定物質還是物質決定意識?
    」產生了各種各樣的「思維推測」,從萬物有靈到一神宗教,再到各種哲學理論、科學理論,無不或明或暗的帶有「意識」的部分在其中。區分二者就是對意識與物質關係的本質認定。  具體說來:唯物主義呢,認為物質客觀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意識的產生是依賴於物質載體,沒有物質就沒有意識。意識的產生依賴於物質載體,沒有物質則沒有意識。  比如人沒有眼睛,就無法「看」,沒有鼻子就無法「聞」……人看待任何事物的綜合感覺,不僅受器官影響,還受體內激素影響。且人死後,地球仍然在轉,人類滅絕後,宇宙依然存在。
  • 是意識決定物質,還是物質決定意識?
    是意識決定物質,還是物質決定意識,這個問題的答案如果不經實踐檢驗,那麼任何回答都是存在缺陷的。那麼,怎麼樣才能最終定性這個問題的答案呢?如果答案是物質決定意識,那麼就應該給出一套建構體系,基於物質的組合演化可以產生出意識,否則,這個判定只是一種理論猜測,還無法形成一種科學的判斷。如果答案是意識決定物質,那麼就應該給出意識在怎樣的條件下生成物質,否則這種判定就是無稽之談。
  • 到底是物質決定意識還是意識決定物質?你怎麼看?
    科學上講,物質覺得意識,因為意識是物質的產物,先有物質後有意識,物質是意識的載體!而哲學上並不這麼認為,哲學的理念是意識可以決定意識,意識可以獨立於物質而存在,這也是唯心主義思想,與唯物主義針鋒相對。不過目前科學界的主流思想是唯物主義,也就是世界是物質的,這裡的物質不是我們平時所說的看得見的物質,而是指客觀存在性!簡單說就是,宇宙的存在是客觀的,不以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當然也不會受意識的影響,宇宙是實實在在存在的!有人經常會問這樣的問題:如果沒有人類或者沒有生命,宇宙的存在還有意義嗎?
  • 是物質決定你還是意識決定你?
    是物質決定你還是意識決定你?唯物主義認為:物質決定意識;唯心主義認為:意識決定物質。兩個相左的觀點爭執不下。意識是什麼?意識是感知信息的發出、接收、綜合、判斷、處理的機能,所有生物都具有意識機能,人則處於意識機能的高級形態。意識對信息的處理分為直接反應和傳遞與儲存。
  • 身體到思維,思維到意識,克隆體和本體一樣嗎?
    長生不老是不可能的事情,這與科學的進步程度無關,而是由物質的本質所決定的。人體是由細胞所構成的,細胞是由原子所構成的,而不穩定的原子核會發生衰變。既然連原子都不能永存,人體又怎麼可能永存呢?所以無論壽命如何延長,死亡無可逃避。
  • 天方邏輯學 | 2.在「存在決定意識」還是「意識決定存在」的問題上,有人講了一個故事
    「唯心論」認為意識決定存在,這種思維有一定的片面性,也只是相對正確的。比如:主觀唯心論者認為:「自己認為有的就應當有」。像這樣的情況就有它的片面性,有它的錯誤的一面。在「存在決定意識」還是「意識決定存在」的問題上,有人講了一個故事:有一座城市本來沒有立交橋,交通混亂,事故常常發生,一位工程師設計了一座立交橋,後來政府資助,群眾集資建成了這座立交橋,從此人走人行道,馬走馬的道,車走車的道,還有單行道,交通秩序井然,交通事故減少。是否是意識決定了存在?
  • 科學證實意識決定身體粒子的能量振動頻率
    由以上的例子我們知道,治病時集中意念可以治療疾病,這是精神改變身體的真實例證。不過畢竟預防重於治療,下面的研究會讓我們更清楚如何以精神保持良好的健康。精神與人體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式說:物質就是能量。物理學家已證明,這個世界上所有的物體都是由不同振動頻率的旋轉粒子組成的,粒子的振動使物質世界表現成目前的樣子,人體也是如此。
  • 意識決定存在
    意識決定存在從物理學角度論學習生命密碼的意義我們從哪裡來?宇宙如何發展?
  • 意識可以決定物質?薛丁格的貓將帶人類走進量子世界和平行宇宙
    這個實驗有趣的地方在於,我們打開盒子,不是看到了貓的生死,而是我們決定了貓的生死。換句話說,概率和觀察,是量子力學的關鍵點。從宏觀角度上來說,貓是生或者死都是一個確定的狀態,只不過打開盒子之前我們並不知道而已,我們打開盒子是為了確定貓的生死。而在微觀量子世界裡,貓的生和死是一種疊加的狀態,同時存在,在打開盒子的那一瞬間,我們會決定貓究竟處於哪一種狀態。
  • 量子研究者反思:若意識可以決定物質,證明宇宙只是一道程序
    科學家對宇宙的迷茫困惑,不是因為宇宙太浩瀚無邊而難以探索得清楚明白,而是因為科學家在探索的道路上,每揭開一層宇宙的面紗而更接近宇宙的「真顏」時,都不由自主地令科學家們為之深感震撼,甚至打寒顫——不止為面紗下宇宙的不可思議的「景致」而震驚,也為超乎人類想像的宇宙之「真貌」而懼怯。
  • 物質和意識大膽假設,小心論證!
    如果說只有某個國家才這樣那還好,假如全世界範圍內精神意識進入迷茫區和沒有出路,那就說明科學分離研究的走入局部領域,不是真正的科學真理,或者說不適應了,不夠全面了!因此西方的科技進步都是在一次次的推到之前理論重建新理論,而東方中國思維方式屬於現象推理,可以非常接近宇宙/事物的本質,但是不夠精確,比如西方擅長的局部科技!
  • 意識的力量有多大?它可能決定物質嗎?來看看這些量子力學設想
    文/惜談意識的力量有多大?它可能決定物質嗎?但這些只是代表人類的意識,是具有強大的潛力的,但科學家們所思考的問題,就比我們深奧的多了。在我們的認知裡,意識與物質這一對永恆對抗的兄弟之間的關係,就是物質是可以決定意識,但既然意識的力量如此強大,它會有能夠決定物質的一天嗎?起碼我們可以進行這個猜想,對吧?首先科學家想到的是意識能不能被模擬呢?
  • 趙磊 | 「存在決定意識」五問
    這再次證明:社會存在決定著人類的能力和意識。順便指出,很多人認為意識是先天遺傳的,與社會存在無關。現代科學證明,基因物質DNA決定了生物的各種特徵,因此,「意識具有先天遺傳特性」是有科學依據的。問題在於:(1)DNA本身就是一種物質,DNA決定生物特徵這個事實並沒有證明精神可以不依賴於物質,反而證明了「物質決定精神」這個唯物主義邏輯,以及「存在決定意識」這個歷史唯物主義的邏輯。
  • 量子理論謎團:觀察決定狀態,意識決定存在,宇宙有整體意識嗎?
    諾貝爾獎得主尤金·維格納提倡:意識決定存在。他說:「不考慮觀察者的意識就不可能以完全一致的方式建立量子力學的定律」。物理學家、宇宙膨脹理論的奠基人安德烈·林德也認同維格納的觀點,他認為,宇宙的存在必須要有具有意識的觀察者存在,否則宇宙就是無意義的。
  • 95%的人生,由7歲之前的潛意識程式決定?
    利用這些機制,人體把環境信號轉譯成行為。能量研究被完全忽視的重要原因可歸結於純經濟因素。科學家僅用線性思維是無法理解宇宙的奧秘的。宇宙就是一個不可見的動態的整體,在其中,能量和物質緊緊糾纏無法分離,不可能把他們看成是獨立的元素。量子宇宙的現實把笛卡爾分開的心靈和肉體又重新結合起來了。
  • 我們的生死由意識決定?科學家揭露量子力學詭異點,大眾難以接受
    現階段量子力學的發展仍然處於初步階段,而科學家們將有限的知識發揮到了極致,試圖從中找到更多有關宇宙和萬事萬物存在的奧秘。以生死為例,人類從古至今都認為,這是一種再正常不過的自然現象,然而隨著人們對人類起源問題的深入思考,有關生死的討論也變得越來越深奧,甚至有說法認為,生死是由意識決定的。
  • 李知非:朱清時院士的「意識決定物質論」是不是太簡單了?
    薛丁格和維格納的貓實驗中產生「觀察者效應」時,「觀察者」都是「有意識的人」,因此不能斷定其中真正起作用的是人的物質成分,還是完全不包含物質的「意識」。 實際上,李淼教授的文章中已經指出,主流科學界認為「觀察者」未必需要是人,沒有意識的物質也能引發量子坍縮。而把「觀察者」簡單地理解為「意識」,透露出濃濃的民科味道。
  • 宇宙本源、物質與意識——結合哲學、物理學、生物學談談個人思考
    而唯心主義認為,世界所有一切都是意識的表現,意識是世界的唯一組成要素,但是唯心主義很容易陷入唯我論,唯我論認為我們身邊的其他人體內可能並不存在意識,但是他們的行為仍然像有意識一樣,認為世界上只存在或者只能確認只有「自我」具備意識,王陽明的心學就是類似唯我論的思想。
  • 高維意識:你的能量層級-決定你的世界
    在宇宙中,最大的實相是無限性。如果此刻、你還認為幾個、或者、一群人,會有共同的認知與見解,這將是一個片面的了解,或者說、階段性的理解。有限性、存在於我們的三次元世界,包括我們的物質身體。然而、即便在看似有限的物質世界裡。人所處的世界和體驗,亦是趨於無窮多的變幻。即便在看似、人的身體裡,你並不知道存在著怎樣的靈魂,而你所不知道的遠遠大於你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