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匪夷所思的雙縫實驗,難道人的意識真可以影響微觀粒子?

2020-08-27 有趣帝靈魂

量子科技這個名詞我相信大家都聽說過,想要深入了解什麼是量子就不得不提到著名的「雙縫實驗」,被評選為20世紀令人頭皮發炸的十大實驗榜首。其實雙縫實驗的過程非常簡單,分為三個部分:1、一個可以發射單電子的儀器,它需要保證在任何時刻只能有一個電子被發射出去,2、能阻擋電子運動的屏障,在這個屏障上有兩條平行的縫隙,這個帶有兩條縫隙的屏障需要保證在任意時刻,只能有一個電子通過其中的任意一條縫隙,3、一個感應屏,這個感應屏可以探測出電子通過縫隙之後的最終位置。雙縫實驗最初的實驗目的是為了證實電子的波粒性,也就是我們常聽說的波粒二象性。如果電子是一種粒子的話,那麼電子在不斷被發射到帶有雙縫的屏障之後,電子一定會遵循粒子運動的特質,以直線運動的方式通過雙縫,並且在後方的感應屏留下兩條與雙縫平行的圖案。如果電子是波的話那自然留下的圖案是具有波性質的。實驗結果就是當物理學家使用儀器不斷向雙縫發射單電子,感應屏上出現了明亮條紋與暗淡條紋相間的圖案,粒子運動是絕對不可能出現這樣的運動軌跡的,這是典型的波運動後產生的幹涉圖案,難道電子是一種波嗎?於是物理學家反覆又實驗了很多回,結果都一樣,後來物理學家得出了結論:電子具有波粒二象性,也就是說電子可以用粒子的特性描述,也可以用波的特性描述。
但實驗到此遠遠沒有結束,物理學們十分好奇:電子是如何作為一種波同時通過兩條縫隙的?於是物理學家們在雙縫上安觀測儀器來觀察電子的波動性是如何形成,奇怪的事情發生了:當安裝了觀測儀器之後,電子在觀測下卻變成了粒子態以直線通過了雙縫。然後物理學家又將觀測儀器撤下後重新進行了實驗,結果更令人驚訝:電子又是以波的特性同時通過了兩條縫隙,物理學家經過了多次實驗,最終得出了這樣的結論:當電子沒有被觀測的時候,電子就是一種波,當電子被人類所觀測的時候,電子就是一種粒子。
這個實驗結果一經公布,整個物理學界就瞬間沸騰了!電子到底是一種粒子,還是一種波,竟然取決於人是否進行了觀測?難道微觀世界的物質具有意識,能夠感受到有東西在觀測它?或者說人的意識在微觀世界一定存在著某種作用,能夠決定微觀粒子的狀態?現在這一切都只是猜測,科學家至今都沒有找到原因所在,宇宙中還有太多的未解之謎,等哪一天我們能夠解開這些謎團的時候,或許世界會是另外一個樣子,這也就是霍金一直呼籲的不要試圖去探索外星文明,人類目前的技術水平離探索宇宙還很遠。

相關焦點

  • 解讀令人匪夷所思的雙縫實驗,難道人的意識真可以影響微觀粒子?
    量子講堂第4期,電子雙縫幹涉實驗是量子力學中一個極具有代表性的物理實驗,它使得物理學家對於人的意識與物質的關係陷入了更加深刻的思考。電子雙縫幹涉實驗,我們簡稱其為雙縫實驗,曾被評選為20世紀令人頭皮發炸的十大實驗榜首,但是雙縫實驗的物理邏輯與實驗過程並不是很複雜,我們在這裡簡單的介紹一下:雙縫實驗可以分為三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一個可以發射單電子的儀器,它需要保證在任何時刻只能有一個電子被發射出去,第二部分是一個可以阻擋電子運動的屏障,在這個屏障上有兩條平行的縫隙,這個帶有兩條縫隙的屏障需要保證在任意時刻
  • 人的觀察能夠影響結果,匪夷所思的雙縫幹涉實驗揭示了什麼奧秘?
    這讓科學家們產生了疑惑,難道雙縫幹涉實驗中光所呈現岀的波動性其實是大量光子相互作用的結果?這說明人的觀測行為竟然能夠影響實驗結果。,又或者真像科幻小說《三體》中描述的那樣,有某種未知的東西在監視我們的實驗?
  • 「科學怪談」匪夷所思的電子雙縫幹涉實驗
    從我們小時候起,就從老師和家長那裡聽過很多非常經典的物理實驗,比如牛頓用三稜鏡分解太陽光,伽利略在比薩斜塔上的自由落體試驗等,而今天我們要談的這個東西,很多人可能聽都沒聽過。然而,就是這個很多人聽都沒聽過的實驗,卻被美國《物理世界》雜誌評為十大經典物理實驗之首。
  • 探究雙縫幹涉實驗的本質,為何量子學家要刻意迴避人意識的作用?
    量子講堂第六期,在量子力學中有一個著名的電子雙縫幹涉實驗,電子雙縫幹涉實驗的結果使整個物理學界乃至哲學界對於人的意識與物質的關係陷入了更加深入的思考,意識究竟是依託於物質而存在?還是意識可以影響客觀物質?
  • 雙縫實驗真的和人類意識有關係?
    >(double-slit experiment)是一種演示光子或電子等等微觀物體的波動性與粒子性的實驗。雙縫實驗是一種「雙路徑實驗」。在這種更廣義的實驗裡,微觀物體可以同時通過兩條路徑或通過其中任意一條路徑,從初始點抵達最終點。這兩條路徑的程差促使描述微觀物體物理行為的量子態發生相移,因此產生幹涉現象。另一種常見的雙路徑實驗是馬赫-曾德爾幹涉儀實驗。
  • 真分身術雙縫幹涉實驗
    其實我們在中學時候就已經接觸過量子理論了,就是光的波粒二象性,當時當時老師一般不會講太多,所以也沒覺得這個雙縫實驗有多神奇,所以也沒覺得這個雙縫實驗有多神奇。,但是這個實驗可是號稱,「世界十大經典實驗」之首,所以它一定有它特殊的地方,那我們今天就來聊一聊這個,可能顛覆你三觀的實驗,在早期:大家都普遍認為光是一種粒子」,在早期大家都普遍認為光是一種粒子,在早期·大家都普遍認為光是一種粒子,畢竟牛頓是「粒子說」的扛把子人物,要知道在那個年代,牛頓那就是神一樣的存在。
  • 真分身術雙縫幹涉實驗
    ,但是這個實驗可是號稱,「世界十大經典實驗」之首,所以它一定有它特殊的地方,那我們今天就來聊一聊這個,可能顛覆你三觀的實驗,在早期:大家都普遍認為光是一種粒子」,在早期大家都普遍認為光是一種粒子,在早期·大家都普遍認為光是一種粒子,畢竟牛頓是「粒子說」的扛把子人物,要知道在那個年代,牛頓那就是神一樣的存在。
  • 不可理喻的微觀世界:雙縫幹涉實驗
    針對觀察對實驗的影響,薛丁格還假想了薛丁格的貓。因為光是一種波,所以在通過雙縫之後,會發生幹涉現象,從而在屏幕後面形成明暗相間的條紋。我們都知道電子是一種粒子,帶負電,並且圍繞著原子核運動。而1920年代的實驗就已經證明,一束電子流也能像一束光一樣在雙縫實驗中留下幹涉條紋,從而證明電子也是一種波,也具有波粒二象性。這似乎是高中物理知識,乍一聽好像也沒有什麼讓人震驚的。
  • 史上最顛覆三觀的雙縫實驗,電子和人玩起捉迷藏,意識的神秘力量
    眾所周知,在微觀的量子領域有很多與宏觀世界相悖、違背正常思維邏輯的現象,例如量子領域中粒子的不確定性與量子糾纏現象,這些現象我們幾十年之前就發現了它,但卻一直無法發現這些現象背後的真正奧秘,其實除了量子糾纏,在微觀的量子領域中還有一種更加顛覆我們三觀的現象,所以在閱讀電子雙縫幹涉實驗之前,請保護好你的三觀,深呼吸以保持心態的平和
  • 人類最恐怖的實驗,雙縫幹涉實驗,意識決定你看到的是什麼
    在以前,科學就是科學,神學就是神學,意識就是意識,物質就是物質。似乎意識永遠決定不了物質世界,並且也永遠找不到證據。可是,雙縫幹涉實驗,讓人類看到了恐怖的一面。先介紹一下雙縫幹涉實驗。這個可能高中物理學過。就是一道光,在經過兩道平行的縫後,然後,會在幕布上,形成幹涉條縫。
  • 顛覆三觀的雙縫幹涉實驗,最靈異的科學實驗
    從20世紀講起,當時物理學家們開始糾結一個問題,光到底是波還是粒子?一部分人認為光是跟水波紋一樣的波?另一部分人認為光是粒子,由一粒粒光滑的小球組成。為了找到真相大家決定做一個實驗,這個實驗就是轟動一時的雙縫幹涉實驗。
  • 神秘的量子世界:讓科學家崩潰的雙縫實驗|進化的歷史121
    雙縫實驗Image byKarin HenselerfromPixabay 摘要:雙縫幹涉實驗的結果挑戰了科學的世界觀:物質決定意識。
  • 神秘的量子世界:讓科學家崩潰的雙縫實驗 | 進化的歷史121
    雙縫實驗Image byKarin HenselerfromPixabay 摘要:雙縫幹涉實驗的結果挑戰了科學的世界觀:物質決定意識。
  • 超級恐怖的雙縫幹涉實驗,世界是意識影響?
    在量子力學裡,雙縫實驗(double-slit experiment)是一個測試量子物體像光或電子等等的波動性質與粒子性質的實驗。從這些數據,可以了解光束的物理性質。光束的波動性質使得通過兩條狹縫的光束互相干涉,造成了顯示於偵測屏的明亮條紋和黑暗條紋,這就是雙縫實驗著名的幹涉圖案。
  • 雙縫幹涉實驗,揭示了一個無法解釋的詭異現象
    牛頓的經典力學曾被認為適用於宇宙中所有物體,但後來人們發現微觀世界需要用量子力學去解釋,牛頓的經典力學在這裡會失效,因為微觀世界的運行法則和宏觀世界不同,人們無法理解才覺得一些現象詭異恐怖。 高中物理中的雙縫幹涉實驗是非常基礎性的試驗,但它背後存在著一個匪夷所思的現象。
  • 恐怖的雙縫實驗和波粒二象性?
    當我們提到微觀的量子世界,總會發現量子世界會有許多和宏觀世界相違背,差異很大的現象,比如薛丁格的貓,這些問題一直困擾著我們,其中還有另外一個更加費解的實驗,那就是雙縫實驗。在這個實驗中,科學家讓一束電子穿過一個雙縫,雙縫後面放探測屏。同時,在雙縫的入口處安防高清攝像頭來記錄電子的運動軌跡。然後,實驗結果卻發生了令人無法解釋的現象。
  • 為什麼說雙縫幹涉實驗恐怖?到底恐怖在哪裡?
    雙縫幹涉實驗所顯示出來的結果是20世紀科學家集體遭遇的一次「靈異事件」,在這個簡單的實驗中微觀世界的基本本質,疊加態、不確定性、觀察者效應展現的淋漓盡致。 而這三個現象又是如此的燒腦、違反直覺、毀人三觀,所以我們常說雙縫幹涉實驗的結果讓人覺得後背發涼,有那麼一點「恐怖」的感覺。
  • 為什麼說雙縫幹涉實驗恐怖?到底恐怖在哪裡?
    雙縫幹涉實驗所顯示出來的結果是20世紀科學家集體遭遇的一次「靈異事件」,在這個簡單的實驗中微觀世界的基本本質,疊加態、不確定性、觀察者效應展現的淋漓盡致。而這三個現象有是如此的燒腦、違反直覺、毀人三觀,所以我們常說雙縫幹涉實驗的結果讓人覺得後背發涼,有那麼一點「恐怖」的感覺。
  • 還能不能靠點譜——微觀粒子的波動性
    量子力學中描述微觀粒子狀態的方式和經典力學中有所不同,在微觀狀態下,粒子並沒有確定的位置和動量,而是處於一種「概率」狀態,產生這種差別得原因來自於微觀粒子的波粒二象性。微觀粒子並不是我們通常理解中的一個「質量點」,「質量點」的概念只存在於經典力學中(就是牛頓研究的那玩意)。
  • 「可怕的」雙縫幹涉實驗:世界還是你看到的那樣嗎?
    什麼是雙縫幹涉實驗?在量子力學裡,雙縫實驗(double-slit experiment)是一種演示光子或電子等等微觀物體的波動性與粒子性的實驗。雙縫實驗是一種「雙路徑實驗」。在這種更廣義的實驗裡,微觀物體可以同時通過兩條路徑或通過其中任意一條路徑,從初始點抵達最終點。這兩條路徑的程差促使描述微觀物體物理行為的量子態發生相移,因此產生幹涉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