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量子力學裡面有很多奇怪的結論,其中有一個結論就是:超光速。但是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告訴我們,世界上任何有質量的物體都無法超光速,那麼這與量子力學所推導出的「超光速」結論就已經衝突了,那麼量子力學為啥會帶來超光速現象,兩者衝突如何解決,今天我就來談談這個問題。
首先你要明白量子力學裡面的一個特點:概率。在微觀世界裡面,我們討論任何物體的運動狀態都不能用「非常確定」的語氣來表達,而必須用「可能性」來表達,也就是用概率來表達。舉一個例子,宏觀世界裡面我們描述一個物體的運動狀態可以用這句話來說:當T=3秒時,物體的位置在x=10米處。但是微觀世界對這個物體的描述卻是:當T=3秒時,物體的位置在X=10米的概率是30%。所以大家體會到宏觀和微觀世界描述差別沒?其實就是宏觀世界用肯定語氣表達,微觀世界用不確定語氣表達。
明白這點後你得知道一個概念「疊加態」,關於這個狀態上一期我已經講解過,不懂可以往前翻下。由於微觀世界必須用不確定語氣來表達,那麼表達某物體的位置,就不能直接說物體在x=10米。而要說物體在x=0、x=1、x=2......x=10等等,每個位置的概率分別是多少。也就是說把X可能的位置對應的概率值都算出來才行。由此可見,描述一個微觀物體的位置肯定比宏觀物體要複雜很多。而當你把微觀物體所有可能的位置概率都算出來後,其實微觀物體就是同時處於這些位置,這就是「位置疊加態」。
那麼為啥這個疊加態會帶來超光速現象呢?這是因為微觀世界有一個非常奇怪的規律,那就是「觀察」會影響到微觀物體的運動狀態。在舉一個例子,假設宏觀世界裡面有一個小球正在地面上滾動,你在T=3秒時去觀察它會發現小球有一個速度和位置。但是我們同時也明白,假設我在T=3秒時不去觀察它,其實小球也是有一個速度和位置,而且這個速度和位置,與我們去觀察時的速度和位置是相同的。換言之,宏觀世界裡面的觀察,只是觀察,不會對觀察的結果造成因果關係。
但是微觀世界則完全相反,當你在微觀世界裡面去觀察,就會影響到被觀察物體的運動狀態,比如本來微觀物體速度是3m/s,被你一觀察速度立即改為9m/s,你不去觀察了,微觀物體速度可能又變成4m/s了。所以對微觀世界進行「觀察」會直接影響到微觀世界的演化進程。有了這個知識,你就能明白為啥會出現「超光速」現象了。
問題的核心在於「概率」,比如此時一個微觀物體同時存在於A、B和C的位置疊加態,A的概率20%,B的概率70%,C的概率10%。此時如果對A位置進行觀察想看看微觀粒子是否在此處,假設觀察到的確存在於A處,那麼觀察的這個時刻,A的位置概率瞬間從20%變到100%,B和C的概率瞬間變為0%。也就是說「觀察」瞬間破壞了微觀物體的「位置疊加態」。最終的效果就是我只對A位置進行觀察,居然瞬間影響到了B和C位置的概率,無論B和C距離A有多遠,這個影響都是瞬間完成的。這個已經通過無數次實驗驗證了,這個作用過程的確是瞬間完成。
所以大家明白量子力學為啥會帶來「超光速」現象了吧,其實指的就是觀察某個位置,會瞬間作用於遠在天邊的另一個位置的事物,這種瞬間作用雖然沒有傳遞有質量的物體,但是卻可以用於傳遞一些抽象的信息。而愛因斯坦相對論則認為:任何有質量的物體都不能超光速。所以量子力學傳遞的瞬間作用其實是無質量的,所以並不與相對論衝突。但是愛因斯坦依然認為這種瞬間作用是不存在的,一個事物要對另一個事物產生因果關係,必須要花費時間,儘快時間也許非常短,但是肯定要花費時間,不可能瞬間完成。
就目前的物理學發展來看,越來越多的證據證明:這個瞬間作用是的確存在。愛因斯坦似乎也有錯誤的時候,但是這也很正常,做學術科研不可能保證自己的成果任何一個部分都絕對正確,都是大家發表出來,相互討論,慢慢推動科學的發展。我是小彭來給您解惑,如果喜歡文章可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