鑑於時間是人們將做重複周期性空間運動物質(比如鐘錶)視為標尺,去考察其它物質空間運動快慢的一種假想存在,且這種時間觀在物理學領域是有很多認同者,作者認為就不能在相對時空變換時,基於時間變換來推論空間的相對變換。否定時間變換同時,也意味著我們需要為相對空間變換提供新的解釋。深究會發現這個解釋基於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理應統一的前提就可以建立起來。
首先量子糾纏並非一種個例或特殊現象,基於宇宙統一的哲學前提,應該認為沒有與其它現象不可融合的特殊存在。當賦予萬物一個滿足公平性、對稱性的統一基本單元(空間單體)後,有質量物質和無質量光子都可以認為是基於量子糾纏形成的閉合環。只不過,有質量物質的閉合環是二維平面閉合的,無質量光子的閉合環是三維扭曲麻花形閉合、而二維是開環的。這兩種閉環和弦論的閉弦和開弦非常相似。不同之處在於,學生認為弦論不應將開弦和閉弦視為構成萬物的兩種基本單元,因為這在本質上已經違背了宇宙統一的哲學前提,同時也違背了質能等效及二者可相互轉化的事實。
以量子糾纏為基礎,原本因恆以光速運動不可見的多個空間單體,基於相對運動發生糾纏關聯後可形成二維閉環,閉環外部存在有密度專屬空間(稱為「空象」)。光源相對觀察者運動時,相對空象密度因發生滿足反洛倫茲變換的減小使相對空間發生滿足洛倫茲變換的膨脹。
這種解釋的意義並不在於僅僅避開了基於不存在時間來進行相對空間變換,更重要的在於會對引力發生機制,也即廣義相對論引力解釋進行顛覆性改變。首先,引力不再是基於時空張量的時空彎曲,而是基於閉環內外非對稱空象的空間彎曲。換言之,根據我的觀點,廣義相對論之所以對黑洞和無限小「點」物質場源處的引力無能為力,關鍵在於一方面它將不存在的時間視為客觀存在混入其中,另一方面是其沒有基於量子糾纏支撐閉環描述構成引力的彎曲空間。非對稱空象引力方案的基本哲學基礎是對稱性法則。其基本內涵在宇宙方方面面都有所反映,其具體含義為:非對稱性是物質空間運動和變化的基本動力,實現最大對稱性是所有物質運動的終極目標。比如引力作用時,由於引力雙方各自都有放射性遞減的非對稱空象,閉環內的均勻空象因為可以彌補對方非對稱性,且越靠近彌補程度越大,所以會發生互相靠近的引力作用。
然而,非對稱性和對稱性又是永遠守恆的,雙方靠近使它們實現更大對稱性同時,它們共同對外的非對稱性反而會增大。這意味著它們因引力加速靠近形成的動能增量對外也是有質量表現的。這滿足質能等效性要求。
另一方面,由於物質、能量、空間均由空間單體構成,宏觀物質在做空間運動時將會形成遍布其閉環對應空間的映射糾纏場,這支撐了光子速度恆為常量的表現。關於弦論無法解釋的光子無靜質量表現,在這一機制下變得自然而然:由於非對稱空象引力場和對應質量的均勻空象都基於空單二維閉環形成,在二維平面未形成閉環的光子也自然不具有引力場和靜質量。
第三,由於物質在空間的運動能量基於質能等效在其形成閉環以外空間同樣將表現非對稱空象引力效應,並且任一空單及物質都可以參與無限多層級的閉環運動,相應也就可以形成數倍於可見物質質量的引力表現,所以宇宙學觀測到的暗物質引力現象也可以迎刃而解。
第四,根據本引力發生機制,無論質量大小物質的閉環運動都可以形成具有「量子化、螺旋化、擴張化」三化基本特徵非對稱空間引力場。與小質量物質引力場非常弱且空間分布非常密集,從而將三化特徵隱藏不同,大星體乃至黑洞閉環運動形成的引力場的三化特徵會在遙遠的宇宙空間表現出來。這是宇宙空間加速膨脹,也即當前被描述為暗能量現象的發生根源。
儘管並非基於複雜的數學推理,而主要基於哲學引導,對「兩明兩暗」四個關鍵物理學難題的成功解釋讓學生對所提理論充滿信心。此外,閉環支撐的引力發生機制還解決了點物質引力場積分發散問題,以及宏觀定域實在與微觀非定域實在融合的問題。詳情可見相關論文的全文,其實在此基礎上,還可以對電磁力及強弱力與引力實現統一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