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基因剔除技術獲重大進展

2021-01-20 光明網

本報訊第四軍醫大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教研室韓驊教授經過四年多的艱苦努力,成功地運用基因剔除技術在國際上首次建立了與中樞神經系統發育有關的三種基因的基因剔除小鼠模型,並迅速而全面地進行了基因剔除小鼠的表型分極,為人類進一步探索中樞神經系統發育調控的分子機理研究開闢了新的途徑。

人體大約有10萬個基因。基因是製造蛋白質的藍圖,蛋白質則指導人體細胞和器官的形成和運作。隨著人類人體基因圖譜的繪出、基因組計劃的完成以及後基因組時代的到來,基因功能的研究逐漸成為整個分子生物學乃至生命科學的研究重點。一個基因在體內究竟發揮什麼作用,最直接方法就是在被研究的動物(一般為小鼠)基因組中剔除這個基因。基因剔除是目前在體內研究基因功能的唯一方法。人類的遺傳結構由於在許多方面和小鼠非常接近,基因剔除後的小鼠就成為研究人類遺傳和疾病的理想模型。把一些重要的基因,尤其是與人類疾病相關的基因,在小鼠中作一定的改變,小鼠也因此會發生類似的病理症狀,這樣的小鼠就可以作為人類疾病的模型,為治療、診斷、新藥開發等服務,具有重要的經濟價值和學術價值。美國在80年代就建立了基因剔除技術,由於基因組DNA的克隆以及突變小鼠的基因剔除全過程比較複雜,我國雖經多年努力,但進展一直緩慢。

1994年,韓驊教授赴日本京都大學醫學部醫化學教研室從事轉錄調控和細胞分化機理等方面的研究。從那時起,他就開始向基因剔除技術這一難題發起衝擊。經過近四年的不懈努力,他率領的課題小組於去年5月,成功地在小鼠基因組中剔除了三個與細胞分化和神經系統發育相關的基因,並使突變的等位基因得以在小鼠種系中傳播。其中代號為RAM7的基因剔除小鼠在胚胎發育的16天左右死亡,同時有中樞神經系統的廣泛改變,包括腦積水、腦水腫和大量的神經細胞凋亡,顯示出該基因參與小鼠中樞神經的發育。截至目前,他們已建立了三個品系的基因剔除小鼠,並對這些進行了進一步的表型分析。

中樞神經系統的發育在人體至關重要,一旦發生病變,必會導致多種疾病的發生。專家們認為,基因剔除技術的成功運用不僅有助於人類尋找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的治療方法,而且為進一步揭開人類疾病的秘密、徵服多種疑難病症以及延年益壽提供了可能。

相關焦點

  • 中國基因剔除技術取得重要進展
    中新網北京7月12日消息:中國的醫學科研工作者新近建立了與中樞神經系統發育有關的3種基因的基因剔除小鼠模型,並迅速而全面地進行了基因剔除小鼠的表型分析。  專家認為,這在國際上尚屬首次,為人類進一步探索中樞神經系統發育調控的分子機理研究開了新途徑。
  • 中國首次成功應用基因剔除技術
    因為它們是我國科學家歷經1年多時間首次成功應用基因剔除技術培育出的產物,我國科學家也因此在世界上率先建立了由於遺傳原因引起的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症的動物模型,為人類進一步研究遺傳性疾病提供了理想參照物。  基因剔除是目前研究基因整體功能的唯一方法,由於人類的遺傳結構在許多方面和小鼠非常接近,基因剔除後的小鼠就成為研究人類遺傳和疾病的理想模型。
  • 基因編輯技術成功剔除小鼠愛滋病病毒
    美國《分子治療》雜誌近日刊登了美國天普大學華人科學家胡文輝和同校同事卡邁勒·哈利利以及匹茲堡大學楊文彬等人的最新研究成果:他們利用基因編輯技術,有效從多靶點剔除了一種人源化小鼠多個器官組織中的人類愛滋病病毒,推動基因療法治療愛滋病向人體臨床試驗邁出一大步。▲胡文輝和卡邁勒·哈利利人源化BLT小鼠是指移植了人的骨髓、肝和胸腺組織或細胞的免疫缺陷小鼠。
  • CRISPR基因編輯技術又取得了哪些爆發式進展?
    原標題:CRISPR基因編輯技術又取得了哪些爆發式進展?,短短2個月內,又取得了哪些進展,引發了哪些爭端呢?但這項技術的發展非但沒有減速,反而似乎是加快了!從2015年11月中旬到2016年1月中旬,不到兩個月時間就有十個重大的CRISPR進展(包括專利大戰)衝上新聞頭條。更重要的是,其中的每個進展都在引導遺傳學研究過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 基因沉默研究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研究員丁寶全課題組在基於核酸自組裝的基因沉默系統用於腫瘤治療研究中取得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Branched Antisense and siRNA Co-assembled Nanoplatform for Combined Gene Silencing
  • 中國在家蠶基因組測序研究中取得重大進展
    中新網10月23日電 繼人類基因組、水稻基因組之後,中國在家蠶基因組測序研究中取得重大進展,日前西南農業大學基因表達標籤(EST)工作已突破10萬條大關,獲得非重複基因3萬多個,使該校成為世界上擁有家蠶和鱗翅目昆蟲基因序列最多的研究基地。
  • 高精度單鹼基基因編輯工具研究獲進展
    高精度單鹼基基因編輯工具研究獲進展 2020-05-19 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 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 優化後的單鹼基編輯工具YE1-BE3-FNLS在保證高保真的情況下,顯著提高了基因編輯效率,從而成為既安全又高效的新型基因編輯工具。
  • 性愛有利於剔除不良基因變異,貧困會改變人類基因
    但最新的研究顯示,性行為有其存在的理由,不僅僅是啪啪的快樂,還有利於剔除不良基因變異,促進人類進化。每個新生兒都有70%的機率產生異於父母的基因誤差,遠比細菌等簡單生物高得多。變異也許會減弱生物的身體機能,如果每一代都是如此,物種便可能遭受致命打擊。但人類至今仍未滅絕,說明我們可通過某種途徑、逐漸剔除對物種不利的變異。近日《科學》期刊上的一篇論文指出,答案也許與生物的另一有趣行為有關:性行為。
  • 朱健康團隊在水稻基因打靶技術研究中獲進展
    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研究員朱健康領銜的研究團隊,在植物基因組編輯領域再次取得重要進展。研究人員採用修飾後的DNA片段作為供體,在水稻上建立了一種高效的片段靶向敲入和替換技術,高至50%的靶向敲入效率將極大地方便植物的研究和育種。
  • 中來股份獲重大技術進展 N型電池量產效率國內最高
    摘要 【中來股份獲重大技術進展 N型電池量產效率國內最高】12月9日晚間,中來股份(300393)披露公告稱,公司控股子公司泰州中來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簡稱「泰州中來」)於近期在N型單晶電池量產效率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
  • 2001年10月12日 水稻基因組研究獲重大進展 「工作框架圖」和數據...
    2001年10月12日 水稻基因組研究獲重大進展  「工作框架圖」和資料庫完成 2014-03-14 15:51 來源:人民網 作者:
  • 2015年基因編輯技術重大成果:首次修改人類胚胎基因
    中國日報網12月30日電(蔡東海)基因編輯是2015年被廣為談論的一個話題,特別是基於CRISPR/Cas9的基因編輯技術,打開了基因缺陷治療和預防疾病蔓延的大門。從老鼠到人類胚胎,科學家已經進行廣泛的試驗。美國財經科技網站商業內幕網(Business Insider)12月28日評出2015年度基因編輯技術重大科技成果。
  • 再生醫學技術獲重大進展-科學家首次不使用病毒研製出iPS細胞
    該技術有望使生物醫學研究今後無需使用人類胚胎就可以製造幹細胞,這是再生醫學領域的一個重大進步,相關研究發表於3月1日的《自然》網站。   幹細胞是身體的主控細胞,產生所有的身體組織和器官。胚胎幹細胞可以產生任何組織,因此功能最強大。然而,許多人反對使用胚胎幹細胞,他們認為,在生命最初的幾天,從一個胚胎中獲得胚胎幹細胞會導致胚胎死亡,因此,胚胎幹細胞一直處於巨大的倫理爭議漩渦中。
  • 盤點|CRISPR基因編輯技術研究進展
    乾貨 | 靠譜 | 實用CRISPR/Cas這項基因編輯技術自從問世以來,已經吸引了無數歡呼和掌聲,在短短幾年之內,它已經成為了生物科學領域最炙手可熱的研究工具。然而它最近也頻頻被「潑冷水」,那麼基因編輯未來究竟何去何從呢?基因編輯技術指能夠讓人類對目標基因進行「編輯」,實現對特定DNA片段的敲除、加入等。
  • 嘉欣絲綢仿生絲技術獲重大突破
    嘉欣絲綢仿生絲技術獲重大突破)黑寡婦蜘蛛絲「黑科技」在國內的技術研發有了重大突破!嘉欣絲綢(002404)近日在投資者調研中透露,公司子公司超絲科技研發的家蠶蜘蛛超級仿生絲,通過家蠶和黑寡婦蜘蛛的基因組合改良家蠶絲的性能,目前技術上已取得突破,培育的家蠶絲強度已比普通蠶絲強3.86倍,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嘉欣絲綢成為國內唯一在超級仿生蜘蛛絲方面具有技術儲備與迅速量產能力的上市公司。
  • 朱健康團隊在水稻基因打靶技術上取得重大突破
    作者丨小柯由中國科學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中國科學院上海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朱健康院士領銜的研究團隊在植物基因組編輯領域再次取得重要進展。然而,CRISPR/Cas介導的植物基因組定點敲除技術只能在基因組特定位點產生隨機插入和刪除,精準的片段插入和替換的效率一直很低,極大地限制了其在植物研究和育種上的應用。因此,迫切需要建立更高效的植物基因組片段插入和替換技術體系。
  • Science:重大進展!利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成功地恢復杜興氏肌肉...
    儘管科學家們幾十年來已知抗肌萎縮蛋白(dystrophin)編碼基因發生讓這種蛋白不能表達的突變導致這種疾病,但是迄今為止還沒有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存在著。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Exonics治療公司(Exonics Therapeutics)和英國皇家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首次在4隻攜帶著在DMD患者最常見的突變的狗中利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阻止DMD進展。他們記錄了這些DMD狗模型中的肌纖維取得前所未有的改善。
  • 國家納米中心基因沉默研究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研究員丁寶全課題組在基於核酸自組裝的基因沉默系統用於腫瘤治療研究中取得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Branched Antisense and siRNA Co-assembled Nanoplatform for Combined Gene Silencing and Tumor Therapy為題,發表在
  • 2020年基因編輯技術最新研究進展
    導讀 基因編輯(gene editing)是一種能比較精確地對生物體基因組特定目標基因進行修飾的一種新興基因工程技術。在20世紀80年代始,基因編輯技術開始不斷發展。而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橫空出世之後,基因編輯技術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
  • CRISPR/Cas基因編輯技術最新研究進展
    CRISPR-Cas技術是繼鋅指核酸酶(ZFN)、ES 細胞打靶和 TALEN 等技術後可用於定點構建基因敲除大、小鼠動物的第四種方法,且有效率高、速度快、生殖系轉移能力強及簡單經濟的特點,在動物模型構建的應用前景將非常廣闊。因此本文中小編對CRISPR/Cas的最新研究進展進行了匯總盤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