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開宇宙著名「陳年血案」,科學家們又有了全新發現

2020-12-06 果殼網

|· 本文來自「我是科學家」·|

2019年伊始,天文學家們破獲了一起有特殊意義的「宇宙血案」,他們從2014年的「陳年案卷」中發現了新線索,進一步揭示了一個曾經生吞恆星的兇手——超大質量黑洞的廬山真面目。

超大質量黑洞的概念圖。中央的超大質量黑洞被一個吸積盤(黃色)所圍繞,外部則是塵埃環面(藍色),兩道噴流則從中心區域向外噴射而出。圖片來源:ESA/NASA/the AVO project/Paolo Padovani。

作案兇手飢腸轆轆的黑洞「怪獸」

黑洞是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預言的一類獨特的時空結構。現在人們認為,星系中心普遍存在超大質量黑洞——比如我們銀河系中心就有一個大約四百萬倍太陽質量的黑洞。

這些超大質量黑洞可以稱得上是不折不扣的「怪獸」——它們能吞噬一切與之靠近的物體,並釋放出巨大的能量,而且可能深刻的影響著整個星系的前世今生

黑洞通過吞噬周圍的物質而逐漸長大,那些物質會在黑洞周圍聚集成盤,摩擦生熱到極高的溫度,發出耀眼的光芒,產生磁場驅動物質在噴流中向外疾馳。圖片來源:psu.edu

然而,黑洞雖然胃口很大,但它並不總是在進食。大部分時候,它們只是很安靜的待在那兒,甚至長時間飢腸轆轆沒東西可吃。

那些安靜的黑洞怪獸,悄悄的潛伏在星系的中心,令我們很難察覺,除非它們距離很近,我們可以通過黑洞周圍的恆星或者氣體的運動推測它們的存在,否則就像只「隱形的怪獸」。

恆星潮汐撕裂事件藝術想像圖。當星系中一顆恆星運動足夠靠近黑洞,其受到的潮汐力超過自身引力的時候,就會被撕裂瓦解。部分撕碎的物質被黑洞吸積,產生明亮的電磁閃耀。圖片來源:NASA/CXC/M.Weiss.

那些潛伏的黑洞並不是一直保持安靜,有時候它也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捕食靠近自己的恆星。不過,黑洞絕不會輕易出手,差不多每隔幾萬年才忍不住大快朵頤一餐。所謂不鳴則已,一鳴驚人,每次出手它都會奉獻一場異常精彩的天文奇觀,不禁讓人欣賞驚嘆。

逐漸浮出水面的「恆星慘案」

星系中的恆星,一般都在安全的軌道上快樂的玩耍。然而總有些不安分的恆星會偏離原先的軌道,一不小心就會遊蕩到黑洞附近。這時,黑洞就會悄悄的張開它的血盆大口,憑藉它強大引力勢蘊含的潮汐力將恆星無情撕碎,那些被粉身碎骨的恆星屍體無論如何垂死掙扎,一部分終究會被黑洞吃下去。

落向黑洞的恆星碎片會形成一個短暫的吸積盤,被黑洞細嚼慢咽。整個血案過程一般持續幾個月到幾年,產生了可被觀測的電磁閃耀,輻射的峰值頻率在X射線到紫外波段,最大亮度甚至可以和整個星系億萬顆恆星的總亮度不分伯仲。但是在這之後,一切就會回歸平靜,仿佛什麼也沒發生。

被扯碎的恆星殘骸盤旋著落入黑洞,這個過程會產生大量的熱量,有能力發出強烈的光芒。圖片來源:ESO

其實,早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天體物理學家就已經在理論上預言了這類事件,然而直到九十年代,人們才從歷史的存檔X射線數據中找到了疑似的案例。

黑洞潮汐撕裂並且吞噬恆星罕見而且稍縱即逝,這個作案特徵無疑給捕捉它們的犯罪現場增加了不小的難度,有種「十步殺一人,千裡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的劍客作風。

不過這也難不倒觀測天文學家們。隨著近些年大視場時域巡天項目的蓬勃發展,天網恢恢疏而不漏,這種案例的發現數目正逐步增加。預計未來五到十年更是會進入一個爆發性發展時期,發現數目有望從當下的幾十例迅速增加到成百上千例。

有道是,「手莫伸,伸手必被捉」。恆星潮汐撕裂事件為我們探測潛伏的寧靜黑洞提供了一個絕佳的機會。藉此恆星潮汐撕裂事件,我們不僅可以看到黑洞進餐的過程,幫助理解黑洞吸積的相關物理,而且可以窺探黑洞的廬山真面目。

黑洞無毛定理卡通圖。目前理論認為,奧卡姆剃刀會讓黑洞簡潔到只需要三個參數就可以完全描述:質量,自旋和電荷。圖片來源:Dr.Karan Jani on Twitter。

根據黑洞無毛定理,描述黑洞只需要三個參數,即質量、自旋和電荷(一般認為在天體環境下電荷為中性)。對於處於寧靜狀態的黑洞,質量和自旋的測量都極其困難。除非距離很近的黑洞,比如銀河系中心的黑洞,我們可以通過空間分辨的恆星或者氣體運動測量其質量,但對於自旋(即黑洞轉的有多快)我們可以說完全束手無策,目前仍然一無所知。

明星事件」中的新線索,兇手再次露出馬腳

而就在最近,科學家們得到了一些很有價值的線索——2019年1月9日,《科學》(Science)上報導了一項利用黑洞吞噬恆星事件作為測量黑洞參數新途徑的發現[1]。這個新鮮出爐的工作關注的是一個編號為ASASSN-14li的陳年舊案,它是全天自動化超新星巡天項目(ASAS-SN)於2014年11月首先發現的。

ASASSN-14li可謂是恆星潮汐撕裂案件中的明星,是距離我們最近的案件之一(約2.9億光年),也是目前探測波段最齊全、研究得最充分的案例。繼它最初在光學波段被發現之後,立即被後隨的X射線觀測探測到,屬於同時在光學和X射線波段都有很強輻射的罕見事件。

不僅如此,它還有暫現的射電輻射,可能來自新產生的噴流或者外流與星際介質碰撞的輻射。2016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王挺貴教授小組,利用NASA的廣域紅外探測器(WISE)的數據在ASASSN-14li中還首次探測到恆星潮汐撕裂事件的紅外迴響信號,來自黑洞周圍的塵埃吸收高能光子被加熱後的再輻射[2]

因此,這是一例同時在X射線、紫外線、光學、紅外線和射電波段都顯著探測的事件,是我們多角度全面理解黑洞吞噬恆星過程的理想範本,具有重要的科研價值,國際上對它的X射線監測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

而最新的這項工作,通過仔細分析長期積累的大量X射線數據,竟然發現它帶有顯著的周期性光變信號!

這種信號一般被稱作準周期震蕩(簡稱QPO)。研究者在三個不同的衛星數據裡都獨立發現了周期為131秒的準周期震蕩信號,置信度達到了4個sigma(即真實的概率達到了99.99%)。

ASASSN-14li的Chandra摺疊光變曲線,表現出明顯的周期性震蕩QPO信號,該圖來自參考文獻[1]

此外,在X射線觀測覆蓋的450天內,雖然X射線流量一直在衰減,但這個周期性震蕩一直沒消失,意味著這是一個長時間穩定存在的信號。

在這之前的2012年,同樣是《Science》曾經報導另一例案件 SwiftJ1644+57中周期大約200秒的準周期震蕩[3],不過它的信號幅度比ASASSN-14li要低很多,持續的時間也更短(僅幾周)。而且,ASASSN-14li是一個更加典型的事件,它的X射線輻射來自黑洞吸積,因此更有利於對黑洞性質的研究。

這個工作的領導者是麻省理工學院(MIT)科維裡天體物理與空間研究所的博士後Dheeraj Pasham,他是研究黑洞吸積系統準周期性震蕩信號的專家,比如2014年他利用這類信號在近鄰星系M82中發現了一個約400倍太陽的中等質量黑洞,發表在《Nature》上[4]

這次Pasham博士把目光聚焦在恆星潮汐撕裂事件上,給本已名聲大噪的明星事件ASASSN-14li又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黑洞自旋之謎或被解開

作為黑洞的基本參數,自旋是黑洞的一個重要特徵。事實上,我們只要知道了質量和自旋就能完全鎖定真兇了。它們就像黑洞作案的兩隻手,共同完成了這起血案。

黑洞好像能施魔法,轉起來的時候能引誘作為食物的恆星靠得它越近。這是因為圍繞黑洞轉圈的恆星有一個最內穩定軌道,自旋越大,這個軌道的半徑就越小。

比如我們在電影《星際穿越》中看到主角們在巨浪星球米勒上的一小時等於地球上的七年,時間膨脹效應如此之大!

這個星球離黑洞卡岡圖雅非常近,而這麼近都沒有被黑洞吞噬,正是因為卡岡圖雅是一個自旋非常大的黑洞,米勒運行在它的最內穩定軌道上,可以說就在黑洞的嘴邊徘徊。

電影《星際穿越》中的黑洞卡岡圖雅。作為黑洞的一個基本參數,自旋會強烈影響黑洞周圍的時空結構,我們看到的漂亮的發光結構是黑洞周圍的吸積盤被黑洞引力扭曲之後的樣子。上圖是電影中展現的樣子,對應的自旋參數a=0.6,下圖是同樣的黑洞在a=0.999時的樣子[5]

這次的新發現認為,產生準周期震蕩輻射信號的物質就運行在最內穩定軌道上。於是,震蕩周期就完全是由黑洞的兩隻手,質量和自旋,共同操縱的。兩隻手仿佛緊扣在一起,如果我們能掰開其一,也就抓住了另一隻手。

比如,ASASSN-14li中心的黑洞質量由各種經驗關係給出的範圍介於約60萬到1300萬倍太陽質量之間,這樣我們就能推測自旋(用a表示)大於0.7(見下圖)。一般認為天體物理過程的黑洞自旋a不會大於0.998,這樣,反過來我們可以推測黑洞質量小於兩百萬倍太陽質量。

由ASASSN-14li的QPO信號推測的黑洞質量-自旋參數空間圖。圖中藍色、紫色和綠色分別對應克卜勒軌道頻率、垂向本輪頻率和 Lense-Thirring進動頻率,黑色虛線標註了經驗關係推測的黑洞質量範圍,輻射區假定在最內穩定軌道(ISCO)。該圖來自參考文獻[1]

總之,黑洞吞噬恆星過程產生的X射線準周期震蕩信號為我們測量黑洞的質量和自旋提供了新可能,這種方法獨闢蹊徑而且對於寧靜黑洞幾乎不可替代。

繼SwiftJ1644+57之後,這個工作進一步證實了從X射線準周期震蕩信號這個角度研究恆星潮汐撕裂事件的可行性。雖然準周期震蕩信號在普通的活動星系核中陸續有報導,但它的探測比例非常低。這次的發現可能也算是非常幸運了。

未來即將進入恆星潮汐撕裂事件研究的黃金時代,更多事件的發現將會從統計上給出準周期震蕩信號的出現機率。另一方面,這個工作開闢了測量寧靜黑洞質量和自旋的新道路,我們有理由對這一領域的未來前景保持期待。

最後,這個工作還給予我們一個啟示,即使像ASASSN-14li這種轟動一時的陳年舊案,似乎已經被全方位深入研究過,但仔細研究案卷仍會發現新的重要線索。

Pasham博士等人通過翻看X射線的歷史數據,注意到了其中隱藏的準周期震蕩信號,從而有望解開黑洞自旋這一重要參數的謎團。對於科學問題,我們永遠要保持開闊的思維和窮盡的思索,無意間的一點線索也許就是獲得最終真相的關鍵。(編輯:Yuki)

參考文獻:

  1. http://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early/2019/01/08/science.aar7480.full
  2. Jiang, N., Dou, L., Wang, T., et al. 2016,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 828, L14
  3. Pasham, D. R., Strohmayer, T.E., & Mushotzky, R.F. 2014, Nature, 513, 74
  4. Reis, R. C., Miller, J. M., Reynolds, M. T., et al. 2012, Science, 337, 949
  5. James, O., von Tunzelmann, E., Franklin, P., & Thorne, K. S. 2015, Classical and Quantum Gravity, 32, 065001

作者名片

相關焦點

  • 到底有沒有外星人?著名科學家們給不了的答案,非著名茶易師給了
    雖然許多年以來,人們在不斷地聯想與猜測、探尋與摸索,絞盡腦汁試圖能發現些真相,但即便是到了科技已經發達若此的今天,即便是世界各地最為嚴謹、最為偉大、最為著名的專家學者乃至科學家們,依然沒有人能給個確切的答案。
  • 外星生命常見的概率有全新答案,科學家的全新研究,計算出大學問
    外星生命是不是存在,一直是一個爭議很大的問題,有一些比較保守的科學家認為,很可能宇宙之中,只有地球存在生命,其他的星球最多有一些低級的生命體,至於智慧生命,很可能宇宙中只有人類。這個說法自然有很大的爭議,因為有更多的科學家認為,生命很可能在宇宙中普遍存在,只不過由於人類的科學手段,還比較落後,因此我們不可能發現外星生命的存在,也更不可能找到高級智慧生命。當然這個爭論的話題,已經持續百年歷史了,一直到現在,也沒有直接的證據能夠證明生命存在。
  • 139個全新小行星被發現,科學家們或發現第九號行星的證據!
    自從我們在2005年的時候,發現的一顆鬩神星質量甚至比冥王星質量多出27%,最終只能按照規則將冥王星排除行星範圍,將其劃為矮行星(類冥天體)。雖然科學家們在不斷地進行爭議,希望能夠將冥王星重新劃分回來,但是如今也還沒達到回歸九大行星的可能性。
  • 科學家發現宇宙「第五種基本力」
    一個來自匈利亞的科研團隊近期發表了一篇論文,他們聲稱尋找到了一種全新的未知的粒子,被命名為「X17」,假如這種粒子是真實存在的話,那麼世界上就將存在第五種基本力,這種基本力將解釋神秘的暗物質與宇宙的的聯繫。
  • 宇宙奧秘與圓周率,若能解開圓周率,科學家:宇宙將被翻開
    宇宙的無邊無際帶給人類無限的想像。人們都想知道,這宇宙到底有多大,這宇宙到底是怎麼來的。宇宙之中到底有沒有其他的生命呢?這些問題一直困擾著人類。且這些問題好像是永恆的,沒有答案的。就像我們的圓周率一樣。圓周率也是無限的。
  • 科學家發現宇宙放射性元素 或證明宇宙生命存在
    宇宙解碼公眾平臺即將推出科幻故事連載活動,將會在每周六或周日發布一篇精選科幻故事,覺得好看就分享給朋友吧! 研究人員發現放射性元素的存在意味著行星可能演化並支持宇宙生命的存在,隨著在可居住帶之外可能存在溫度適宜的行星使得科學家們或拓展恆星周圍的可居住帶,當越來越多的系外行星被發現時,不禁要問:宇宙中只有人類嗎?
  • 令人震驚,科學家們發現了可以證明宇宙存在的幻象黑洞
    一個令世人震驚的理論被提出,因為天體物理學家聲稱他們發現了一個鬼黑洞,它可能來自宇宙大爆炸之前的宇宙。沒錯,這段時間我們所知道的一切都有可能是錯的——在我們現在這個不斷膨脹的宇宙出現之前,可能已經有了另一個宇宙。
  • 科學家們發現全新致癌機制
    由於SF3B1對生成正常RNA的重要性,在研究中,科學家們招募了數百名患有不同癌症的病人,並尋找他們體內的RNA變異。在分析後,他們發現在SF3B1出現突變的患者體內,BRD9基因轉錄成的RNA出現了異常——在其序列中,出現了一段來自非編碼DNA的序列。 額外多出一段序列後,BRD9編碼的蛋白產物自然無法正常工作。研究人員們進一步發現,BRD9是一種重要的抑癌蛋白。
  • 科學家在隕石中有了重大發現!外星生命很可能遍布整個宇宙太空!
    文/仗劍走天涯科學家在隕石中有了重大發現!外星生命很可能遍布整個宇宙太空!如果說人類所生存的地球有什麼特殊的地方,那麼可能就是生命了。雖然如今的人類已經科技發展到一定的高度了,可以去探索宇宙太空中的這些未知之謎,但是很顯然人類並沒有在太空探索當中得到什麼。
  • 在宇宙中,很可能存在外星生命,科學家在一顆隕石中有新發現!
    在宇宙中,很可能存在外星生命,科學家在一顆隕石中有新發現!在宇宙當中的星球裡面,地球是比較特殊的一顆,因為地球奇蹟般的誕生出了生命,那麼地球上的生命到底是如何而來的?Acfer 086這個隕石是在1990年被科學家發現,在研究的過程中,可是它對它的成分進行了分析,確定了在整個宇宙當中有一種全新的蛋白質叫做血石蛋白,在2020年3月2日物理學家,所領導的研究小組在整個運行當中有了重大的發現,確實蛋白是一種全新的蛋白質,氚氫物質要比地球上的蛋白質是更高的,它們用這種物質來確定這顆隕石上的蛋白確實是來自於地球以外,而並不是隕石在到達地球之後所形成的
  • 宇宙早期理論或將被推翻,全新星系的發現,讓科學家感到困惑
    這個世界是非常非常非常大的,大到人類無法想像,對於這個龐大的宇宙世界來說,地球就是一個極其渺小的星球,地球上的人類就更是微不足道的一種存在了。我們都知道我們所在的星系叫做銀河系,這也是我們人類發現的第一個星系,當然了這個宇宙如此的龐大,銀河系在這整個宇宙中也是微不足道的存在。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人類的不斷進步,我們的太空望遠鏡也可以看到越來越遠的地方了,所以我們也就發現了更多的星系。
  • 超級黑洞或可創造出一個全新的宇宙?科學家看見黑洞正在創建星系
    很多人都在問,宇宙大爆炸時那個無限小的奇點是哪裡來的?對於這個問題,科學家們一直無法給出有實證的答案。然而,最近,科學家們卻親眼目睹了一個令人驚喜的天文事件:一個黑洞居然正在遠程創造星系!一直以來,科學家都看到一個事實:即每個大星系中心都會有一個超大質量黑洞。比如我們的銀河系中央就有一個超大質量黑洞——人馬座A*。這種普遍現象,令科學家有理由相信,大星系的締造一定與這些星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有直接的關係。而目前科學家們觀測到的黑洞締造遠程星系的天文事件,正好印證了科學家們的推測。
  • 科學家在南極發現中微子 將這樣改變宇宙
    科學家在地球上發現了一個「幽靈般」的亞原子粒子,一個困擾了科學家半個多世紀的宇宙之謎也許總算能就此解開。此次找到的高能中微子是該類型中首次被人類發現的粒子。科學家對其追根溯源,發現其來自40億光年外的一處橢圓星系。該星系中央有一個巨大的黑洞,中心直接瞄準地球發射光線和輻射。該星系屬於「耀變體」。
  • 科學家發現宇宙第五種基本力:可能連接暗物質世界
    而匈牙利科學院的最新研究結果顯示,宇宙中可能存在第五種基本力。來自匈牙利科學院的首席科學家Attila Krasznahorkay和他的研究團隊在實驗中發現,當粒子裂變時,會觀察到一個被激發的衰變氦原子從奇怪的角度射出光,這是當前物理定律無法解釋的現象;這也是他們第二次觀察到這種被稱為X17的新粒子(能量為17兆電子伏)。
  • 科學家發現,宇宙的深處竟有巨大裂痕,或許宇宙之外還有宇宙!
    科學家發現,宇宙的深處竟有巨大裂痕,或許宇宙之外還有宇宙!說到了宇宙,想必大家肯定都已經不陌生了!畢竟我們現在的科學家們,也把研究對象換成了宇宙!那麼,我們的這個宇宙以外,到底還有沒有其他的宇宙呢?宇宙之間的關係,究竟是平行的,還是相交的呢?
  • 超級黑洞或可創造出一個全新的宇宙?科學家看見一黑洞正在創建星系
    很多人都在問,宇宙大爆炸時那個無限小的奇點是哪裡來的?對於這個問題,科學家們一直無法給出有實證的答案。
  • 生命分子源宇宙深空之中,科學家發現或將解開宇宙生命的傳播之謎
    宇宙中有很多神奇的事情,至今科學家也沒有辦法完全解開,比如宇宙演化的奧秘,就是其中一個主要的課題。因為宇宙十分廣袤,科學家需要的證據,都隱藏於非常久遠的宇宙歷史之中。想要破解這些秘密,科學家需要更先進的科學技術,才能夠找到答案。
  • 宇宙無奇不有,科學家們如何研究並「捕捉」有奇怪特質的宇宙射線
    宇宙射線在粒子物理學的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尤其是最近幾年粒子物理學家們在宇宙射線中發現了一些基本粒子,例如正電子,μ和π介子。,疑問有很多,科學家們只能從頭開始研究。天體物理學和宇宙射線宇宙或者說宇宙天體是獨特的實驗室,在這裡科學家們可以不斷探索與論證經典量子力學,廣義相對論,粒子物理學,等離子體物理學,磁流體動力學等學科的各種效應與過程,在宇宙中科學家們還可以探索星系或者超巨型天體是如何將可用的熱能和電磁能轉化為宇宙粒子的。
  • 科學家在南極發現中微子 或改變我們認識宇宙方式
    科學家在地球上發現了一個「幽靈般」的亞原子粒子,一個困擾了科學家半個多世紀的宇宙之謎也許總算能就此解開。
  • 科學家們認為他們已經發現了宇宙中最遙遠的星系
    天文學家向廣袤的天空望去,發現了他們認為是有史以來觀測到的最遠(也是最古老)的科學家們認為GN-Z11星系可能是所有觀測到的最遠和最古老的星系,它疊加在COODS-North調查的一張圖像上。科學家們發現,星系GN-Z11可能沒有一個華麗的名字,但它似乎是迄今發現的最遙遠、最古老的星系。在東京大學天文學系教授鹿川信利的帶領下,天文學家們開始了一項尋找宇宙中最遙遠的可觀測星系的任務,以更多地了解它是如何形成的,以及何時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