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昨天(9日)在北京聯合召開發布會,正式向社會發布113號、115號、117號、118號元素中文名稱。113號、115號、117號、118號元素的中文定名依次為「(金旁爾字,字形見版面)」、「鏌」、「(石旁田字,字形見版面)」、「(氣頭奧字,字形見版面)」,並依次定音為「nǐ」「mò」 「tián」 「ào」。
記者了解到,這4個新元素的英文名稱和元素符號,已在去年11月30日由負責管理元素符號的國際化學組織「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正式發布,這標誌著元素周期表中的第7周期被全部填滿。
元素名來自地名和科學家姓氏
2015年12月30日,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確認人工合成了113號、115號、117號和118號4個新元素,並得到了國際組織的正式承認。按照國際慣例,超重元素的定名是由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和國際純粹與應用物理聯合會共同組建的聯合工作組來審定。一般規定,元素發現者擁有優先命名的推薦權。此次公布的4個新元素名稱主要源於地名和科學家姓氏。
而根據2016年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公布的新版《元素命名指南》,新元素名可源於神話人物或天體、礦物或相似的物質、地名或地理區域名、元素的性質以及科學家,用拉丁文命名的新元素,在其他主要語種中,應當有其恰當的譯名。
從95號元素開始的24個元素的命名,要麼基於地名或地理區域名,要麼基於科學家的姓氏。這主要是因為,101號之後的元素都是利用原子核物理手段在實驗室合成的,而合成新元素的技術難度極大,實驗周期特別長。比如113號元素,科學家在日本理化學研究所進行了500多天試驗,才發現3個事件。因此,近年來新元素命名通常用來紀念進行相關研究活動的國家或地區,或者領導相關實驗團隊的科學家。
2016年6月8日,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審核並試公布了113號、115號、117號、118號元素的發現者提出的推薦名。2016年11月30日,在經歷近6個月的公眾審查期後,正式公布了113號元素、115號元素、117號元素、118號元素的英文命名及符號:113號元素名為nihonium,符號為Nh,源於日本國的國名Nihon;115號元素名為moscovium,符號為Mc,源於莫斯科市的市名Moscow;117號元素名為tennessine,符號為Ts,源於美國田納西州的州名Tennessee;118號元素名為oganesson,符號為Og,源於俄羅斯核物理學家尤裡·奧加涅相(Yuri Oganessian)。
中文命名歷經百年有法可依
「由於中國語言文字的獨有特點,新元素的中文定名只能採取翻譯的形式,這就涉及漢字的選用和新造問題。」元素中文名稱的確定並非易事,既要尊重元素命名法則,也要遵循元素的中文命名原則,還要考慮到其推廣性、海峽兩岸用字的一致性等諸多方面的問題。
去年12月14日,全國科技名詞委組織化學、物理學、語言學、文字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和出版界的專家學者召開了113號、115號、117號、118號元素的中文名討論會。
「元素的中文命名時間已歷經百年,早就形成了自身獨特的命名原則。」專家介紹。其中,金屬元素名稱用「金」為形旁,在常溫下為固、液、氣態的非金屬元素的單質分別以「石」、「三點水」和「氣字頭」為偏旁,儘量採用左右結構左形右聲的形聲字。
當時的與會代表結合前期新元素中文名的徵集結果,決定遵從2016年版元素命名建議,並根據元素中文命名的傳統,為新發現的元素起名。即確定113號、115號元素,屬1-16族,以「-ium」結尾,中文名的漢字用「釒」字旁;117號元素,為17族的元素,以「-ine」結尾,中文名的漢字用「石」字旁;118號元素,為第18族的元素,以「-on」結尾,中文名的漢字用「氣」字頭。
為新元素定名一波三折
為4個新元素定名,受到廣大科技工作者和公眾的廣泛關注。截至2016年12月31日,全國科技名詞委收到的命名建議電子郵件就有261封。
其中,113號元素的中文命名頗受爭議,公眾推薦的中文名達76種。參加研討會的20位代表也意見不一,其中11位提議「(金旁爾字,字形見版面)」,5位提議「(金旁兒字,字形見版面)」,2位提議「(金旁匿字,字形見版面)」,2位提議「(金旁宏字,字形見版面)」作為113號元素的中文名。專家介紹「(金旁爾字,字形見版面)」的入選理由:首先,符合元素命名規則,即採用左右結構左形右聲的形聲字。113號元素是金屬元素,故使用部首「釒」,其發音nǐ與nihonium的首音節接近。其次發音nǐ與41號元素鈮(ní)不同音。另外,「鉨」為繁體字,只需將其簡化,而無需再造新字;同音類比於「你」,較易認易讀;發音與元素周期表中其他元素相比無重複,無歧義;結構簡單,易書寫。「當然,『(金旁爾字,字形見版面)』字也存在問題,如容易造成『ěr』的誤讀。」
值得一提的是,113號元素正式定名之前,「(金旁日字,字形見版面)」曾是其大熱門備選。有約50%的讀者來函中提出將「(金旁日字,字形見版面)」作為113號元素的中文名。理由是:113號元素的發現者主要為日本科學家,113號元素具有金屬特性,因此左邊為「釒」,右邊為「日」,很自然構成了「(金旁日字,字形見版面)」;其繁體字鈤,在《漢語大字典》中有收錄,讀音為rì。
之所以未將「(金旁日字,字形見版面)」作為113號元素的中文名,專家解釋,「鈤」曾是我國化學家造出來作為32號元素「鍺」以及88號元素「鐳」的舊譯名,易造成歧義;而且「(金旁日字,字形見版面)」的發音違背了仿造西方讀音造字原則,且與42號元素「鉬」字形相近,易引起混淆。
而115號元素、117號元素則並未產生太大異議,順利定名「鏌」、「(石旁田字,字形見版面)」。
118號元素的中文命名共收到70種推薦中文名。經專家討論,最終將備選鎖定在「(氣頭奧字,字形見版面)」、「(氣頭區字,字形見版面)」二字之上。最終「(氣頭奧字,字形見版面)」字當選,其入選理由:「(氣頭奧字,字形見版面)」符合元素命名規則,118號元素是惰性氣體,部首從氣;將俄羅斯核物理學家尤裡·奧加涅相(Yuri Oganessian)名字的縮寫Og的讀音「奧」作為聲旁,也便於與人名的翻譯統一;根據形聲字原則,易認易讀,發音為ào,不會產生不一致的發音;與其他元素無同音。
「118號元素命名為oganesson,這是歷史上第二次以在世的科學家姓氏命名一個新元素。」專家表示,雖然有人認為「氣+奧」比較繁、難寫,但最終還是尊重國際科學界的共識,在中文名上也明確體現出對發現者——俄羅斯科學家尤裡·奧加涅相所作貢獻的表彰。「《康熙字典》裡很難找出符合118號元素中文名的漢字,保留了其英文定名的原始含義,較易認讀,雖然較難書寫,字的構成不很完美,但在計算機科技發達的今天,『(氣頭奧字,字形見版面)』字的應用不會有問題。」
4個中文名中3個「新造字」
4個新元素的中文定名,其中3個「(金旁爾字,字形見版面)」「(石旁田字,字形見版面)」「(氣頭奧字,字形見版面)」屬於新造字。針對元素中文名採用新造漢字的原因,專家也給出了相應的解釋。
首先,漢字屬於表意文字的詞素音節文字,不能像印歐語系的各語言之間那樣,在引進科技名詞時可採用轉寫的方式。因此,要從氣部、石部、金部尋找一個聲符與上述幾個義符匹配成的形聲字而不與其他常用字重複是很困難的。
其次,元素定名必須符合1932年以來的「元素命名原則」中關於元素用字的右半邊為聲旁的慣例。
此外,「復活」一個古字,與創造一個新字,對於科技界和公眾來說,其接受的難易程度是相同的,所付出的成本也是相同的。
因此,元素的中文命名要遵循準確、唯一和便利使用,完全不造字是難以做到的。「何況,新的元素發現的周期比之一般詞彙增長的周期要長,因此並不會妨礙漢字規範。所以在選字未果的情況下,新造字是必要的。」
新元素中文名何時可以在計算機輸入法裡出現?記者了解到,此次元素中文定名中的新造漢字,全國科技名詞委將在近期按照國際標準ISO/IEC 10646提案要求,進行屬性標註,並配備合格的證明資料,爭取儘快取得其在ISO/IEC 10646的區位碼和字符集,從而實現新造漢字的全面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