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鬥系統軍民融合的法治化路徑研究(下)

2021-01-18 澎湃新聞

原創 李丹陽 人民法治

域外國家衛星導航系統軍民融合發展的法治經驗觀照

俄羅斯衛星系統軍民融合的法治進展及效果

自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為提高國內經濟水平,化解過剩的軍事生產能力,在新的市場經濟條件下形成軍、民品市場的良好對接,制定大規模的軍轉民計劃,採用「先軍後民」的發展模式。因此,俄羅斯利用國防工業獨一無二的生產和科研潛力,如微電子技術、光電器件、人工智慧系統、近實時導航系統、空氣動力系統、計算機和雷達、核技術等兩用技術生產出大量品質優良的民用品。俄羅斯利用軍工企業的兩用技術加速對國內軍工企業進行結構改造,緩和了俄羅斯面臨的軍民發展脫節問題,其中GLONASS衛星導航系統是俄羅斯軍民融合發展的典型。

俄羅斯衛星系統軍民融合的法治進展如下:

俄羅斯的GLONASS系統不僅在本國的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中實現互通,而且在立法上也實現了法治化發展。其中,立法最為棘手的問題是形勢快速變遷和相關技術更新換代與法律穩定性的矛盾導致法律相對滯後,無法適應社會發展。為解決這一衝突,GLONASS在宏觀和微觀上通過立法對其軍民融合發展進行法律規制。

第一,在宏觀上,1992年俄羅斯頒布了《俄羅斯國防工業轉軌法》,明確了俄羅斯國防工業「軍轉民」的要求。這部法律被視為俄羅斯軍民融合的基本法,在這部法律的指導下,俄羅斯制定了一系列軍民融合的法律法規。綜合性法規如《國防法》和《俄羅斯聯邦軍事學說》。《國防法》規定了聯邦和地方在國防工業軍轉民方面的權限,滿足了軍轉民從聯邦層面向地方層面滲透的需要,並協調了聯邦政府和地方政府在政府管理方面的權責關係。專項法規如《俄羅斯聯邦國防工業軍轉民法》《發展軍民兩用技術大綱》《國家國防訂貨法》《俄羅斯聯邦動員準備與動員法》《民防法》和《科學和科技政策法》等多部專項法規。此外,為解決《國防工業轉軌法》在實施過程中由於轉軌規模過大、速度過快導致的資金支持難以跟上、國有資產大量流失以及惡意競爭等問題,俄羅斯此後又接連頒布了多部法律法規。如1993年的《關於穩定國防工業企事業單位經濟狀態和國家國防訂貨的措施》的總統法令,以期改變由於軍轉民過程中資金短缺而致整個國防工業癱瘓的頹勢。此後還頒布了一系列與之相關的法律法令,要求有關政府部門根據國防工業企業的經濟效益情況為其提供專項貸款。這些法律的制定和施行為俄羅斯發展軍民兩用技術促進國民經濟發展提供了法律指導,奠定了軍民融合發展的制度基礎。

第二,在微觀上,就俄羅斯的GLONASS系統發展而言,1993年,俄羅斯頒布《俄羅斯聯邦空間活動法》,為本國空間活動的相關立法確定框架與結構,此後俄羅斯多數空間立法均是在《空間活動法》下進行。為更好地發展俄羅斯經濟,2007年的第638號總統令規定,為了國家安全及經濟發展,聯邦權力執行機關及其管轄部門使用該系統提供的信息。此外,俄羅斯通過多項政策促進GLONASS系統的應用。如2008年俄羅斯聯邦第524號、第533號政府決議,通過了運輸危險品及運送旅客的列車、高鐵及船隻等交通工具應安裝GLONASS系統。與GLONASS的發展關係最為密切的立法是2009年頒布的《俄羅斯聯邦導航定位活動法》。《導航定位活動法》的制定是為其能更好地在民用領域發展,該法規定了GLONASS所提供服務的範圍,明確了GLONASS導航活動的法律關係主體,確認了GLONASS及其相關設施的所有權歸屬,表明了GLONASS的使用原則,並確立了導航定位活動的財政保障制度。

俄羅斯衛星系統軍民融合的法治效果如下:

俄羅斯在早期「軍轉民」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以政策和法律規範的形式明確了「軍轉民」的原則及要求,然而,其早期的「軍轉民」之路並不順利。一方面,在俄羅斯的國防工業產值大幅下降的同時,其民用產品產值也有所降低;另一方面,由於俄羅斯的經濟長期低迷,國防工業生產整體崩潰,民用產品也並未形成生產優勢。據統計,1991-1995年,其國防工業總產值和軍用品產值銳減60.8%和80.1%,民用品產值縮減47.4%。可知,俄羅斯早期「軍轉民」政策與法律的有關規範並未與本國實際發展相適應,造成了理論與現實相脫節。

對此,俄羅斯吸收過去「軍轉民」的經驗和教訓,「民參軍」為俄羅斯軍民融合發展提供新思路。1999年,俄羅斯頒布的《關於GLONASS系統的總統令與政府聲明》中,將GLONASS作為軍民兩用的衛星導航系統,並將其應用於俄羅斯防務安全和社會經濟等領域。2014年出臺的《工業政策法》中指出,在軍民兩用高科技產品的研製方面發展中小型企業,這意味著俄羅斯將打破軍用技術與民用技術之間的壁壘,有效地利用軍事實力來發展民用經濟。儘管俄羅斯的軍用與民用割裂的現象仍然存在,但降低了「重軍輕民」發展模式對國民經濟的不利影響。經過實踐的砥礪與規則的進化,俄羅斯經濟穩步有序發展,逐步解決了國內軍工生產與國民經濟脫節的問題。

通過上述對美國及俄羅斯衛星導航系統軍民融合發展的分析可知,法律規範體系以及法治秩序應成為軍民融合發展過程中主導的規範體系和社會秩序結構。建立健全北鬥衛星導航系統軍民融合的規範體系,應當立足於我國國情,借鑑美國和俄羅斯的法治經驗,為北鬥衛星軍民融合發展提供明確的規範和指引。

我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軍民融合發展法治化的基本路徑

我國軍民融合法治建設經過多年的努力取得一定的成果,但相關法規結構存在局限,缺乏系統性和全面性,應用性和操作性不足,容易造成理論和實踐的割裂。因此,我們應重視軍民融合法治體系的頂層設計和具體法理問題,探索研究從制度建設視角實現北鬥衛星系統軍民融合發展的法治路徑。

(一)加強軍民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建設

構建軍民融合法規體系涉及國家和軍隊多個領域和部門,組織協調難、工作任務重,因此必須建立跨部門、跨行業、高效有力的體制機制。具體而言,一是成立權威高效的領導機構,負責我國軍民融合發展戰略規劃的制定。筆者建議國家成立由全國人大、國務院和中央軍委等機構組成的軍民融合發展領導小組,該小組負責軍民融合發展的頂層法律法規建設規劃,協調解決軍民融合發展工作中的重大問題,並監督其問題落實情況。二是建立常態化的信息通報與協商制度,以規範政府部門與軍隊和企業間的溝通方式及程序內容。軍民融合法規制度建設所涉內容複雜,建立常態化的信息通報與協商制度有利於在軍民融合法規的立項、起草、調查研究、徵求意見等工作的開展,為制定軍民融合發展法規體系奠定基礎。

(二)構建科學的軍民融合法規體系框架

實現軍民融合發展戰略,應對軍民融合法規體系進行全面設計,將軍民融合戰略寫入憲法,確定其國家戰略地位,實現縱向法律、法規和規章三個層級,橫向人、財和物三個部分,繼而組成科學完備的軍民融合法治體系。具體而言,首先應制定「軍民融合發展法」作為軍民融合發展的頂層法律,這對軍民融合戰略的發展規劃、管理體制等重大問題的規定十分必要。其次,研究制定各領域的法律,滿足不同產業的法治需求。以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為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條例」的內容應符合「軍民融合發展法」的規定,並與其他領域的條例保持協調,使其具有操作性和實用性。最後,應建立配套的法規規章。軍民融合式發展的操作執行在各級軍隊和地方政府,如何規範軍民融合發展,需要相應的部門規章或行業條例來予以引導,確保軍民融合工作落到實處。

(三)規範軍民融合法規體系的內容

軍民融合法規體系由若干單項法律法規組成,主要調整軍民融合發展涉及到的經濟、民生、教育、科技、信息、生產等多個領域、多個方面的社會關係,為使其能夠有效規範我國軍民融合發展的行為和活動。我們應著重注意以下四個方面的內容:

在立法的基本原則方面,可將「維護國家安全、強化國家主導、堅持市場運作、注重融合共享」作為「軍民融合發展法」的基本原則。具體而言,維護國家安全是底線,強化國家主導和堅持市場運作互為補充,注重融合共享是軍民融合發展的手段,四個原則最終服務於軍民融合發展的總目標。此外,北鬥系統的軍民融合法規體系建設應提倡立法博弈,除了採納專業人士提供的意見外,還應認真考慮公眾意見,防止立法中自由裁量權的濫用,以平衡各方利益。

在應當入法的內容方面,可將北鬥軍民融合的運行機制及領導體制、財力保障、人才培養和基礎設施建設等規定納入「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條例」。首先,北鬥軍民融合法治體系建設是一項長期工作,應健全領導體制,完善運行機制,統籌推進軍民融合法治建設。其次,規範財政和稅收政策,對軍民融合型企業或承擔軍民融合建設任務的企業提供稅收或其他優惠政策,以立法引導各類民營金融機構支持軍民融合發展,使財政支持與軍民融合發展相適應。第三,一個國家的人才水平是衡量一國綜合國力的重要因素,北鬥衛星軍民融合發展離不開優質的軍民融合人才隊伍。為此,我們應統一軍地人才考核標準,構建軍民融合人才培養體系。此外,軍民融合的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包括民用基礎設施和軍用基礎設施。為提高基礎設施利用率,我們應通過立法來規範民用基礎設施為軍隊所用和軍用基礎設施向民用領域開放的具體規定。

在不宜入法方面,筆者認為,與兼容性有關的規定可以暫時不納入我國立法的考慮範圍。我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的立法涉及的內容主要是國內問題,而涉及國際合作的兼容性問題暫時不必納入立法範圍。反觀歐美國家將兼容性問題納入國內立法,是因為他們各自特殊的政治形態和社會背景。就美國而言,由於採取「子法集成」的立法模式,其法律規定更為細緻具體,這為協調機制問題的入法創造了空間。對歐盟來說,歐盟不是主權國家,而是由主權國家組成的政治聯盟,其在衛星導航系統的立法中,有關建立協調機制以及兼容性的內容對其凝聚力的提升而言具有重要的政治意義,所以歐盟才以立法的形式對衛星系統兼容性的重要性予以強調。不過,儘管目前我們無須將兼容性問題納入立法範圍,但有必要在制定的政策中加以考慮。

在監管體系方面,我國應構建嚴格的北鬥法治監管體系。軍民融合是國家戰略,關係到國家的總體安全,其法律規範應得到有效執行,一切違反法律法規的個人都要受到相應的處罰。北鬥系統的建設、管理和應用涉及的權利和義務主體複雜,相關法律法規的實施離不開有效的監督。因此,軍民融合法律規範必須有嚴格的懲戒條款,明確其違約責任,告知其違法後果。具體要求一是要加強對北鬥系統建設、開發、應用、推廣等各個領域和環節的監督,進一步加強對依法使用權力的監督,防止北鬥系統建設和管理中的權力腐敗。二是要突出相關經營者和企事業單位執行法律法規的監督重點,加大監督力度,完善監督機制,提高監督能力。三是要加強對「北鬥衛星軍民融合發展中」違法犯罪的懲治,監督有關執法司法機關依法履職,推動形成嚴格的北鬥法律監督體系,法律監督更加有力、更加有效,確保北鬥衛星軍民融合發展處於有效的監督之下。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的成功研發是我國在航空航天領域邁出的重要一步,它不僅是中國的財富,更是世界的財富。優化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的軍民融合發展路徑,建立健全北鬥衛星導航系統軍民融合規範體系有利於促進北鬥衛星導航系統軍民融合的良性發展。隨著「北鬥導航+軍民融合」特色產業集群的日益壯大,國家必須將北鬥系統的建設和運營、應用開發和利用等相關活動納入法治化軌道,以維護國家安全和經濟安全。建設「軍民融合的法治北鬥」需要根據北鬥衛星軍民融合發展建設和應用的現實需求,從機制體制建設、法治實施、法治保障和法治監督四個方面,與我國法律體系建設的任務相適應,與我國對軍民融合法治化的需求相適應,消除軍民分離的法律制度障礙,完善和細化現存的軍民融合法律規範,最終形成科學合理、有序運行的北鬥衛星導航軍民融合規範體系。

來源:《人民法治》雜誌

原標題:《北鬥系統軍民融合的法治化路徑研究(下)》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九洲集團:科技創新 軍民融合發展動力之源
    軍民融合發展:根基在軍工,出路在民品,劍指「千億」目標    九洲高速發展的秘訣之一,正是軍民融合、良性互動。九洲打通軍工技術與民用產品之間的通道,用民品發展的成效反哺軍工技術發展,從而實現軍民融合、發展共贏。
  • 「軍民融合」這麼火 你知道怎麼梳理核心概念股嗎?
    摘要 【「軍民融合」這麼火 你知道怎麼梳理核心概念股嗎?】3月25日,兩會後的首次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了 《關於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融合發展的意見》,軍民融合發展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所謂「軍民融合」:一是「軍轉民」,二是「民參軍」。
  • 盤點:軍民融合10大最強科技成果_物聯網新聞_新聞中心_RFID世界網
    今年3月習近平主席提出,要深入實施軍民融合戰略,把軍民融合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把軍民融合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是我們長期探索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協調發展規律的重大成果,是從國家安全和發展戰略全局出發作出的重大決策。」  11月3日,《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發布,涉及到多項產業相關規劃內容,其中提出推動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融合發展。
  • 創新崛起新力量軍民融合看金霞
    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把軍民融合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要「更加注重軍民融合」,並將軍民融合確立為新時代黨的強軍思想的重要內容、實現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的戰略途徑,成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方略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 「北鬥+」融合創新與「+北鬥」時空應用
    未來北鬥產業如何創新和發展應用,本期邀請中國第二代衛星導航系統重大專項專家組成員、北京市中位協北鬥時空技術研究院執行院長李冬航進行詳解。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北鬥系統首任總設計師孫家棟院士曾寄語北鬥「天上好用、地上用好」,並指出衛星導航技術與各類信息技術相融合,正在開啟人類更精確利用時空信息的新時代,一個新時空服務體系正在構建,結合信息服務的巨大產業正在形成。
  • 激發國家戰略共振效應 讓網絡空間成為軍民融合的熱土
    今天我們對話討論的主題是「激發國家戰略共振效應,讓網絡空間成為軍民融合的熱土」。 如何在國家戰略共振共鳴的形勢下,讓網絡空間成為熱土、沃土,是不少領導、專家、學者一直關心、關注和思考的問題。當然,也是當前軍民融合存在的諸多重點和難點問題。
  • 軍民融合的「開福樣本」
    盾甲新材料是長沙市開福區軍民融合產業示範園眾多新秀中的一員,這家由國防科大、中南大學的專家教授組建的公司,其結構增強塗層材料專利有12項,不少產品的性能在國際上處於領先地位,在軍用、民用領域潛力巨大。  開福區擁有臨港、臨鐵、臨空區位優勢以及國防科大資源優勢,近年來全面推進軍民融合,促進產業發展,致力打造長沙軍民融合產業的發展集聚區和創新示範區。
  •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交通運輸行業應用專項規劃(公開版)
    交通運輸行業是北鬥系統重要的行業用戶,北鬥系統提供的定位、導航、授時服務能夠對行業轉型升級發展起到重要支撐作用,在行業推廣應用北鬥系統,將有效推動北鬥系統產業化、國際化發展進程,是落實國家安全戰略、促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舉措,也是新常態下推動現代綜合交通運輸發展的迫切需求。
  • 2020年全面建成北鬥全球系統 中國衛星導航產值規模有多大?(圖)
    中商情報網訊:日前,據人民日報消息稱,在做好疫情防控的情況下,北鬥工程全線有序復工,確保發射任務按時推進。3月、5月將組織最後兩次北鬥三號衛星發射,2020年將全面建成北鬥全球系統。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是中國著眼於國家安全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衛星導航系統,是為全球用戶提供全天候、全天時、高精度的定位、導航和授時服務的國家重要空間基礎設施。近年來,衛星導航產業持續擴大,產值穩步增長,保持了良好的發展態勢。
  • 葫蘆島:軍民融合產業產值超百億
    去年12月17日,中船重工軍民融合與國防動員發展研究中心專家第二次來到葫蘆島,就葫蘆島軍民融合產業發展進行調研,並初步確定了船舶及海洋工程、航空航天用品及材料、裝備製造等葫蘆島軍民融合六大板塊產業。
  • 劉經南:「5G+ 北鬥」的意義、路徑和願景
    【編者按】2019年10月30日,在西安舉辦的第十八期錢學森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新華網融媒體未來研究院生物傳感與智能交通聯合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劉經南作了題為《「5G+北鬥」的意義、路徑和願景》的主題報告,指出智能時代,「5G+北鬥/GNSS」將成為最重要的基礎設施,並提出了「5G+北鬥/GNSS」的具體融合路徑和應用場景。
  • 劉經南:「5G+北鬥」的意義、路徑和願景
    【編者按】2019年10月30日,在西安舉辦的第十八期錢學森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新華網融媒體未來研究院生物傳感與智能交通聯合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劉經南作了題為《「5G+北鬥」的意義、路徑和願景》的主題報告,指出智能時代,「5G+北鬥/GNSS」將成為最重要的基礎設施,並提出了「5G+北鬥/GNSS」的具體融合路徑和應用場景
  • ...的軍民融合探路者——專訪深圳至高軍民融合裝備技術研究院院長
    原標題:「從0到1」的軍民融合探路者——專訪深圳至高軍民融合裝備技術研究院院長新華財經北京12月6日電(記者高少華)痴迷創新、把產品做到極致、引領業內潮流……這些矽谷創新者的共性,用在深圳市至高軍民融合裝備技術研究院院長章乃雲身上也同樣適用。
  • 下海、隱身 首款水陸兩棲無人艇「軍民融合造」
    基於此,劉飛在無疆技術創業初期,就集聚了以載荷系統專家、火控專家、人工智慧領域資深工程師、圖像識別算法工程師等為核心人員的18人技術隊伍,戲稱「新十八羅漢」。從「黑魚」智能無人艇到「海蜥蜴」兩棲智能無人艇、再到正在設計研發中的「獵鯊」百噸級無人艇、「海獵犬」20米級無人艇、「獵空」反無人機系統……無不凝聚著「新十八羅漢」的軍民情懷。
  • 院士談"軍民融合": 高水平創新常是非功利的結果
    在近日舉行的新時代軍民兩用關鍵技術研討會暨建德軍民融合產業發展論壇上,中國科協軍民融合學會聯合體主席、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杜祥琬院士給出這一觀點。杜祥琬說,科技發展,軍民同根同源,而軍民融合之所以是科技發展的固有本性,除了其同源性之外,還在於科學技術普遍具有的軍民兩用性、軍民技術的可轉換性以及軍民兩種需求是科技發展的聯合推動力。
  • 北鬥導航概念是什麼意思?北鬥導航概念股有哪些?
    4G,5G,車聯網,軍民融合,無人駕駛,行動支付 2 600990 四創電子 36.23 2.43% 國內雷達龍頭企業,測雨雷達1/3的市場佔有率,公司產品通過國家武器裝備科研生產單位二級保密資格認證。
  • 瀋陽打造軍民融合產業園 軍工熱電池成隱形冠軍
    了解到當地政府為全面落實軍民深度融合發展國家戰略,全力打造了5個軍民融合產業園,1個軍民融合眾創空間,帶動上下遊數百家企業聚集,預計3年內實現產值突破500億元。  而文前描述的瀋陽飛機設計研究所和君威新能科技便是瀋陽軍民融合產業園中的核心龍頭產業。  皇姑區是瀋陽市國防工業重點區域,擁有軍工及軍品配套企業70家,2016年國防工業產值達243億元,從業人員近3萬人。其中,包括沈飛集團公司、瀋陽飛機設計研究所在內的軍工單位8家。民營配套企業62家,專業技術人員9907人。
  • 山大智慧助力北鬥!細數北鬥中的山大力量
    徐天河研究員課題組承擔了「融合多類低軌衛星數據探測全球重力場變化的理論和方法」、「融合機器學習和非線性自適應濾波的地球自轉參數預報方法研究」、「聯合地面站和低軌衛星GNSS/SLR數據精化地心坐標參考框架理論與方法研究」、「iGMAS產品綜合和評估軟體」、「北鬥三號地面運控系統大數據分析」等國家級課題和北鬥專項研究。
  • 美方攻擊中國軍民融合政策,外交部:典型雙標
    有記者提問,美國務院2日發推特攻擊中國軍民融合政策。同日,美副國務卿克拉奇也就此發推特稱,他已致函美國各大學董事會,指出所謂中共在學術自由、大學捐贈基金、研究和智慧財產權等方面構成嚴重威脅,並稱中國的軍民融合政策是其致函原因之一。中方對此有何回應?
  • 加強滬渝科技合作 促進軍民融合發展
    在長江經濟帶國家戰略和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背景下,上海展團緊扣展會「軍民融合·創新發展」的主題,共組織了 12家單位的23個項目參加重慶高交會的展覽展示和洽談,重點展示具有市場前景的軍民兩用技術、民技軍用技術的項目和產品,促進上海軍民兩用技術及高新技術項目成果轉化及產業化,實現上海與中西部地區的優勢互補和共同發展,發揮上海科創中心建設對長江流域的示範帶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