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在寒冷的血夜裡,我們躲在火坑前,顫抖著。火坑所散發的熱量根本不足以驅散寒冷,想著晚上睡覺時雙腳凍如冰塊,更不好受了,心裡不禁祈禱:假如冬天不再來多好,每天豔陽高照的,再也不用受這樣的苦了。意想不到,21世紀後的今天,這個願望似乎真的實現了。應該是冬天的季節,烈陽高照,太陽無情地炙烤大地,「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詩意盎然的場景只能從書本的字裡行間慢慢體現了,那件心愛的羽絨大衣被壓在箱底,不知道多久沒拿出來穿了。沒錯,全球氣候變暖,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氣溫呈現直線式上升,冬天好像被驅逐了。
毫無疑問,這是溫室效應的「傑作」之一。溫室效應,俗稱花房效應,簡單而言,是指太陽光以短波輻射的形式將熱量傳給大地,而大地又以長波輻射的形式反饋出去,這樣一個過程中出現了問題紕漏,如臭氧層出現大面積的破洞、氟利昂的大量使用、溫室氣體不經處理排放等等,這些都如一雙雙無形的大手,按下升溫鍵,由此地球的氣溫如同煮開了水,一浪接一浪。
目前,人類尚可適應氣溫升高的幅度,他們最為擔憂的地方是南北兩極。根據外媒報導稱,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公布了一份最新調查數據,顯示2020年1月份南極氣溫突破了20℃,最高氣溫達到20.75℃。南極是地球的「大冰庫」,而冰一旦處於0℃以上的環境,就會瘋狂吸熱,然後融化。20.75℃的氣溫,對於南極的生態環境而言,是一個極為沉重的打擊。
相信不少人都知道南北兩極冰塊大量融化所造成的結果,那就是海平面上升,淹沒低海拔的沿海城市。先不說南北兩極的情況,單單是接近北極圈的格陵蘭島,近年來已經出現冰川大肆融化的現象,科學家預計假如該島的冰川全部融化,海平面至少會上升7米,歐洲會首當其衝,化為一片汪洋。為了防止以上情況的發生,歐洲科學家提出了一個計劃,即在沿海低海拔城市建立60米高的大壩,這樣便可萬無一失,哪怕北極的冰川亦全部融化,也不會傷害到歐洲絲毫。
這種方法真的可行嗎?理想很美好,現實很殘酷。要知道,海平面上升,不僅僅是個單一的過程,還會伴隨不少極端的天氣,比如強勁颶風,它不但會摧毀海邊大壩,而且會將水汽運輸到陸地上,形成嚴重降雨,屆時在颶風和暴雨的雙重夾擊下,沿海低海拔城市始終難逃被淹沒的下場。
曾經有人上傳了這樣一段視頻,內容主要是南極冰川崩塌的瞬間,海面激起千層浪,伴隨著刺激的風聲,有人稱,這是大自然的咆哮,對人類行為極為不滿。對於這種情況,我們要時刻提高警惕,要充分認識到自身的錯漏,溫室效應逐步增強,它將會踏過安全界限,直接危害人類的生死存亡。要正視災難的來臨,不斷想方設法進行補救,不然的話,後果不堪想像。朋友們,你們對此有何種看法,留言一起分享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