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後科學家奪得美國小姐桂冠,現場穿白大褂表演化學實驗

2021-01-15 DeepTech深科技

科學家可以成為選美冠軍,美國小姐也可以是科學家。

在最近結束的美國小姐比賽上,今年 24 歲,來自維吉尼亞州的藥劑學博士生 Camille Schrier,摘下 2020 年美國小姐桂冠,用實力詮釋了「Brainy is new sexy」這股新潮流。

圖 | Camille Schrier 奪冠(來源:Camille Schrier)

在她一手打造的「另類」選美舞臺上,Camille Schrier 拋棄了傳統的選美表演項目,沒有泳裝,也沒有唱歌、跳舞,而是將一個化學實驗臺搬上了美國小姐的決賽現場。

Camille Schrier 在舞臺上穿戴齊全的實驗裝備,把身體裹得很嚴實,親手完成了一個流程簡單而效果驚豔的化學實驗。最終以此打敗 50 個競爭對手,成為冠軍的同時,也拿下了 5 萬美元的賽事獎金。

雖然實驗原理並不複雜,但在這傳統上瀰漫著名和利的舞臺上,用一個「不合時宜」的化學實驗作為表演項目,讓 Camille Schrier 已然成為美國小姐比賽近百年歷史上最「硬核」的冠軍小姐。

選美決賽上的硬核美學

在廣泛的印象裡,選美大賽的舞臺上總是充斥著名和利的氣味,參選者在聚光燈下展示自己的出眾外表、獨特才藝和感人故事。

唱歌、舞蹈還有走秀是最常見的項目,聚光燈下的一切常常都是圍繞著」美「展開。這些表演通常更容易貼合人們對「美」的欣賞。

而 Camille Schrier 對「美」有著打破傳統的理解。簡單的科學原理造就的繽紛、炫酷的科學現象,她展現的當然不只是某一個簡單的化學方程式和實驗結果,原本與藝術性相去甚遠的化學實驗,也會有展示出「硬核美學」的一面。

圖 | Camille Schrier (來源:NBC)

走上舞臺,Camille Schrier 穿著實驗室的白大褂,帶上專用手套、護目鏡,配上專業的設備和規範的操作流程。這個實驗其實就是「過氧化氫的催化分解」,也常常被稱為「大象牙膏」(elephant toothpaste)。

簡單來說,濃過氧化氫溶液(一般為 30%~35%)與肥皂水、洗潔精等發泡劑混合,再加入碘化鉀等催化劑,讓過氧化氫快速分解。

反應釋放出的氧氣會極快地衝出容器,然後被肥皂水包裹住產生大量氣泡,並聚集成為泡沫像火山噴發一樣噴湧而出。

圖 | Camille Schrier (來源:Miss America)

由於所需原料很少,操作簡單,實驗結果壯觀又安全,大象牙膏常出現在學校的課堂演示和趣味視頻當中。

不僅如此,Camille Schrier 事先在溶液中加入色素,產生的泡沫就有了繽紛的色彩,看起來有趣又壯觀。

最終,三個彩色的泡沫柱在選美舞臺上噴出,讓一手操作實驗的 Camille Schrier 脫穎而出。顯然,科學之美給評委們留下了深刻印象,為 Schrier 的勝出加分不少。

打破「美」的成見

24 歲的 Camille Schrier 是個標準的 90 後。當她 14 歲的時候,她開始對選美感興趣,並將參加美國小姐比賽作為自己一直以來的夢想。念高中時,她就直接將這個想法寫在了學校網站的個人簡介上。

圖 | Camille Schrier (來源:Instagram)

但在過去很長時間裡,想法變成現實還面臨著兩個阻礙,「我不喜歡泳裝比賽,我也不是一個舞蹈演員。」Camille Schrier 說道。這在過去一直是選美比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從 1921 年美國小姐比賽第一次舉辦以來,泳裝環節幾乎從未缺席這個比賽,而在全球範圍內的其他選美比賽上,泳裝也幾乎是比賽的同義詞。

經過近一個世紀的發展,一個更加強調女性賦權和性別平等的時代到來,美國小姐比賽也開始重新定義了自己的角色。

從 2018 年開始,美國小姐大賽主辦方宣布選手將不會穿著泳裝走秀,這也是這個大賽在近百年的歷史上首次取消了這一環節。

「我們不會以你的外表來評判你,」大賽組織主席 Gretchen Carlson 當時這樣表示。在美國小姐比賽的帶頭下,美國各州的選美比賽也逐漸取消泳裝環節,更加注重選手的才華、智力和想法。

取而代之的是,大賽給了每個參選者 90 秒的個人舞臺時間,讓她們說出,她們將如何致力於影響人們的生活,打造一個更加美好的世界。

這一轉變直接讓 Camille Schrier 重新燃起回到舞臺的夢想。

2018 年,她獲得生物化學和系統生物學學位,以優異成績從維吉尼亞理工大學畢業。緊接著,Camille Schrier 進入維吉尼亞州聯邦大學(Virginia Commonwealth University,VCU)藥學院攻讀藥劑學博士學位。

選美規則的改變,直接影響了 Camille Schrier 的參選。不過在早些時候,她並不認為自己有表演天賦,而在她媽媽的鼓勵下,她最終決定將科學實驗搬上了選美的舞臺。

圖 | Camille Schrier 與母親(來源:Camille Schrier)

在選美比賽的參選過程中,她也強調想教育人們濫用包括阿片類藥物在內的藥物的危險。這可以充分發揮她的專業知識。

她告訴評委:「我很自豪能夠打破關於美國小姐的成見。」

「我是個科學家,這就是我的工作,我想向孩子們展示這一點,讓他們感到興奮。」

在拿下美國小姐之前,今年 6 月,Camille Schrier 贏得了維吉尼亞小姐選美比賽。

(來源:維吉尼亞小姐評選組)

在那之後,Camille Schrier 開始了在維吉尼亞州的巡迴演講,內容包括分享關於藥物安全的意識和對 STEM(科學、技術、工程、數學)教育、職業的關注。

「我希望能在美國各地用這種方法,讓年輕人尤其是年輕女孩對 STEM 和 STEM 相關的職業產生興趣,也希望成為他們的榜樣。」她在接受採訪時表示。

強調知識、科學和女性權利,Camille Schrier 逐漸獲得了更廣泛的關注。美國通用電氣公司邀請她到位於紐約的實驗室發表演講。「從一個科學家到另一個科學家,你們讓 STEM 領域的女性感到驕傲,激勵了全新一代的女科學家,」來自 GE Research 的 Fiona Ginty 說道。

好消息是,如今選擇理工科的女性數量正在上升,致力於鼓勵英國女性從事 STEM 職業的 WISE 組織成員 Helen Wollaston 表示,和往年相比,2018 年在 STEM 科目上獲得 A 評分的女性比往年又多了 5000 多名,不過我們還需要繼續努力。

「美國小姐可以成為科學家,科學家可以成為美國小姐。」拿下冠軍後的 Camille Schrier 喊出這句話,而這句話的背後,是大眾對「美」的追求和標準已然發生了改變。

相關焦點

  • 做個化學實驗贏得選美冠軍
    1921年,第一屆「美利堅小姐」比賽在美國大西洋城舉行,最初的目的是吸引更多人到當地的海邊度假,獲勝者將在美國各地巡迴登臺。競賽中的才藝比拼,通常是唱歌跳舞,還有必不可少的泳裝展示。另一個頗負盛名的選美比賽「美國小姐」,目前的東家是唐納·川普,從1952年舉辦至今,獲勝者將去參加環球小姐競選。賽程裡有機智問答,還有同樣不可不曬的泳裝造型。
  • 實驗室穿白大褂的原因,你知道嗎?
    在食品實驗室,白大褂是標配但為什麼要穿白大褂?我們先看一看權威統計數據來自Natrue blog的一篇文章顯示穿白大褂的原因有三個:從歷史發展來看,為什麼穿白大褂呢?鍊金術算是現代製藥的雛形了吧,反正歷史要比現代化學長得多似乎到了19世紀才慢慢退出主流舞臺玩鍊金術的叫「鍊金術士」;玩現代化學的叫「科學家」(姑且稱之)。「科學家」瞧不上「鍊金術士」——scientist必須要跟他們劃清界限啊!!!最符號化的劃清界限是什麼?制服啊!
  • 白大褂在實驗室裡為什麼這麼流行
    但為什麼要穿白大褂?我們先來看一看權威統計數據——來自Natrue blog的一篇文章顯示,穿白大褂的原因有三個:從歷史發展來看,為什麼穿白大褂呢?玩鍊金術的叫「鍊金術士」;玩現代化學的叫「科學家」(姑且稱之)。「科學家」瞧不上「鍊金術士」——scientist必須要跟他們劃清界限啊!!!
  • 到底是阿瑪尼還是「白大褂」?
    好,本著強行科普精神,果殼先來講一講白大褂:為什麼科學家和醫生或教授要穿白大褂?除去習慣或象徵因素外,穿些更方便活動的工作服不行嗎?橡樹村 回答:實驗室使用白大褂作為工作服至少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所以作為一個傳統,需要考慮當時的歷史原因。當年的實驗還是比較危險的,也很容易弄一些奇怪的東西到衣服上,於是呢,就需要一種穿在正常的衣服外面的保護衣服的東西。
  • 方舟子打假林志穎膠原蛋白續:教林「博士」怎麼做化學實驗
    對於林志穎在微博發布他本人穿著白大褂做實驗、講課的照片、視頻,和「愛碧麗」膠原蛋白飲品能讓人逆齡、逆生長的言論,方舟子於昨日再發博文挑錯,言辭犀利,稱林志穎「中學化學沒學好,並不是穿上白大褂就能裝博士」。
  • 銅幣變金幣現場提DNA 「瘋狂化學」讓孩子瘋狂
    一個穿著小號白大褂、戴著護目鏡的小男孩,看著一枚銅幣變成「銀幣」又變成「金幣」,不由自主地驚嘆。  這裡是英國劍橋大學化學系的實驗室,但現在卻到處是穿戴成「小科學家」模樣的孩子,他們在家長和研究人員的指引下,興致盎然地參與一個又一個科學實驗。在3月14日到27日的「劍橋科學節」期間,這所以科技見長的名校向所有人敞開大門。
  • 2017年全國科學實驗展演以生動有趣的表演展現科學魅力
    2017年全國科學實驗展演匯演現場由有關部委、中國科學院及全國各地20多個省、市推薦的69組科學實驗秀隊伍,以物理、化學、生物等領域中有趣的科學現象為切入點,將科學知識與多種藝術形式巧妙地融合,呈現出一場美妙絕倫的科學秀。
  • 靠做「化學實驗」,洋教授成了中國「網紅」
    一個白鬍子外國老頭卻獨闢蹊徑,靠紮實的化學實驗直播異軍突起,短短數月就「吸粉」200多萬。他叫David Evans,中文名字戴偉,今年60歲,是一位來自英國的化學家。視頻裡他總是戴著一副護目鏡,穿一件白大褂,體態豐滿,面帶微笑,常被小朋友說成「肯德基爺爺」。
  • 科學家也性感!學霸小姐姐走上選美舞臺,做化學實驗贏得冠軍
    在評委震驚的眼光中,她展示了一個最簡單的實驗「大象牙膏」。在個人才藝中展示科學實驗,並不是她的一時興起。早在報名參加維吉尼亞小姐的選美比賽時,她就已經想到了這一點。」所以,在重要的才藝展示環節,Camille堅定地冒險選擇了最特殊的「才藝」——將溶液倒入燒瓶並非才藝,但背後十餘年的學習,讓她能夠想到並敢於在舞臺上展示足夠有視覺觀賞效果的安全科學實驗,才是她真正的才藝。
  • 「科學家都是實驗室穿白大褂的古怪男人」你家娃有這種刻板印象嗎
    白色的實驗室大褂,危險的科學實驗,這些都是許多好萊塢大片中「瘋狂科學家」的縮影。就科學而言,媒體經常把科學家描繪成穿著白大褂的古怪男人。」 「刻板印象的問題在於它們往往難以改變,所以我們在小學生身上看到的是,他們對科學和科學家的看法正在影響他們對未來職業的看法。」
  • 杭州一男子溜進醫院,偷拿白大褂穿上假扮醫生,結果...
    在不少影視劇作品裡我們經常會看到有角色溜進醫院偷拿白大褂穿上假扮醫生執行某種「秘密行動」不過,近日餘杭警方抓到的一名假扮醫生的男子溜進醫院的目的竟是……十分令人無語!誰知,從監控畫面顯示,有一名男子拿走外賣後,去了醫院門診部八樓。老方帶著病人家屬立即前去查看。只見一個黃色頭髮,身穿藍色牛仔外套的男子正坐上沙發上休息,身旁還放著幾盒空了的外賣。「這外賣是你點的嗎?」看到老方他們過來,男子神色緊張起來,「是,是啊」「那能不能給我們看下購買記錄?」
  • 中國化工博物館開展化學表演秀科普活動
    這位「鄧布利多」鶴髮童顏,笑容可掬,他喜歡做化學實驗,熱愛科普事業,立志於培養下一代科學家,一旦變起化學魔法,卻是幽默、專業,全身心投入。,一會兒深藍、一會兒淺黃……通過一系列有趣的實驗,戴偉引領小朋友走進了化學的魔法世界,感受什麼是化學,化學的特點和魅力,帶著小朋友一起體驗「無處不化學、無化不生活,化工創造美好生活」。
  • 參加選美大賽的小姐姐 在奪得冠軍後要做什麼工作?
    那麼,選美大賽佳麗在獲得這些榮譽和獎勵後,要做點什麼工作呢?一、了解選美大賽的目的其實在搞懂這個問題前,我們先看一下選美大賽的宗旨,就應該有所了解。世界小姐宗旨:促進世界和平友誼,樹立傑出女性榜樣,讓美麗有意義。
  • 19位科學家榮獲2019年度「引文桂冠獎」—新聞—科學網
  • 靖江市人民醫院「95後」醫生街頭跪地救人不留名
    石佳煒。這感人的一幕被路人拍下並發布在微信朋友圈,熱心網友紛紛通過網絡擴散,全城搜尋這位「最美小姐姐」。視頻中,一名穿淺色大衣的年輕女孩一直跪在地上,不停地為暈厥女子按壓,偶爾抬頭對周邊圍觀人群喊「叫救護車了嗎?」「不要圍著,不要影響患者呼吸!」在路人拍攝的幾段短視頻裡,女孩一直跪在水泥路上,雙手因用力漲得通紅。視頻在網上引起了網友關注。
  • 2020年度「引文桂冠獎」公布,表彰「諾貝爾獎級別」的科學家
    來源:科睿唯安迄今為止,已有54位 「引文桂冠獎」 得主榮獲諾貝爾獎來自六個國家(美國、加拿大、德國、日本、韓國和英國)的24位世界頂尖研究人員獲得2020年度「引文桂冠獎」迄今為止,已經有54位「引文桂冠獎」得主獲得諾貝爾獎。
  • 2020諾獎預測出爐「引文桂冠」獎公布,諾貝爾化學獎會是他嗎
    」得主,預測在今年或未來可能獲得諾獎的科學家。共有24位科學家入選,其中包含知名華人學者戴宏傑。2002 年以來,科睿唯安每年都會基於 Web of Science 平臺上的論文和引文數據,遴選諾貝爾獎獎項所涉及的生理學或醫學、物理學、化學及經濟學領域中全球最具影響力的頂尖研究人員,授予他們「引文桂冠獎」。
  • 「引文桂冠」獎公布,諾貝爾化學獎會是他嗎?
    9 月 23 日,擁有 Web of Science、InCites 等著名論文及期刊索引平臺的科睿唯安公司(Clarivate Analytics)宣布了 2020 年「引文桂冠獎」得主,預測在今年或未來可能獲得諾獎的科學家。共有 24 位科學家入選,其中包含知名華人學者戴宏傑。
  • 在中國「玩」科普的網紅洋教授:185個短視頻讓化學實驗秒變魔法
    那一場做的是「大象牙膏」實驗,綠色的液體從杯中噴湧而出,一米、兩米,直衝天花板,「哇」,彼時25歲的他跟著現場的小朋友一起大喊。戴偉在演示「大象牙膏」實驗。受訪者供圖。「化學原來這麼有意思,」初中畢業後,他再未進入校園,印象裡化學課很枯燥,他對科學知識充滿嚮往又心懷遺憾。此後,他成為戴偉科普活動上常駐的志願者,和周明一起領著小朋友穿戴防護服、護目鏡,指導他們操作小實驗。
  • 觀點丨化學那些事兒
    UL法規事務經理邵俊精心準備了「化學那些事兒」專題文章,跟您聊一聊生活中的化學品、化學品類別,以及背後的分類邏輯,幫助您更透徹理解化學品分類規範及相關法規文件。化學離我們有多遠?化學品如何分類和鑑別?化學品的分類體系和分類邏輯?很多人提到「化學」二字,腦海中會浮現身穿白大褂的實驗人員、科研人員,以及化工廠的圖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