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鋰離子電池現在已經廣泛的使用在我們所用的電子產品中,從以前的鉛蓄電池到現在的鋰離子電池,不僅電池的體積變小了,而且能夠儲存的電量也變多了,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非常大的方便。但給我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一些安全隱患,新聞中偶爾會有一些關於鋰電池爆炸的報導,那麼鋰電池為什麼會爆炸,我們今天就來詳細分析其中的原因。
鋰離子電池原理
鋰離子電池主要由正極、負極、隔膜和電解液組成,正極層與負極層緊緊的卷在一起,層與層之間由絕緣體隔開,正極和負極都浸泡在電解質中。以圓柱電池和方形電池為例,以下是鋰離子電池結構
電池的正、負極分別由兩種不同的嵌鋰化合物組成,正極材料主要包括過渡金屬氧化物、金屬氧化物、金屬硫化物等。目前商品化鋰離子電池常用的正極材料為過渡金屬氧化物。負極材料主要有無機非金屬材料、金屬材料、金屬—非金屬複合材料、金屬氧化物等,目前應用最廣泛的負極材料主要是石墨類碳材料。

正、負極材料分別塗覆在導電材料上構成電極。電極材料決定了電池的電壓和容量。
電解質作為鋰離子電池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電池充放電過程中起著傳遞電流的作用。為了防止浸泡在電解液中的正、負極材料因相互接觸而發生短路現象,正負極材料之間用聚烯烴隔膜隔開。
鋰離子二次二次電池實際上是一種鋰離子濃度差電池,充電時,Li+從正極脫出,經電解質嵌入到負極,負極處於富鋰狀態,正極處於貧鋰狀態,同時電子的補償電荷從外電路供給到碳負極,以確保電荷的平衡。
放電時則相反,Li+從負極脫出,經過電解液嵌入到正極材料中,正極處於富鋰狀態。在正常充放電情況下,鋰離子在層狀結構的碳材料和層狀結構氧化物的層間嵌入和脫出,一般只引起材料的層面間距變化,不破壞其晶體結構,在充放電過程中,負極材料的化學結構基本不變。

由於現在的電池更加追求高容量以增加電子設備的續航時間,因此,電池內部中增加安全措施的空間就越來越少了,從1991年鋰電池商業化到現在,鋰電池的電能容量已經提高了四五倍。
鋰電池爆炸機理
那麼我們知道了它的工作原理,就來了解一下什麼原因會引起鋰電池爆炸。
鋰枝晶生長
電池的充放電就是鋰離子的來迴轉移,在充電的過程中鋰離子被還原成金屬鋰嵌入負極,一般情況下,鋰會嵌入層間結構中。但由於生長的不確定性,鋰可能會在電極表面生長,並且生長層像樹枝一樣的刺狀結構,它會破壞電池內部的隔膜,引起電池內部短路和電池爆炸。

還有就是電池內部本身的缺陷,如果電池在生產過程中存在缺陷,金屬鋰顆粒穿過電池中的絕緣層便將正負極連接起來了,改變了電流的方向,就會產生大量的熱量,這些熱量會降解內部的材料,使化學反應失去控制,釋放更多的熱量,以至於引燃電池組件。
電池過充
我們現在的電池都具有保護系統,系統會隨時反饋電池電壓以防止過充的現象,當電池中的保護系統或者電池充電器損壞時,就會導致過充現象。當過充電發生時,留在正極材料中的鋰離子繼續被脫出而嵌入到負極材料中,如果達到了碳負極嵌鋰的最大限度時,那麼多餘的鋰就會以金屬鋰的形式沉積在負極材料上,使得電池的穩定性能大大降低。甚至一定情況下導致爆炸。
對於鋰電池來說,不僅電池容量是一個需要提高的方面,安全性能也一樣不可忽視,現在有些電池廠商對自身的安全標準也越來高,甚至需要對電池進行穿刺試驗,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知道,當釘子穿入電池的一瞬間,將會把電池的正負極給直接連接,會導致電池瞬間內部短路,這個時候釘子和電極之間的迴路電流會產生大量的熱量,很可能導致燒毀,因此現在也在努力研究開發微孔膜在電池隔膜中的應用,凝膠電解質和聚合物電解質也在進一步探索中,特別是聚合物電解質的開發,在電池沒有液體有機電解質揮發,因此,能夠大大提高電池的安全性。
以上就是關於鋰電池的以及爆炸現象的分析,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科學知識,歡迎關注
科學觀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