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的朋友一定見過騾子這種生物,作為田間的主要勞動畜力之一,騾子在我國農村可謂隨處可見。而騾子其實是繁衍不了後代的,古語有云「牛無上牙馬無膽,騾子生仔天下反」。騾子之所以繁衍不了後代,原因在於它根本就不是自然進化選擇的生物,而是人類製造的。
將同為馬科的馬和驢雜交後便誕生了騾子,其形態似馬,叫聲似驢。但比驢和馬在田間的適應能力都要強不少,因此,古人千年前便學會將兩者雜交培育出了這種田間勞作的主力。此舉也可以看作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的生物技術工程。
伴隨現代生物技術的飛速發展,這種人工合成的生物也遠不止有騾子這一種了。今天,筆者就來給大家介紹4種當代社會新誕生的動物。它們並非自然進化的結果,而是人類實驗的產物。之所以被製造出來,無非還是由於滿足人類需要。
第一種叫獅虎獸,顧名思義,其便是獅子和老虎雜交的品種。雖然一個生活在非洲大草原,一個生活在東亞叢林。但同屬於貓科動物的兩個區域霸主,竟也能跨越物種和地域生下後代。
當然,這一切還得是靠人類做媒。最早曝出的獅虎獸來自2012年的俄羅斯動物園,後來全球各地都有獅虎獸誕下的消息曝出。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它是獅子和老虎的後代,但反而兩者的霸氣都沒了,看上去甚至有點憨態可掬。
而這背後的主要原因還是獅虎獸存在不少基因缺陷,它們不但行動遲緩,還伴隨一系列遺傳疾病,顯然,獅子和老虎雜交對兩方都不太友好。
第二種叫雜交非洲獅子貓,看到這個名字,或許有讀者會以為這是獅子和貓雜交的品種。非也,試想一下,獅子這麼大的體型,有哪只小貓咪能承受得住?而雜交非洲獅子貓其實是兩種貓繁衍的結果,跟獅子並沒有半點關係。
其是普通家貓和非洲獅子貓的後代,由於其性格更加溫馴,同時外觀和體魄都完勝其它寵物貓,近幾年,雜交非洲獅子貓也成了寵物市場的新晉寵兒。
第三種叫巴庫裡阿尼狐狸,這種狐狸乍一看和雪狐相當像,但和雪狐卻是兩個品種。它的雜交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59年,起初是因為一隻銀狐,生物學家想嘗試一下能否通過雜交技術讓其變成銀黑色。
然而經過幾代繁衍後,不僅沒出現銀黑色,其後代的皮毛質量還出現了顯著下降,且還伴隨著各種各樣的遺傳病。如今,這種巴庫裡阿尼狐狸在地球上已沒剩下多少只,主要還是雜交實驗前景的不理想,科學家最終放棄了這項計劃。
第四種叫斑驢,騾子是馬和驢的雜交產物,斑驢則是斑馬和驢的雜交。本質上算得上和騾子有異曲同工之妙。區別在於,斑馬和驢雜交後的斑驢,在力量和耐力上有了顯著提升。同時斑驢的存活率高,比起斑馬和驢要更好養活。
此外,畢竟斑馬是野生動物,斑驢比普通騾子要更具攻擊性。其用作田間畜力顯然不太現實,如今一般是在動物園作觀賞性動物。並且由於基因缺陷,斑驢的壽命很短,一般只能維持半年到1年左右。
好了,這就是4種並非大自然選擇的動物,而是人類雜交實驗的產物。各位見過幾個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