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快速關注我們
導讀:
中國測繪學會每年舉辦一次綜合性學術年會——中國測繪學會學術年會。學術年會致力於推動測繪地理信息科學學術交流、知識普及、技術成果轉化、產業發展,為增強我國測繪與地理信息的自主創新能力、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服務。
2020中國測繪學會年會分論壇搶先看
分論壇:工程測量智能化應用
承辦單位:工程測量分會
主持人: 杜明義 、鄒進貴
時間: 10月29日下午
地點: 鄭州國際會展中心 軒轅堂A廳
主持人相關信息
1
主持人:杜明義
單位:北京建築大學測繪與城市空間信息學院
職務/職稱:院長、教授
2
主持人:鄒進貴
單位:武漢大學測繪學院
職務/職稱:副院長、教授
主講人相關信息
3
主講人:張新長
個人簡介
張新長,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廣東省「特支計劃」教學名師、廣州大學地理科學與遙感學院教授。研究領域:數字城市(智慧城市)的理論與技術方法;遙感技術與地理信息系統。主持包括:7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重點項目,6項面上項目)、1項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和1項教育部高等學校博士學科點專項科研基金(博導類)在內的科研項目70餘項,截止2020年9月底,已在國內外期刊上公開發表學術論文233篇,其中有66篇被SCI或EI收錄;公開出版的14部書中包括著作4部、教材10部,其中有2部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1部獲「十二五」國家級規劃教材;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獲省部級和全國學會科學進步獎17項,獲省部級教學成果獎15項;軟體著作權4項,發明專利4項,獲2011年度全國「寶鋼優秀教師獎」、2014年第六屆「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稱號、2015年「夏堅白測繪事業創業創新貢獻獎」、「科學中國人(2016)年度人物」獎、2019年獲第二屆「廣東十大科學傳播達人」和「中國智慧城市領軍人物」稱號。近五年主講了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地理信息系統概論》和國家精品視頻公開課程《數字城市》。
報告題目:邁向數位化的城市微更新
報告摘要:新時代城市微更新是以綜合改造為目標,強調延續歷史脈絡;以空間信息技術為輔助手段,多元化改造為主體,社會力量參與並以修繕提升為工作中心的改造方式。它是針對當前改造過程中呈現的改造目標相對局限、效益較為短期、方式基本趨同、主體以及效果相對單一等問題,探索空間信息技術參與的城市「微更新」的改造模式,使城市 建設「逆生長」並煥發出新的「存量」活力。
4
主講人:李清泉
個人簡介
李清泉,工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動態精密工程測量專家,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深圳大學校長,中國測繪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協會副理事長。
長期從事精密工程測量的多傳感器集成與同步控制、測量新技術、測量數據處理新方法研究,形成了動態精密工程測量技術體系,突破影響基礎設施性能和安全的剛度/彎沉、表觀變形和線形變化連續高精度測量關鍵難題;發明研製了雷射動態彎沉檢測裝備、移動道路檢測車、隧道檢測裝備、地鐵測量小車、管道檢測膠囊等系列高端測量專用裝備,服務我國70%以上等級公路、數百城市道路以及機場、隧道、地鐵、地下管網等領域的狀態測量,推動精密工程測量從「靜態到動態」、「離散到連續」的轉變,顯著提升我國基礎設施狀態測量技術水平,並實現了國際化推廣。
主持973計劃項目、863計劃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歐國際合作項目、重點項目等科研項目50餘項。獲授權發明專利31項(第一),出版專著5部,發表論文300餘篇(SCI 100餘篇),引用超過12000次,H-index 49;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第一),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第二),國家科技進步創新團隊獎1項(第五),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第一),何梁何利科技進步獎,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7項(第一),中國青年科技獎,全國十大測繪科技創新人物、全國創新爭先獎等。
報告題目:冬奧會國家速滑館製冰工程精密測量技術與應用
5
主講人:李廣雲
個人簡介
李廣雲,信息工程大學教授、博導、少將,大地測量學與測量工程、衛星導航領域學者。曾任地理空間信息學院院長、導航與空天目標工程學院院長、數據與目標工程學院院長,兼任中國測繪學會常務理事、中國衛星導航與定位協會副會長,河南省北鬥導航應用技術協同創新中心主任、軍委科技委專業組成員,《測繪學報》、《測繪通報》等刊物編委等職。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二等獎8項,出版國家規劃教材、專著等9本,培養博士、碩士研究生50多人。在精密測量、北鬥協同創新、產業化推廣應用、軍地人才培養、軍民融合發展等方面做出了貢獻。
報告題目:工業機器人的精密標定及應用
報告摘要:隨著航天、電子、醫療等領域對工業機器人的精度要求越來越高,研究工業機器人的精密標定技術具有重要意義。通過精密標定工業機器人,能夠減小工業機器人的定位誤差,提高其智能化、柔性化程度,拓展工業機器人的應用領域和應用市場。報告中介紹了國內外工業機器人的發展現狀,總結了工業機器人的標定方法,提出了工業機器人的動態精度測試方法,並利用工業機器人實現了UWB(Ultra Wide-Band)室內導航定位系統的動態精度標定。最後,對未來工業機器人的發展趨勢和工業機器人在測繪領域尤其是室內導航定位領域的應用進行了展望。
6
主講人:肖建華
個人簡介
肖建華,武漢市測繪研究院院長,湖北省測繪地理信息學會副理事長,武漢大學兼職教授。研究生學歷,正高職高級工程師,專技二級,註冊測繪師、註冊諮詢工程師,享受國務院專項津貼,武漢市勞動模範、武漢市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選國家科技部國家科技進步獎評審專家庫,獲夏堅白測繪事業創業與科技創新獎,獲武漢市首批「黃鶴英才」稱號,是湖北省優秀科技工作者。
近年來主持和參與多次獲各級獎勵。其中,「測繪基準和空間信息快速獲取關鍵技術及其在災害應急測繪中的應用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主持的「交互式全景視頻流地圖系統項目」獲第9屆國際移動測量學術大會主席特別獎;主持的多個項目獲得全國優秀工程獎、測繪科技進步獎等。
參與編寫近年來主編的專著和發表的論文主要有:《城市測繪的發展歷程-從模擬測繪、數字測繪到信息測繪》、《城市測繪基準》(2016年測繪出版社出版,第一作者);《「測繪4.0」:網際網路時代下的測繪地理信息》(2015年《測繪通報》發表,第一作者)。撰寫的《區域CORS系統整合共享若干問題的思考》(第一作者)湖北省第十五屆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二等獎。
報告題目: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測繪地理信息綜合保障服務及關鍵技術
報告摘要:2019年10月18日至27日,被譽為「軍人奧運會」的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在武漢舉行。這是繼2008年北京奧運會後,中國舉辦的規模最大、規格最高、影響最廣的綜合性國際體育賽事。
武漢市測繪研究院在服務城市環境綜合整治提升、軍運會場館規劃建設、軍運會開閉幕式組織方案策劃評估、軍運會開閉幕式現場指揮調度等方面提供了測繪地理信息綜合保障服務。報告將從如何確保軍運會開閉幕式人員組織科學有序、指揮調度協同高效等方面分享測繪地理信息在服務國際大型綜合體育賽事方面的創新工作與關鍵技術以及取得的良好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7
主講人:張勝良
個人簡介
張勝良,中建一局集團建設發展有限公司技術專家,中國測繪學會工測分會常務理事,任北京測繪學會副理事長,一直致力於建築施工測量研究。2012年起任北京市職稱評審委員會評審專家;2015年起任國際科學技術獎勵辦評審委員會專家;2018年任北京市總工會「北京大工匠」專家評委。歷任國家遊泳中心、央視新臺址、深圳平安金融中心等工程測量負責人。先後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省部級科學技術獎等諸多獎勵,專利18項,出版專著5部,主筆了中國第一部建築施工測量行業標準《建築施工測量標準》,總結形成的《新型多面體空間剛架結構快速精確定位測量技術》形成了國家級工法並被收入2009年《中國測繪發展藍皮書》。
報告題目:大型電子廠房精密施工測量技術研究與實施
報告摘要:近年來,中國電子高科技領域不斷發展,為不斷追趕世界的前沿,國家不斷加大半導體顯示技術、晶片技術等高科技電子產業的投入,各種高科技電子廠房不斷湧現。廠房的建設規模越來越大,工期越來越短,傳統的施工測量手段無法應對快速的施工進度。從美國全面制裁封殺中興、華為,日本制裁韓國,也更促使我們必須擺脫對國外技術和設備的依賴。工程中採用高科技電子廠房測量控制網,高科技電子廠房快速、高精度施工測量技術,創造了行業主體結構建設最快速度,取得了寶貴的經驗、良好的效果,極大促進了我國高科技電子廠房施工測量技術水平。
8
主講人:史俊波
個人簡介
史俊波,武漢大學測繪學院測量工程研究所所長,副教授。2005年獲得武漢大學本科學位,2013年獲得加拿大卡爾加裡大學博士。研究方向為高精度北鬥/GNSS定位(PPP和RTK)算法研究、產品開發與應用。主持和參與97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家級、省部級項目近20項,獲省部級特等獎(2017年)、一等獎(2019年)、三等獎(2015年)各1項。發表學術論文70餘篇,軟體著作權登記近10項。近年來主要從事北鬥地基增強系統數據質量分析、北鬥高精度變形監測軟硬體研發工作。
報告題目:工程測量新技術進展與應用
報告摘要:介紹武漢大學測繪學院近年來在雷射跟蹤測量技術、建構築物內外觀缺陷檢測系統研發、「天空地」一體化滑坡地災排查與監測、基於北鬥地基增強系統的高精度定位應用、地鐵雷射掃描快速監測技術及工程應用等領域的技術研究和應用進展。
9
主講人:康明
個人簡介
康明,教授級高工,上海市測繪院院總工室科技處副處長。20年多來主要從事工程測量、科研開發和技術質量管理等工作,參與過上海磁懸浮工程、上海長江隧道工程、2010年上海世博會、上海迪士尼、上海市新型基礎測繪試點工作等多個重大項目,多次獲得中國測繪學會測繪科技進步獎和優秀測繪工程獎。
報告題目:新基建新測繪——上海新型基礎測繪探索與實踐
報告摘要:數據已成為新的生產要素,我國邁入了數字經濟新時代,「新基建」對空間地理數據向「全息、多維、高頻、實時」升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測繪地理信息面臨新的機遇與挑戰,新基建呼喚新型測繪。結合上海新基建的需求和上海新型測繪試點工作,從技術手段、數據內涵、成果形式、數據更新和服務方式等方面對新型測繪進行探討。
10
主講人:易致禮
個人簡介
易致禮,教授級高工,註冊測繪師。長期從事工程測量工作,參編《工程測繪基本技術要求》等多部國標、行標和地標,參與《大國工程測量技術創新與發展》、《中國大百科全書》等書的編撰工作。
報告題目:北京冬奧會國家雪車雪橇中心賽道檢測
報告摘要:雪車雪橇賽道建在海拔1000m左右的深山裡,是冬奧會中測量精度要求最高的項目。工程先後處理了高程歸化對邊長的影響和溫度氣壓劇烈變化的影響,並通過設備與方法的創新,成功地精確檢測了隱蔽點的三維坐標,為項目如期精確施工完成做出了北京測繪人的貢獻。
11
主講人:劉洋
個人簡介
劉洋,廣州市城市規劃勘測設計研究院技術部部長,廣東省城市感知與監測預警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博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註冊測繪師,註冊規劃師。
報告題目:新城市科學下的城市感知與監測預警
報告摘要:隨著新城市科學的興起,採用定量分析和數據計算方式解決城市問題成為熱點。在此背景下,廣州市城市規劃勘測設計研究院依託廣東省「城市感知與監測預警」重點實驗室,首先構建「廣州數據超市」,打造城市數據中臺。然後,從自然、人本、空間三個維度對城市進行定量化監測預警和優化設計。其中,自然方面,主要開展城市遙感、安全監測和自然資源調查確權評估工作。人本方面,開展「人地房業」協同研究和低效用地識別。空間方面,主要開展城市空間品質優化設計和產業空間畫像研究。最後,對未來城市空間變化提出幾點思考。
延伸閱讀
識別二維碼
進入報名頁面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搶先看 | 中國測繪學會2020學術年會分論壇九:工程測量智能化應用》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