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多位院士發聲:測繪科技必將邁入智能化時代

2020-11-02 測繪學報

測繪學報》

構建與學術的橋梁 拉近與權威的距離

複製連結,關注《測繪學報》抖音!

【測繪學報的個人主頁】長按複製此條消息,長按複製打開抖音查看TA的更多作品##7NsBSynuc88##[抖音口令]

文章轉載自:科技日報。版權歸原作者及刊載媒體所有,所刊載內容僅供交流參考使用,不代表本刊立場。

「測繪是技術密集型行業,測繪生產、服務和管理等活動離不開先進的技術手段。測繪科技如何轉型升級,成為業界關心的重要話題。」10月28日,中國測繪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陳軍在中國測繪學會2020學術年會上指出,從信息化測繪到智能化測繪是必然趨勢。

陳軍提到,上世紀90年代起,經過數十年的科技攻關與推廣應用,實現了從模擬測繪到數位化測繪的轉型升級,支撐了全國測繪地理信息事業的快速發展和廣泛應用。

「如今,數位化測繪的紅利基本用完。測繪生產、服務與應用面臨著數據保障的實時化、信息處理的自動化和服務應用的知識化等一系列重大技術瓶頸,制約著測繪地理信息事業的高質量發展。」陳軍說。

對此,中國工程院院士、武漢大學教授、國家衛星定位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劉經南表示,在數字經濟向智能經濟轉型升級的大背景下,數位化測繪迫切需要向智能化測繪轉型。「這是為了響應實踐需求——對地理信息從動態測量轉為實時動態測量。智能化測繪通過相應的技術、能力和服務,隨時隨地解決各行各業的實際問題,滿足用戶對地理信息的動態需求。」

測繪科技如何從數位化時代邁向智能化時代?

深度學習是當代人工智慧發展的核心技術,而大數據是深度學習的基礎。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大學宇航科學與技術研究院院長龔健雅認為,遙感領域缺乏具有數據驅動能力的大規模樣本庫,如涵蓋不同區域的樣本,或是由於行業保守不願提供樣本,導致樣本數量較少。同時,還缺乏高光譜、紅外等遙感影像的樣本數據。

因此,龔健雅建議圍繞多源遙感影像的智能識別與解譯,開展適合於深度學習訓練以及測試用的遙感樣本數據集分類標準、標註規範、標註工具等,以及樣本庫組織管理和版權保護研究。他還建議,針對遙感影像特點和應用需求,研究遙感影像深度神經網絡開源架構於模型。

除了技術層面,專家也從應用層面探討了智能化測繪的前景。中國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學智慧城市研究院院長郭仁忠強調,測繪智能化一定要找準發力點。「具體來說,就是找準痛點、找準難點、找準重點。目前來看,我國測繪技術水平很高,遙感技術世界領先,但從理論到實際應用還存在一定距離。」

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院長燕琴也表示,測繪從信息化向智能化轉變是必然趨勢。她提到,智能化測繪的特徵是跨界融合、泛在感知、智能自主和精準服務。在實際應用中,智能化測繪的技術實踐有精細化城市三維模型智能生產、城市基礎設施健康診斷、遙感影像人工智慧協同解譯等。

「新型基礎測繪體系建設是落實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舉措,而新型基礎測繪必然是智能的。」自然資源部國土測繪司司長武文忠表示,國家將通過政策鼓勵、技術推廣等方式支持智能化測繪發展。

《測繪學報(英文版)》(JGGS)專刊徵稿:LiDAR數據處理

通知 | 第六屆全國雷射雷達大會(二號通知)

通知 | 2020年地球空間信息科學國際博士生論壇(線上)一號通知

論文推薦 | 劉偉平, 郝金明, 呂志偉, 等:北鬥三號空間信號測距誤差評估與對比分析

權威 | 專業 | 學術 | 前沿

微信、抖音小視頻投稿郵箱 | song_qi_fan@163.com

歡迎加入《測繪學報》作者QQ群: 751717395

進群請備註:姓名+單位+稿件編號

相關焦點

  • 從數位化邁向智能化 測繪技術需要數據驅動
    10月28日,中國測繪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陳軍在中國測繪學會2020學術年會上指出,從信息化測繪到智能化測繪是必然趨勢。陳軍提到,20世紀90年代起,經過數十年的科技攻關與推廣應用,測繪實現了從模擬測繪到數位化測繪的轉型升級,支撐了全國測繪地理信息事業的快速發展和廣泛應用。「如今,數位化測繪的紅利基本用完。
  • 我國測繪地理信息科技創新含量不斷提高——中國測繪學會2020學術年會在河南鄭州召開
    今年格外不同,會場內高朋滿座,自然資源部總規劃師吳海洋、中國科協書記處書記、黨組成員呂昭平、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長劉玉江、中國測繪學會理事長宋超智,以及陳俊勇、李德仁、王家耀、孫九林、劉經南、楊元喜、龔健雅、李建成、郭仁忠、陳軍等測繪科技界的10多位院士,本屆年會還有來自全國測繪地理信息及相關領域教育
  • 測繪專家中原「論劍」 兩名院士現場描繪測繪地理信息技術前沿
    11月18日,河南省測繪學會2016年學術年會在焦作召開,來自省測繪地理信息局、專業院校、科研院所、測繪地理信息企業的400多名人士濟濟一堂,研討測繪地理信息產業技術和產業發展。  中國工程院院士劉先林、王家耀先後做了「網際網路+時代的地理信息系統」「關於智慧城市的若干思考」專題報告,給與會者描繪了測繪地理信息技術和產業的發展前沿。
  • 搶先看 | 中國測繪學會2020學術年會分論壇九:工程測量智能化應用
    曾任地理空間信息學院院長、導航與空天目標工程學院院長、數據與目標工程學院院長,兼任中國測繪學會常務理事、中國衛星導航與定位協會副會長,河南省北鬥導航應用技術協同創新中心主任、軍委科技委專業組成員,《測繪學報》、《測繪通報》等刊物編委等職。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二等獎8項,出版國家規劃教材、專著等9本,培養博士、碩士研究生50多人。
  • 科技創新人物 | 院士陳軍:紮根科研一線 書寫測繪人生
    這正是他做學問搞科研不變的初心他是中國工程院院士陳 軍紮根科研一線 書寫測繪人生——記中國工程院院士 陳軍從皖北大地到珞珈山下,從大洋彼岸到自然資源部國家基礎地理信息中心,今年64歲的中國工程院院士陳軍,與測繪科學打了半輩子交道
  • 測繪地理信息與導航高端論壇暨《測繪學報》創刊60周年學術研討會...
    中國科學院院士陳俊勇,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德仁,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家耀,中國科學院院士楊元喜、龔健雅,中國工程院院士郭仁忠、譚述森等,以及來自全國測繪地理信息界400多名代表出席。楊元喜主持論壇。    李維森指出,當前,測繪地理信息發展面臨著難得的歷史機遇。
  • 追憶寧津生院士:一生相許測繪事業,被後輩稱為「大地之星」
    1983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4年至1988年擔任武漢測繪科技大學副校長,1988年至1997年擔任武漢測繪科技大學校長,1991年7月起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995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2018年12月光榮退休。寧津生院士從教60餘年,治學嚴謹,教書育人,為人師表,深受師生愛戴。
  • 資訊 | 太空又多了一顆中國星——「吳偉仁星」
    《測繪學報》構建與學術的橋梁 拉近與權威的距離複製連結,關注《測繪學報》抖音!中國航天六十餘年來,已有以錢學森、孫家棟、欒恩傑等老一輩科學家為代表的多位功勳航天人榮獲小行星命名如今,浩瀚太空又多了一顆弘揚愛國、創新、求實、奉獻、協同、育人的科學家精神,見證中國航天事業蓬勃發展、行穩致遠的「吳偉仁星」。
  • 瑞多按摩椅構建健康生活 開啟智能化時代
    據統計,國際市場按摩產品的銷售已達100多億美金,每年的增長速度多達30%。日本按摩椅市場每年銷售量就高達60多萬臺,銷售額約80億人民幣;國內市場目前才剛剛起步,但利潤驚人,單品銷售毛利率高達100%-250%,盈利能力僅次於保健品,是健康產業中的「黃金寶座」。由此看出,當前我國的國民健康狀況較為嚴峻,人們保持身體健康的剛性需求為按摩椅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
  • 測繪地理信息系統推薦的4項科研成果榮獲2017年度國家科技獎
    「國家海島礁測繪重大關鍵技術與應用」項目獲得2017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我國擁有300多萬平方千米的海洋疆土,一萬多座海島礁猶如璀璨的明珠鑲嵌在祖國的藍色國土上。獲取精確的海島礁測繪地理信息,對海島礁開發利用、海洋經濟發展,推動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意義重大。
  • 資訊 | 第十九屆夏堅白測繪事業創業與科技創新獎掃描
    10月28日,中國測繪學會2020學術年會開幕,大會為各類測繪科技獎項進行了頒獎,第十九屆(2020年度)夏堅白測繪事業創業與科技創新獎同期頒發。第十九屆夏堅白測繪事業創業與科技創新獎行業獎共評選出5位獲獎者,分別為:北京超圖軟體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宋關福,北京四維空間數碼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徐保龍,山東大學空間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徐天河,
  • 專業解碼|山東科技大學測繪科學與工程學院簡介
    測繪科學與工程學院簡介https://zs.sdust.edu.cn/zyjs/chkxygcxy.htm測繪,顧名思義為測量繪圖,即測角量邊並繪製成圖。測繪科學與技術學科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已實現傳統測繪向數位化測繪的轉化和跨越,正走向信息化測繪道路。以新一代人工智慧為代表的智能時代的到來,測繪也迎來了智能時代。
  • 資訊 |《測繪學名詞》(第四版)正式公布
    測繪學名詞委在已有豐富工作成果的基礎上,緊跟測繪科技發展的步伐,及時反映湧現出的新理論、新概念、新方法,使測繪學名詞具有鮮明的時代性,為測繪學科的發展做出了一定貢獻。今後將繼續做好測繪學名詞審定相關工作,實現名詞工作的長期可持續發展。
  • 中外專家學者齊聚桂林探討大數據時代測繪地理信息科學發展
    圖為大數據時代測繪地理信息科學進展暨「數字廣西」國際研討會開幕式。 趙琳露 攝中新網桂林11月15日電(趙琳露)11月15日,大數據時代測繪地理信息科學進展暨「數字廣西」國際研討會在廣西桂林市召開。來自中國、美國、德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瑞士、英國等國家科學院的數十位院士、數百名專家學者與會,圍繞「地理信息科學走向大數據時代的可持續發展」主題開展研討交流。此次會議由桂林理工大學和武漢大學共同主辦,以新時代大數據為背景,深入研討遙感測繪地理信息科學的理論和實踐應用以及校企創新合作。
  • 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智能化時代,聯想如何助力內外雙循環?
    疫情加速了各行各業的智能化轉型,帶來新的產業增長機遇。站在2020歲末,回顧這一年經歷過的「冰與火」、「危與機」,我們都難免心情複雜,但也恰恰驗證了那句話,危機孕育機遇,不能摧毀我們的,必將使我們更強大。「雙循環」是中國水到渠成的發展戰略目前,中國是全球疫情控制得最好的國家。其他很多國家,疫情仍在蔓延,全球經濟仍然承受著下行壓力。
  • 劉先林院士:一生只幹一件事 測繪裝備中國造
    他更是扛鼎測繪裝備國產化的國家脊梁,以「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決心和勇氣,讓國產測繪裝備開始走向世界。他就是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名譽院長劉先林。「祖國需要什麼,一線需要什麼,我們就要研究什麼!」1962年,劉先林從武漢測繪學院畢業,被分配到原國家測繪總局測繪科學研究所,老所長語重心長的這番話語成為了他一生的追求。
  • 資訊| 萬達電影邁入600+時代,自有高端品牌PRIME引領影院發展新思路
    資訊 | 萬達電影邁入600+時代,自有高端品牌PRIME引領影院發展新思路 2020-01-02 10: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第十一屆全國測繪科技信息交流會暨中國測繪地理信息學會科技信息...
    8月23日至25日,第十一屆全國測繪科技信息交流會暨中國測繪地理信息學會科技信息網分會成立40周年大會在西安召開。此次會議由中國測繪地理信息學會科技信息網分會主辦,陝西省測繪地理信息學會承辦。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副局長、中國測繪地理信息學會理事長李維森出席會議開幕式並講話。李維森高度肯定了科技信息網分會為促進測繪地理信息科技交流,繁榮測繪地理信息學術研究,推動測繪地理信息事業發展所做的積極貢獻。
  • 世界5G大會|鍾南山等多位院士都說了啥?
    文、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李志文  2020世界5G大會共設有10個高峰論壇,多位國內外知名院士在各論壇上分享了他們的精彩觀點
  • 地質測繪院舉辦2020 年測繪前沿技術院士專題講座
    9月25-28日,地質測繪院舉辦2020 年測繪前沿技術院士專題講座暨新技術應用線上高級培訓研討會,會議採取線上培訓方式,院相關技術人員參加了講座。此次培訓邀請了中國工程院院士陳軍、武漢大學、廣州大學的知名教授進行講座,系統地講解自然資源、測繪地理信息、遙感信息工程、三維信息提取與建模等前沿技術,並對傾斜實景三維新型攝影測量技術及其行業應用與實踐案例、三維地籍的關鍵技術與應用實踐等方面進行新技術新應用的案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