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大數據時代測繪地理信息科學進展暨「數字廣西」國際研討會開幕式。 趙琳露 攝
中新網桂林11月15日電(趙琳露)11月15日,大數據時代測繪地理信息科學進展暨「數字廣西」國際研討會在廣西桂林市召開。來自中國、美國、德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瑞士、英國等國家科學院的數十位院士、數百名專家學者與會,圍繞「地理信息科學走向大數據時代的可持續發展」主題開展研討交流。
此次會議由桂林理工大學和武漢大學共同主辦,以新時代大數據為背景,深入研討遙感測繪地理信息科學的理論和實踐應用以及校企創新合作。
國際攝影測量與遙感學會主席克裡斯汀·海普克(Christian Heipke)表示,測繪地理信息科學在眾多領域中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藉助廣泛的傳感物聯網、大量的數據資源,我們已處於大數據的核心,需要積極應對來自數據傳感、通信與存儲、實時分析與預測、從可視化技術到數據隱私與公民科學、數據開放和共享等全方位的挑戰。
近年來,廣西立足本地實際,在智慧城市建設、自然資源管理、農業生產、旅遊服務、應急救災等方面廣泛應用測繪地理信息技術,取得了明顯成效。
廣西壯族自治區副主席黃俊華在致辭中表示,當前廣西經濟社會發展已進入轉型跨越的關鍵時期,迫切需要加強測繪地理信息科學技術研究和應用支撐。衷心期待各位專家、各位來賓,結合廣西發展數字經濟、中國—東協信息港建設和服務東協國際大通道、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等熱點,多為廣西構建由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組成的大數據時代測繪地理信息科技「創新鏈」、「產業鏈」出謀劃策,促使廣西測繪地理信息事業發展再上新臺階,助推廣西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會議期間,中外專家學者圍繞「通過與物聯網的傳統和(或)非專用傳感器收集數據」「多維動力學大數據處理的理論與方法」「信息提取、知識發現和數據挖掘技術」「大空間數據網絡管理」「地理信息科學大數據智能和智能服務的理論和方法以及創新應用」「大數據時代地理信息科學進展特別論壇」等內容舉辦系列學術研討交流活動,從不同的視角、不同的管理應用出發,探討展示遙感測繪地理信息科學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取得的最新進展與最新成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