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測繪地理信息基礎數據是什麼?如何下載?

2021-01-20 澎湃新聞

可快速關注我們

測繪地理信息基礎數據的含義及種類

測繪地理信息基礎數據的承載形式也是多樣化的,可以是各種類型的數據、衛星像片、航空像片、各種比例尺地圖,甚至聲像資料等等。包括柵格地圖資料庫、矢量地形要素資料庫、數字高程模型資料庫、地名資料庫和正射影像資料庫等。

測繪地理信息基礎數據主要以資料庫的形式存儲,主要包括以下幾類:

01

地形資料庫

地形數據是空間型的GIS數據。它是將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圖上各類要素 包括水系、境界、交通、居民地、地形、植被等按照一定的規則分層、按照標準分類編碼,對各要素的空間位置、屬性信息及相互間空間關係等數據進行採集、編 輯、處理建成的資料庫。根據國家基礎地理信息系統總體設計,國家級地形資料庫的比例尺分為1:100萬、1:25萬和1:5萬三級。省級地形資料庫的比例 尺分為1:25萬、1:5萬和1:1萬三級。

02

地名資料庫

地名資料庫是空間定位型的關係資料庫。它是將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圖上各類地 名註記包括居民地、河流、湖泊、山脈、山峰、海洋、島嶼、沙漠、盆地、自然保護區等名稱,連同其漢語拼音及屬性特徵如類別、政區代碼、歸屬、網格號、交通 代碼、高程、圖幅號、圖名、圖版年度、更新日期、X坐標、Y坐標、經度、緯度等錄入計算機建成的資料庫。它與地形資料庫之間通過技術接口碼連接,可以相互 訪問,也可以作為單獨的關係型資料庫運行。

03

數字高程模型資料庫(DEM)

數字高程模型資料庫是空間型資料庫。它是將定義在平面X、Y 域(或理想橢球體面j、l)按照一定的格網間隔採集地面高程而建立的規則格網高程資料庫,簡稱DEM。它可以利用已採集的矢量地貌要素(等高線、高程點或 地貌結構線)和部分水系要素作為原始數據,進行數學內插獲得。也可以利用數字攝影測量方法,直接從航空攝影影像採集。其中,陸地和島嶼上格網的值代表地面 高程,海洋區域內的格網的值代表水深。

04

數字柵格地圖資料庫

數字柵格地圖資料庫是空間型資料庫。它是已經出版的地圖經過掃描、幾何校正、色彩校正和編輯處理後,建成的柵格資料庫。該資料庫可管理DRG的數據目錄,支持數據分發。庫體中存儲和檢索的最小單位一般是圖幅,可按圖幅/區域進行管理。

05

數字正射影像資料庫

正射影像資料庫是空間型資料庫。它是由各種航空航天遙感數據或掃描得 到的影像數據經過輻射校正、幾何校正,並利用數字高程模型進行投影差改正處理產生的正射影像,有時附之以主要居民地、地名、境界等矢量數據,構成的影像數 據庫。影像可以是全色的、彩色的,也可以是多光譜的。影像數據可以採用壓縮方式存儲以節約存儲空間。其比例尺系列與地形資料庫相一致。

06

土地覆蓋資料庫

土地覆蓋資料庫是利用全國陸地範圍2000年前後接收的Landsat衛 星遙感影像採集的,共計752幅(1:25萬分幅),數據量約為12GB。土地分6個一級類和24個二級類,採用6度帶高斯投影,包括柵格和矢量兩種數據 格式。資料庫採用基於ORACLE 8i的ArcSDE和ArcMap平臺進行管理,可滿足檢索、查詢、瀏覽和分發服務的需求。

07

航天航空影像資料庫

航天航空影像資料庫是利用各種航天航空遙感數據或掃描得到的影像數據為數據源而設計構建的空間影像資料庫,其具有多時間解析度、多光譜解析度、多空間解析度、多灰度解析度等特徵。

測繪地理信息基礎數據如何保存?

測繪地理信息基礎數據的整理需要經過數據預處理、坐標系統檢查、數據格式轉換、圖層調整與屬性結構定義、代碼轉換、要素識別和屬性添加、圖形要素處理、圖層合併等過程。

主要流程如下圖所示,主要是為了保證數據質量、數據規範化、數據一致性以及數據的可復用性。

測繪地理信息基礎數據如何下載?

01

全國地理信息資源目錄服務系統

全國地理信息資源目錄服務系統(http://www.webmap.cn/main.do?method=index)由自然資源部主管,國家基礎地理信息中心負責運行維護。申請審核通過後可免費下載30米全球地表覆蓋數據、1:100萬全國基礎地理資料庫、1:25萬全國基礎地理資料庫數據。

02

地理空間數據云

地理空間數據云平臺(http://www.gscloud.cn/)啟建於2010年,由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科學數據中心建設並運行維護。雲平臺中數據包含由MODIS、Landsat、SRTM等原始數據和二次加工生產數據組成的免費數據,以及高分系列、資源系列等商業衛星影像數據,提供眾包服務。

03

國家綜合地球觀測數據共享平臺

國家綜合地球觀測數據共享平臺(http://www.chinageoss.org)由科技部主導,國家遙感中心牽頭,各衛星中心、數據單位貢獻數據、參與建設。數據主要為遙感衛星數據,涵蓋主要的資源系列、高分、氣象、海洋、環境、快舟、北京一號等國內衛星和Landsat系列、MODIS(Aqua\Terra)、EO-1、IRS-P6、ENVISAT-1、ERS-2、 RESOURCESAT-1等國際衛星,以及相關科學研究數據。但是大部分數據需購買,不能免費下載。

04

地理國情監測雲平臺

地理國情監測雲平臺(http://www.dsac.cn)由北京數字空間科技有限公司負責運營,自2012年10月上線至今,數據範圍涵蓋國土資源、生態環境、氣象/氣候、社會經濟及災害監測等領域,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海量資料庫,提供部分人口、農林水資源、城市發展建設等免費數據下載。

05

全球變化科學研究數據出版系統

全球變化科學研究數據出版系統是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中國地理學會主辦,國際科學技術數據委員會(CODATA)發展中國家任務組、肯亞Jemo Kenyatta 農業與技術大學(JKUAT)、數位化林超地理博物館聯合協辦的、以全球變化科學研究數據出版為核心、在國家科技部科技信息研究所DOI中國管理中心註冊的出版系統。出版內容包括元數據、數據論文和實體數據,用戶可下載論文中用到的實體數據。

06

公開的DEM數據SRTM3

SRTM數據(http://srtm.csi.cgiar.org/SELECTION/inputCoord.asp)主要是由美國太空總署(NASA)和國防部國家測繪局(NIMA)聯合測量的,SRTM 的全稱是ShuttleRadar Topography Mission,SRTM數據每經緯度方格提供一個文件,精度有1 arc-second和3 arc-seconds兩種,稱 作SRTM1和SRTM3,或者稱作30M和90M數據。

來源:達北雲

原標題:《科普 | 測繪地理信息基礎數據是什麼?如何下載?》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學術交流丨自然資源管理中測繪地理信息工作的若干思考
    如何適應新要求、履行新職責,做好自然資源管理中的測繪地理信息工作是擺在測繪人面前的新課題。國內外研究現狀筆者在分析國外測繪地理信息服務自然資源管理中發現美國的現狀值得我們關注和研究。明確基礎測繪相應的工作模式、工作內容、組織形式;文獻[6]從測繪地理信息服務角度,探討了測繪地理信息技術在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中的技術支撐作用;文獻[7]提出開展前瞻研究建立服務基礎以及服務於自然資源調查、確權登記、國土空間規劃、評價分析、保護監測、督查執法等方面的建議;文獻[8]在分析現有自然資源業務數據和基礎測繪數據的基礎上結合自然資源管理需求,提出了新型基礎測繪的相關技術要求、應用方向和地理實體數據的技術路線
  • 你真的知道什麼叫測繪地理信息嗎?
    從我們乘坐的地鐵、公交,到出門騎行的共享單車,甚至你手中的手機都離不開測繪地理信息的支持。然而你知道什麼是測繪地理信息嗎?北鬥衛星對於我國安全起著什麼作用?地下綜合管廊如何不讓馬路成「拉鏈」?共享單車和衛星之間存在哪些關係?
  • 測繪地信局就關於促進地理信息產業發展意見答問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促進地理信息產業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印發有怎樣的意義、《意見》的總體要求是什麼、政策上有哪些保障措施等,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有關負責人就這些問題進行了回答。    1.據了解,近年來我國地理信息產業年均增速超過25%。
  • 智慧城市萬裡行 | 看四川遂寧如何運用基礎測繪數據助推智慧城市建設
    智慧城市萬裡行 | 看四川遂寧如何運用基礎測繪數據助推智慧城市建設 2021-01-07 0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重慶用好基礎測繪數據,助力城鄉高質量發展
    本項目屬於重慶市「十三五」期間加強測繪地理信息能力建設的重點項目之一,自2018年啟動以來,耗時3年完成,實現了對全市29個測區1∶2000基礎測繪數據覆蓋,為重慶市推進城鄉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數據支撐。重慶市「十三五」基礎測繪數據資源建設項目安全生產工作會。重慶兩江交匯處。
  • 重慶基礎測繪數據大範圍、高精度覆蓋 為脫貧提供「家底」數據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王瑋 攝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8月7日16時40分訊(記者 王瑋)今(7)日,重慶市召開「十三五」基礎測繪數據資源建設項目驗收會暨成果發布會,經過2000餘位測繪人員三年的努力,目前重慶已實現對全市城市規劃區域16480平方公裡1:2000基礎測繪數據覆蓋,形成豐富的基礎測繪成果。在重慶的城市規劃區域內,凡是大於20釐米見方的地物都可以在地圖上清晰看到。
  • 中外專家學者齊聚桂林探討大數據時代測繪地理信息科學發展
    圖為大數據時代測繪地理信息科學進展暨「數字廣西」國際研討會開幕式。 趙琳露 攝中新網桂林11月15日電(趙琳露)11月15日,大數據時代測繪地理信息科學進展暨「數字廣西」國際研討會在廣西桂林市召開。來自中國、美國、德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瑞士、英國等國家科學院的數十位院士、數百名專家學者與會,圍繞「地理信息科學走向大數據時代的可持續發展」主題開展研討交流。此次會議由桂林理工大學和武漢大學共同主辦,以新時代大數據為背景,深入研討遙感測繪地理信息科學的理論和實踐應用以及校企創新合作。
  • 全國測繪地理信息質量工作座談會在江蘇無錫召開
    4月2日,全國測繪地理信息質量工作座談會暨全國測繪地理信息質檢站長會在江蘇無錫召開。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李維森副局長出席會議並做總結講話,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總工程師胥燕嬰通報了近期全國測繪地理信息質量工作情況。
  • 地理信息、測繪行業常用專業軟體介紹
    一、地理信息類軟體1、ArcGIS軟體是一款GSI專業的電子地圖信息編輯和開發軟體,它主要應用於GIS訪問,提供快速並且使用簡單的方式瀏覽地理信息,無論是2D還是3D的信息。4、TransCAD是一款地理信息系統(GIS),它可用於交通數據的儲存、顯示、管理和分析。TransCAD採用目前最精良的GIS技術,它包含各種複雜的GIS功能(如多邊形迭加、影響區分析和地理編碼等),利用該技術用戶可製作和改制地圖,並建立和維護地理數據集,以及進行各種不同方式的空間分析。
  • 測繪地理信息與導航高端論壇暨《測繪學報》創刊60周年學術研討會...
    本次論壇由中國測繪地理信息學會《測繪學報》編委會、中國地圖出版集團、深圳大學、深圳市測繪地理信息學會主辦,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等十多家高校、科研院所協辦。    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副局長、中國測繪地理信息學會理事長李維森出席論壇並致開幕詞,中國地圖出版集團董事長王寶民,深圳市規劃和國土資源委員會黨組成員、深圳市測繪地理信息學會理事長覃躍良分别致辭。
  • 測繪專家中原「論劍」 兩名院士現場描繪測繪地理信息技術前沿
    河南日報金水河客戶端記者 趙力文  經緯築夢,出彩中原,地理信息產業正在成為越來越受關注的熱點。11月18日,河南省測繪學會2016年學術年會在焦作召開,來自省測繪地理信息局、專業院校、科研院所、測繪地理信息企業的400多名人士濟濟一堂,研討測繪地理信息產業技術和產業發展。  中國工程院院士劉先林、王家耀先後做了「網際網路+時代的地理信息系統」「關於智慧城市的若干思考」專題報告,給與會者描繪了測繪地理信息技術和產業的發展前沿。
  • 測繪地理信息系統推薦的4項科研成果榮獲2017年度國家科技獎
    不忘初心、在科技創新路上砥礪前行——2017年度國家科技獎測繪地信獲獎項目掠影1月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在北京隆重舉行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測繪地理信息系統推薦的「國家海島礁測繪重大關鍵技術與應用」「全球30米地表覆蓋遙感製圖關鍵技術與產品研發
  • 省級學會 | 雲南省測繪地理信息學會舉辦「智能測繪」新技術交流會
    省級學會 | 雲南省測繪地理信息學會舉辦「智能測繪」新技術交流會 2020-11-21 18: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第十一屆全國測繪科技信息交流會暨中國測繪地理信息學會科技信息...
    8月23日至25日,第十一屆全國測繪科技信息交流會暨中國測繪地理信息學會科技信息網分會成立40周年大會在西安召開。此次會議由中國測繪地理信息學會科技信息網分會主辦,陝西省測繪地理信息學會承辦。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副局長、中國測繪地理信息學會理事長李維森出席會議開幕式並講話。李維森高度肯定了科技信息網分會為促進測繪地理信息科技交流,繁榮測繪地理信息學術研究,推動測繪地理信息事業發展所做的積極貢獻。
  • 重慶曆時3年完成城市規劃區域基礎測繪數據覆蓋
    中新網重慶8月7日電 (記者 鍾旖)記者7日從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獲悉,歷時3年時間,重慶市「十三五」基礎測繪數據資源建設項目日前順利竣工,完成該市城市規劃區域16480平方公裡的1:2000基礎測繪數據覆蓋。
  • 潛心做好基礎地理信息這門學問——訪中國工程院院士陳軍
    1995年,陳軍被抽調至北京,參與國家基礎地理信息中心的籌建和發展建設,曾任中心副主任、主任、總工,一幹就是25年。曾任國際攝影測量與遙感學會(ISPRS)主席,中國地理信息系統協會會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首屆測繪學科評議組共同召集人。
  • 2020年全國測繪地理信息質量研討會圓滿召開
    為貫徹落實中央關於高質量發展的要求,科學謀劃測繪地理信息質檢領域「十四五」規劃,推動質檢創新發展,12月29日,全國測繪地理信息質量研討會採用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召開。國家測繪產品質量檢驗測試中心主任張繼賢作了「智能時代時空地理信息發展探討」主題報告,深入分析了數據驅動、技術驅動、需求驅動、戰略驅動和產業變革五大驅動力對測繪智能化升級與轉型的影響,提出以融合協同、立體感知、智能處理、精準認知、泛在服務為特徵的新一代測繪體系,構建時空地理信息大腦,實現空間數據基礎設施到空間知識基礎設施的升級。
  • 自然資源部:「十四五」期間將謀劃實施一批重大測繪地理信息項目
    新京報快訊(記者 吳嬌穎)2020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大會今日(10月23日)在廣西南寧開幕。記者從會上了解到,自然資源部將進一步開放地理信息資源,推動全國衛星導航定位基準服務系統的社會化應用,並在「十四五」期間積極謀劃實施一批重大測繪地理信息項目。
  • 我國測繪地理信息科技創新含量不斷提高——中國測繪學會2020學術年會在河南鄭州召開
    10月28日,中國測繪學會2020學術年會在河南省鄭州市隆重開幕。記者從會上了解到,2019年,甲級測繪地理信息單位共有專利授權26384項,同比增長55.4%,增速是2018年的兩倍,是近5年來增速最快的一年,表明我國測繪地理信息科技創新含量不斷提高,特別是在測繪基準、地理信息數據獲取、處理、管理、服務與應用,以及裝備製造等領域取得了重要進展。
  • 重慶市"十三五"基礎測繪數據資源建設項目成果發布
    脫貧攻堅、城市建設再添得力助手我市「十三五」基礎測繪數據資源建設項目成果發布8月7日,重慶市「十三五」基礎測繪數據資源建設項目驗收會暨成果發布會舉行。記者從會上獲悉,重慶2018年啟動實施「十三五」基礎測繪數據資源建設項目,至今已完成全市城市規劃區域16480平方公裡的1∶2000基礎測繪數據覆蓋,該項目成果已廣泛應用於全市脫貧攻堅、城市建設等領域100多項工程中。「該項目成果質量優良,充分考慮了山地城市的複雜地形地貌,且積極開展技術創新,邊建設、邊應用,對服務重慶市發展有巨大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