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城市建設再添得力助手
我市「十三五」基礎測繪數據資源建設項目成果發布
8月7日,重慶市「十三五」基礎測繪數據資源建設項目驗收會暨成果發布會舉行。記者從會上獲悉,重慶2018年啟動實施「十三五」基礎測繪數據資源建設項目,至今已完成全市城市規劃區域16480平方公裡的1∶2000基礎測繪數據覆蓋,該項目成果已廣泛應用於全市脫貧攻堅、城市建設等領域100多項工程中。
「該項目成果質量優良,充分考慮了山地城市的複雜地形地貌,且積極開展技術創新,邊建設、邊應用,對服務重慶市發展有巨大價值。」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學智慧城市研究院院長郭仁忠對項目成果作出評價。
這項成果到底怎麼用?該項目相關負責人陳良超介紹,通過這項成果,全市城市規劃區域內實際上形成了一張高精度的數據「肖像」,地形地貌、農田、水系、道路交通、居民地分布等各類地理信息數據清晰可見。
「在脫貧攻堅領域,項目成果能幫助我們摸清當地的家底。」陳良超舉例說,彭水三義鄉是我市深度貧困鄉鎮之一,屬於典型的山地區域,兩條溝谷中間夾一座山坡,平地面積狹小,自然條件艱苦。為更有效地進行脫貧攻堅,市規劃自然資源局派出鄉村規劃師,基於基礎測繪數據資源,將三義鄉的地形、作物、村莊、道路、民房以及居民分布等信息全部集成在一張圖中,形成一個數字沙盤,便於扶貧幹部準確掌握當地全貌,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同時,三義鄉也能更好地開展產業結構調整、產業項目選址、鄉村道路選線等基礎工作,決策更加精確。
目前,相關成果已在石柱中益鄉、豐都三建鄉、萬州龍駒鎮、黔江金溪鎮和彭水大埡鄉、三義鄉的脫貧工作中得到廣泛應用,為因地制宜制定發展戰略提供支持。
此外,該項成果已在重慶軌道交通規劃線路勘察設計、隧道工程可行性研究階段調查、高壓輸電線路工程、市內輸水管道改造、機場鐵路選址等工程中得到運用,並輔助完成多個區縣的生態保護紅線和自然保護地勘界定標。(記者 申曉佳 實習生 張凌漪)
8月7日,重慶市「十三五」基礎測繪數據資源建設項目驗收會暨成果發布會舉行。記者從會上獲悉,重慶2018年啟動實施「十三五」基礎測繪數據資源建設項目,至今已完成全市城市規劃區域16480平方公裡的1∶2000基礎測繪數據覆蓋,該項目成果已廣泛應用於全市脫貧攻堅、城市建設等領域100多項工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