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十三五"基礎測繪數據資源建設項目成果發布

2021-01-20 中國政府網

脫貧攻堅、城市建設再添得力助手
我市「十三五」基礎測繪數據資源建設項目成果發布

8月7日,重慶市「十三五」基礎測繪數據資源建設項目驗收會暨成果發布會舉行。記者從會上獲悉,重慶2018年啟動實施「十三五」基礎測繪數據資源建設項目,至今已完成全市城市規劃區域16480平方公裡的1∶2000基礎測繪數據覆蓋,該項目成果已廣泛應用於全市脫貧攻堅、城市建設等領域100多項工程中。

「該項目成果質量優良,充分考慮了山地城市的複雜地形地貌,且積極開展技術創新,邊建設、邊應用,對服務重慶市發展有巨大價值。」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學智慧城市研究院院長郭仁忠對項目成果作出評價。

這項成果到底怎麼用?該項目相關負責人陳良超介紹,通過這項成果,全市城市規劃區域內實際上形成了一張高精度的數據「肖像」,地形地貌、農田、水系、道路交通、居民地分布等各類地理信息數據清晰可見。

「在脫貧攻堅領域,項目成果能幫助我們摸清當地的家底。」陳良超舉例說,彭水三義鄉是我市深度貧困鄉鎮之一,屬於典型的山地區域,兩條溝谷中間夾一座山坡,平地面積狹小,自然條件艱苦。為更有效地進行脫貧攻堅,市規劃自然資源局派出鄉村規劃師,基於基礎測繪數據資源,將三義鄉的地形、作物、村莊、道路、民房以及居民分布等信息全部集成在一張圖中,形成一個數字沙盤,便於扶貧幹部準確掌握當地全貌,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同時,三義鄉也能更好地開展產業結構調整、產業項目選址、鄉村道路選線等基礎工作,決策更加精確。

目前,相關成果已在石柱中益鄉、豐都三建鄉、萬州龍駒鎮、黔江金溪鎮和彭水大埡鄉、三義鄉的脫貧工作中得到廣泛應用,為因地制宜制定發展戰略提供支持。

此外,該項成果已在重慶軌道交通規劃線路勘察設計、隧道工程可行性研究階段調查、高壓輸電線路工程、市內輸水管道改造、機場鐵路選址等工程中得到運用,並輔助完成多個區縣的生態保護紅線和自然保護地勘界定標。(記者 申曉佳 實習生 張凌漪)

8月7日,重慶市「十三五」基礎測繪數據資源建設項目驗收會暨成果發布會舉行。記者從會上獲悉,重慶2018年啟動實施「十三五」基礎測繪數據資源建設項目,至今已完成全市城市規劃區域16480平方公裡的1∶2000基礎測繪數據覆蓋,該項目成果已廣泛應用於全市脫貧攻堅、城市建設等領域100多項工程中。

相關焦點

  • 重慶用好基礎測繪數據,助力城鄉高質量發展
    可快速關注我們近日,重慶市「十三五」基礎測繪數據資源建設項目順利竣工。本項目屬於重慶市「十三五」期間加強測繪地理信息能力建設的重點項目之一,自2018年啟動以來,耗時3年完成,實現了對全市29個測區1∶2000基礎測繪數據覆蓋,為重慶市推進城鄉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數據支撐。重慶市「十三五」基礎測繪數據資源建設項目安全生產工作會。重慶兩江交匯處。
  • 重慶基礎測繪數據大範圍、高精度覆蓋 為脫貧提供「家底」數據
    重慶市「十三五」基礎測繪數據資源建設項目驗收會暨成果發布會。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王瑋 攝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8月7日16時40分訊(記者 王瑋)今(7)日,重慶市召開「十三五」基礎測繪數據資源建設項目驗收會暨成果發布會,經過2000餘位測繪人員三年的努力,目前重慶已實現對全市城市規劃區域16480平方公裡1:2000基礎測繪數據覆蓋,形成豐富的基礎測繪成果。在重慶的城市規劃區域內,凡是大於20釐米見方的地物都可以在地圖上清晰看到。
  • 重慶曆時3年完成城市規劃區域基礎測繪數據覆蓋
    中新網重慶8月7日電 (記者 鍾旖)記者7日從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獲悉,歷時3年時間,重慶市「十三五」基礎測繪數據資源建設項目日前順利竣工,完成該市城市規劃區域16480平方公裡的1:2000基礎測繪數據覆蓋。
  • 智慧城市萬裡行 | 看四川遂寧如何運用基礎測繪數據助推智慧城市建設
    在此基礎上,《遂寧市「十三五」基礎測繪規劃》明確提出,加快基礎控制網建設與維護,推動現有測繪地理信息成果向「遂寧坐標系」轉換,推進1∶500、1∶2000比例尺地形圖測繪與更新,建設三維實景模型資料庫與數字正攝影像、數字高程模型、雷射點雲資料庫,開展地理國情常態化監測,加快智慧遂寧時空信息雲平臺建設與應用並建立應急測繪保障體系。其中,時空信息雲平臺項目在當時尤為引人注目。
  • 關於印發昆明市工程建設項目聯合測繪實施辦法(試行)的通知
    將工程建設項目中為土地、規劃、房產、綠化、消防等政府部門行政審批所需的測繪服務以及為辦理產權登記、界線與權籍測繪服務整合成為一個綜合性聯合測繪業務項目,依託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系統,推行統一標準、聯合測繪、分類報告、成果共享的服務新模式。
  • 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調查監測院工作回眸與展望
    1950年10月,新成立的重慶市地政局組建測繪隊;1983年10月,組建成立城鎮土地測繪隊,隸屬市房地產管理局;1988年12月,更名為重慶市土地測繪大隊,隸屬市國土局;1998年12月,更名為重慶市土地房屋勘測院,隸屬市土地房屋管理局;2002年10月,更名為重慶市土地勘測規劃院(市房屋勘測院),隸屬市國土房管局;2011年4月,更名為重慶市國土資源和房屋勘測規劃院,隸屬市國土房管局;2019年7
  • 自然資源部:「十四五」期間將謀劃實施一批重大測繪地理信息項目
    記者從會上了解到,自然資源部將進一步開放地理信息資源,推動全國衛星導航定位基準服務系統的社會化應用,並在「十四五」期間積極謀劃實施一批重大測繪地理信息項目。地理信息是基礎性、戰略性信息資源。近年來,地理信息技術與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技術深度融合,不斷催生出新服務、新產品、新業態。作為行業主管部門,自然資源部近年來大力推進實景三維中國建設,發布1:25萬公眾版更新測繪成果,並組織完成了自動駕駛地圖保密插件適用安全性測試及論證工作,成果已能夠滿足有條件自動駕駛技術(L3級)需求。
  • 提升成果轉化應用海地所測繪「地質雲」
    2019年上半年,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調局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以下簡稱海地所)完成紅島經濟區等地1:5萬、1:2.5萬補充測繪140平方千米,實施青島多要素城市地質調查,科學評價城市空間資源開發利用潛力。牽頭申報省級科技平臺,獲批「山東省海洋地質探測工程技術協同創新中心」,實現創新引領和成果轉化應用。初步完成「地質雲」、智能化和大數據「三位一體」建設總體框架設計,提升地質調查成果社會化服務的效率和水平。完善地調空間資料庫及系統「2019年上半年,海地所持續深化海洋區域地質調查成果集成,成為推動科技創新的源頭活水。」
  • 無人機在基礎設施建設測繪工作中的應用及發展分析
    無人技術在航測技術的應用能夠保證測繪地點的數據準確性,提升無人機自身系統的技術效果。 目前,我國在應用策劃技術上已經有較大的發展,在我國應對自然災害、建設城市數位化、進行國土資源調查上,已經有了相當的應用範圍,無人機技術在我國已經有了長足的技術發展,也有了相對較為豐富的技術經驗積累。無人機技術是一項重大的現代測繪技術,在社會的應急保障有著較為突出的影響。無人機技術在我國測繪測量技術上的應用,能夠有效地提升我們國家在應對災難的應急救援能力,保證救援的質量和效率。
  • 海洋強省建設又獲支撐,山東完成潮間帶地形測繪
    日前,山東省潮間帶1:10000地形測繪項目在濟南順利通過以中國工程院院士、原武漢大學校長劉經南為組長的專家組驗收。潮間帶是陸地與海洋交替的過渡地帶,是受人類活動影響最為顯著的海洋區域,也是進行海洋資源開發和生態環境保護最重要的國土空間。
  • 重慶成立大數據成果轉移轉化中心
    11月27日,重慶市大數據成果轉移轉化中心正式授牌成立。據介紹,該中心依託重慶市科學技術研究院建設,由重慶市大數據應用發展管理局作為指導單位,重慶技術評估與轉移服務中心(重慶易智網科技有限公司)負責運營,主要將圍繞我市大數據產業發展方向和大數據企業需求,搭建資源共享平臺,遴選一批技術成熟度較高、市場前景較好的科技成果,建立高價值成果庫;開展線下和線上相結合的科技成果發布、技術供需對接,促成國內外大數據應用成果在渝轉化落地。
  • 熱門專業看過來丨選擇測繪專業 「能吃苦」是首要前提
    國防、能源、農業、林業、水利電力、城市建設、交通規劃、土地管理等都離不開測繪。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如果沒有測繪也就沒有地圖。如果沒有GPS測量,我們汽車上的導航儀、手機上的導航軟體也就都「不認路」了。近年來,重慶市測繪地理信息發展「十三五」規劃也專門指出,要加強我市測繪地理信息技術技能人才建設,完善高技能人才培養機制,截至去年年底,重慶市測繪專業從業人員8670人。
  • 科普| 測繪地理信息基礎數據是什麼?如何下載?
    可快速關注我們測繪地理信息基礎數據的含義及種類測繪地理信息基礎數據的承載形式也是多樣化的,可以是各種類型的數據、衛星像片、航空像片、各種比例尺地圖,甚至聲像資料等等。
  • 汶川震區似大地水準面確定項目通過測繪局鑑定
    近日,汶川地震災區似大地水準面確定項目通過國家測繪局組織的專家鑑定。該項目為災後重建提供了精確的測繪高程基準,似大地水準面模型與全球定位技術相結合,可快速獲取地面點的高程,從而改變了以往費用高、難度大、周期長的傳統水準測量作業模式,為災後重建贏得了寶貴時間。
  • 「十三五」時期政府會計改革成果豐碩
    值得關注的是,關於公共基礎設施、政府儲備物資、財務報表編制和列報、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合同等準則,屬於首次對相關經濟業務和事項的會計處理進行規範,不僅填補我國政府會計標準的空白,也為國際公共部門會計準則制定提供有益經驗。二是健全完善政府會計制度。財政部於2017年10月發布《政府會計制度——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科目和報表》。
  • 清遠市2000國家大地坐標系測繪基準建設項目通過專家驗收
    記者今天從清遠市自然資源局獲悉,最近該局組織召開了清遠市2000國家大地坐標系測繪基準建設項目驗收會。會議邀請了中山大學夏林元教授等7位省、市專家對項目進行評審。專家組聽取了項目承建單位湖北地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質量檢驗單位四川省測繪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站的匯報,審閱了相關成果與資料,並對項目驗收文檔、質檢標準等方面提出了建設性意見。
  • 廈門市地理測繪再升級 助推發展惠民生
    自上線運行以來,平臺不斷夯實數據基礎,收錄了2005至2019年間不同時期的影像電子地圖,4萬餘條地名、興趣點數據,80萬條地址數據,道路、建築、綠地等專題地理實體數據以及資源規劃、交通、教育等行業專題數據,資料庫日臻完善。 這些數據正進一步共享給城市管理者和市民群眾。
  • 測繪地理信息系統推薦的4項科研成果榮獲2017年度國家科技獎
    」 ,這些都是多位院士和專家對項目成果的高度評價。2014年,中國政府將全球30米地表覆蓋數據贈送給聯合國,成為中國向聯合國提供的首個全球地理信息高科技公共產品。2015年該成果獲世界地理信息技術創新獎(Geospatial World Innovation Award)。目前,該數據已在122個國家的用戶中廣泛使用,在生態環境監測、氣候變化研究、聯合國維和行動、「一帶一路」建設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 深度應用GIS技術助力長沙市建設用地審批數據清理
    通過收集自然資源部、湖南省自然資源廳下發的用地紅線數據,結合長沙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一張圖系統(以下簡稱「一張圖」)整理的建設用地審批數據,對比分析已有「一張圖」項目建設成果及檔案數位化成果,使用GIS空間分析技術、資料庫技術,逐地塊核查、完善、糾正長沙市本級範圍內建設用地審批紅線的空間位置及圖屬關係,建立長沙市本級範圍內完整的建設用地審批圖形底圖,為後續新增建設用地審批項目的報批提供業務支撐及空間參考
  • 巡禮「十三五」|康復醫學科:紮根臨床康復,加強基礎研究,建設高...
    編者按今年是「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過去五年,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在醫院建設和社會服務各方面取得矚目成績,我們特別策劃巡禮「十三五」系列報導,本期推出《康復醫學科:紮根臨床康復,加強基礎研究,建設高水平國家臨床重點專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