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成立大數據成果轉移轉化中心

2021-01-13 閃電新聞

11月27日,重慶市大數據成果轉移轉化中心正式授牌成立。

據介紹,該中心依託重慶市科學技術研究院建設,由重慶市大數據應用發展管理局作為指導單位,重慶技術評估與轉移服務中心(重慶易智網科技有限公司)負責運營,主要將圍繞我市大數據產業發展方向和大數據企業需求,搭建資源共享平臺,遴選一批技術成熟度較高、市場前景較好的科技成果,建立高價值成果庫;開展線下和線上相結合的科技成果發布、技術供需對接,促成國內外大數據應用成果在渝轉化落地。

「比如智慧政務、智慧交通、智慧物流、智慧教育、智慧醫療、智能城市建設管理、智能災害防控以及智能環保等,都是我們重點關注的領域,我們將充分發揮易智網『一站式』科技創新服務大平臺的作用,開展項目路演和技術對接等活動,推動成果轉移轉化。」易智網相關負責人表示。

此外,該中心還將與國家技術轉移西南中心緊密合作,結合川渝大數據企業對關鍵共性技術的需求,依託重科院在易智網建設、科技創新平臺、孵化服務、人才團隊等方面的優勢,開展成渝大數據應用項目路演、對接撮合、項目申報、項目推介、政策解讀、技術合同登記、技術開發、科技金融、創業孵化等科技創新服務,助力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

當天,現場還舉辦了第一期大數據應用項目路演活動,中迪醫療5G醫學影像交互平臺系統、悅家雲智慧營銷管理平臺、AR可攜式建築物智能檢測器項目、數風流科研人才產品、重慶公交大數據分析平臺等8個項目進行了路演,並與參會企業、金融機構代表進行了交流對接。

(來源:重慶日報 記者 張亦築)

責任編輯:蔣雲龍

相關焦點

  • 全國技術轉移公共服務平臺攜手中科院人才中心舉辦「科技成果轉化...
    會議活動由中國科學院人才交流開發中心、八月瓜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全國技術轉移公共服務平臺聯合主辦。會議於11月20日進行了「走進中科院—科技成果轉化」高級研修班「課程,組織了「科技成果轉化政策及實踐、科研項目智慧財產權全過程管理、中科院研究所科技成果轉化」專題研修,並參觀中國科學院創新成果展。21日舉辦的「科技與產業融合發展及科技成果轉化」對接會內容更加豐富,分為9個主題演講和成果對接交流。
  • 新模式助力我市科技創新 蘭州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中心即將建成運營
    、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數量,提高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率,提升科技成果交易額,繼續提升科學技術對蘭州市經濟的貢獻率,我市積極籌建蘭州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中心並即將投入運營。中心文化牆強化了運營服務體系、模塊、目標、任務等宣傳建設。該中心以有限的面積進行了全新規劃設計理念,配有強大的蘭州科技創新成果轉移轉化服務平臺網站,使該中心功能進一步放大。
  • 中科院成果轉移轉化:十大典型模式—新聞—科學網
    目前中心在科研成果轉移轉化中,充分利用已建成應用基礎研究、高值化利用研究和凹凸棒石及其產品標準化和分析測試技術研究三個平臺,形成從應用基礎突破、關鍵技術發明到高值產品開發,形成了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技術成果創新與轉移轉化的完整鏈條。
  • 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三個痛點
    上海市教育委員會科技發展中心主任陸震提到:「其實,這不僅僅是科技發展和產業的問題,更是與我國政策體系與發展密切相關。」在上海科學技術交流中心成果轉化處處長、上海市技術轉移協會常務副會長、中國技術市場協會技術經理人工作委員會副秘書長成曉建看來,政策對規範和引導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效果還無法做出直接判斷。
  • 中科院北京國家技術轉移中心科創大數據平臺正式上線
    但也不可否認疫情的蔓延導致整個社會運轉受阻,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工作更是受到嚴重打擊,產學研線下對接工作難以開展,科技成果產業化拓展幾乎停滯。  局怎麼破?中科智匯工場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在中科院北京分院的指導和支持下,由中科院北京國家技術轉移中心統籌,中科智匯工場運營的「中科院北京國家技術轉移中心科創大數據平臺」將千頭萬緒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工作轉變為可線上開展的結構化工作,以此助力科技成果轉化落地工作持續有序開展,降低疫情對經濟的影響,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強大科技支撐。
  • 杭州中科國家技術轉移中心成立
    杭州中科國家技術轉移中心成立 2020-06-06 09:08:48
  • 香港理工大學與重慶巿巴南區政府 籤署合作協議共建轉化醫學中心(圖)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與重慶巿巴南區
  • 中科院山東綜合技術轉化中心煙臺、威海中心成立
    3月31日,由中科院瀋陽分院、山東省科學院和煙臺市人民政府共建的中科院山東綜合技術轉化中心煙臺中心在煙臺揭牌。中科院副院長施爾畏、副秘書長鄧麥村、院地合作局局長戚強、瀋陽分院院長王慶禮、山東省科學院院長王天義、山東省科技廳副廳長王家利、煙臺市常務副市長郝德軍、市人大副主任劉筱傑、副市長張廣波出席了揭牌儀式。
  • 中國科學院北京國家技術轉移中心成果掃描—新聞—科學網
    > 挖掘重大項目、開展與中關村海澱園區等企業的對接、建立智慧財產權運營平臺、實現科技與金融的結合、打造國際技術轉移平臺…… 近五年來,中國科學院北京國家技術轉移中心(以下簡稱北京中心)發展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技術轉移工作模式,與北京市及地方政府、企業形成了全方位、多領域、深層次合作格局,建立了「立足北京,服務全國」的技術轉移工作網絡。
  • 福州市人民政府關於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若干措施
    (三)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收入留用。市屬科研機構、高等院校等市級事業單位轉移轉化科技成果所獲得的收入,按照非稅收入「收支兩條線」管理規定上繳市財政後,全額返回各單位。各單位扣除對完成和轉化職務科技成果作出重要貢獻人員的獎勵和報酬後,應當主要用於科學技術研發與成果轉化等相關工作,並對技術轉移機構的運行和發展給予保障。
  • 運城市衛星遙感大數據應用中心成立
    本文轉自【山西日報】;本報訊(記者王荔)為加快衛星遙感大數據技術應用,助推運城數字經濟快速發展,近日,運城市衛星遙感大數據應用中心掛牌成立。該應用中心將對運城市緊跟時代發展前沿技術,聚焦「六新」突破,加快數字產業化步伐,打造「三個高地」、建設「三個強市」提供有力的數據保障。
  • 韓國科學技術院重慶理工大學攜手舉辦最新科技成果展
    ,韓國科學技術院、重慶理工大學最新科技成果展暨2016未來信息、通信、汽車及機器人技術國際研討會在渝召開。本次活動集中展示了韓國科學技術院、重慶理工大學兩所高校在信息、通信、汽車及機器人技術等領域的最新科技成果,是地方高校有效發揮國外先進技術轉移轉化技術攻關引領作用的一次積極探索。
  • 西安航空基地深化產學研合作 推進科技創新成果就地轉移轉化
    近日,西安航空基地與西安交通大學空間視覺實驗室就「三維機器視覺產業化」科技成果轉化項目達成合作,雙方將在空中飛行、工業製造三維位姿計算、多目標檢測與安全作業和生產等重點領域開展相關研究,加速推動科技創新成果轉移轉化。
  • 重慶大學與美國著名實驗室聯合成立創新研究院
    中新網重慶7月16日電 (韓璐 李培銘)16日,重慶大學與美國著名工業實驗室帕克研究中心籤署合作備忘錄,正式成立重慶大學帕克聯合創新研究院。作為非營利性科學研究機構,重慶大學帕克聯合創新研究院將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培養創新型人才、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為主要目標,借力帕克研究中心在全球高科技領域的科研優勢,打造科技創新與人才培訓項目。  位於美國矽谷的帕克研究中心是與「貝爾實驗室」齊名的美國三大高科技實驗室之一。作為許多現代科學技術的誕生地,帕克研究中心在IT和硬體系統業內享有極高的聲譽。
  • 堅定不移地推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 實現規模產業化
    現代中國科學技術研究體系是在新中國成立之後才真正建立起來的。雖然我們系統接受了現代知識體系與教育體系,接受了科技研究的思想、方法與組織管理模式,實現了歷史性跨越發展,但是,是否某些不符合唯物史觀的歷史文化積澱仍影響著我們的思維與行為方式?是否我們本質地認為從事實驗室研發是第一等的活動,與企業緊密結合推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實現規模產業化則是次一等的活動?
  • 重慶雲谷:大數據產業跑出加速度
    中關村智酷人才創新實踐中心項目,投資1.5億元,構建數位化產業人才培育及產業服務生態系統,預計可實現年產值1.7億元,已於今年10月投入運營。  西南大學生物技術產業研究院,投資1000萬元,園區研究院實驗室建成投用,智能化蠶桑協同創新發展示範基地同步啟動建設,現已完成蠶絲蛋白面膜等產品實現成果轉化,實現年產值2億元。
  • 前沿科技成果轉化呼喚「耐心資本」
    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是一個較為漫長的過程。尤其像量子科技等一些前沿科技成果,由於尚處於探索研究期,需要進行深入的概念驗證,技術成熟度不高,往往得不到資本的認可,轉移轉化存在諸多困難。而在10月19日,中關村科學城舉行「科學家基金」集體籤約儀式,總規模27.85億元的五隻科學家基金宣布成立,旨在打造全鏈條、全周期「耐心資本」服務體系,通過優秀科技成果與資本市場對接,加速實現前沿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
  • 讓「雙一流」高校成醫學科技成果轉化領跑者
    北大醫學始終堅持開放合作為核心的開源體系構建思路,打通國內外多元化轉化渠道,打破學部、學科間壁壘,協同創新,全力做大、做強醫學科技成果轉化工作。四川大學華西臨床醫學院成果轉化部項目主管宋馳:數據顯示,2019年~2020年,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科技成果作價近10億元,投資成立8家科技公司。年籤訂橫向課題科技合同1500餘份,年合同金額約5.5億元,年申請專利400餘項,授權專利300餘項,轉讓許可約50項。
  • 泉州打好「組合拳」 助推科技成果轉化
    然而,從技術研發成功的3年以來,該項成果卻一直養在深閨人未識。 「泉州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環境的優化,打破了很多條條框框的束縛,而眾多激勵政策的出臺更是讓科研人員幹勁倍增。」泉州師範學院科研處處長戴聰傑表示,去年學校成立了技術轉移中心,同年就被評為省級技術轉移機構,大家幹勁十足。大膽地打破體制機制的攔路虎,科研成果的應用轉化通道就變得順暢、通達起來。
  • 中山大學智慧財產權轉化基金成立,助力廣州打造創新創業中心
    大洋網訊 7月9日,中山大學藥學院科技成果轉化專場對接會暨廣州高校院所成果轉移轉化常態化精準對接會第十一期活動舉辦。本次活動由廣州市科學技術局指導,中山大學藥學院、大灣區科技創新服務中心、廣州市科技金融綜合服務中心承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