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北京國家技術轉移中心科創大數據平臺正式上線

2020-12-06 鄭州經濟發展網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爆發以來,舉國關注,全民支援。社會各界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參與到這場戰役中,一項項防疫舉措的實施彰顯我們團結戰疫的決心。但也不可否認疫情的蔓延導致整個社會運轉受阻,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工作更是受到嚴重打擊,產學研線下對接工作難以開展,科技成果產業化拓展幾乎停滯。

  局怎麼破?中科智匯工場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在中科院北京分院的指導和支持下,由中科院北京國家技術轉移中心統籌,中科智匯工場運營的「中科院北京國家技術轉移中心科創大數據平臺」將千頭萬緒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工作轉變為可線上開展的結構化工作,以此助力科技成果轉化落地工作持續有序開展,降低疫情對經濟的影響,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強大科技支撐。

  目前,「中科院北京國家技術轉移中心科創大數據平臺「公測版已面向中科院北京分院各院所、部分地方政府、龍頭企業開展內測。

  中科院北京國家技術轉移中科科創大數據平臺

  3大特色   賦能科技戰「疫」

  中科院北京分院各院所項目全覽

  中科院北京國家技術轉移中科科創大數據平臺

  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端裝備製造產業、新材料產業、生物產業、新能源產業、新能源汽車產業、節能環保產業、數字創意產業八大產業領域,匯聚中科院北京分院具有技術先進性、可落地轉化的科技成果。覆蓋全面、實時更新。

  科創資源精準搜索

  中科院北京國家技術轉移中科科創大數據平臺

  涵蓋近萬名技術專家、40餘億元科研設備、重點省市科創扶持政策等科創要素,可實現模糊搜索、精確搜索,一搜即可獲取科創資源,並通過需求對接功能,直鏈要素供給方。精準搜索、高效對接。

  產業+資本+成果智能匹配

  中科院北京國家技術轉移中科科創大數據平臺

  平臺通過匯集企業技術應用及發展路徑信息、篩選科技類投資偏好資本並展示資本融資事件,將科技成果、產業應用、資本偏好形成數據鏈。

  憑藉在大數據分析下的智能匹配,使科研人員清楚了解自己的科研成果產業化落地方向,使資本方輕鬆找到目標項目,同時使企業、地方政府等單位實時獲取到與本行業相關的中科院先進科技成果動態及企業融資動態、資本投資動態。智能化產業落地智庫。

  即日起,通過搜索「中科院北京國家技術轉移中心科創大數據平臺」即可登錄。

  中科院北京國家技術轉移中科科創大數據平臺

  疫情當前,無人置身事外。

  我們願竭盡所能,發揮資源優勢,盡技術經理人的綿薄之力。

  與您一同,打贏這場防疫阻擊戰。

  

  

  關於中科智匯工場

  中科智匯工場是依託中國科學院和海澱區優勢資源,聚焦於智能製造產業領域的科技創新綜合體,通過傾心打造的「早期概念驗證、中期孵化加速、後期產業推廣」三級運營體系,助力中科院、高校科研人員、社會優秀創新創業項目,完成科技成果轉化,技術產業化落地。作為中科院智能製造領航企業集聚地,中科智匯工場未來將成為面向現代高端裝備製造及尖端技術創新的高科技產業聚集區,對中關村科學城和全國科技創新中心核心區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責編:sq 

〖免責申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其圖片及內容版權僅歸原所有者所有。如對該內容主張權益請來函或郵件告之,本網將迅速採取措施,否則與之相關的糾紛本網不承擔任何責任。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院北京國家技術轉移中心成果掃描—新聞—科學網
    ■本報記者 沈春蕾 鄭金武
  • 中科院「雲遊驛」平臺正式發布
    7月23日,第三屆科學傳播月圓桌會議在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舉辦,本屆科學傳播月是中科院科創中心首次專題化、系列化線上科普活動。在圓桌會議上,中科院科技創新發展中心(北京分院)「雲遊驛」平臺正式發布。據介紹,「雲遊驛」是一款通過全景VR實現「雲逛」中科院的線上小程序。
  • 技術轉移碩士:科創+ 金融+ |育科創英才
    這是一個授予金融碩士學位的學位項目,這個項目啟動以後,清華五道口將形成創業者成長期科創企業、大型企業、科創金融服務機構的教育生態體系,全面服務於國家的科技創新戰略。」項目結合清華大學國際頂尖金融與科創課程設置和師資,由北京市人民政府針對技術轉移人才和項目提供政策支持保障,清華大學技術轉移研究院與北京清華工業開發研究院提供辦學支持。
  • 杭州中科國家技術轉移中心成立
    杭州中科國家技術轉移中心成立 2020-06-06 09:08:48
  • 全國技術轉移公共服務平臺攜手中科院人才中心舉辦「科技成果轉化...
    會議活動由中國科學院人才交流開發中心、八月瓜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全國技術轉移公共服務平臺聯合主辦。會議於11月20日進行了「走進中科院—科技成果轉化」高級研修班「課程,組織了「科技成果轉化政策及實踐、科研項目智慧財產權全過程管理、中科院研究所科技成果轉化」專題研修,並參觀中國科學院創新成果展。21日舉辦的「科技與產業融合發展及科技成果轉化」對接會內容更加豐富,分為9個主題演講和成果對接交流。
  • 建科創中心重要承載區 中科院上海分院與嘉定合作
    原標題:建科創中心重要承載區 中科院上海分院與嘉定合作 本報訊(記者 彭薇)昨天舉行的2015年上海嘉定科技博覽會上,中科院上海分院與嘉定區政府籤署科技創新成果轉化集聚區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共建中科院上海國家技術轉移中心(嘉定),雙方將共同打造科技創新成果轉化集聚區,推動嘉定在全市率先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重要承載區
  • 國家青藏高原數據中心青海分中心在北京籤約共建
    中科院青藏高原所 供圖中新網北京11月24日電 (記者 孫自法)記者24日從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科院青藏高原所)獲悉,國家青藏高原科學數據中心青海分中心戰略合作籤約儀式當天下午在北京舉行,為服務青藏高原科學研究和青海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由中科院青藏高原所、青海省科學技術廳、青海師範大學
  • 中科院濟南科創城分為三期規劃,一期位於齊魯科創大走廊未來產業...
    加快中科院濟南科創城建設是濟南市貫徹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舉措;是積極融入國家戰略,推動省會高質量發展,建設黃河流域國家中心城市的客觀需要;也是全市打造科創濟南,實施「東強」發展戰略,加快實施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的重要支撐。
  • 國家技術轉移中部中心在光谷運行
    5月6日,國家11個技術轉移中心之一的「中部中心」兩大核心公益平臺——「科惠網」、技術轉移綜合服務市場在光谷正式運行。  2014年底,繼北京、鄭州、深圳、上海之後,科技部批覆湖北省以武漢為中心建設國家技術轉移中部中心,支持湖北發揮中部地區樞紐地位,打造國家級技術轉移機制完善和模式創新示範區。  正式運行的「科惠網」如同淘寶等網絡平臺,將高校科研院所等機構的科技成果放在網上,供有興趣的企業等機構購買。企業也可以將自己的技術需求放在平臺上,尋找合作夥伴。
  • 中科院科創中心科學傳播月超2000萬人次線上參與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7月25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記者今天從中國科學院科技創新發展中心(北京分院)獲悉,該中心2020年主題為「科學點亮生活 雲中探索奧秘」第三屆科學傳播月活動,受疫情影響,於5月18日至6月18日以線上形式舉辦,通過全網直播的科普線上內容吸引超過2280萬人次參與。
  • 濟南科創城進入中科院發展戰略,分三期建設,具體規劃出爐
    呂建濤說,加快中科院濟南科創城(以下簡稱濟南科創城)建設是濟南市貫徹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舉措;是積極融入國家戰略,推動省會高質量發展,建設黃河流域國家中心城市的客觀需要;也是全市打造科創濟南,實施「東強」發展戰略,加快實施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的重要支撐。
  • 若干重大科創共建項目籤約中科院兩大平臺新園區慈谿開園
    會上,慈谿市政府籤署溫醫大慈谿生物醫藥研究院、中科院慈谿中心、中科院慈谿醫工所、中國(慈谿)生命健康前沿技術交叉創新研究院等若干共建項目。當日,中科院慈谿中心、慈谿醫工所兩大平臺舉行了開園儀式,中科院慈谿醫工所學術委員會也宣告成立。  慈谿市政府與溫州醫科大學將共同建設溫醫大慈谿生物醫藥研究院。
  • 重慶成立大數據成果轉移轉化中心
    11月27日,重慶市大數據成果轉移轉化中心正式授牌成立。據介紹,該中心依託重慶市科學技術研究院建設,由重慶市大數據應用發展管理局作為指導單位,重慶技術評估與轉移服務中心(重慶易智網科技有限公司)負責運營,主要將圍繞我市大數據產業發展方向和大數據企業需求,搭建資源共享平臺,遴選一批技術成熟度較高、市場前景較好的科技成果,建立高價值成果庫;開展線下和線上相結合的科技成果發布、技術供需對接,促成國內外大數據應用成果在渝轉化落地。
  • 世界氣象中心(北京)門戶網站正式上線
    人民網北京6月7日電 (施麟)據中國氣象局消息,6月6日,已通過審定的世界氣象中心(北京)門戶網站正式上線。這標誌著世界氣象中心(北京)正式實現業務運行。該網站是本批認定的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英國、加拿大、日本及中國北京5家世界氣象中心中,目前開設的唯一一家門戶網站,將為世界各國用戶實時提供多項氣象預報預測業務產品及支持。 世界氣象中心(北京)是目前設在發展中國家唯一的世界氣象中心,在2017年5月召開的世界氣象組織(WMO)執行理事會第69次屆會上獲得正式認定。
  • 北京懷柔加快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  2021年,懷柔區將深入落實「懷柔就是科學城、科學城就是懷柔」的工作理念,加速構建「科學+城」的城市框架,加快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為北京推進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揚帆啟航  「國家實驗室、大科學裝置和科技研發平臺、國家級產業創新中心和技術創新中心等,都是重要的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今年,懷柔區將加快推動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揚帆啟航。」懷柔科學城管委會副主任伍建民介紹。  「十三五」期間布局的29個科學設施平臺都在加快建設。
  • 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布「地質雲」平臺:共享國家地質大數據
    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6日發布了我國首個國家地質大數據共享服務平臺 「地質雲」。這也是我國首次將國家核心地質資料庫面向社會全領域公開共享,並提供地質信息一站式雲端共享服務。 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6日發布了我國首個國家地質大數據共享服務平臺 「地質雲」。這也是我國首次將國家核心地質資料庫面向社會全領域公開共享,並提供地質信息一站式雲端共享服務。
  • 國家地質大數據服務平臺「地質雲2.0」上線
    央廣網天津10月19日消息(記者賈立梁)2018中國國際礦業大會期間,國家地質大數據共享服務平臺「地質雲」2.0正式上線服務。「地質雲」是由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主持研發的國家地質大數據共享服務平臺,旨在推動地質大數據共享,增強地質信息化社會化服務能力,提升地質調查水平和決策支持能力,為經濟社會發展和自然資源管理提供信息支撐。
  • 濟南: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規劃啟動
    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啟動規劃  呂建濤表示五年來,濟南市科技體制機制創新上檔升級。高標準啟動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方案編制,濟南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進入省級戰略。齊魯科創大走廊、新舊功能轉換先行區、國際醫學科學中心等一大批重大創新載體加快建設,《中國科學院 山東省人民政府 濟南市人民政府共建中科院濟南科創城合作協議》正式籤署,中科院確定要像支持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和成渝建設科技創新中心一樣,重點支持雄安、濟南、海南打造全國科創高地,把中科院濟南科創城打造成為世界知名、國內一流的科技之城、創新之城。
  • 北京和中科院做的這件大事望誕生下一個「科創中心...
    12月3日下午,北京市委書記蔡奇、市長陳吉寧,中科院院長、黨組書記白春禮等院市領導來到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工地。蔡奇主持召開「推動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座談會,科院副院長張濤與北京市副市長隋振江代表院市雙方籤署共建物質科學實驗室和空間科學實驗室協議。蔡奇要求,要抓緊做好規劃,發展規劃要與空間規劃、科學規劃「三規融合」,做好與懷柔、密雲分區規劃的銜接。
  • 小白世紀聯合國家呼吸醫學中心研發的肺結節影像諮詢雲平臺正式上線!
    2020年10月10日,由北京小白世紀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小白世紀」)與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研究中心專家團隊共同研發的「國家呼吸醫學中心肺結節影像諮詢平臺」正式上線並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