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城市衛星遙感大數據應用中心成立

2021-01-08 環球網

本文轉自【山西日報】;

本報訊(記者王荔)為加快衛星遙感大數據技術應用,助推運城數字經濟快速發展,近日,運城市衛星遙感大數據應用中心掛牌成立。該應用中心將對運城市緊跟時代發展前沿技術,聚焦「六新」突破,加快數字產業化步伐,打造「三個高地」、建設「三個強市」提供有力的數據保障。

據悉,經過一年多的精心籌備,運城市衛星遙感大數據應用中心已具備數據獲取、加工處理、變化檢測、平臺開發、應急救援等能力,可以每半年向市、縣政府部門提供一次全市域1.4萬平方公裡、2米地面解析度的遙感正射影像數據,每年提供一次1米地面解析度的遙感正射影像數據,以滿足市縣各部門的業務應用需求。

目前,該中心在生態環境、水利水務、智慧城市、交通運輸、開發區建設及精準扶貧等領域已開展了示範應用工作,對於加速運城市遙感大數據應用的關鍵共性技術研發、成果轉化、產業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正在實施的運城市「三河三湖」生態環境空天地一體化監測服務平臺建設項目,就是該中心發揮技術優勢,全力服務創建黃河流域(運城段)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示範區的具體行動。同時,作為市應急救援指揮體系的一部分,該中心積極參與市地質災害、防汛抗旱、森林草原防滅火、氣象災害等工作,及時為政府應急救援工作提供專業服務。

相關焦點

  • 中國氣象局遙感應用服務中心成立
    中國氣象報記者張靜報導 「這是深化改革的重要工作,更是強化遙感應用服務能力的重要舉措。」「遙感應用服務將進一步提高服務產品質量、精度和適用性,提升數據服務針對性和效率,為衛星資料的應用搭建有效的平臺。」
  • 雲南省衛星應用技術中心掛牌成立
    8月28日,雲南省衛星應用技術中心在昆明正式掛牌成立。中心以雲南省遙感中心為依託,雲南省地質調查局、雲南省自然資源廳國土資源信息中心、雲南省測繪工程院、雲南省地圖院、雲南省基礎地理信息中心五家衛星遙感技術優勢單位共同建設。
  • 雲南省衛星應用技術中心正式掛牌 未來三年將實現全省衛星遙感應用...
    8月28日,雲南省衛星應用技術中心在昆明正式掛牌成立。作為自然資源衛星產品和技術應用的重要平臺,雲南省衛星應用技術中心將集聚雲南省自然資源系統衛星遙感應用力量,建立貫通省、州(市)、縣的衛星應用技術體系,實現全省自然資源系統衛星數據獲取、產品生產、主業應用與服務的統籌管理。
  • 國家衛星氣象中心遙感應用服務中心組織遙感沙塵會商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任素玲報導 4月24日,中國氣象局國家衛星氣象中心遙感應用服務中心組織了全國衛星遙感沙塵會商,針對今年1月至4月份沙塵天氣監測情況,分析沙塵天氣趨勢及其影響。
  • 中國高光譜遙感衛星大數據應用高峰論壇珠海舉行
    中國高光譜遙感衛星大數據應用高峰論壇珠海舉行 2019-11-23 12:57:00來源:央廣網
  • 貴州省生態氣象和衛星遙感中心獲批成立
    8月14日,記者從省氣象局獲悉,經貴州省氣象局積極爭取,8月2日,中國氣象局批覆同意組建貴州省生態氣象和衛星遙感中心,全面、系統地開展生態氣象和衛星遙感技術應用業務。  為發揮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數據服務於貴州省生態文明建設、防災減災以及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自2017年7月國家國防科工局復函省政府同意依託貴州省氣象局設立高分貴州中心以來,貴州省氣象局積極做好氣候資源開發利用和衛星遙感技術應用,圍繞建設「多彩貴州公園省」的總體目標,深入打造國家和省的氣候標誌。
  • 中科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三亞研究中心成立
    陰和俊對三亞衛星接收站的正式揭牌和三亞研究中心的成立表示祝賀。他指出,三亞站的建設運行使我國陸地觀測衛星數據直接獲取能力首次擴展到南部海疆,解決了我國南海和周邊區域長期缺乏遙感衛星數據的狀況,填補了我國民用對地觀測數據接收空白,對於利用空間信息保障國家利益具有重大意義。
  • 中國高光譜遙感衛星大數據應用高峰論壇舉行 國內大咖共謀行業發展
    原標題:中國高光譜遙感衛星大數據應用高峰論壇舉行,國內大咖共謀行業發展半島記者 孫雅琴11月22日,中國高光譜遙感衛星大數據應用高峰論壇暨「歐比特杯」高光譜遙感影像智能處理行業應用大賽頒獎典禮隆重舉行。
  • 生態環境部衛星環境應用中心遙感應用基地落戶重慶江津
    生態環境遙感監測與應用合作協議籤訂儀式(央廣網發 通訊員黃柏添 攝)央廣網重慶5月22日消息(記者趙聰聰 通訊員黃柏添)5月21日上午,生態環境部衛星環境應用中心和重慶市江津區人民政府在北京籤訂《生態環境遙感監測與應用合作協議》,同時致力於幫助江津完善「天空地一體化」生態環境監測體系的遙感應用基地也正式在江津區啟動建設
  • 中國高光譜遙感衛星大數據應用高峰論壇舉行,國內大咖共謀行業發展
    半島記者 孫雅琴11月22日,中國高光譜遙感衛星大數據應用高峰論壇暨「歐比特杯」高光譜遙感影像智能處理行業應用大賽頒獎典禮隆重舉行。會議邀請了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家耀、中國測繪學會理事長宋超智、歐比特董事長顏軍博士等一大批業內專家、高校教授參加,共話中國高光譜遙感技術的應用和發展。「歐比特杯」高光譜遙感影像智能處理行業應用大賽採用的衛星數據全部由珠海歐比特宇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解決了以往國內高光譜數據源缺失、數據量少、數據獲取周期長等問題。
  • 中西部首個高光譜衛星遙感數據與分發中心落戶三門峽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房琳 顏釗 見習記者 任歡 文圖當今,空間大數據正在全球範圍內迅速崛起,給政府、企業和個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應用價值和服務能力。9月26日,首屆空間大數據與國際標準化高峰論壇在三門峽市召開。
  • 中國資源衛星應用中心衛星數據服務淮河救災
    中新社北京七月二十日電 (記者 孫自法)記者二十日從中國資源衛星應用中心獲悉,淮河進入汛期以來,該中心一直密切關注淮河汛情發展,應中國減災部門要求,在國防科工委統一協調下,立即安排「資源一號」衛星零二星進行側擺觀測,及時獲取相關數據並迅速處理。
  • 國家海洋衛星山東數據應用中心落戶煙臺
    本報訊 (記者 王 晶)9月17日,國家海洋衛星山東數據應用中心揭牌儀式在位於中國山東自貿試驗區煙臺片區的山東省海洋資源與環境研究院舉行。  2019年7月,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和山東省海洋局籤署《關於共同推進海洋衛星遙感山東數據應用中心建設》戰略合作協議,依託山東省海洋資源與環境研究院建設國家海洋衛星山東數據應用中心。
  • 中國資源衛星應用中心發布「四維地球」 國內首個智能遙感雲...
    9月18日,中國資源衛星應用中心(即中國四維測繪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衛星中心」)在華為全球聯接大會上發布了 「四維地球」遙感數據云產品,宣布國內首個基於海陸空天海量多源數據、安全可靠的時空信息智能服務平臺即將問世,旨在構建時空信息產業雲系統,推動應用創新發展,引領產業網際網路化變革。
  • 國家衛星氣象中心:衛星監測分析與遙感應用系統
    國家衛星氣象中心-氣象服務系統平臺-衛星監測分析與遙感應用系統(SMART)  推薦理由:  綜合運用了多源異構數據管理、GPU並行計算和流驅動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集合了國內外8類近20顆氣象及高解析度衛星海量資料,集成了自主研發的近20類衛星定量應用產品算法,對「一帶一路」重點區域實現全覆蓋,對氣象防災減災、生態文明建設形成專題算法產品,對軍事部門實現共享應用,在亞非多個國家廣播落地,是氣象專題應用、綜合氣象服務的一支「殺手鐧」。
  • 保障應急測繪 InSAR遙感技術應用研究中心成立
    封面新聞 記者 田之路近日,封面新聞記者獲悉,四川省測繪地理信息局測繪應急保障中心,與北京無線電測量研究所在成都舉行合作框架協議籤約儀式,聯合成立InSAR遙感技術應用研究中心。InSAR意為合成孔徑雷達幹涉測量理論與應用方法技術研究,目前已建立了較完善的區域性地表形變InSAR監測技術體系與工作方法,為我國地面沉降調查與監測提供了一種低成本、高效率、短周期、高精度、大區域覆蓋的遙感技術手段。InSAR技術在鐵路沿線地面沉降、礦山開採沉陷、滑坡活動監測、地震等領域均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
  • 國家海洋衛星山東數據應用中心落地自貿煙臺
    水母網9月22日訊(YMG全媒體記者 劉潔 通訊員 王聰 宋勻 徐希水)9月17日,「國家海洋衛星山東數據應用中心揭牌儀式暨第一屆學術研討會」在位於自貿區煙臺片區的山東省海洋資源與環境研究院舉行,14個高校科研院所、企事業單位的80名代表共同見證了山東衛星遙感數據應用學科建設史上的這歷史性時刻。
  • 探訪生態環境部衛星環境應用中心:30餘顆衛星成為環保「天眼」
    9月16日,生態環境部開展「走進部屬單位」系列活動之走進衛星環境應用中心,衛星環境應用中心航空部工程師朱海濤向記者介紹該中心無人機平臺、載荷,以及已開展的相關業務情況和取得的成效。作為生態環境部最年輕的其中一個業務科研單位,衛星環境應用中心成立於2009年2月,但已初步建立了支撐服務國家生態、水、大氣、土壤/固廢、督察/監管、核安全等6大類遙感監測業務體系,遙感監測已成為國家生態環境管理的重要技術支撐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