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氣象局遙感應用服務中心成立

2020-12-04 中國氣象局

  中國氣象報記者張靜報導 「這是深化改革的重要工作,更是強化遙感應用服務能力的重要舉措。」「遙感應用服務將進一步提高服務產品質量、精度和適用性,提升數據服務針對性和效率,為衛星資料的應用搭建有效的平臺。」12月2日 ,在中國氣象局遙感應用服務中心成立暨遙感應用服務業務改革與發展座談會上,來自各級氣象部門的專家學者集思廣益,共同探討我國氣象事業遙感應用服務能力的提升。

  經過30多年的發展,我國氣象衛星遙感應用已初步形成了面向用戶需求,涵蓋氣象防災減災、大氣和生態環境監測、數據共享與服務的國家級遙感應用業務體系,服務能力和服務效果得到明顯提升。

  目前,我國風雲系列氣象衛星7顆在軌運行,新一代氣象衛星的觀測能力也已步入國際先進水平。儘管如此,我國氣象衛星遙感應用中仍存在著制約其發展的核心問題。「面臨新的機遇、新的挑戰和新的需求,該中心的成立非常及時,是國家衛星氣象中心貫徹落實深化改革、實現改革目標的重要舉措。」中國氣象局副局長於新文說。

  據悉,中國氣象局遙感應用服務中心已明確了職責定位和崗位設置,實現了機構組建。該中心主任方翔表示,「我們的目標就是以多源衛星資料綜合處理為支撐,以提升氣象主業務定量應用能力為核心,為國內外用戶提供衛星數據和產品服務。」

  對於下一步的業務方向和工作重點,於新文指出,做好遙感應用服務任務艱巨,內涵豐富,既要堅持傳統、堅守陣地,也要有所拓展和創新。要進一步明確定位、明確工作任務、明確努力方向,加大科研業務的轉化力度,提高科技支撐和業務指導能力,增強主動作為的服務意識。要以需求為牽引,以強大的優勢適應需求;創新驅動,紮實做好各項工作;樹立強大的服務意識和導向;建立開放合作的氛圍和機制;進一步創新體制機制,建立健全人才激勵機制,加大公共服務投入力度。

  (責任編輯:唐淼)

  

相關焦點

  • 國家衛星氣象中心遙感應用服務中心組織遙感沙塵會商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任素玲報導 4月24日,中國氣象局國家衛星氣象中心遙感應用服務中心組織了全國衛星遙感沙塵會商,針對今年1月至4月份沙塵天氣監測情況,分析沙塵天氣趨勢及其影響。
  • 運城市衛星遙感大數據應用中心成立
    本文轉自【山西日報】;本報訊(記者王荔)為加快衛星遙感大數據技術應用,助推運城數字經濟快速發展,近日,運城市衛星遙感大數據應用中心掛牌成立。該應用中心將對運城市緊跟時代發展前沿技術,聚焦「六新」突破,加快數字產業化步伐,打造「三個高地」、建設「三個強市」提供有力的數據保障。
  • 貴州省生態氣象和衛星遙感中心獲批成立
    8月14日,記者從省氣象局獲悉,經貴州省氣象局積極爭取,8月2日,中國氣象局批覆同意組建貴州省生態氣象和衛星遙感中心,全面、系統地開展生態氣象和衛星遙感技術應用業務。  為發揮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數據服務於貴州省生態文明建設、防災減災以及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自2017年7月國家國防科工局復函省政府同意依託貴州省氣象局設立高分貴州中心以來,貴州省氣象局積極做好氣候資源開發利用和衛星遙感技術應用,圍繞建設「多彩貴州公園省」的總體目標,深入打造國家和省的氣候標誌。
  • 氣象局中科院合作加強衛星氣象遙感研究應用
    2013年11月20日,中國氣象局中國遙感衛星輻射測量和定標重點開放實驗室與中國科學院遙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合作交流會在國家衛星氣象中心舉行,雙方籤署衛星氣象遙感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據國家衛星氣象中心總工程師盧乃錳介紹,雙方將充分發揮在各自領域的研究優勢,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圍繞氣象衛星遙感的基礎研究與技術應用開展合作,促進遙感基礎研究在衛星氣象方面的深化應用。
  • 中國氣象局組織召開風雲氣象衛星應用科學研討會 建立完善衛星遙感...
    中國氣象報記者王亮報導6月19日,為進一步提升風雲氣象衛星應用科學水平,發揮風雲氣象衛星綜合應用效益,中國氣象局組織召開風雲氣象衛星應用科學研討會。中國氣象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於新文出席會議。圍繞我國風雲氣象衛星產品、應用科學水平以及下一步發展方向等,與會專家學者交流了推進衛星應用科學和創新的思路和舉措。
  • 保障應急測繪 InSAR遙感技術應用研究中心成立
    封面新聞 記者 田之路近日,封面新聞記者獲悉,四川省測繪地理信息局測繪應急保障中心,與北京無線電測量研究所在成都舉行合作框架協議籤約儀式,聯合成立InSAR遙感技術應用研究中心。InSAR意為合成孔徑雷達幹涉測量理論與應用方法技術研究,目前已建立了較完善的區域性地表形變InSAR監測技術體系與工作方法,為我國地面沉降調查與監測提供了一種低成本、高效率、短周期、高精度、大區域覆蓋的遙感技術手段。InSAR技術在鐵路沿線地面沉降、礦山開採沉陷、滑坡活動監測、地震等領域均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
  • 國家衛星氣象中心衛星農業遙感應用試驗基地落戶河南鶴壁
    李雯攝影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李雯 李喜平報導 4月14日,「鶴壁氣象衛星農業遙感應用試驗基地」揭牌儀式在河南省鶴壁市舉行,國家衛星氣象中心衛星農業遙感應用試驗基地正式落戶鶴壁。國家衛星氣象中心主任楊軍、河南省氣象局局長王建國、鶴壁市市長魏小東出席揭牌儀式,並籤署了《鶴壁氣象衛星農業遙感應用試驗基地共建協議》。
  •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空間數據服務中心在京成立
    6月20日,空間數據服務中心在京成立解放軍報記者張曉祺攝中國軍網北京6月20日電(解放軍報記者張曉祺)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空間數據服務中心20日在京成立,面向政府部門、大眾應用、國際市場提供空間信息應用服務,進一步推動我國商業衛星的廣泛應用,提升遙感、物聯網、移動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體系化應用水平。
  • 建立業務體系 突破關鍵技術 提升影響力 我國衛星遙感綜合應用體系...
    中國氣象報記者王亮報導7月28日,記者從中國氣象局獲悉,國家衛星氣象中心利用風雲三號氣象衛星等持續對巢湖、鄱陽湖、洞庭湖、太湖重點湖泊水庫等水體進行精密監測,今年已製作發布56期水體監測報告;利用高空間解析度衛星資料持續開展評估,相繼遙感監測巴基斯坦沙漠蝗災
  • 風雲氣象衛星用戶大會召開 集中展示風雲衛星遙感應用技術進展
    封面新聞記者 滕晗10月29日,封面新聞記者從中國氣象局獲悉,28日至29日,由中國氣象局、國家航天局、中國科學院、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聯合舉辦的2020年風雲氣象衛星用戶大會在江蘇召開。2020年風雲氣象衛星用戶大會 圖片來源:中國氣象局作為風雲氣象衛星事業50周年系列活動之一,會議面向國內用戶集中檢驗和展示風雲衛星遙感應用技術進展、組織應用技術交流,全面提高風雲氣象衛星對服務生命安全、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支撐能力。
  • 國家測繪局中國氣象局啟動地理氣象信息共建共享
    為促進國家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在氣象領域的應用,加快氣象觀測數據在數字中國地理空間基礎框架建設中的有效利用,7月24日,國土資源部副部長、國家測繪局局長鹿心社與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在京籤署 《關於加強地理氣象信息數據資源共享與技術合作協議書》(如圖)。這標誌著基礎地理信息與氣象信息實現了更緊密的有機結合,能為公眾提供更加準確精細的氣象服務。
  • 中科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三亞研究中心成立
    陰和俊對三亞衛星接收站的正式揭牌和三亞研究中心的成立表示祝賀。他指出,三亞站的建設運行使我國陸地觀測衛星數據直接獲取能力首次擴展到南部海疆,解決了我國南海和周邊區域長期缺乏遙感衛星數據的狀況,填補了我國民用對地觀測數據接收空白,對於利用空間信息保障國家利益具有重大意義。
  • 山西省氣象局成功建設高光譜航空遙感監測系統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欒青 馬雅麗報導  隨著1月4日山西省氣象局航空遙感POS AV高精度定位定姿系統招標項目的順利開標,標誌著山西省氣象局成功建成了擁有高光譜成像儀PHI-1309、POS AV-510高精度定位定姿系統和Trimble R8 GPS接收系統
  • 甘肅首個縣級生態氣象和衛星遙感中心在肅南縣建成
    中國甘肅網10月18日訊(本網記者 李紅軍)記者從省氣象局獲悉,甘肅省首個縣級生態氣象和衛星遙感中心近日在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建設完成。該中心的建成對完善祁連山國家公園生態氣象觀測網絡、提高衛星遙感為主的生態氣象綜合應用能力及助力祁連山生態環境保護修復工作起到積極作用。據了解,前期,肅南縣局聯合中國氣象局蘭州乾旱氣象研究所在祁連山北麓腹地海拔1800至2800米之間建成三處生態氣象監測站,用於監測大氣溫度、區域降水、歸一化植被指數(NDVI)、地表溫度(LST)等10餘項生態氣象監測要素。
  • 雲南省衛星應用技術中心掛牌成立
    8月28日,雲南省衛星應用技術中心在昆明正式掛牌成立。中心以雲南省遙感中心為依託,雲南省地質調查局、雲南省自然資源廳國土資源信息中心、雲南省測繪工程院、雲南省地圖院、雲南省基礎地理信息中心五家衛星遙感技術優勢單位共同建設。
  • 中國氣象局全力組織開展江達山體滑坡和堰塞湖搶險服務
    積極貫徹落實黨中央要求上下聯動護受災地區平安中國氣象局全力組織開展江達山體滑坡和堰塞湖搶險服務10月16日,西藏昌都金沙江山體滑坡救援搶險工作進入第中國氣象局迅速組織開展搶險救災氣象應急保障服務工作。圖為10月13日08:50,風雲四號A星西藏昌都地區江達縣監測圖。
  • 雲南省衛星應用技術中心正式掛牌 未來三年將實現全省衛星遙感應用...
    8月28日,雲南省衛星應用技術中心在昆明正式掛牌成立。作為自然資源衛星產品和技術應用的重要平臺,雲南省衛星應用技術中心將集聚雲南省自然資源系統衛星遙感應用力量,建立貫通省、州(市)、縣的衛星應用技術體系,實現全省自然資源系統衛星數據獲取、產品生產、主業應用與服務的統籌管理。
  • 充分發揮黨支部橋頭堡作用 衛星遙感助力汛情精密監測
    中國氣象局國家衛星氣象中心衛星氣象研究所是我國氣象衛星遙感資料開發應用研究的搖籃,成立30多年來參與和見證了我國17顆風雲氣象衛星的研發和應用,目前主要承擔風雲極軌和靜止兩個系列氣象衛星上百類產品的研發任務,衛星氣象研究所黨支部是一支特別能戰鬥、善創新、樂奉獻的隊伍,在氣象衛星地面應用系統工程的研發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獲得了基層先進黨支部等一系列的榮譽稱號。
  • 國家衛星氣象中心遙感應用室黨支部:對接國家需求雙輪驅動促發展
    國家衛星氣象中心遙感應用室承擔著風雲氣象衛星數據和遙感應用技術推廣與服務任務。  在汛期等關鍵節點,黨支部根據氣象服務特點,建立了「共產黨員先鋒崗」「黨員突擊小組」,抓住重點開展災害天氣、生態環境監測,做好全國遙感應用服務會商、重大災害應急響應會商,在應用服務中發揮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
  • 華為中標自然資源部國土衛星遙感應用中心公有雲計算服務平臺
    來源:中國政府採購網  近日,中國政府採購網公布自然資源部國土衛星遙感應用中心自然資源衛星影像公有雲計算服務平臺中標公告:項目名稱:自然資源部國土衛星遙感應用中心自然資源衛星影像公有雲計算服務平臺項目編號:GC-FG4190536招標公告發布日期:2019年7月19日變更公告發布日期:無開標日期:2019年8月9日初審情況:以下投標人未通過初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