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局中科院合作加強衛星氣象遙感研究應用

2020-12-04 中國政府網

    2013年11月20日,中國氣象局中國遙感衛星輻射測量和定標重點開放實驗室與中國科學院遙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合作交流會在國家衛星氣象中心舉行,雙方籤署衛星氣象遙感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據國家衛星氣象中心總工程師盧乃錳介紹,雙方將充分發揮在各自領域的研究優勢,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圍繞氣象衛星遙感的基礎研究與技術應用開展合作,促進遙感基礎研究在衛星氣象方面的深化應用。

    雙方協議建立長期、穩定、互利、共贏的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充分挖掘、利用自身資源和優勢開展全面深入的合作,不斷提升合作的廣度和深度,共同推動我國衛星氣象遙感探測技術及定量應用水平的提高,為我國氣象衛星在天氣、氣候、環境、生態等方面的監測應用提供理論和技術支持。雙方將以衛星氣象遙感應用需求為導向,在衛星工程建設、科學研究、應用服務等領域開展多方位合作,深化和擴展我國氣象系列衛星的遙感應用服務領域,切實為我國氣象、海洋、農業、林業、水利、航空、航海、環境保護等部門提供有效數據和服務。雙方將建立常態化的學術交流機制,協同開展專題合作研究和課題申請,培養一批高水平的後備人才隊伍。

    中國遙感衛星輻射測量和定標重點開放實驗室依託國家衛星氣象中心,其工作立足於已經建成的中國遙感衛星輻射校正場,以中國遙感衛星輻射校正為技術主線,針對遙感衛星有效載荷進行輻射定標理論研究和輻射校正試驗;開展地球系統關鍵要素的衛星遙感信息定量提取和產品的真值檢驗研究,推動衛星遙感新方法和新產品的業務轉化與應用,為提高天氣預報預測準確率及氣象、環境防災減災能力、應對氣候變化提供衛星觀測支撐。

    遙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是原中國科學院遙感信息科學開放研究實驗室和北京師範大學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研究中心的基礎上聯合組建而成,是我國唯一從事遙感科學基礎研究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其以遙感科學基礎理論及遙感應用前沿高技術研究為特色,面向國際科學前沿和國家戰略需求,發展遙感科學基礎理論,開發新型遙感信息獲取與處理技術,系統開展遙感在氣象、農業、資源和環境等領域的應用。

    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黨委書記、副所長趙忠明,遙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施建成,國家衛星氣象中心主任楊軍、副主任王勁松和雙方科研骨幹出席籤字儀式。

相關焦點

  • 中國氣象局與韓國氣象廳開展北鬥衛星氣象應用技術合作
    中國氣象報記者簡菊芳報導 日前,中國氣象局與韓國氣象廳籤署《中韓氣象局關於地基GNSS數據處理技術和產品共享交換的合作交流會議紀要》(以下簡稱《紀要》),雙方將加強地基GNSS(全球導航衛星系統)數據處理技術和產品共享合作交流
  • 中國氣象局組織召開風雲氣象衛星應用科學研討會 建立完善衛星遙感...
    中國氣象報記者王亮報導6月19日,為進一步提升風雲氣象衛星應用科學水平,發揮風雲氣象衛星綜合應用效益,中國氣象局組織召開風雲氣象衛星應用科學研討會。中國氣象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於新文出席會議。圍繞我國風雲氣象衛星產品、應用科學水平以及下一步發展方向等,與會專家學者交流了推進衛星應用科學和創新的思路和舉措。
  • 遙感地球所與芬蘭氣象研究所籤訂中芬北極空間觀測聯合研究合作協議
    4月8日,在「數字絲路」高寒區會議上,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與芬蘭氣象研究所籤訂「中芬北極空間觀測聯合研究」合作協議。,打造中歐空間應用合作典範。這一協議的籤訂是繼2017年5月遙感地球所和芬蘭氣象局在赫爾辛基籤訂備忘錄和今年1月遙感地球所訪問芬蘭氣象局及其北極空間中心成果的階段性後續推動,是「數字絲路」國際科學計劃高寒區任務組(DBAR-HiMAC)高寒區觀測和科學理解的數據和國際網絡中心,也是中科院國際合作重點項目和中科院A
  • 國家衛星氣象中心衛星農業遙感應用試驗基地落戶河南鶴壁
    李雯攝影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李雯 李喜平報導 4月14日,「鶴壁氣象衛星農業遙感應用試驗基地」揭牌儀式在河南省鶴壁市舉行,國家衛星氣象中心衛星農業遙感應用試驗基地正式落戶鶴壁。國家衛星氣象中心主任楊軍、河南省氣象局局長王建國、鶴壁市市長魏小東出席揭牌儀式,並籤署了《鶴壁氣象衛星農業遙感應用試驗基地共建協議》。
  • 國家衛星氣象中心遙感應用服務中心組織遙感沙塵會商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任素玲報導 4月24日,中國氣象局國家衛星氣象中心遙感應用服務中心組織了全國衛星遙感沙塵會商,針對今年1月至4月份沙塵天氣監測情況,分析沙塵天氣趨勢及其影響。
  • 中國氣象局遙感應用服務中心成立
    中國氣象報記者張靜報導 「這是深化改革的重要工作,更是強化遙感應用服務能力的重要舉措。」「遙感應用服務將進一步提高服務產品質量、精度和適用性,提升數據服務針對性和效率,為衛星資料的應用搭建有效的平臺。」
  • 貴州省生態氣象和衛星遙感中心獲批成立
    8月14日,記者從省氣象局獲悉,經貴州省氣象局積極爭取,8月2日,中國氣象局批覆同意組建貴州省生態氣象和衛星遙感中心,全面、系統地開展生態氣象和衛星遙感技術應用業務。  為發揮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數據服務於貴州省生態文明建設、防災減災以及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自2017年7月國家國防科工局復函省政府同意依託貴州省氣象局設立高分貴州中心以來,貴州省氣象局積極做好氣候資源開發利用和衛星遙感技術應用,圍繞建設「多彩貴州公園省」的總體目標,深入打造國家和省的氣候標誌。
  • 國家測繪局中國氣象局啟動地理氣象信息共建共享
    為促進國家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在氣象領域的應用,加快氣象觀測數據在數字中國地理空間基礎框架建設中的有效利用,7月24日,國土資源部副部長、國家測繪局局長鹿心社與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在京籤署 《關於加強地理氣象信息數據資源共享與技術合作協議書》(如圖)。這標誌著基礎地理信息與氣象信息實現了更緊密的有機結合,能為公眾提供更加準確精細的氣象服務。
  • 建立業務體系 突破關鍵技術 提升影響力 我國衛星遙感綜合應用體系...
    中國氣象報記者王亮報導7月28日,記者從中國氣象局獲悉,國家衛星氣象中心利用風雲三號氣象衛星等持續對巢湖、鄱陽湖、洞庭湖、太湖重點湖泊水庫等水體進行精密監測,今年已製作發布56期水體監測報告;利用高空間解析度衛星資料持續開展評估,相繼遙感監測巴基斯坦沙漠蝗災
  • 中國氣象局與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籤署協同發展合作協議
    中國氣象報記者段昊書報導 9月11日,中國氣象局與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在京籤署協同發展合作協議。中國氣象局黨組書記、局長劉雅鳴,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黨組書記、局長庫熱西代表雙方籤署協議並講話。
  • 甘肅首個縣級生態氣象和衛星遙感中心在肅南縣建成
    中國甘肅網10月18日訊(本網記者 李紅軍)記者從省氣象局獲悉,甘肅省首個縣級生態氣象和衛星遙感中心近日在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建設完成。該中心的建成對完善祁連山國家公園生態氣象觀測網絡、提高衛星遙感為主的生態氣象綜合應用能力及助力祁連山生態環境保護修復工作起到積極作用。據了解,前期,肅南縣局聯合中國氣象局蘭州乾旱氣象研究所在祁連山北麓腹地海拔1800至2800米之間建成三處生態氣象監測站,用於監測大氣溫度、區域降水、歸一化植被指數(NDVI)、地表溫度(LST)等10餘項生態氣象監測要素。
  • 氣象數據網960種衛星遙感數據面向公眾發布
    中國氣象報記者劉釗報導 12月1日,中國氣象數據網和衛星遙感數據網完成整合,正式向公眾發布包含風雲系列、日本MTSAT和美國EOS/MODIS等在內的共計960種衛星遙感數據及相關產品,並提供相關服務。
  • 黑龍江:提能力 重應用 強化風雲衛星氣象保障
    氣象部門在農業生產、防災減災、生態安全中一直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作為衛星產業鏈條最完備的省份之一,黑龍江省氣象局充分利用風雲衛星數據開展及時精準的天氣監測預報預警,成為氣象服務保障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手段,取得了顯著成效。  不斷提升「三種能力」,夯實風雲衛星氣象應用基礎  提升氣象衛星基礎支撐能力。
  • 走進銓銓科技|衛星遙感和氣象海洋應用服務商
    江蘇銓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國內技術領先的衛星遙感和氣象海洋應用相關軟硬體研發的民營科技企業,先後取得高新技術企業、軟體企業、
  • 中國氣象局與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籤署新一輪合作協議 共推寧夏氣象...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雒璇 官景得報導10月18日,中國氣象局與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在銀川籤署新一輪合作協議,共推寧夏氣象現代化高質量發展,更好地保障服務寧夏「創新驅動、脫貧富民、生態立區」三大戰略實施。此次合作協議的籤署,是寧夏回族自治區、中國氣象局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具體舉措,對氣象服務地方發展、保護生態環境、促進民生改善具有重要意義。
  • 中科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三亞研究中心成立
    在三亞站基礎上成立的三亞研究中心以熱帶亞熱帶空間信息獲取與應用為主要方向,綜合開展資源環境、重大災害以及海洋科學等領域對地觀測應用技術研究,建設數字海洋,為海南省及鄰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科學依據和決策支持,是科技機構服務國家戰略需求和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體現,意義重大。
  • 黑龍江:舉行東北衛星氣象數據中心業務平臺啟動儀式
    8月14日,東北衛星氣象數據中心業務平臺試運行啟動儀式在哈爾濱圓滿舉行。黑龍江省氣象局黨組書記、局長潘進軍,國家衛星氣象中心黨委書記、主任楊軍出席啟動儀式。啟動儀式前,楊軍一行聽取黑龍江省氣象數據中心關於天鏡業務平臺的介紹,並參觀了東北衛星氣象數據中心業務平臺。
  • 地球觀測與導航重點專項「國產多系列遙感衛星歷史資料再定標技術...
    2018年8月23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地球觀測與導航重點專項「國產多系列遙感衛星歷史資料再定標技術」項目啟動會在中國氣象局召開。該項目由國家衛星氣象中心牽頭,中國資源衛星應用中心、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武漢大學等18家單位共同承擔。地球觀測與導航重點專項管理辦公室成員、中國氣象局科技司相關領導、地球觀測與導航專項總體專家組專家代表、項目諮詢專家組專家以及項目參研單位的研究骨幹等八十餘人參加了啟動會。
  • 亞洲大洋洲氣象衛星用戶大會和中國印尼雙邊會召開-中國氣象局政府...
    徐相華攝  中國氣象報特約記者徐相華 劉淑喬報導 第九屆亞洲大洋洲氣象衛星用戶大會和中國-印尼氣象和氣候領域合作聯合工作組第二次會議於10月8日至12日在印度尼西亞雅加達召開。中國氣象局副局長於新文率團出席會議。
  • 國家衛星氣象中心:衛星監測分析與遙感應用系統
    國家衛星氣象中心-氣象服務系統平臺-衛星監測分析與遙感應用系統(SMART)  推薦理由:  綜合運用了多源異構數據管理、GPU並行計算和流驅動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集合了國內外8類近20顆氣象及高解析度衛星海量資料,集成了自主研發的近20類衛星定量應用產品算法,對「一帶一路」重點區域實現全覆蓋,對氣象防災減災、生態文明建設形成專題算法產品,對軍事部門實現共享應用,在亞非多個國家廣播落地,是氣象專題應用、綜合氣象服務的一支「殺手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