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雲氣象衛星用戶大會召開 集中展示風雲衛星遙感應用技術進展

2020-12-05 封面新聞

封面新聞記者 滕晗

10月29日,封面新聞記者從中國氣象局獲悉,28日至29日,由中國氣象局、國家航天局、中國科學院、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聯合舉辦的2020年風雲氣象衛星用戶大會在江蘇召開。

2020年風雲氣象衛星用戶大會 圖片來源:中國氣象局

作為風雲氣象衛星事業50周年系列活動之一,會議面向國內用戶集中檢驗和展示風雲衛星遙感應用技術進展、組織應用技術交流,全面提高風雲氣象衛星對服務生命安全、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支撐能力。

據了解,在各方共同努力下,風雲衛星數據和產品被廣泛應用於海洋、農業農村、林業、生態環境、水利、交通、航空、電力等行業,以及國家重大科研項目和重點研發計劃,風雲衛星服務「一帶一路」成為中國外交新名片。會議指出,要進一步凝聚各方力量促進風雲氣象衛星事業高質量發展,加強「十四五」及未來十五年頂層設計與研製工作;進一步加大科技創新力度,提高風雲衛星技術水平和自主可控能力,為實現風雲衛星綜合觀測體系持續更新換代做好技術準備;堅持以服務國計民生和經濟社會發展為中心,著力提高衛星遙感等高新技術應用水平,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深入開展國際交流合作,打造風雲衛星國際合作新格局。

此次大會成立學術委員會,邀請國內遙感界17位院士擔任主席和委員。院士專家圍繞「氣象衛星光學載荷技術發展」「衛星雲圖上看到的2020年長江流域洪水」「地球大數據驅動可持續發展」「氣象衛星產品研發與應用國際前沿進展」「第三代風雲衛星發展展望」等主題作特邀報告。

相關焦點

  • 2020年風雲氣象衛星用戶大會在蘇州召開
    10月28日至29日,由中國氣象局、國家航天局、中國科學院、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聯合舉辦的2020年風雲氣象衛星用戶大會在江蘇蘇州召開。於新文指出,風雲衛星發展離不開用戶支持。在各方共同努力下,衛星應用效益充分發揮,數據和產品被廣泛應用於海洋、農業、林業、環保、水利、交通、航空、電力等行業,以及國家重大科研項目和重點研發計劃,風雲衛星服務「一帶一路」成為中國外交新名片。目前,中國氣象局正會同有關部門制定2021~2035年風雲氣象衛星及其應用發展規劃,規劃中對衛星應用能力建設也將進一步加大。
  • 風雲氣象衛星服務各行業效益如何?用戶們這樣說
    中國氣象報全媒體記者 李一鵬  10月28日至29日,由中國氣象局、國家航天局、中國科學院、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聯合舉辦的2020年風雲氣象衛星用戶大會在江蘇召開。  風雲衛星高質量發展離不開高質量應用。會議的召開,就是面向國內用戶,集中檢驗和展示風雲衛星遙感應用技術進展,組織應用技術交流,不斷提高風雲氣象衛星服務支撐能力。  那麼,風雲衛星應用效益如何?代表們有哪些期待?
  • 風雲系列氣象衛星最新進展及應用
    風雲二號H星是我國第一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的收官之作,風雲三號D星是我國目前光譜解析度最高的極軌對地觀測衛星,兩顆衛星的交付將進一步增強我國氣象衛星的綜合觀測能力與應用服務能力。 1 風雲氣象衛星最新進展 1.
  • 中國氣象局組織召開風雲氣象衛星應用科學研討會 建立完善衛星遙感...
    中國氣象報記者王亮報導6月19日,為進一步提升風雲氣象衛星應用科學水平,發揮風雲氣象衛星綜合應用效益,中國氣象局組織召開風雲氣象衛星應用科學研討會。中國氣象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於新文出席會議。圍繞我國風雲氣象衛星產品、應用科學水平以及下一步發展方向等,與會專家學者交流了推進衛星應用科學和創新的思路和舉措。
  • 中國將繼續加強風雲氣象衛星應用能力建設
    新華社南京10月28日電(記者高敬)中國氣象局副局長於新文28日說,目前中國氣象局正在會同有關部門制定2021至2035年風雲氣象衛星及其應用發展規劃,進一步加強風雲氣象衛星應用能力建設。10月28日至29日,由中國氣象局、國家航天局、中國科學院、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聯合舉辦的2020年風雲氣象衛星用戶大會在蘇州舉行。於新文在會上表示,風雲氣象衛星的應用效益得到充分發揮,已成為國產衛星中應用最好、定量化水平最高、離百姓最近的衛星之一。
  • 風雲氣象衛星事業50周年:「知冷知熱的百姓星」
    2008年和2010年,我國成功發射風雲三號A、B試驗星,實現了極軌氣象衛星升級換代,技術指標與世界先進水平相當,我國氣象衛星技術邁入世界先進行列。 2016年12月11日,我國成功發射第二代靜止氣象衛星——風雲四號A星,東半球成像時間由30分鐘提高到15分鐘,對中國區域可實現每5分鐘一次的觀測覆蓋,最高解析度從1.25公裡提高到500米。
  • 我國將繼續加強風雲氣象衛星應用能力建設
    新華社南京10月28日電(記者高敬)中國氣象局副局長於新文28日說,目前中國氣象局正在會同有關部門制定2021至2035年風雲氣象衛星及其應用發展規劃,進一步加強風雲氣象衛星應用能力建設。10月28日至29日,由中國氣象局、國家航天局、中國科學院、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聯合舉辦的2020年風雲氣象衛星用戶大會在蘇州舉行。於新文在會上表示,風雲氣象衛星的應用效益得到充分發揮,已成為國產衛星中應用最好、定量化水平最高、離百姓最近的衛星之一。
  • 風雲系列氣象衛星背後的哈工大人
    2020年是風雲衛星氣象事業發展50周年。50年來,在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關懷下,氣象和航天科技工作者不斷攻堅克難、求實進取,我國風雲衛星氣象事業從零起步、發展迅速、成績矚目。迄今,我國已成功發射17顆風雲系列氣象衛星,目前7顆在軌運行。
  • 亞洲大洋洲氣象衛星用戶大會和中國印尼雙邊會召開-中國氣象局政府...
    圖為於新文出席第九屆亞洲大洋洲氣象衛星用戶大會徐相華攝  中國氣象報特約記者徐相華 劉淑喬報導 第九屆亞洲大洋洲氣象衛星用戶大會和中國-印尼氣象和氣候領域合作聯合工作組第二次會議於10月8日至12日在印度尼西亞雅加達召開。中國氣象局副局長於新文率團出席會議。
  • 風雲氣象衛星事業發展50年——精測風雲變幻 服務生產生活
    1997年6月10日,我國將風雲二號A靜止氣象衛星送入太空,標誌著我國繼美國、歐盟之後,成為第三個同時擁有極軌和靜止氣象衛星的國家及地區。2008年和2010年,我國成功發射風雲三號A、B試驗星,實現了極軌氣象衛星升級換代,技術指標與世界先進水平相當,我國氣象衛星技術邁入世界先進行列。
  • 風雲氣象衛星事業發展50年 精測風雲變幻 服務生產生活
    1997年6月10日,我國將風雲二號A靜止氣象衛星送入太空,標誌著我國繼美國、歐盟之後,成為第三個同時擁有極軌和靜止氣象衛星的國家及地區。2008年和2010年,我國成功發射風雲三號A、B試驗星,實現了極軌氣象衛星升級換代,技術指標與世界先進水平相當,我國氣象衛星技術邁入世界先進行列。
  • 「風雲氣象衛星事業50周年」鑄造大國重器 做保障民生的「天眼」
    與風雲氣象衛星發展同步,地面應用系統亦實現國內遙感衛星數據由南北兩極地面站和國內北京、廣州、烏魯木齊(喀什)、佳木斯4個地面站接收並實時傳輸到數據處理中心,兩小時內即可獲取全球衛星觀測數據;高效的數據服務平臺,可利用風雲衛星直接廣播、CMACast、雲服務等多種數據共享渠道,為全球用戶提供數據定製化服務。
  • 鑄造大國重器 照亮強國之路——寫在風雲氣象衛星事業50周年之際
    迎來「碩果盈枝」——建成國內規模最大、技術最複雜、功能最先進的氣象衛星地面應用系統,實現了系統的業務化穩定可靠運行,運行成功率長期保持在99%以上;風雲三號極軌氣象衛星實現上午和下午組網觀測,每天獲取4次全球觀測資料;風雲二號和四號靜止氣象衛星定點在赤道上空,可連續不間斷地對地球表面三分之一的固定區域進行分鐘級高頻次觀測;風雲衛星進入了定量應用的新階段,被國際氣象衛星界公認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 風雲氣象衛星事業發展50年丨精測風雲變幻 服務生產生活
    1997年6月10日,我國將風雲二號A靜止氣象衛星送入太空,標誌著我國繼美國、歐盟之後,成為第三個同時擁有極軌和靜止氣象衛星的國家及地區。2008年和2010年,我國成功發射風雲三號A、B試驗星,實現了極軌氣象衛星升級換代,技術指標與世界先進水平相當,我國氣象衛星技術邁入世界先進行列。
  • 回看「十三五」風雲氣象衛星事業發展
    作為世界氣象組織全球業務應用氣象衛星序列成員、空間與重大災害國際憲章值班衛星,風雲衛星正在為全球用戶提供不可替代的氣象觀測服務。風雲氣象衛星事業的發展,為保障生命安全、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提供了強有力支撐,為促進全球氣象事業共同發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
  • 50年,風雲氣象衛星事業蓬勃發展
    1977年11月,氣象衛星大總體方案論證會在上海召開,統一了對氣象衛星研製工作的認識,確定氣象衛星工程代號為「七一一」工程,將我國第一代極軌氣象衛星命名為「風雲一號」,明確了工程的五大系統總體單位。自此,我國氣象衛星領域開啟「風雲」紀元。「我國的氣象衛星是根據氣象服務的需求一步一步發展的。
  • 風雲氣象衛星事業50年! 從零追趕部分領域已成世界獨一無二
    中國天氣網訊 近日,風雲氣象衛星事業50周年媒體通氣會在中國氣象局舉行,國家衛星氣象中心主任、風雲氣象衛星工程總設計師楊軍介紹了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50年發展歷程,同時邀請風雲四號衛星系統總設計師董瑤海、風雲氣象衛星工程副總設計師楊忠東、風雲氣象衛星工程副總設計師唐世浩等三位專家解答了風雲衛星在各領域的發展和應用情況。
  • 風雲氣象衛星事業50年!從零追趕部分領域已成世界獨一無二
    、風雲氣象衛星工程副總設計師楊忠東、風雲氣象衛星工程副總設計師唐世浩等三位專家解答了風雲衛星在各領域的發展和應用情況。風雲氣象衛星工程副總設計師楊忠東作為風雲三號A星研發親歷者,在會上回憶道:「2008年發射的風雲三號A星,是極軌第二代第一顆衛星。為集中精力搞研發,我們把技術骨幹拉在一個郊外偏遠的招待所裡封閉,每天上午幹四小時,下午幹四小時,晚上幹四小時。它採用新一代技術,很多工作都是第一次做,所以我們討論非常激烈,有個同事夢話說的都是討論的內容。
  • 風雲氣象衛星事業50年! 從零追趕部分領域已成世界獨一無二
    、風雲氣象衛星工程副總設計師楊忠東、風雲氣象衛星工程副總設計師唐世浩等三位專家解答了風雲衛星在各領域的發展和應用情況。風雲氣象衛星工程副總設計師楊忠東作為風雲三號A星研發親歷者,在會上回憶道:「2008年發射的風雲三號A星,是極軌第二代第一顆衛星。為集中精力搞研發,我們把技術骨幹拉在一個郊外偏遠的招待所裡封閉,每天上午幹四小時,下午幹四小時,晚上幹四小時。它採用新一代技術,很多工作都是第一次做,所以我們討論非常激烈,有個同事夢話說的都是討論的內容。
  • ——紀念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五十周年
    風雲氣象衛星實現從無到有、從跟跑到並跑再到部分領域領跑的跨越,應用廣泛,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突出,在應對防範氣象災害及其衍生災害、生態環境遙感監測、森林草原火災監測預警、土地利用遙感監測和糧食產量監測預報等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2020年,風雲四號衛星對水體面積和雨帶變化做出持續而精準的監測,風雲三號衛星將鄱陽湖最清晰的水體變化監測圖呈現在人們眼前,為天氣預報和抗洪搶險決策提供數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