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雲氣象衛星事業發展50年 精測風雲變幻 服務生產生活

2020-12-04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

今年是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發展50周年。50年來,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從零起步、發展迅速、成效顯著。迄今,我國已成功發射17顆風雲系列氣象衛星,目前7顆在軌運行,實現了對大氣及地球多圈層系統全球化、精細化綜合探測,氣象衛星綜合性能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為保障生命安全、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作出了突出貢獻。

據中國氣象局預計,10月份,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可能有4-5個颱風生成,其中,有1-2個登陸或顯著影響我國華南沿海地區。面對複雜的颱風形勢,天氣預報員們心中有底:風雲氣象衛星時刻監測著風雲變幻,提供著及時、豐富的觀測數據,颱風蹤跡一覽無餘。

「風雲衛星是知冷知熱的百姓星,自力更生的創新星,聯合協同的合作星,服務全球的中國星。」國家衛星氣象中心主任、風雲氣象衛星工程總設計師楊軍說。

經歷了從無到有、從跟跑到並跑再到部分領域領跑的跨越

半個世紀前,周恩來總理高瞻遠矚地提出「搞我們自己的氣象衛星」,並於1970年親自批准研製氣象衛星的任務。

「這些年來,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經歷了從無到有、從跟跑到並跑再到部分領域領跑的跨越。」中國氣象局黨組書記、局長劉雅鳴表示。

1988年9月7日,我國用長徵四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風雲一號A極軌氣象衛星,獲取了清晰的遙感圖像,從此告別了完全依賴外國氣象衛星數據的歷史。

回憶起目睹衛星升空的場景,201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曾慶存感慨萬千:「我當時熱淚盈眶,距離我們決定放自己的氣象衛星過去了近20年,終於有志者事竟成!」

1997年6月10日,我國將風雲二號A靜止氣象衛星送入太空,標誌著我國繼美國、歐盟之後,成為第三個同時擁有極軌和靜止氣象衛星的國家及地區。

2008年和2010年,我國成功發射風雲三號A、B試驗星,實現了極軌氣象衛星升級換代,技術指標與世界先進水平相當,我國氣象衛星技術邁入世界先進行列。

2016年12月11日,我國成功發射第二代靜止氣象衛星——風雲四號A星,東半球成像時間由30分鐘提高到15分鐘,對中國區域可實現每5分鐘一次的觀測覆蓋,最高解析度從1.25公裡提高到500米。

2018年6月5日,風雲二號系列收官星H星成功發射,成為肩負服務「一帶一路」建設使命的「一帶一路星」,開啟了風雲衛星國際服務的新紀元。

隨著「風雲家族」發展壯大,衛星應用效益進一步充分發揮,我國初步建成了涵蓋各級氣象部門,面向行業和國際用戶的衛星遙感綜合應用體系。發展了雲、輻射、大氣、陸表、海洋以及大氣成分等上百種遙感產品,產品質量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為各行各業提供了精細化的衛星數據產品服務。

為防災減災、生態文明建設等提供有力支撐

風雲氣象衛星是我國重要的空間基礎設施,是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和民生福祉的「天眼」。

今年汛期,我國長江流域等地遭遇歷史罕見汛情,風雲衛星在防汛救災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7月中旬,衛星通過連續監測發現,鄱陽湖地區雖然強降水弱化、水位下降,但未來長江上遊仍有強降水過程,長江九江段水位將持續超警,對鄱陽湖水位具有頂託作用,延緩退水速度,相關圩堤會面臨較大壓力。氣象部門據此建議,保持鄱陽湖周邊圩堤巡查力度,加強圩堤除險和群眾轉移安置工作。

精密的衛星觀測是提高氣象災害監測預警時效的關鍵因素之一。這些年來,風雲衛星幫助我國不斷提升天氣預報預測準確率。目前,利用風雲衛星可開展颱風、暴雨、強對流、大霧、沙塵、霾等災害性天氣,以及洪澇水體、森林草原火災、高溫和乾旱等地表環境的監測。

「風雲三號極軌衛星組合,每天6次巡查我國各大江河流域和湖泊,為天氣預報和抗洪搶險決策提供數據支持。」楊軍介紹。

風雲氣象衛星工程副總設計師唐世浩表示,在颱風監測中,風雲衛星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自風雲二號衛星投入運行以來,截至今年8月底,西太平洋生成的566個颱風、登陸我國的165個颱風,監測無一漏網。風雲四號衛星投入運行後,我國對颱風、暴雨等災害天氣的監測識別時效從15分鐘提高到5分鐘,24小時颱風路徑預報平均誤差從95公裡減小到71公裡,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風雲衛星生態遙感服務在生態文明建設中作用突出。風雲衛星能夠對整個地球環境進行綜合探測,使人們準確地了解資源、環境的動態變化,為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服務。各級氣象部門利用以風雲衛星為主的多源衛星資料,開展了對城市熱島、水體洪澇、火情、植被等的特色衛星遙感應用服務,在生態氣象要素監測、生態環境災害監測、生態紅線保護、生態質量綜合評價等方面發揮了顯著作用。

我國已為115個國家和地區提供風雲衛星資料和產品

風雲衛星成為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新品牌。2018年6月10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上海合作組織青島峰會上指出,中方願利用風雲二號氣象衛星為各方提供氣象服務。目前,我國已為115個國家和地區提供風雲衛星資料和產品,有29個國家註冊成為應急保障機制國際用戶,面向39個國家開通了綠色服務通道,來自100多個國家的1200多名學員接受了風雲衛星應用專題培訓。風雲衛星已在越南、菲律賓、莫三比克等國颱風災害監測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風雲衛星數據和產品,被廣泛應用於海洋、農業、林業、環保、水利、交通、航空、電力等行業,產生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中國氣象局通過衛星廣播、網際網路等多種手段,每天為各行業提供海量數據。國內接收與利用風雲衛星資料的用戶超過2700家,覆蓋近百個行業,投入產出比超過1:40。

劉雅鳴說,作為世界氣象組織全球業務應用氣象衛星序列成員、空間與重大災害國際憲章值班衛星,風雲衛星正在為全球用戶提供不可替代的氣象觀測服務。中國氣象局初步建成世界一流的防災減災預警服務體系,被世界氣象組織認定為世界氣象中心之一,這其中風雲氣象衛星功不可沒。

「中國風雲氣象衛星長期以來是世界氣象組織空間計劃的主要參與者和貢獻者之一,它的廣泛應用,極大地提高了非洲等地區發展中國家的氣象災害監測預報能力,已成為世界氣象組織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基礎設施。」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塔拉斯說。

中國工程院院士、原風雲二號衛星地面應用系統總設計師許健民表示,未來,我國會繼續發展第三代風雲衛星及應用體系,充分發揮風雲衛星作為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的前哨作用,為保護生命安全、服務生產發展、促進生活富裕、建設生態文明提供有力支撐。(記者 趙貝佳)

相關焦點

  • 風雲氣象衛星事業發展50年丨精測風雲變幻 服務生產生活
    風雲氣象衛星事業發展50年精測風雲變幻 服務生產生活核心閱讀今年是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發展
  • 風雲氣象衛星事業發展50年——精測風雲變幻 服務生產生活
    今年是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發展50周年。50年來,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從零起步、發展迅速、成效顯著。迄今,我國已成功發射17顆風雲系列氣象衛星,目前7顆在軌運行,實現了對大氣及地球多圈層系統全球化、精細化綜合探測能力,氣象衛星綜合性能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為保障生命安全、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做出了突出貢獻。
  • 精測風雲變幻 服務百姓冷暖——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50周年成就綜述
    來源:新華網新華社北京10月11日電 題:精測風雲變幻 服務百姓冷暖——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50周年成就綜述新華社記者高敬今年是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開展50周年。50年來,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從零起步,發展迅速,目前已經成為世界上少數同時擁有極軌和靜止氣象衛星的國家和地區之一。「風雲衛星是知冷知熱的百姓星,自力更生的創新星,聯合協同的合作星,服務全球的中國星。」國家衛星氣象中心主任、風雲氣象衛星工程總設計師楊軍這樣說。50年來,正是高懸天際的「天眼」,使我們的天氣預報更加精準,為防範抵禦氣象災害提供了有力支撐。
  • 精測風雲變幻,服務百姓冷暖——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50周年成就綜述
    今年是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開展50周年。50年來,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從零起步,發展迅速,目前已經成為世界上少數同時擁有極軌和靜止氣象衛星的國家和地區之一。「風雲衛星是知冷知熱的百姓星,自力更生的創新星,聯合協同的合作星,服務全球的中國星。」國家衛星氣象中心主任、風雲氣象衛星工程總設計師楊軍這樣說。50年來,正是高懸天際的「天眼」,使我們的天氣預報更加精準,為防範抵禦氣象災害提供了有力支撐。
  • 精測風雲變幻 服務生產生活
    核心閱讀今年是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發展50周年。50年來,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從零起步、發展迅速、成效顯著。迄今,我國已成功發射17顆風雲系列氣象衛星,目前7顆在軌運行,實現了對大氣及地球多圈層系統全球化、精細化綜合探測能力,氣象衛星綜合性能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為保障生命安全、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做出了突出貢獻。
  • 精測風雲變幻 服務生產生活
    核心閱讀今年是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發展50周年。50年來,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從零起步、發展迅速、成效顯著。迄今,我國已成功發射17顆風雲系列氣象衛星,目前7顆在軌運行,實現了對大氣及地球多圈層系統全球化、精細化綜合探測能力,氣象衛星綜合性能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為保障生命安全、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做出了突出貢獻。
  • 鑄造大國重器,精測風雲變幻!回看「十三五」風雲氣象衛星事業發展
    回眸「十三五」,喜看新氣象系列報導之⑨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風雲氣象衛星事業發展50周年。「十三五」期間,風雲氣象衛星事業在黨的堅強領導下快速發展,在追求卓越中披荊斬棘。現有7顆衛星在軌運行,氣象衛星完成升級換代,確保了系列化發展、業務化運行,應用領域輻射近百個行業。
  • 服務百姓冷暖!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開展50周年
    今年是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開展50周年。50年來,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從零起步,發展迅速,目前已經成為世界上少數同時擁有極軌和靜止氣象衛星的國家和地區之一。「風雲衛星是知冷知熱的百姓星,自力更生的創新星,聯合協同的合作星,服務全球的中國星。」國家衛星氣象中心主任、風雲氣象衛星工程總設計師楊軍這樣說。50年來,正是高懸天際的「天眼」,使我們的天氣預報更加精準,為防範抵禦氣象災害提供了有力支撐。
  • 中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50周年成就綜述
    今年是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開展50周年。50年來,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從零起步,發展迅速,目前已經成為世界上少數同時擁有極軌和靜止氣象衛星的國家和地區之一。「風雲衛星是知冷知熱的百姓星,自力更生的創新星,聯合協同的合作星,服務全球的中國星。」國家衛星氣象中心主任、風雲氣象衛星工程總設計師楊軍這樣說。50年來,正是高懸天際的「天眼」,使我們的天氣預報更加精準,為防範抵禦氣象災害提供了有力支撐。防災減災:精測風雲、服務百姓10月11日凌晨,位於南海南部海域的熱帶低壓加強為今年第15號颱風「蓮花」。
  • 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發展回眸:「風雲」激蕩五十年
    不遠處還有一個『熱帶擾動』,也就是颱風的雛形正在發展……」10月12日晚,央視發布氣象預報,而在主持人身後,正是清晰的風雲四號氣象衛星雲圖。「在颱風監測中,『風雲』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風雲氣象衛星工程副總設計師唐世浩告訴記者,50年來,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從零起步、發展迅速。
  • 50年,風雲氣象衛星事業蓬勃發展
    >1970年,周恩來總理親自批准氣象衛星研製任務。到今年,風雲氣象衛星事業走過整整50年。1977年11月,氣象衛星大總體方案論證會在上海召開,統一了對氣象衛星研製工作的認識,確定氣象衛星工程代號為「七一一」工程,將我國第一代極軌氣象衛星命名為「風雲一號」,明確了工程的五大系統總體單位。自此,我國氣象衛星領域開啟「風雲」紀元。「我國的氣象衛星是根據氣象服務的需求一步一步發展的。
  • 風雲氣象衛星事業50周年:「知冷知熱的百姓星」
    今年是風雲氣象衛星事業50周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出重要批示指出:風雲氣象衛星是我國重要的空間基礎設施,是氣象現代化的重要標誌。50年來,一代代氣象人和航天人攜手共進,勇於創新、接續奮鬥,推動我國民用遙感衛星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 50年來,「風雲家族」不斷壯大。
  • ——紀念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五十周年
    劉雅鳴  今年是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開展50周年。  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跨越半個世紀的徵程,我國幾代航天和氣象科技工作者自力更生、團結協作,堅持不懈、屢克難關,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幹,使我國氣象衛星的技術水平和應用能力大幅提升。風雲氣象衛星事業的發展,為保障生命安全、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提供了強有力支撐,為促進全球氣象事業共同發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
  • 風雲氣象衛星事業五十周年
    風雲氣象衛星事業五十周年 2020-10-12 09: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鑄造大國重器 精測風雲變幻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風雲氣象衛星事業發展50周年。「十三五」期間,風雲氣象衛星事業在黨的堅強領導下快速發展,在追求卓越中披荊斬棘。現有7顆衛星在軌運行,氣象衛星完成升級換代,確保了系列化發展、業務化運行,應用領域輻射近百個行業。
  • 風雲事業50年「風雲」人物孫家棟
    風雲衛星氣象事業發展50周年。50年來,在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關懷下,氣象和航天科技工作者不斷攻堅克難、求實進取,我國風雲衛星氣象事業從零起步、發展迅速、成績矚目。迄今,我國已成功發射17顆風雲系列氣象衛星,目前7顆在軌運行。作為世界氣象組織全球業務應用氣象衛星序列成員、空間與重大災害國際憲章值班衛星,風雲衛星正在為全球用戶提供不可替代的氣象觀測服務。
  • 鑄造大國重器 照亮強國之路——寫在風雲氣象衛星事業50周年之際
    1969年,周恩來總理高瞻遠矚地提出「要搞我們自己的氣象衛星」,並於1970年親自批准下達研製任務,我國風雲氣象衛星50年強國之路就此啟程。這是在黨的堅強領導下茁壯成長的50年,是在追求卓越中劈波斬浪的50年,也是在接續奮鬥中革故鼎新的50年。
  • 風雲氣象衛星事業50年! 從零追趕部分領域已成世界獨一無二
    中國天氣網訊 近日,風雲氣象衛星事業50周年媒體通氣會在中國氣象局舉行,國家衛星氣象中心主任、風雲氣象衛星工程總設計師楊軍介紹了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50年發展歷程,同時邀請風雲四號衛星系統總設計師董瑤海、風雲氣象衛星工程副總設計師楊忠東、風雲氣象衛星工程副總設計師唐世浩等三位專家解答了風雲衛星在各領域的發展和應用情況。
  • 風雲氣象衛星事業50年!從零追趕部分領域已成世界獨一無二
    中國天氣網訊 近日,風雲氣象衛星事業50周年媒體通氣會在中國氣象局舉行,國家衛星氣象中心主任、風雲氣象衛星工程總設計師楊軍介紹了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50年發展歷程,同時邀請風雲四號衛星系統總設計師董瑤海
  • 風雲氣象衛星事業50年! 從零追趕部分領域已成世界獨一無二
    中國天氣網訊 近日,風雲氣象衛星事業50周年媒體通氣會在中國氣象局舉行,國家衛星氣象中心主任、風雲氣象衛星工程總設計師楊軍介紹了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50年發展歷程,同時邀請風雲四號衛星系統總設計師董瑤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