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曆時3年完成城市規劃區域基礎測繪數據覆蓋

2021-01-20 中國新聞網

重慶曆時3年完成城市規劃區域基礎測繪數據覆蓋
2020-08-07 19:05:57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黃鈺涵 責任編輯:黃鈺涵

  中新網重慶8月7日電 (記者 鍾旖)記者7日從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獲悉,歷時3年時間,重慶市「十三五」基礎測繪數據資源建設項目日前順利竣工,完成該市城市規劃區域16480平方公裡的1:2000基礎測繪數據覆蓋。

  基礎測繪是為經濟建設、國防建設和社會發展提供地理信息的基礎性、公益性事業,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撐。

  重慶市「十三五」基礎測繪數據資源建設項目自2018年啟動。項目建設內容主要包括0.2米解析度航攝影像獲取、1:2000比例尺數字正射影像、數字高程模型、數字線劃圖等三種產品的製作及資料庫建設。

  據介紹,為完成項目,重慶共執行航空攝影飛行52駕次,獲取照片15903張。項目成果包括數字正射影像圖(DOM)、數字線劃圖(DLG)、數字高程模型(DEM),各類型成果分別達到16896幅。用戶可以通過這三種數據成果,清晰看到各類地理信息數據,比如當地地形地貌、水系、農田、森林、道路交通、居民地分布、管線、地名等。

  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基礎測繪數據資源可為地方推進城鄉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數據支撐。重慶採取「邊生產邊應用」策略,已在輔助脫貧攻堅、生態保護修復、社會民生等方面推出100餘項應用。

  比如在脫貧攻堅方面,數據資源成果客觀真實地反映當地地形地貌、土地、林業、水、能源礦產、旅遊資源等家底情況,為因地制宜制定區域發展戰略提供了決策支持。目前數據成果在重慶市石柱中益鄉,豐都三建鄉,萬州龍駒鎮,黔江金溪鎮和彭水大埡鄉、三義鄉的脫貧工作中得到廣泛應用。

  又如,在生態保護修複方面,數據資源成果為重慶多個區縣的生態保護紅線評估工作提供了基礎測繪資料,輔助完成沙坪垻、北碚、江北、南岸等多區縣的生態保護紅線和自然保護地勘界定標。

  在服務民生方面,重慶利用數據成果,搭建起三維全息數據平臺、三維數字城市展示平臺、交通綜合信息平臺、天地圖重慶等成果,並開展「每周一圖」「八二四研究所」等公眾地理文化服務,在疫情期間還推出了「重慶疫情地圖」,助力重慶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相關焦點

  • 重慶基礎測繪數據大範圍、高精度覆蓋 為脫貧提供「家底」數據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王瑋 攝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8月7日16時40分訊(記者 王瑋)今(7)日,重慶市召開「十三五」基礎測繪數據資源建設項目驗收會暨成果發布會,經過2000餘位測繪人員三年的努力,目前重慶已實現對全市城市規劃區域16480平方公裡1:2000基礎測繪數據覆蓋,形成豐富的基礎測繪成果。在重慶的城市規劃區域內,凡是大於20釐米見方的地物都可以在地圖上清晰看到。
  • 重慶用好基礎測繪數據,助力城鄉高質量發展
    本項目屬於重慶市「十三五」期間加強測繪地理信息能力建設的重點項目之一,自2018年啟動以來,耗時3年完成,實現了對全市29個測區1∶2000基礎測繪數據覆蓋,為重慶市推進城鄉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數據支撐。重慶市「十三五」基礎測繪數據資源建設項目安全生產工作會。重慶兩江交匯處。
  • 重慶市"十三五"基礎測繪數據資源建設項目成果發布
    脫貧攻堅、城市建設再添得力助手我市「十三五」基礎測繪數據資源建設項目成果發布8月7日,重慶市「十三五」基礎測繪數據資源建設項目驗收會暨成果發布會舉行。記者從會上獲悉,重慶2018年啟動實施「十三五」基礎測繪數據資源建設項目,至今已完成全市城市規劃區域16480平方公裡的1∶2000基礎測繪數據覆蓋,該項目成果已廣泛應用於全市脫貧攻堅、城市建設等領域100多項工程中。「該項目成果質量優良,充分考慮了山地城市的複雜地形地貌,且積極開展技術創新,邊建設、邊應用,對服務重慶市發展有巨大價值。」
  • 資訊 | 浙江實現1∶2000基礎地信數據省域全覆蓋
    【測繪學報的個人主頁】長按複製此條消息,長按複製打開抖音查看TA的更多作品7NsBSynuc88[抖音口令]文章轉載自:中國自然資源報。版權歸原作者及刊載媒體所有,所刊載內容僅供交流參考使用,不代表本刊立場。記者日前獲悉,目前浙江已實現1∶2000基礎地理信息數據省域全覆蓋。
  • 智慧城市萬裡行 | 看四川遂寧如何運用基礎測繪數據助推智慧城市建設
    智慧城市萬裡行 | 看四川遂寧如何運用基礎測繪數據助推智慧城市建設 2021-01-07 0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全息測繪將再造一個虛擬上海 數位化展現城市每根「毛細血管」
    地上地下全面覆蓋  為專題數據採集開拓思路  「城市精細化管理本質是對城市建築、交通、水系、植被、部件、人口、汽車等各種軟、硬、動態、靜態要素及其關係的管理和服務。要實現精雕細琢地管理城市必須依託智能化全息數據的支撐。」
  • 2020城市規劃信息化年會|百度地圖時空大數據在國土空間規劃中的...
    本報告是百度地圖慧眼技術架構師闞長城在2020年中國城市規劃信息化年會「數字國土空間規劃」分論壇上所作的報告。城市規劃是一個動態過程,主要包括現狀調查、規劃決策、規劃實施和監測反饋四個環節;人工智慧大數據如何助力規劃呢?
  • 重慶將成全國第3個擁有雙4F機場的城市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賀詩|重慶報導繼北京和成都之後,重慶將成為全國第3個擁有雙4F等級機場的城市。日前,重慶市公共資源交易網發布《重慶第二機場預選場址地形圖及淨空障礙物測繪招標公告》(以下簡稱《公告》)。《公告》顯示,重慶第二機場預選場址在璧山區正興鎮,預計規劃3-4條3200米—3800米的平行跑道,飛行區等級為4F級,佔地約30平方公裡。
  • 科普| 測繪地理信息基礎數據是什麼?如何下載?
    可快速關注我們測繪地理信息基礎數據的含義及種類測繪地理信息基礎數據的承載形式也是多樣化的,可以是各種類型的數據、衛星像片、航空像片、各種比例尺地圖,甚至聲像資料等等。
  • 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調查監測院工作回眸與展望
    1993年,該院在九龍坡區設立第一個土地勘測站,現已發展各主城區調查監測站10個,為完成主城區不動產權籍調查和數據整合建庫打下了堅實基礎,創造了國土動態管理新模式。1998年,該院率先在房屋面積測算中推行測管分離,在市遠郊區縣成立分支機構,率先實行「五統一」(統一管理、統一技術標準、統一測算軟體、統一成果報告、統一收費標準),得到原國家測繪局、原建設部及全國同行的高度評價。
  • 歷時7年,《全國地質環境圖系》編制完成
    當前,在全國各地加快推進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建設、加緊進行國土空間規劃編制之際,全面反映我國地質環境背景特徵和發育演化規律的《全國地質環境圖系》全部編制完成。歷時7年,由中國地質調查局10餘家局屬單位、數百名專業技術人員共同編制完成《中國地質環境圖系》,31個省(區、市)原國土資源管理部門組織本省地質環境監測機構和地勘單位、共計上千名專業技術人員編制完成分省地質環境圖系,共同組成了《全國地質環境圖系》。鑑於以往編制出版的地質環境圖件、圖集及圖系等沒有統一的標準和技術要求,圖件表達不夠規範。
  • 成都繪製國內規模最大實景三維地圖 城市細節一覽無餘
    成都市勘察測繪研究院利用傾斜攝影技術完成「成都市中心城1:500比例尺系列測繪產品生產與更新」項目,完成了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實景三維及系列產品生產應用案例,覆蓋了成都市中心城五城區420平方公裡。視頻截圖該項目成果包括以實景三維為核心的多種大比例尺測繪產品,採用全球領先的真三維自動化建模生產工藝,融合機載、車載、人工拍攝等多源數據,將城市的建築、道路、地下空間、綠化等用三維立體的模型存入資料庫,實現了從空中到地面再到地下的數據一體化
  • 鹹寧市局做實做細基礎測繪工作
    圍繞自然資源「兩統一」核心職能,著手制訂《通用底圖標準》,科學管理自然資源海量數據。  二是探索機制。以時空大數據平臺統籌數據治理、業務系統整合、政務應用提升、監管決策強化,形成「業務協同、數據共享、縱橫銜接、上下貫通」的工作機制。  三是拓展應用。發揮時空大數據平臺基礎性作用,有力支撐自然資源各項本體業務,增強測繪公共服務能力。
  • 重慶發現13張民國時期渝中半島地形圖(組圖)
    重慶測繪史的重大發現周勇主編的《重慶通史》第三卷近代史(下)第六章《重慶城市發展的新起點》中記載:1921年11月,四川各軍總司令兼省長劉湘駐重慶,設重慶商埠辦事處,後改為市政公所、商埠督辦公署。1927年,督辦公署改為市政廳。1929年2月15日,市政廳改為市政府,潘文華任首任市長。
  • 海洋強省建設又獲支撐,山東完成潮間帶地形測繪
    日前,山東省潮間帶1:10000地形測繪項目在濟南順利通過以中國工程院院士、原武漢大學校長劉經南為組長的專家組驗收。潮間帶是陸地與海洋交替的過渡地帶,是受人類活動影響最為顯著的海洋區域,也是進行海洋資源開發和生態環境保護最重要的國土空間。
  • 重慶發現13張民國渝中半島地形圖 手工繪製
    前天,重慶市勘測院在對歷史檔案資料進行數據化處理時,在一個圖紙保密箱中意外發現13張民國十八年(1929年)、民國十九年(1930年)的渝中半島(當時尚屬巴縣管轄)手繪地形圖。重慶測繪史的重大發現  周勇主編的《重慶通史》第三卷近代史(下)第六章《重慶城市發展的新起點》中記載:1921年11月,四川各軍總司令兼省長劉湘駐重慶,設重慶商埠辦事處,後改為市政公所、商埠督辦公署。1927年,督辦公署改為市政廳。1929年2月15日,市政廳改為市政府,潘文華任首任市長。
  • 資訊 | 我國發布2020版30米全球地表覆蓋數據並向聯合國捐贈
    《測繪學報》構建與學術的橋梁 拉近與權威的距離複製連結,關注《測繪學報》抖音!為推動利用地理信息監測全球地表變化,應對全球挑戰,促進可持續發展,自然資源部在多年努力和技術創新基礎上,組織製作了2020版30米全球地表覆蓋數據。2020年9月15日,在聯合國成立75周年之際,自然資源部向社會發布2020版30米全球地表覆蓋數據,自然資源部陸昊部長向聯合國副秘書長劉振民代表的聯合國捐贈數據。
  • 資訊|我國向聯合國捐贈的2020版30米全球地表覆蓋數據是如何製成的?
    、生物地球化學循環、地表水熱和物質平衡等過程,是生態環境監測、氣候變化研究、可持續發展規劃的重要基礎信息。2014年之前,國際上大多採用美國和歐盟完成的解析度為1000米和300米的全球地表覆蓋數據產品,其精度和解析度難以滿足全球變化研究與可持續發展應用的需求。而30米解析度的遙感影像,在地理信息領域被認為是用於描述全球地表覆蓋及其變化的最佳尺度。
  • 1:2000比例尺雷達測繪數據即將公布,助力社會發展
    這批數據的用戶單位——貴州省第一測繪院也表示,這些數據的成功繪製,有利於解決西南地區因地理情況複雜、大比例尺測繪數據困難的難題。此次測繪的1:2000比例尺雷達數據將為經濟發展提供有利的數據支撐,加快推進社會發展。
  • 重慶第二機場預選場址定為璧山 預計年旅客吞吐量7000萬人次
    重慶第二機場預計規劃3-4條3200米-3800米跑道>據招標公告顯示,招標人是重慶機場集團有限公司,招標主題是重慶第二機場預選場址地形圖及淨空障礙物測繪。招標公告介紹,重慶第二機場預計規劃3-4條3200米-3800米的平行跑道,飛行區等級為4F級,佔地約30平方公裡,終端保障能力為年旅客吞吐量70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350萬噸。目前,為推進前期工作,需對預選場址區域進行地形圖測繪、淨空障礙物測繪及地質勘察,滿足選址、預可研、機場總體規劃及航站樓國際方案招標、可研等階段報告編制和相關調整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