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重慶8月7日電 (記者 鍾旖)記者7日從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獲悉,歷時3年時間,重慶市「十三五」基礎測繪數據資源建設項目日前順利竣工,完成該市城市規劃區域16480平方公裡的1:2000基礎測繪數據覆蓋。
基礎測繪是為經濟建設、國防建設和社會發展提供地理信息的基礎性、公益性事業,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撐。
重慶市「十三五」基礎測繪數據資源建設項目自2018年啟動。項目建設內容主要包括0.2米解析度航攝影像獲取、1:2000比例尺數字正射影像、數字高程模型、數字線劃圖等三種產品的製作及資料庫建設。
據介紹,為完成項目,重慶共執行航空攝影飛行52駕次,獲取照片15903張。項目成果包括數字正射影像圖(DOM)、數字線劃圖(DLG)、數字高程模型(DEM),各類型成果分別達到16896幅。用戶可以通過這三種數據成果,清晰看到各類地理信息數據,比如當地地形地貌、水系、農田、森林、道路交通、居民地分布、管線、地名等。
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基礎測繪數據資源可為地方推進城鄉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數據支撐。重慶採取「邊生產邊應用」策略,已在輔助脫貧攻堅、生態保護修復、社會民生等方面推出100餘項應用。
比如在脫貧攻堅方面,數據資源成果客觀真實地反映當地地形地貌、土地、林業、水、能源礦產、旅遊資源等家底情況,為因地制宜制定區域發展戰略提供了決策支持。目前數據成果在重慶市石柱中益鄉,豐都三建鄉,萬州龍駒鎮,黔江金溪鎮和彭水大埡鄉、三義鄉的脫貧工作中得到廣泛應用。
又如,在生態保護修複方面,數據資源成果為重慶多個區縣的生態保護紅線評估工作提供了基礎測繪資料,輔助完成沙坪垻、北碚、江北、南岸等多區縣的生態保護紅線和自然保護地勘界定標。
在服務民生方面,重慶利用數據成果,搭建起三維全息數據平臺、三維數字城市展示平臺、交通綜合信息平臺、天地圖重慶等成果,並開展「每周一圖」「八二四研究所」等公眾地理文化服務,在疫情期間還推出了「重慶疫情地圖」,助力重慶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