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李志文
2020世界5G大會共設有10個高峰論壇,多位國內外知名院士在各論壇上分享了他們的精彩觀點,暢談5G對醫療、數字生活、人工智慧等領域帶來的改變。
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5G+智慧醫療」將深刻改變我們的未來
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在大會開幕式上進行視頻演講
在未來的5G時代,智慧治療解決方案將以5G技術為依託,構建AI輔助診斷應用,有效解決中國醫療領域供給和需求嚴重不平衡的問題,以及誤診、漏診率高、患者耗時長等諸多問題。
鍾南山認為,隨著5G時代的全面到來,以及5G技術深入應用和不斷地成熟,遠程看護、診斷、手術將逐漸開展應用,從而提高患病群眾的生活質量。同時,5G技術的出現能夠使醫患雙方更迅速、更清晰地進行交流,從而進一步釋放醫生的生產力,將深刻地改變未來醫療體制甚至生活方式。
中國科學院院士張鈸:人工智慧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
中國科學院院士張鈸
信息科技革命發生於1936年,用了80多年的時間才發展成熟。那人工智慧革命還要多久才能發展成熟?
張鈸估計,要比80多年長得多。他表示,信息科技革命開始的時候,其三個理論基礎:圖靈機理論、通信理論、控制理論都建立起來了。在堅實的理論指導之下,信息科技的發展非常順利。然而人工智慧發展了60年仍沒有建立任何一個人工智慧理論,智能至今也沒有一個統一公認的科學定義。「大家想一想,我們對智能的定義都不清楚,怎麼來定義人工智慧?怎麼做到人工智慧?」
張鈸進一步表示,在對人類的智能、大腦了解甚少的前提下去研究人工智慧,需要有極大的創新能力和極大的想像力。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的話,人工智慧還要花更長的時間才能走向成熟。
但張鈸卻表示,人工智慧處於發展初期,給中國、給全世界各個國家都提供了機會。「第三代人工智慧的正劇正要上演,在新的賽道上,我們完全有能力與世界各國共同發展人工智慧。」
挪威工程院院士容淳銘: 人工智慧與5G結合的關鍵在於數據的共享
今天的人工智慧怎麼樣和5G結合起來?容淳銘認為歸根到底還在於數據的共享。他表示,人工智慧、機器學習都離不開數據,但問題在於,「現在我們做人工智慧、大數據的難點在於拿不到數據,很多企業有數據,但是他們不願意分享」。
企業害怕分享之後的數據就跟潑出去的水一樣拿不回來,而且企業也不知道對方會在數據上做什麼,所以很多時候企業都不願意分享數據。另外,出於對個人隱私洩露的擔心,很多人不敢把所有數據都放到雲上。「如何讓5G跟人工智慧進行結合,真正讓數據發揮作用,就是我們在考慮的問題。」(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陳婉允
審籤|魏禮園
實習生|宋卓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