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廣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第78場疫情防控新聞採訪活動,鍾南山與在穗工作學習的19名外國籍人士進行了親切的座談交流。
一進入會場,戴著口罩的鐘南山院士做的第一件事便是與這19名外籍人士一一握手問好,握手持續了長達三分多鐘的時間。這19名外籍人士來自非洲、歐美、日本等地,其中還有不少是醫學專業學生,他們向鍾南山介紹了在廣州的生活感受與所見所聞,也提出了自己所關注的問題。
「覺得廣州很安全」
來自日本的澤村博美(Hiromi Sawamura)是美國人國際學校顧問。是一位心理輔導員。她告訴鍾南山,2月15日自己便從東京回來廣州,覺得在廣州生活非常有安全感。
五賓(Bindanda Mvuama Van Timothee)來自剛果(金),是南方醫科大學兒科學碩士研究生。當聽到五賓的自我介紹,鍾院士笑了,並用左手輕輕拍了拍他。
「我非常喜歡廣州。」在隨後的交流環節,五賓表示,他知道鍾南山院士非常辛苦,也非常希望能夠通過跟鍾南山院士的交流了解更多關於新冠疫情的情況,與親人、朋友交流。
95後波波(Virginio Bibang Ndong)是南方醫科大學本科生,他來自赤道幾內亞,生於1996年,他已經在廣州生活了6年。「疫情發生後,我沒有回國,因為我相信中國會控制疫情,讓我們放心。」 他表示,現在他來到這裡,希望鍾南山院士可以進一步告知他們應該如何面對疫情,這樣他也可以告訴家人和朋友該如何應對。
在場內,還有一位來自巴勒斯坦的外籍人士——默罕默德·歐德·阿布·那茅斯,此前從武漢來廣州旅遊時確診新冠肺炎,並在廣州治癒出院,成為廣州市首例新冠肺炎治癒出院的巴勒斯坦籍人士。「非常感謝大家!」他表示,對於新冠肺炎,他也有很多疑問想要提問鍾南山院士。
中英文雙語PPT 全英文介紹了抗擊新冠肺炎的中國經驗
鍾南山展示了中英文雙語的PPT幻燈片,用40分鐘的時間全英文介紹了抗擊新冠肺炎的中國經驗——從新冠肺炎疫情的時間線、中國的防控、治療、用藥等全方面和在穗外國籍人士進行交流。
鍾南山提醒在穗外國籍人士,新冠肺炎的防控關鍵是戴口罩 、保持距離。「戴口罩更重要的是能保護自己免受感染。」
鍾南山首先梳理了新冠肺炎疫情的時間線,以自己和團隊前往武漢的時間線為例,指出當時可以辨明的兩大情況是:新冠肺炎存在人傳人現象,和醫護人員感染的情況。
「最早更加關注歐洲、美國等地的疫情,現在疫情在全球蔓延,包括澳洲、非洲、印度等地的疫情都發展很快。」鍾南山再次強調了新冠肺炎的強傳染性特徵,病毒傳播指數平均為3,在部分地區最高甚至達到7。」在明確了新冠病毒強傳染性的基礎上,鍾南山介紹中國的防控經驗:疫情高發地區封城、其他地區限制出行,基層聯防聯治。
鍾南山提醒,要警惕無症狀感染者的傳播,「當你被傳染後,在潛伏期的3-7天便具有傳染性,在最早的五天中,病毒載量在上呼吸道更多,一周後顯著下降。」所以,應該更加注意兩類無症狀感染者,即確診患者的密切接觸者還有來自重點疫區的人員及其密切接觸者。」
小哈與鍾南山一起自拍。
「給我爸買了500個口罩寄回澳大利亞,他不願戴怎麼辦」
Hazza(小哈)來自澳大利亞,是廣東電視臺國際頻道擔任主持人,包括主持訪談節目《面對面》、旅遊節目《Hazza的瓊海心體驗》等等。
小哈向鍾南山提問,他在中國買了500多個口罩寄回澳大利亞,但他的爸爸還是不願意戴口罩,對此應該如何說服他戴口罩?
對此鍾南山表示,現在大家對戴口罩有兩種看法,在美國等其他國家不少人認為戴口罩說明該人得了病,但是在中國,戴口罩時為了避免別人傳染給自己。
「尤其在非常擁擠的地方,比如搭乘公交或地鐵時,需要戴口罩。」鍾南山表示,還有一些病例是在電梯裡傳染的,因為空間上離得近,越近的空間,更容易發生飛沫傳染。
小哈還表示,現在南半球的天氣很熱,但很快就是冬天了,風險會不會增大?
鍾南山表示,病毒比較喜歡冷的環境,4-16度的氣溫非常適合病毒生存,在南半球有進一步暴發傳播的可能性。而在非洲,如果這一段時間預防做得好,病毒的發展有下降的可能性。「一般病毒在天熱時(活性)是會下降的,但是秋天來臨時需要做一些注意和防控。」
「群體免疫不可取」
面對在穗外國籍人士的提問,鍾南山回答,新冠肺炎相較SARS,具有更強的傳染性,相對低的死亡率。SARS的死亡率在10%左右,新冠肺炎在武漢地區死亡率近6%,在中國其他地區不到1%。
但他再次強調,群體免疫不可取!1%、2%的死亡率導致的死亡人數也會很龐大。「關鍵還是疫苗的研發,目前中國正在全力研製三種類型的新冠肺炎疫苗,但我認為半年內難以投入使用。」
「中國與其他國家如何守望相助?」
中國與其他國家如何守望相助?來自越南,現就讀於的中山大學漢語言專業中文系的範玲玲向鍾南山提出了這一問題。
「這個問題非常好。」鍾南山回應道,中國除了支援口罩、呼吸機,還有試劑盒外,更重要的是醫學方面的交流。
「我們現在跟歐洲、美國,每個星期都有交流,今天下午還要跟印度交流。」鍾南山說,「我們也很願意和越南、東南亞的印度尼西亞進行交流,因為我們目前的疫情防控有些是對的,但也有些可能是走彎路。大家多交流可以儘量避免走彎路,這是很重要的。」
「對於非洲國家防控疫情怎麼建議?」
鍾南山表示,疫情嚴重的國家需要封鎖,因為傳播的速度非常快。
「提前防控始終是針對傳染性疾病最古老但最有效的方法。」鍾南山表示,如果一定要聚集,比如開會時,請戴上口罩。「如果我去了非洲,我會首先和當地政府認真討論(防控措施)這個問題。提前防控,盡力檢測,是世界各國防控時都要同樣注重的。」
外國在穗留學生如何防疫?鍾南山表示,外國學生和中國學生沒有區別,應該同等對待。近期,中國出現個別感染案例,但不代表疫情就會第二次暴發,大家可以逐步恢復工作、上學。「但如果你有外國的朋友來,還是需要小心、注意防範。」
「蚊子是否會傳播新冠肺炎?」
蚊子是否會傳播新冠肺炎?用於治療瘧疾的藥物會否對新冠肺炎的臨床治療有一定作用?面對鍾南山,來自非洲馬拉威共和國的遲姆維問了這個問題。
鍾南山表示,沒有證據顯示蚊子會傳播新冠肺炎,治療瘧疾的藥物可能會顯示出對新冠肺炎的一些治療作用,比如青蒿素等。但證據還不充分,需要更多的實踐證明,可以進行一些嘗試。
遲姆維是個90後,1994年生,南方醫科大學臨床醫學本科生,因為馬拉威醫生緊缺,遲姆維高中畢業後選擇到中國南方醫科大學學習,今年即將本科畢業。
有些小朋友出現了發熱等相關症狀,怎麼做出診斷?
剛果(金)籍兒科碩士研究生五賓向鍾南山提問,有些小朋友出現了發熱等相關症狀,怎麼做出診斷?
對此,鍾南山表示,兒童會得到更多的關注,如果兒童出現發熱症狀,先要診斷是普通流感還是新冠肺炎,並對家長做檢測。如果只是一般過敏性疾病,接觸了過敏源才會出現,用一些抗過敏的藥物,如果有效果一般就只是過敏。
「如果用了沒效果,就要考慮其他的可能。」鍾南山還介紹,(新冠肺炎患者)不是一定會有發熱症狀,50%的患者最初是沒有發熱症狀的。
怎麼教育孩子防範新冠病毒? 鍾南山表示,需要政府、家長、社區有一個正確的觀念,家長的觀念和說法對孩子有直接的影響,政府也要承擔責任。從病毒傳播的主要途徑來看,現在有一些說法在製造「歧視」,說只有某種人易感染,這是不對的,實際上所有人都易感染。
「在穗人員還要戴多久的口罩?」
對此,鍾南山表示,在外出去逛街、公園等人流不密集的空曠室外場地時,可能風險不大,但在人群密集的室內,比如如果開學後上課時,人與人之間並沒有足夠的距離,依然要保持佩戴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