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南山凌晨六點會見"病毒獵手" 期待儘快取得進展

2020-11-30 網易新聞

(原標題:鍾南山凌晨六點會見「病毒獵手」 期待儘快取得突破性進展)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廣州1月30日訊1月30日凌晨六點,鍾南山院士在廣州用一種特殊的方式會見了一位叫維爾特·伊恩·利普金(Walter Ian Lipkin)的美國教授,就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進行探討。

會談中,鍾南山院士從早期病例開始,到疫情發現、國內國際範圍的疫情進展以及現狀進行整體介紹,以及此次疫情和SARS、禽流感疫情的比較。

利普金教授充分肯定了中國在這次疫情中的表現,並且表達了國際上對武漢疫情的關注和期待,希望能夠有更多的國際合作。利普金說,有很多國際頂級科研團隊期望參與到此次疫情防控中,和中國一起共渡難關。

據參加會談的藍迪國際智庫平臺成員、中山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陸家海教授介紹,雙方認為疫情的研究應結合病毒學研究、流行病學研究、臨床研究、數據研究等多學科進行,加強科學家之間的相互協作,以數據導向為基礎,做好綜合性研判,提高診治水平,儘快取得突破性進展。

說起利普金教授,在國際流行病學領域聲名顯赫,被Discover雜誌譽為「世界上最知名的病毒獵手」。利普金教授現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Mailman公共衛生學院感染與免疫中心主任,是國際公認的利用分子方法進行病原體發現的權威專家,有著超過30年的診斷、微生物發現和疫情應對的經驗。過去幾十年來,一直置身於世界疫情爆發的最前線,包括紐約西尼羅病毒 (1999年)、中國SARS(2003年)、MERS (2012-2016年)、美國寨卡(2016年)和印度腦炎 (2017年)。

利普金教授與中國有很深的緣源,是中國人民的親密朋友。2003年,他是首批應邀來京協助中國抗擊SARS的國際知名專家,為中國迅速控制疫情做出了重要貢獻。此後,他協助中方建立了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廣州生物醫藥研究所等研究機構。2013年,利普金教授與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籤約組建了病原發現聯合實驗室,在病毒發現、疾病診斷及疫苗研製等領域與中方展開多方面的合作和交流。2016年1月,利普金教授在2015年度中國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獲得中國為外籍科學家頒發的最高榮譽獎項: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2020年1月3日,中國駐紐約總領事黃屏向利普金教授轉交了由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頒發的「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紀念章」。這枚紀念章充分肯定了利普金教授為推進中美科技交流、促進兩國友好所做出的傑出貢獻。

1月28日,利普金教授來華,1月29日晚抵達廣州。他原本與鍾南山教授的會見定在1月30日上午9時,但鍾南山昨晚臨時接到北京通知,今天一早就要趕到機場。於是兩人的會見變成了這樣一種形式,利普金教授早上6點來到鍾南山家的樓下,與鍾一同乘車去機場,兩人在車上、機場大廳外、貴賓室進行了交談。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疫情自爆發起,利普金教授即與中方人士保持密切聯繫。他在給中方專家的郵件中表示:「作為中國人民的親密朋友,我有責任為中國提供服務。我很榮幸能立即與你們的科學家、院士和公共衛生領域領導人一起,調查情況並展開科學研究。我將利用我以往在全球突發疾病新發傳染病爆發事件中所積累的經驗,對爆發狀況做出合理評估。我將完全分享我所在的感染和免疫中心的技術和資源,並以中方認為有助於應對當前疫情的任何方式提供幫助。」

據藍迪國際智庫的資料顯示,哥倫比亞大學感染與免疫研究中心是世界知名的生物防禦和新發傳染病研究中心,也是世界衛生組織的診斷研究中心。該研究中心自2001年成立以來,產生一系列卓越的研究成果,包括首次推出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SARS)敏感診斷試驗;進一步證實MERS病毒起源於蝙蝠的理論;發現在世界範圍內蝙蝠都是大量冠狀病毒的主要攜帶體。

學起來!鍾南山親自示範如何正確摘口罩

如何正確戴口罩很重要,但摘口罩也有講究,一起來看看,鍾南山院士為大家親身示範的摘口罩的正確方式。快點記下來!

疫情還要持續多久?鍾南山:不會像當年SARS那麼久

鍾南山:當年SARS持續了差不多五六個月,但我相信這個新型冠狀病毒不會持續那麼長。因為我們在第三波疫情開始後,國家層面已經採取強力的措施,特別是早發現、早隔離,這兩條做到了,我們有足夠的信心防止大爆發或者重新大爆發。當然,我們很多科研攻關還在持續做。

本文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林啟輝_NB13068

相關焦點

  • 「病毒獵手」來訪,鍾南山凌晨6點面談,他的忠告為何讓人汗顏?
    近日,素有「病毒獵手」之稱的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流行病學教授維爾特·伊恩·利普金到訪中國,他的到來讓許多人感到歡欣鼓舞。30日,鍾南山院士為了在繁忙的日程中擠出時間來見他,凌晨6點就開始了跟他的會談。之所以人們稱維爾特·伊恩·利普金為「病毒獵手」,是因為他傑出的學術成就與豐富的實踐經驗,這些相關的內容在上一篇文章已經比較詳細地介紹了,這裡就不再重複。
  • 點讚!鍾南山院士全程英語與歐洲分享中國抗疫經驗!
    我們中國是最早全國總動員打響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國家,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與高效指揮部署下,經過我們14億中國人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不畏艱難的抗擊疫情,目前,我國的疫情形勢得到有效遏制,我們已經取得重大階段勝利,各方面的數據與情況也都在不斷向著積極良好與最終全面徹底勝利的方向發展。
  • 聯手恆大鐘南山抗疫進展神速 哈佛醫學院院長:史無前例
    哈佛鐘南山恆大共同召開線上會議今年2月,恆大集團攜手哈佛大學、廣州呼吸健康研究院成立"中美新冠病毒肺炎科研攻關專家組",因匯集中美最頂尖醫療科研專家,被網友稱為國際抗疫"豪華天團",一舉一動備受關注。5月15日,哈佛醫學院召開線上媒體發布會,首次披露三方合作抗疫最新進展。
  • 鍾南山:注意新冠病毒「環境傳人」,國內防控面臨兩大風險
    12月19日,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出席2020金域醫學學術委員會專題研討會時表示,新冠病毒的傳播出現新課題——環境傳播,需要科學家尋找規律並研究預防措施。鍾南山指出,目前國內疫情防控面臨兩大風險,一是境外輸入,二是新冠病毒通過環境進行傳播。「冷鏈外包裝的病毒會不會使人感染?病毒濃度達到多高會出現感染?病毒能夠存活多少天?這些新問題都需要我們找出規律,研究預防措施。」總結中國的抗疫經驗,鍾南山認為,關鍵還是做到了四早:早防護、早診斷、早隔離、早治療。「其中早診斷、早隔離是非常關鍵的一環。
  • 鍾南山:基本支持病毒來自蝙蝠 疫情不會全國大爆發
    流行病研究表明2019-nCoV感染肺炎患者年齡中位數為59歲,56%為男性,病毒感染平均潛伏期為5.2天(95%置信區間為4.1至7.0),95%分布點為12.5天。病毒傳播力平均值在2.2。發熱仍是2019-nCoV感染患者的典型症狀,雖也見有無症狀感染者報導,但不是主體,就目前防控來說仍需集中力量關注大多數。
  • 鍾南山,你怎麼什麼都敢說?
    17年前,一場非典,讓鍾南山一戰成名;17年後,一場病毒,讓他再次成為「國民」偶像。這一次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也因為鍾南山院士的及時出現,給群眾指明了方向,吃了一顆定心丸。《人民日報》曾這樣評價鍾南山先生:「84歲的鐘南山,有院士的專業,有戰士的勇猛,更有國士的擔當」。
  • 前沿研究丨鍾南山院士:中國抗擊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戰略與進展
    本文選自中國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2020年第10期作者:劉薇,關偉傑,鍾南山來源:Strategies and Advances近日,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學專家鍾南山教授科研團隊在中國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2020年第10期「新冠病毒肺炎專刊」上撰文,總結了中國抗擊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戰略與進展。
  • 病毒獵手,發現魔鬼的人們
    阻止病毒傳染給人類,阻止大流行病爆發,這就是病毒獵手的工作,他們是科學最前線的冒險家,卻默默無聞。病毒獵手其實能帶來巨大回報——有一種情況其實經常在發生,比如在偏遠的村莊,病毒被提前發現和預估,很少的人死了、埋了,其餘少數人隔離痊癒了,疫情結束了,故事結束了。外面的人們會知道嗎?不會。
  • 鍾南山院士分享中國抗擊新冠病毒肺炎的戰略和進展
    這些措施能夠有效地控制病毒傳播,然而鍾南山團隊也提醒,目前如何管控境外輸入病例,從而避免局部地區疫情的相繼暴發仍是一個挑戰。病毒的傳播途徑針對大眾關注的傳播途徑,鍾南山等人總結到:與含有病毒或被汙染物的飛沫
  • 女明星質疑鍾南山,那讓我告訴你這一年鍾院士做了什麼貢獻
    頗費周折,鍾南山才擠上了傍晚5點多從廣州南開往武漢的高鐵。走得非常匆忙,他甚至沒有準備羽絨服,只穿了一件咖啡色格子西裝。上車無座,他被安排在餐車一角。當天,鍾南山在餐車小憩的照片刷屏微信朋友圈:滿臉倦容,眉頭緊鎖,閉目養神,身前是一摞翻看的文件……1月19日下午,鍾南山、袁國勇、李蘭娟、曾光、杜斌和高福進行武漢疫情研討後,立馬前往金銀潭醫院進行實地走訪。
  • 鍾南山:警惕新冠病毒出現環境傳人
    12月19日,在出席2020金域醫學學術委員會專題研討會時,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鍾南山表示,新冠病毒的環境傳播是新出現的課題,需要科學家尋找規律並研究預防措施。鍾南山表示,近段時間,國內一些地方出現了零星本土病例,國內疫情防控面臨兩大風險,一是外部因素影響,即境外輸入;二是新冠病毒通過環境進行傳播。「冷鏈外包裝的病毒會不會使人感染?病毒濃度達到多高會出現感染?病毒能夠存活多少天?這些新問題都需要我們找出規律,研究預防措施。」
  • 鍾南山:無雙國士 醫教雙馨
    教育小微帶你走近他的教育故事↓↓↓無雙國士 醫教雙馨——記2020年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廣州醫科大學教授鍾南山9月5日晚11點多,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簡稱廣醫一院)科研團隊成員關偉傑還在實驗室分析新冠病毒感染特徵。
  • 武漢病毒所病毒雙特異性螢光標記研究取得進展
    近日,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王漢中領導的研究團隊在利用納米材料標記病毒以用於病毒與宿主細胞相互作用的可視化相關研究中繼續取得研究進展,相關文章發表於生物材料領域的專業期刊Biomaterials上。病毒的單顆粒標記和示蹤技術為我們揭示病毒和宿主細胞間的相互作用過程提供新的視野和平臺。
  • 愛滋病病毒研究取得重大進展 疫苗可能很快面世
    科學家正開發一種用於預防愛滋病的疫苗 中國網11月3日訊 據卡達半島電視臺網站11月1日報導,一項關於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的結構的研究取得了重大進展,這可以幫助科學家儘快地開發疫苗,從而預防這項致命的疾病。
  • 鍾南山最新研判
    《中國臨床科技進展與新冠疫情防控》主旨演講,對當前疫情、新冠病毒與冬季流感共同感染等問題作出最新研判。隨著冬季來臨,流感進入暴發期,鍾南山提醒,未來會出現同時患有流感和新冠的患者。目前收到的反饋情況中,已經有4例同時患有流感和新冠的病例。基於此,未來就需要快速的檢測設備,快速檢測出是新冠還是流感。鍾南山表示,新冠防控措施使流感季縮短。目前來看,流感和新冠防護方法是一樣的,都是通過戴口罩等方式。
  • 單病毒示蹤研究取得進展
    在愛滋病毒感染靜息CD4 T淋巴細胞的過程中,病毒跨越皮質肌動蛋白柵欄結構是一個關鍵步驟,但其具體機制仍有待研究。
  • 鍾南山:新冠病毒「環境傳人」是新課題
    以「科技助力新冠防控 數據驅動醫學發展」為主題的2020金域醫學學術委員會專題研討會在廣州召開,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出席研討會並提出一個新課題:新冠病毒通過環境傳播。他說,「這是一個新問題,需要科學家尋找規律、研究預防,更快篩查被傳染者。
  • 鍾南山團隊:蘇州雷允上六神膠囊(丸)等中藥有抑制新冠病毒作用
    2月18日下午,廣東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通報廣東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相關情況,重點介紹廣東目前疫情防控科技攻關進展情況。針對中醫藥在治療新冠肺炎的情況,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以及廣州呼吸健康研究院教授楊子峰對現場記者提問做出回答。
  • 新冠病毒變異後現有疫苗還管用嗎?鍾南山回應
    英格蘭首席醫療官克裡斯·惠蒂19日在一份聲明中說,經過相關研究和模型分析,專家們認為新報告的變異病毒「能夠更快地傳播」。然而,病毒傳播速度更快並不意味著其致病性更強。在病毒眼裡,繁殖和更廣泛傳播才是目標,而非殺死宿主。因此有些病毒在強化自身傳播能力的同時,甚至會朝著致病性更弱的方向進化。
  • 鍾南山爺爺的戰「疫」全記錄,是孩子最好的勵志課!
    接著就是繼續開會討論、研究,一直到下午五點,會議結束後又馬上乘機飛往北京。 1月19日到達武漢調研 晚上九點多,抵達北京,剛入住酒店便又接到國家衛健委的通知,馬上進行緊急會議,當時已經十一點鐘。在國家衛健委一直開會到凌晨一點半,回到房間休息時已是凌晨兩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