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素有「病毒獵手」之稱的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流行病學教授維爾特·伊恩·利普金到訪中國,他的到來讓許多人感到歡欣鼓舞。
30日,鍾南山院士為了在繁忙的日程中擠出時間來見他,凌晨6點就開始了跟他的會談。
之所以人們稱維爾特·伊恩·利普金為「病毒獵手」,是因為他傑出的學術成就與豐富的實踐經驗,這些相關的內容在上一篇文章已經比較詳細地介紹了,這裡就不再重複。凌晨6點,鍾南山急著見面的「病毒獵手」,他是誰?
正因為利普金教授的學識、經驗,在疫情緊急的關鍵時刻,他的來訪及基於目前疫情現狀提出的意見建議可謂雪中送炭。
利普金教授與中國的結緣,是因為上一次舉世矚目的抗擊非典的戰鬥。
2003年暴發的非典疫情讓許多人的生活發生了改變。
當時未知的恐懼籠罩在許多人的心頭。
時隔多年,利普金對於當初的一幕記憶猶新。
在接到中國方面的邀請後,利普金準備來華幫助相關機構共同研究非典的致病機理與應對方案。
利普金教授準備動身去中國的那天早上,他的孩子不停地哭泣。
他帶了一個大箱子,裡面裝滿了口罩、鞋套、SARS測試套件等。在飛往中國的班機上,只有3個人。
他到達中國後,看到前所未有的景象,整個北京空蕩蕩的,一如現在的武漢。
他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他曾向相關部門建議立即禁止人們在路邊吐痰,半個小時後,情況就發生了改變。
這一次,到訪中國後,利普金實地考察了中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防控情況,並與鍾南山及一些科研機構的工作人員進行了交流,分享了他的看法。
他在稱讚中國防控此次疫情的迅速反應的同時,也提出了兩個建議:
一是全世界的科學家要加強與中國的科學家的交流合作,共同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二是要防止此類情況的再次發生,必須採取措施限制野生動物的市場交易。因為這可能是疫情暴發的一個重要原因。
而他的這個忠告,其實早就提出過。
當年在抗擊非典的過程中,流行病學的專家們得到的共同結論就是野生動物身上攜帶的病毒可能是疫情暴發的起因。
而利普金經過多年的研究證實,蝙蝠是大量冠狀病毒的主要攜帶體。
因此,如何防止蝙蝠等野生動物將這些危險的病毒進入人群是一件極其重要的防護措施。
這個問題在中國顯得更為突出。
在中國,許多地方都有食用各種野生動物的習慣,有的地方以此為飲食文化的一大特色。
有的人更是以食用各種野生動物為榮,甚至以各種獵奇的方式博得人們的關注。
幾年前,一個網絡上甚至出現兩位年輕女性直播吃蝙蝠的視頻。這些畫面讓一些人毛骨悚然,可一些人卻津津樂道。
歷史似乎在重複。
大約18年前,一種後來被證實名為「SARS」病毒在中國南部一個城市的野生動植物市場上出現,由此引發了非典的疫情。
在這個疫情中,32個國家發現的確認病例達8000多例,死亡人數超過了800人。
而此次暴發於武漢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經過檢測,與非典病毒的相似性達到80%。
利普金教授日前在美國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如果關閉了野生動物市場,那麼很多此類爆發將成為過去。
而這樣的忠告與提醒,2010年,鍾南山也公開在媒體上發表過,他當時表示,野生動物市場是引發新型病毒的一個重要來源,而當時他提到的風險城市就有武漢。
此次,利普金作為「病毒獵手」來華訪問,再次提到關閉野生動物市場,他這一次忠告應當讓許多人感到汗顏:為什麼會這樣?
武漢疫情的爆發其實再次提出了一個老問題:我們究竟應該如何從根本上解決現實存在的野生動物市場這個問題?
本百家號持續關注疫情發展,以公眾視角追蹤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