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獵手」來訪,鍾南山凌晨6點面談,他的忠告為何讓人汗顏?

2020-12-04 肖申克講故事

近日,素有「病毒獵手」之稱的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流行病學教授維爾特·伊恩·利普金到訪中國,他的到來讓許多人感到歡欣鼓舞。

30日,鍾南山院士為了在繁忙的日程中擠出時間來見他,凌晨6點就開始了跟他的會談。

之所以人們稱維爾特·伊恩·利普金為「病毒獵手」,是因為他傑出的學術成就與豐富的實踐經驗,這些相關的內容在上一篇文章已經比較詳細地介紹了,這裡就不再重複。凌晨6點,鍾南山急著見面的「病毒獵手」,他是誰?

正因為利普金教授的學識、經驗,在疫情緊急的關鍵時刻,他的來訪及基於目前疫情現狀提出的意見建議可謂雪中送炭。

利普金教授與中國的結緣,是因為上一次舉世矚目的抗擊非典的戰鬥。

2003年暴發的非典疫情讓許多人的生活發生了改變。

當時未知的恐懼籠罩在許多人的心頭。

時隔多年,利普金對於當初的一幕記憶猶新。

在接到中國方面的邀請後,利普金準備來華幫助相關機構共同研究非典的致病機理與應對方案。

利普金教授準備動身去中國的那天早上,他的孩子不停地哭泣。

他帶了一個大箱子,裡面裝滿了口罩、鞋套、SARS測試套件等。在飛往中國的班機上,只有3個人。

他到達中國後,看到前所未有的景象,整個北京空蕩蕩的,一如現在的武漢。

他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他曾向相關部門建議立即禁止人們在路邊吐痰,半個小時後,情況就發生了改變。

這一次,到訪中國後,利普金實地考察了中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防控情況,並與鍾南山及一些科研機構的工作人員進行了交流,分享了他的看法。

他在稱讚中國防控此次疫情的迅速反應的同時,也提出了兩個建議:

一是全世界的科學家要加強與中國的科學家的交流合作,共同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二是要防止此類情況的再次發生,必須採取措施限制野生動物的市場交易。因為這可能是疫情暴發的一個重要原因。

而他的這個忠告,其實早就提出過。

當年在抗擊非典的過程中,流行病學的專家們得到的共同結論就是野生動物身上攜帶的病毒可能是疫情暴發的起因。

而利普金經過多年的研究證實,蝙蝠是大量冠狀病毒的主要攜帶體。

因此,如何防止蝙蝠等野生動物將這些危險的病毒進入人群是一件極其重要的防護措施。

這個問題在中國顯得更為突出。

在中國,許多地方都有食用各種野生動物的習慣,有的地方以此為飲食文化的一大特色。

有的人更是以食用各種野生動物為榮,甚至以各種獵奇的方式博得人們的關注。

幾年前,一個網絡上甚至出現兩位年輕女性直播吃蝙蝠的視頻。這些畫面讓一些人毛骨悚然,可一些人卻津津樂道。

歷史似乎在重複。

大約18年前,一種後來被證實名為「SARS」病毒在中國南部一個城市的野生動植物市場上出現,由此引發了非典的疫情。

在這個疫情中,32個國家發現的確認病例達8000多例,死亡人數超過了800人。

而此次暴發於武漢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經過檢測,與非典病毒的相似性達到80%。

利普金教授日前在美國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如果關閉了野生動物市場,那麼很多此類爆發將成為過去。

而這樣的忠告與提醒,2010年,鍾南山也公開在媒體上發表過,他當時表示,野生動物市場是引發新型病毒的一個重要來源,而當時他提到的風險城市就有武漢。

此次,利普金作為「病毒獵手」來華訪問,再次提到關閉野生動物市場,他這一次忠告應當讓許多人感到汗顏:為什麼會這樣?

武漢疫情的爆發其實再次提出了一個老問題:我們究竟應該如何從根本上解決現實存在的野生動物市場這個問題?

本百家號持續關注疫情發展,以公眾視角追蹤熱點新聞。

相關焦點

  • 鍾南山凌晨六點會見"病毒獵手" 期待儘快取得進展
    (原標題:鍾南山凌晨六點會見「病毒獵手」 期待儘快取得突破性進展)
  • 鍾南山給菸民的3句忠告,香菸隱藏的危害,遠遠超出我們的想像
    今年年初的一場疫情,讓我們認識了一位84歲的老人——鍾南山院士。雖然已經八十多歲的高齡,但依然奮鬥在防疫的第一線,嚴謹認真的工作態度,著實令我們很多人汗顏。其實,除了對於工作的嚴謹認真之外,生活中的鐘南山也絲毫不鬆懈,他始終堅持運動與鍛鍊,雖然已是高齡,但整個人看起來很矍鑠,比很多同齡人都要精神的多。
  • 女明星質疑鍾南山,那讓我告訴你這一年鍾院士做了什麼貢獻
    頗費周折,鍾南山才擠上了傍晚5點多從廣州南開往武漢的高鐵。走得非常匆忙,他甚至沒有準備羽絨服,只穿了一件咖啡色格子西裝。上車無座,他被安排在餐車一角。當天,鍾南山在餐車小憩的照片刷屏微信朋友圈:滿臉倦容,眉頭緊鎖,閉目養神,身前是一摞翻看的文件……1月19日下午,鍾南山、袁國勇、李蘭娟、曾光、杜斌和高福進行武漢疫情研討後,立馬前往金銀潭醫院進行實地走訪。
  • 病毒獵手,發現魔鬼的人們
    病毒獵手其實能帶來巨大回報——有一種情況其實經常在發生,比如在偏遠的村莊,病毒被提前發現和預估,很少的人死了、埋了,其餘少數人隔離痊癒了,疫情結束了,故事結束了。外面的人們會知道嗎?不會。作為「預測」項目的一部分,研究人員對泰國春武裡的蝙蝠、豬和人進行採樣,在動物身上尋找致命病毒,防止它們傳染給人。攝影:MONTAKAN TANCHAISWAT, USAIDBeatrice Hahn,微生物學家、病毒獵手,多年來一直尋找愛滋病病毒起源,訪遍從坦尚尼亞到剛果河和喀麥隆南部的黑猩猩群落。
  • 淚目,84歲鍾南山院士連線央視節目突然「短路」,他實在太累了
    在節目進行到21:56時,鍾南山院士回答了解病毒病源情況,「…第二,這個病源是什麼,它的源頭是什麼動物現在基本上還不清楚,只是從各方面流行病學的調查的話,它是來自野生動物,可能性比較大像竹鼠,獾這一類的。那麼它那要進一步注意的是什麼?
  • 鍾南山:新冠病毒「環境傳人」是新課題
    以「科技助力新冠防控 數據驅動醫學發展」為主題的2020金域醫學學術委員會專題研討會在廣州召開,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出席研討會並提出一個新課題:新冠病毒通過環境傳播。他說,「這是一個新問題,需要科學家尋找規律、研究預防,更快篩查被傳染者。
  • 為何保持下水道通暢很重要?屍體解剖有何意義?鍾南山院士回應了...
    他表示,磷酸氯喹與其他藥物對比,對治療發熱和病毒更快,而且副作用不大。2. 中藥可以放心用嗎?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 我很重視中藥在實驗室對新冠病毒的作用情況,一旦有證據,中藥可以放心用,特別是早中期。"
  • 鍾南山提出新冠病毒「環境傳人」新課題
    「現在我們八九百人在這裡開會,應該說是身處和平環境,很不容易!」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鍾南山話風一轉,提出一個新課題:「環境傳人」,這是一個大課題,需要科學家尋找規律、研究預防,更快篩查被傳染者。
  • 鍾南山:關注新冠病毒「環境傳人」
    「(新冠病毒)原來是人傳人,現在出現了一個新的課題,環境傳人。」12月19日,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表示,新冠病毒的環境傳播是新出現的課題,需要科學家尋找規律並研究預防措施。鍾南山指出,國內疫情防控面臨兩大風險,一是境外輸入,二是新冠病毒通過環境進行傳播。「冷鏈外包裝的病毒會不會使人感染?病毒濃度達到多高會出現感染?病毒能夠存活多少天?
  • 對鍾南山院士新冠病毒「環境傳人」的研判不可姑妄聽之
    「(新冠病毒)原來是人傳人,現在出現了一個新的課題,環境傳人。」12月19日,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表示,新冠病毒的環境傳播是新出現的課題,需要科學家尋找規律並研究預防措施。近期鍾南山院士又作出新的預判——新冠病毒不但會「人傳人」,還會「環境傳人」,對鍾南山院士的這個研判人們應該引起重視,且不可姑妄聽之。 我國一些地方相繼出現散發病例,有的患者與感染者根本沒有接觸,結果感染了新冠病毒,這是不是「環境傳人」在作祟?謎底有待於醫學專家們進一步揭開。對於防止新冠病毒人際傳播,我國所做的工作和採取的措施世界有目共睹。
  • 鍾南山:密切關注新冠病毒「環境傳人」
    「(新冠病毒)原來是人傳人,現在出現了一個新的課題,環境傳人。」12月19日,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表示,新冠病毒的環境傳播是新出現的課題,需要科學家尋找規律並研究預防措施。自7月起,全國各地本土散發疫情「烽火四起」,形勢複雜。
  • 鍾南山:無雙國士 醫教雙馨
    「共和國勳章」獲得者2020年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廣州醫科大學教授鍾南山教育小微帶你走近他的教育故事↓↓↓無雙國士 醫教雙馨——記2020年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廣州醫科大學教授鍾南山9月5日晚11點多,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簡稱廣醫一院)科研團隊成員關偉傑還在實驗室分析新冠病毒感染特徵。
  • 鍾南山提出:關注新冠病毒「環境傳人」新課題
    「(新冠病毒)原來是人傳人,現在出現了一個新的課題,環境傳人。」12月19日,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表示,新冠病毒的環境傳播是新出現的課題,需要科學家尋找規律並研究預防措施。自7月起,全國各地本土散發疫情「烽火四起」,形勢複雜。
  • 戰「疫」中的鐘南山:守護蒼生
    他判斷,兩者相比,儘管有很多同源性,但應是平行的完全不同的兩種病毒。這種新型病毒到底有多危險,會怎麼變異,他並不了解。這正是他憂慮的地方。抗擊非典那年鍾南山67歲,今年84歲,17年的歲月在他青絲上留痕,秋霜似的白髮籠在他的額頭。想不到耄耋之年他還要與病毒交戰!有網民說:「他勸別人不要去武漢,他卻去了。明知道老年人最易感染。」在高速行駛的車上,他不知是怎樣一種心情。
  • 鍾南山:新冠病毒「環境傳人」需研究預防措施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廣州12月19日電(中青網·中青報記者 林潔)「(新冠病毒)原來是人傳人,現在出現了一個新的課題——環境傳人。」1月20日,鍾南山曾以連線嘉賓的身份出現在央視「新聞1+1」節目中,明確提出「病毒肯定人傳人」的論斷。
  • 鍾南山提出新課題:關注新冠病毒「環境傳人」
    「(新冠病毒)原來是人傳人,現在出現了一個新的課題,環境傳人。」12月19日,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表示,新冠病毒的環境傳播是新出現的課題,需要科學家尋找規律並研究預防措施。鍾南山指出,國內疫情防控面臨兩大風險,一是境外輸入,二是新冠病毒通過環境進行傳播
  • 鍾南山敲響警鐘:新冠病毒出現「環境傳人」
    近日,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出席了在廣州舉行的2020金域醫學學術委員會專題研討會。本次學術研討會中,鍾南山提及新冠病毒「環境傳人」以及「粵港澳大灣區科研合作」等話題。在研討會上,鍾南山院士向世界敲響警鐘,稱:「新冠病毒的研究進入了一個新的課題就是『環境傳人』。
  • 鍾南山:新冠病毒傳播出現「環境傳人」冬季對病毒檢測要求要更快
    鍾南山在發言中表示,現在,新冠病毒研究還出現一個值得關注的課題,就是環境傳人,貨櫃、外包裝等接觸者,什麼樣的情況會感染,環境裡病毒要達到多少濃度會出現感染,能夠存活多少天?這就需要我們這一行業的人來找出它的規律。
  • 「病毒獵手」利普金:新冠病毒或已在人群中傳播數十年 後來發生...
    「病毒獵手」利普金:新冠病毒或已在人群中傳播數十年 後來發生致命突變  Winnie Lee • 2020-04-06 11:28:28 來源:前瞻網 E5838G0
  • 鍾南山:基本支持病毒來自蝙蝠 疫情不會全國大爆發
    流行病研究表明2019-nCoV感染肺炎患者年齡中位數為59歲,56%為男性,病毒感染平均潛伏期為5.2天(95%置信區間為4.1至7.0),95%分布點為12.5天。病毒傳播力平均值在2.2。發熱仍是2019-nCoV感染患者的典型症狀,雖也見有無症狀感染者報導,但不是主體,就目前防控來說仍需集中力量關注大多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