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止病毒傳染給人類,
阻止大流行病爆發,
這就是病毒獵手的工作,
他們是科學最前線的冒險家,
卻默默無聞。
病毒獵手其實能帶來巨大回報——
有一種情況其實經常在發生,
比如在偏遠的村莊,
病毒被提前發現和預估,
很少的人死了、埋了,
其餘少數人隔離痊癒了,
疫情結束了,
故事結束了。
外面的人們會知道嗎?
不會。
病毒專家、病毒獵手Supaporn Wacharapluesadee和她的團隊準備從果蝠中採集血液樣本。她去往泰國各地的森林,偏遠村莊和山洞,尋找未被發現的病毒。1月9日,她檢測出第一例中國境外新冠確診病例。
攝影:MONTAKAN TANCHAISWAT, USAID
Supaporn Wacharapluesadee,病毒學家、病毒獵手,她曾走進泰國各地森林、偏遠村莊和散發著麝香味的洞穴。21世紀初,她和同事捕獲932隻蝙蝠,抽血後放生,然後回到實驗室,檢測到了引起狂犬病的麗沙病毒;1998年,她轉向致命的尼帕病毒,她檢測了12種蝙蝠上千份唾液、尿液和血液標本,從群居的尖耳泰國狐蝠身上終於發現了尼帕病毒令人擔憂的感染特徵。
在放生前,獸醫採集了這隻果蝠的血樣,並給它餵了一些營養液。作為「預測」項目的一部分,研究人員對泰國春武裡的蝙蝠、豬和人進行採樣,在動物身上尋找致命病毒,防止它們傳染給人。
攝影:MONTAKAN TANCHAISWAT, USAID
Beatrice Hahn,微生物學家、病毒獵手,多年來一直尋找愛滋病病毒起源,訪遍從坦尚尼亞到剛果河和喀麥隆南部的黑猩猩群落。每天很早起床,無數次收集臭氣燻天的黑猩猩尿液與糞便,而Hahn的研究也證實了科學家的猜測:黑猩猩是與愛滋病毒最近的天然宿主。這種病毒很有可能通過野味傳染了人,從而導致愛滋病大流行。
攝影:Anup Shah
早在2013年《海峽日報》的採訪中,
著名病毒獵手王林發就預言:
「我幾乎可以肯定,
在未來10年裡,
會出現一種由蝙蝠傳播的新型致命病毒。」
2019年2月,
王林發在發表的病毒記錄中,
認為蝙蝠身上的最易傳染給人類,
並引發大流行病的病毒,
是冠狀病毒。
精準得可怕。
在美國陸軍位於猶他州的杜格威試驗場,一位微生物學家正在使用一種模擬神經毒劑。
攝影:DOUGLAS C. PIZAC, ASSOCIATED PRESS
病毒無處不在。
一個針頭就可容納約一億個新冠病毒。
地球上的病毒加在一起,
重量超過所有動植物。
應該說病毒獵手是在排雷,
尋找、排除潛藏人類身邊、
一旦爆炸便殃及性命的病毒炸彈。
尋找病毒來源
動物能傳染給人的疾病,
被稱作人畜共患疾病。
在哺乳動物和鳥類身上,
潛伏160萬不為人知的病毒,
其中半數可能傳播感染人類。
在寮國佔巴塞省,研究人員正從野生動物身上取樣。
攝影:MONTAKAN TANCHAISAWAT, USAID (RIGHT)
人類開發荒野之時,
正在悄然拉近自己和病毒的距離。
原本不會傷害人類的病毒,
傳染給人類的風險逐漸增加,
這被稱為「溢出傳染」。
例如愛滋病病毒,
黑猩猩是它最近的天然宿主,
通過食用野味傳染給人類,
此後愛滋病大流行,
致使3200萬人喪生。
研究人員正在檢測蝙蝠聚居地附近農場裡的豬,以發現蝙蝠傳染給豬的病毒,它們也有可能威脅到人類健康。1998年,在馬來西亞和新加坡,致命的尼帕病毒從豬傳染給了人。
攝影:RICHARD NYBERG, USAID
一隻好奇的小豬看著研究人員從周圍豬圈裡的豬身上取樣
攝影:RICHARD NYBERG, USAID
再如近來走進人們視野的蝙蝠,
身上有幾十萬種冠狀病毒,
早已是病毒專家的研究焦點,
太多惡名遠揚的病毒與之相關。
中華菊頭蝠是非典的原始攜帶者,
2018年的研究顯示,
人能從蝙蝠身上直接感染
類似SARS的病毒。
中華菊頭蝠標本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蝙蝠是麗沙病毒的檢測對象
(麗沙病毒會引起狂犬病);
中東呼吸症跟蝙蝠有關;
蝙蝠也是伊波拉病毒、
馬爾堡病毒儲蓄宿主的懷疑對象;
狐蝠屬的亞洲食果蝙蝠是尼帕病毒的儲蓄宿主;
亨德拉病毒也寄身於食果蝠……
象牙海岸一座村莊裡盤踞著大群草黃色的食果蝠。某些蝙蝠有攜帶伊波拉病毒的嫌疑,它們在非洲許多地區大量分布,常被當地人食用。
這隻紅色狐蝠是澳大利亞特有的蝙蝠,此時它正在接受亨得拉病毒檢測,亨得拉病毒是一種罕見同時具有潛在致命性的病毒,可從蝙蝠傳染到馬,再由馬傳染給人。
攝影:LYNN JOHNSON,國家地理
確定這些病毒到底活在哪兒,
它們怎麼通過一環環的生物,
蝙蝠的鮮血、黑猩猩的糞便、蚊蟲的叮咬……
最後悄無聲息蔓延到人類身上了?
這些都是病毒獵手致力探索的、
讓人頭皮發麻的秘密。
20世紀初黃熱病爆發的真正傳播者——埃及伊蚊
攝影:JOEL SARTORE
想像一下,20世紀初黃熱病爆發期間,美國軍醫中的病毒獵手在古巴叢林裡紮營。他們孵化蚊子卵,讓蚊子吸病人的血,然後叮咬健康的志願者,當然也包括病毒獵手自己,以此證明這種病的傳播,與衛生條件較差、細菌滋生無關,而是一種由雌性埃及伊蚊攜帶的病毒引起。
新的致命病毒
墨西哥犬吻蝠飛出洞穴去捕食的特寫。此後邦巴利病毒又在肯亞、幾內亞的蝙蝠身上被發現,分布非常廣泛。
攝影:JOEL SARTORE WITH COLE SARTORE,國家地理
2018年美國「預測」團隊,
首次在獅子山人家中、
犬吻蝠身上發現了新型伊波拉病毒:
邦巴利病毒。
這是已知的第6種伊波拉病毒,
也是首個在引發致命疫病大爆發前,
就被發現的病毒。
哥倫比亞大學的Simon Anthony,
他重點關注兩個病毒家族,
絲狀病毒(包括伊波拉),
冠狀病毒
(包括會引起鼻塞和咳嗽的多種常見病毒)。
伊波拉絲狀病毒
引發新冠肺炎的SARS-CoV-2病毒顆粒,在電子顯微鏡下的照片。
圖源:NATIONAL INSTITUTE OF ALLERGY AND INFECTIOUS DISEASES
一項野外冠狀病毒研究:
在五年時間裡,
對20個國家19000多隻動物進行檢測,
發現了100種不同的冠狀病毒,
絕大多數在蝙蝠身上。
在距離曼谷東南方向一小時車程的春武裡,隆蓬瑪瓦丁寺附近,「預測」項目的研究人員用了幾天時間,採集了一群蝙蝠的血液和其他樣本。為了防止多次重複採集,研究人員把它們的指甲塗成了紫色。
攝影:MONTAKAN TANCHAISAWAT, USAID
蝙蝠身上的幾十萬種冠狀病毒,
適應家畜在內的大量中間宿主,
經常發生突變或基因變化,
從良性毒株變成惡性病原體。
夜幕降臨,在泰國春武裡,幾千隻果蝠飛到附近果園的果樹上覓食。王林發2019年的研究顯示,冠狀病毒是蝙蝠身上最容易感染給人、引起大流行病的病毒。
攝影:MONTAKAN TANCHAISAWAT, USAID
而在數目龐雜的病毒中,
哪些具有能感染人類的基因先決條件,
感染後會有什麼後果,
哪種危險病毒容易傳染給人類,
這些是科學家們更關心的。
需要更多投資
相比事後處理而言,
針對預防的投資實屬微不足道。
過去十年間,
美國國際開發署的「預測」項目,
得到過2.07億美元的資助,
已經識別949種病毒,
創建了龐大的已知病毒資料庫,
還開發了低成本工具,
用於檢測動物和人體的血液樣本。
2020年3月和4月,
為應對新冠疫情和經濟救助,
美國國會撥款3萬億美元。
美國疾病控制中心用以檢測新冠病毒的測試套件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預測」項目的全球負責人Jonna Mazet說:「如果我們能研究透徹,哪些會致病哪些不會,如果我們知道是什麼讓病毒在物種間傳播,那麼我們就能極大地提高診斷水平,並大幅降低風險,開始有目標地尋找治療方法,甚至研發疫苗。」
2020年1月23日,來自疫情中心武漢的旅客在東京附近的成田機場接受檢疫。照片前景中的是一個熱成像監控器,用於檢查乘客體溫。
攝影:KYODO VIA AP IMAGES
而在此次各國疫情緊迫之際,
病毒獵手們也沒有閒著。
曼谷實驗室晝夜不停地工作,
寄望研究新冠病毒的生物特性;
王林發團隊近期宣布,
已研發出一種快速血清測試,
可以檢測出兩種清除病毒感染的抗體。
1947年4月,紐約皇后區聖貞德天主教學校的男孩排隊接受天花疫苗。疫苗出現前,這種病曾奪走很多人的生命。
攝影:BETTMANN, GETTY
實際情況是在危機爆發前,
公眾很難想像無形的威脅,
也很難籌集大量資金。
研究者們只能無奈。
危機前沒人意識到研究的意義,
危機爆發了他們要卻遭到指責。
病毒獵手和研究者們悄然平息了災難,
人們卻「平息」了那些前行者的功績。
2020年4月9日星期四,在華盛頓白宮詹姆斯·布雷迪新聞發布廳,安東尼·福奇博士和白宮冠狀病毒應對協調員Dr. Deborah Birx在聆聽總統唐納·川普總統關於新冠病毒的講話。
攝影:ANDREW HARNIK, AP PHOTO
王林發說:「如果這次新冠疫情被扼殺在搖籃裡,在死亡人數只有3人時就被控制住,人們會知道嗎?不會,而這種情況一直在發生,只是在偏遠的村莊,有人死了,埋了,故事就結束了,不是嗎?」
《華夏地理》2018/2019年典藏版
父親節限時特惠中!
進入《國家地理》官方微店盡情選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