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廣州市第78場疫情防控新聞採訪活動在廣州醫科大學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呼吸病學專家鍾南山與在穗工作學習的外國籍人士代表進行座談交流。疫情的最新情況如何?在穗外國籍人士最關心什麼?鍾南山給予了解答。
一進會場,鍾南山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和來自非洲等地的外籍人士一一握手,握手持續了三分鐘時間。19名外國代表向鍾南山介紹了自己在廣州的所見所聞,也提出了自己的疑問。
在與來自剛果(金)籍的五賓(Bindanda Mvuama Van Timothee)交流時,聽到他的介紹,鍾南山笑了,笑著用左手輕拍了拍他。「鍾南山院士我要感謝你,以前都在電視上看到你。」在隨後的介紹環節,五賓說,他知道鍾南山非常辛苦,希望今天能通過跟鍾南山的交流了解更多關於新冠肺炎疫情的情況。
來自赤道幾內亞的波波在中國6年了,他說:疫情發生後,我沒有回國,因為我相信中國會控制這個疫情,讓我們放心。他問鍾院士:「應該如何面對這個疫情?應該怎麼做?您告訴我們以後,我們可以告訴家人和朋友怎麼做。」
「謝謝大家,有些人只來了兩年三年,但是中國話講的特別好。」在自我介紹完畢後,鍾南山說,「考慮到語言習慣的問題,特別作了中英文版本的PPT介紹疫情的最新情況。」
鍾南山以《抗擊新冠肺炎的中國經驗》為題作了分享。分享的最後,他說:「OneWorld,OneFight.」
鍾南山:保持距離、要戴口罩「Debate of mask wearing,beneficial for prevention?(爭論:戴口罩能有效防護麼?)」4月15日舉行的廣州市第78場疫情防控新聞採訪活動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呼吸病學專家鍾南山解答了現場代表的疑問,把現場變成了英文講堂,告訴在穗工作學習的外國籍人士代表要戴口罩。
鍾南山說,儘管戴口罩是否能有效防護存在爭議,但他認為,戴口罩更重要的是能夠保護自己免受感染。在講解新冠肺炎的主要傳播途徑後,他提出,防控疫情的關鍵有兩點,一是保持距離,二是戴口罩。
針對在穗工作學習的外國籍人士代表的提問,鍾南山用英文給予了解答提問:外國在穗留學生如何防疫?
鍾南山:我認為外國學生和中國學生沒有區別,應該同等對待。近期,中國出現個別感染案例,但不代表疫情就會第二次爆發,大家可以逐步恢復工作、上學,但如果你有外國的朋友來,還是需要小心、注意防範。
鍾南山:如果一定要聚會,請戴上口罩問:對於非洲國家防控疫情怎麼建議?
鍾南山:疫情嚴重的國家需要封鎖,因為傳播的速度非常快。如果一定要聚集,比如開會,請戴上口罩。不只是在非洲,在人員聚集的場合都是一樣的。因為我們不知道每個人的「背景」。如果我去非洲,我會和當地政府人員認真討論這個問題。
鍾南山:4到16度適合病毒存活,南半球降溫需留意問:疫情發生後,我在廣州買了500個口罩給澳大利亞的父母,但是他們不願意戴,如何勸我爸媽戴口罩?澳大利亞馬上冬天了,他們不戴口罩的風險會不會變大?
鍾南山:在外國確實存在戴口罩人家會看不起你的情況,他們認為戴口罩是有病的表現。但是,戴口罩是預防別人傳染給你,特別是去人員密集的地方,戴口罩可以避免人家傳染給你。因為飛沫傳播,有人就是在電梯裡被傳染的。
新冠病毒在低溫環境下易傳播,4到16度適合它們存活,這是在南半球可能會傳播的原因,氣溫上升,病毒傳播則會下降。但預防得好,病毒發展可能會下降。新冠病毒隨著天熱傳播力會下降,氣溫下降確實要更加注意。
鍾南山:應該區分新冠肺炎感染和普通流感以及過敏性症狀問:有些小朋友出現了發熱等相關症狀,怎麼對他們做出診斷?
鍾南山:兒童會得到更多的關注,如果兒童出現症狀,會先診斷是普通流感還是新冠肺炎,並對家長做檢測。
如果是一般過敏性疾病,接觸了過敏源才會出現,用一些抗過敏的藥物,有效果一般就是過敏。如果用了沒效果,就要考慮其他的可能。不是一定要有發熱症狀,50%的患者最初是沒有發熱症狀的。
鍾南山:堅持運動對保持健康很有用問:我們可以從此次疫情學到什麼?對個人有哪些健康建議?
鍾南山:這對非洲國家來說是很重要的一課,此前中國有SARS這一課,我們對於新冠疫情有經驗,人們很快意識到這個疫情的嚴重。但是這還不夠,接下來,我們需要和野生動物和諧共處,一些習慣需要被禁止。
我曾經是400米跑的冠軍,但是很久前。我進入大學後到現在,一直健身。但是時間有限,工作結束後我回到家會健身,我保持了這個習慣,堅持運動對我保持健康很有用,也讓我看起來沒有那麼老。
鍾南山:家長的觀念和說法對孩子有直接的影響問:怎麼教育孩子防範新冠病毒?
鍾南山:我們需要政府、家長、社區有一個正確的觀念,家長的觀念和說法對孩子有直接的影響,政府也要承擔責任。從病毒傳播的主要途徑來看,現在有一些說法在製造歧視,說某種人易感染是不對的,實際上所有人都易感染。
鍾南山:大家多交流,可以彼此都少走彎路問:中國與其他國家如何守望相助?
鍾南山:我們除了支援口罩、呼吸機等,更重要是醫學交流合作。現在我們跟歐洲、美國,每個星期都有交流,今天下午還要跟印度交流。我們很願意和你說的越南等東南亞國家交流,我們目前的疫情防控有些是對的,有些可能是走彎路,大家多交流可以彼此都少走彎路。
(以上為記者翻譯)
(原題為《鍾南山院士和19個外籍人士座談,回答了這些大家關心的問題》)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