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質是怎麼消失的?一噸的木頭燒成灰,其它物質怎麼就消失了?

2020-10-18 星辰大海種花家

一噸木頭燒成炭還是不少的,但如果任其燒盡那麼就只剩下一小堆灰燼,剩下的物質就不多了,而煤炭的狀況也類似,熱值高的煤炭灰分比例比較低,熱值低的煤炭灰分比較高,灰分從10%-40%甚至更高。那麼問題來了,剩下的那些物質去哪了呢?

木材的燃燒過程

木材燃燒是一個司空見慣的過程,但要說其過程可能大家都有點糊塗,要說清楚過程,必須先來了解下木材的成分,因為燃燒就是一個劇烈的化學反應過程,木材的成分與之關係非常大!

高度放大的木材圖像,顯示纖維素纖維糾

木材的主要成分是纖維素,它是一種多糖,是植物細胞壁的主要結構成分,與半纖維素和果膠以及木質素結合在一起,構成了不同品質的木材,人體腸道內不含纖維素酶,因此即使人吃了木頭也不能消化,但很多以木材為食的白蟻或者蛀蟲有,所以它們能以木材為食!但無論這些纖維素或者半纖維素與果膠比例有多少差別,最終都是有碳氫氧元素組成三者比例為:

  • 碳約佔44%

  • 氫約佔6%

  • 氧約42.5%

  • 0.5%以下氮

  • 1%以下礦物質灰分

燃燒過程:木材在受熱時將會產生裂解反應,200℃主要生成形式是二氧化碳和水蒸氣以及甲酸乙酸以及各種易燃氣體,在200~280℃產生少量水汽及一氧化碳,在280~500℃,產生可燃蒸氣及顆粒;在500℃以上則主要是碳。

碳完全燃燒時生成二氧化碳,不完全燃燒時則生成一氧化碳,木材在燃燒過程中會內焰因氧氣不充分生成一氧化碳,等氣體跑到外焰時將會參與燃燒!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和水蒸氣將通過燃燒過程排入大氣,其他不可燃燒的礦物質等將遺留形成灰燼!

木材中的灰分比例大都不超過1%,草料類的灰分比稍高大約2%左右!一噸木材燃燒大約只留下10千克灰分,當然還有飛灰在燃燒過程中飄走了!

化學法應中的質量守恆

木材燃燒是化學變化過程,所有物質前後並不會發生改變,僅有的只是它們之前不同元素的組合方式發生了改變,而且在這個過程中氧氣參與進來了,因此木材燃燒總的質量是增加的,但氧氣加入後的燃燒反應生成大量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等這些氣體,隨風就不見了,留下一堆灰燼,給我們的感覺就是木材燃燒之後有質量不見了!其實在一個封閉系統中燃燒,質量前後是不會變化的,這就是化學反應中的質量守恆。

曾經歷史上出現過的燃素說並不是這樣認為,因為大家都發現可燃物燃燒之後都變輕了,所以認為可燃物因為含有燃素,燃燒過程釋放了燃素所以質量變輕了!但拉瓦錫在鎂的燃燒過程中發現,燃燒後的氧化鎂質量不減反增,所以燃素說就此破產了!

化學反應質量守恆就是由此發展演化出來的。

質量發生改變的燃燒

時間進入二十世紀初,愛因斯坦發表了《論動體的電動力學》的第二天接著發表了《物體的慣性和它所含的能量有關嗎?》,前後兩篇論文構成狹義相對論的核心,而後者則是著名的質能等價方程!

很多朋友以質能方程是愛因斯坦發現為由,認為他在原子彈和氫彈上做出決定性的貢獻,但其實愛因斯坦和核彈只有半毛錢關係!不過質能等價方程完全可以計算裂變和聚變過程中產生的質量虧損,以及過程中所釋放出的巨大能量!

當然上述過程指的是原子核內部的過程,但其實請不要忽略的一個結果就是,所有在有能量發生的過程都將伴隨著質量變化,即便它是一個化學過程,只是化學反應產生的這點質量變化實在是太可憐了,甚至沒有任何一個天平可以稱出來你家今年冬天取暖燒掉的煤有多少質量虧損,但卻已經可以讓你冬天在家裡光著膀子橫著走了!

比如100噸煤燃燒產生的質量虧損:

1千克標準煤:29260000焦耳

100噸為:2926000000000焦耳

那麼質量虧損為:0.00325克

估計得找個很精確的天平才能測得100噸煤燒掉後的質量虧損。

所以這個質量損失可以忽略不計,化學反應前後質量守恆也只有吹毛求疵的時候,或者跟人家撕逼的時候拿出來顯擺一下,實際操作是不可想像的。

相關焦點

  • 木頭燒成灰,減少的質量哪去了?質量為何會憑空消失?
    一噸木頭燒成灰,變輕了!那麼木頭「減肥」減哪去了呢?這似乎違背了我們從小接受的質量守恆定律,實際上加上產生的氣體質量也不夠。這個問題涉及到了宇宙「管理」一切物質的方法,下面通俗聊聊到底怎麼回事。質量哪去了?
  • 木頭燃燒後只剩下很少的灰,其餘的物質哪去了?
    1斤木頭燃燒後只剩下不到1兩的灰,還有9兩多的物質哪去了?這並不符合我們所知的守恆定律啊,到底是怎麼回事呢?,也不會無緣無故地消失,只能從一種狀態轉化為另外一種狀態,或者從一種物質轉化為另外一種物質。木材燃燒的過程是一種典型的化學變化,在進行化學反應的分析時,我們一般都會通過列出化學反應式的方式,來判斷舊物質的消耗以及新物質生成之間的對應關係,因此必須要找到參與化學反應的各種物質,然後通過對參與物質化學性質的分析,一般就會比較容易地判斷新生成的物質。
  • 1斤木頭燃燒後只剩不到1兩的木灰,那另外9兩多的物質去哪了?
    一大堆木材燃燒後只剩下一小堆木灰,消失的質量去哪裡了?後來一種新的理論建立可以完美的解釋木頭燃燒後失去的質量,這種理論就是質量守恆理論,所謂質量守恆定律就是指在一個孤立的系統中,任何物質不管發生什麼反應,它的總質量是不會發生改變的,質量守恆定律是自然界最基本的定律之一,質量守恆定律表示物質發生任何反應質量都不會消失,可是木頭的燃燒卻是減少質量的,這是怎麼回事呢?
  • 物質不會消失對嗎?十斤煤燃燒後只剩一斤灰,9斤物質去哪裡了?
    質量守恆是我們中學時候就學過的一個著名定律,在教科書上大家都明白是怎麼回事,但在生活中往往有很多因素擾亂我們的視線,比如話題中那十斤煤燃燒後只剩下一斤灰就是一個迷惑了很多人的話題,質量在哪裡守恆了,那9斤東西去哪了?
  • 物質轉化能量很容易,為何能量轉化為物質卻很難?這裡告訴你原因
    愛因斯坦6-3公式解釋質能守恆定律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平時我們燃燒木頭的時候,我們感覺木頭在燃燒之後,質量會越來越輕,當木頭燃燒完之後最終只剩下一堆木炭,這是否說明木頭消失了呢?其實木頭沒有消失,它只不過從木頭的形態變成了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微小固體顆粒和其他物質,還有釋放熱能,而這些物質和能量未來經過化學反應和物理反應之後依然可以變回一塊木頭,所以本質上木頭並沒有消失,它只不過暫時從木頭變成其他物質,並且還轉化成一部分能量,這就是質能守恆定律,根據質能守恆定律,物質可以轉化為能量,能量同樣也可以變回物質,不過這僅僅是理論上的結論,因為在現實生活中,物質轉化為能量隨處可見,
  • 一堆木頭燒完只剩下一點灰燼,物質哪裡去了?中學化學老師解釋過
    最近有個小朋友問,「一堆木頭燃燒後怎麼會剩下一點點灰燼?木頭中的物質那裡去了,都消失了嗎?」其實這個問題很簡單,相信很多朋友看到這個問題後都知道這其中的原因。在中學的時候化學老師已經給咱們解釋過了。咱們借著這個問題,一起來重溫一下我們在中學時代學過的化學知識吧!
  • 一斤木頭燃燒後,只剩下不到一兩的灰,還有9兩的物質哪去了
    但只要我們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幾乎所有物質燃燒之後都會出現虧損,而木頭的變化就是最明顯的,一斤木頭燃燒之後剩下的物質通常不足9兩,那麼,被消耗的物質又去了哪裡呢?想弄清楚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知道木頭的成分都有哪些,燃燒反應又是如何發生的,實際上,看似構造簡單的木頭中包含了多種物質。
  • 愛因斯坦創立了質能守恆定律,那創造物質的能量到底從哪來的?
    其實平時我們經常會遇到體現質能守恆定律的現象,比如平時我們用一個密封瓶子裝水,然後給瓶子裡面的水加熱,當加熱到一定時間後,瓶子的水減少了5%,這5%的水並沒有消失,而是以氣態的形式附在瓶子壁上,瓶子加熱前的水質量與加熱後的水質量完全沒有改變;又比如平時我們用火燒一塊木頭,一塊厚重的木頭經過燃燒之後,只剩下一層輕薄的木灰,那麼木頭消失的質量去哪了呢?
  • 1斤木頭燃燒後只剩下不到1兩的灰,還有9兩多的物質去哪了?
    在臘瑪古猿所棲息和活動的區域,經常會發生一些由於閃電或者自然積溫而形成的森林起火現象,在臘瑪古猿相較於其它陸生哺乳動物腦容量大大提升的背景之下,或許那時候人類的祖先在驚嚇之餘,會不由自主地對「火」這個現象進行深入思考,因此為後來人類學會利用火和保存火種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 反物質與正物質碰到一起就湮滅並爆發出巨大能量怎麼能夠保存呢?
    反物質和正物質碰撞到一起,就會消失,科學的術語叫湮滅。湮滅是在釋放出巨大的能量之後就沒有了,質能轉換的一種方式,是物質全部轉化為能量,符合愛因斯坦質能轉換公式:E=mc^2。根據這個公式,1克質量的物質全部轉化為能量,總能量相當於2500萬度電的能量。而平時我們物質轉化為能量的效率是很低的,一噸煤所釋放的熱量,只相當於0.028克物質全部能量的釋放,質能轉換率只有3500多萬分之一,可見我們人類目前所使用能源的技能還是多麼的低下。
  • 如果人類轉化成暗物質會怎樣?立即「隱形消失」
    然而,暗物質的表面卻完全不同,它不與核力或者電磁力相互作用,它不會與其它粒子或者自身發生碰撞,它只經歷一種引力作用,據我們所知,這是唯一對暗物質發揮作用的力量。那麼,如果你的身體裡所有粒子都被轉化為暗物質粒子,你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呢?在地球上,我們是由正常物質構成——大部分是原子形式。
  • 宇宙在反物質消失時是什麼樣的?
    第一個,一旦質子和中子產生之後,最後的反物質(當時仍然非常豐富)將會被除去。只要有足夠的能量,就可以在宇宙中製造出反物質。根據愛因斯坦的著名質能方程:E=mc^2,質量和能量是等價的,具體可以總結為以下兩點:(1)可以從純物質(或反物質)中創造能量,通過減少物質的質量來把質量(m)轉化為能量(E),例如,通過把等量的物質與反物質相互湮滅。(2)反過來,也可以從純能量中創造出新的物質,只要它能製造出等量的粒子和反粒子對。
  • 那麼增重的物質哪裡來的?
    這點不用擔心,同樣人去逝後燒成灰,地球的重量也不會減輕。對於同住一棟樓的人來說,走掉一個人或新來一個人,樓的整體重量會發生變化。因為走掉的人離開了這座樓,而離新來的人也是來自這座樓以外的地方,所以樓的總重量必然要發生變化。但對於新出生的人來說,並不來自地球以外的星球。人的生命從母體孕育到出生以後的成長,所消耗物質和能源都來自地球(當然還有陽光)。
  • 科學家解決了關於宇宙中消失物質的謎題
    在觀察廣袤的宇宙時,科學家被一個問題長久困擾——有一半理論模型中出現的物質消失了, 這個問題像陰影一樣籠罩在我們關於宇宙的理論上,要麼是他們(指算理論物質的人)錯了,要麼重子物質極其善於躲藏。然而,一組科學家認為他們通過快速射電脈衝找到了消失的物質。 一項發表在Nature上的研究,依靠無線電波輻射的神秘爆炸來解決這個數十年久的宇宙謎題。
  • 憑空消失?疑惑千年,終被發掘——質量守恆定律
    幼小的嫩芽會成長成為一顆顆撐天大樹,這些構成樹木的物質是從哪來呢?真的是無中生有嗎?木頭燃燒後,不見了;蠟燭燃燒後,也會無影無蹤,它們到哪去了呢?這些問題一直困擾著人類。物質能不能消失? 化學家建立各種學說 波意耳 現在的化學史家都把1661年作為近代化學的開始年代,把波意耳視為近代化學的奠基人,波意耳對近代化學最大的貢獻之一,是將實驗和觀察作為化學的基礎,並把嚴密、科學的實驗方法引入化學。
  • 物質的宇宙是怎麼創造的?
    物質的宇宙是怎麼創造的?你是誰?你來自哪裡?想必很多人在心裡都會有這樣的問題,這也是人類一直想知道的答案。通過不同的外星信息和管道在此給這些信息做一個綜合的整理。銀河以及所有其它物質的東西,都是無限智能的個體化部分的產物。當每個探索開始,祂依次找到其焦點,並成為共同造物者。智能無限的每個個體化部分,創造一個宇宙。並且允許自由選擇的韻律流動。遊戲在無限可能的範圍裡。每一個個體化部分將愛/光導入智能能量。於是創造出所謂的自然律。適用於特定的宇宙。每個宇宙,依次被個體化到一個焦點。一次成為共同造物者。並允許進一步的多樣化。於是創造進一步的智能能量,使其有組織化。
  • 人類消失後,留下的痕跡能輕易抹去?這3種物質永遠不會消失!
    人類消失後,留下的痕跡能輕易抹去?這3種物質永遠不會消失!人類在眾多生物中脫穎而出,站在食物鏈的頂端,看似強大實則渺小。可喜的是,地球在人類的改造下完全大變樣了,有人認為未來的某一天人類從地球上消失了,估計留下的痕跡也不會保存多久。科學家卻不這樣認為,有三種物質可以證明人類曾經存在過,就算過個上億年,都不可能消失。人類消失後,留下的痕跡能輕易抹去?這3種物質永遠不會消失!3種可以證明人類存在過的物質首先第一種是鈾。
  • 足金小熊被燒成了灰...
    許女士出示被火燒後的足金小熊消費者:足金小熊燒成灰據許女士介紹,去年12月12日,她在國金中心二樓的周生生專櫃購買了一條價值14580元的18K金鑽石項鍊和一條1598元的鉑PT950項鍊,作為配套優惠,她以540元的價格購買了一個足金小熊飾品。
  • 為何今天的宇宙由物質組成?宇宙中的反物質為何離奇消失?
    僅僅一克物質和對應的反物質湮滅,就會產生超過4萬噸TNT烈性炸藥的能量!  可是,今天的宇宙中幾乎只有普通物質,除了一些粒子的衰變、宇宙射線或者人類的實驗中,幾乎沒有反物質的存在。那麼,它們到底去哪了呢?  反物質消失之謎  這個問題一直是困擾著科學家的終極謎題,甚至在各種科學謎題的排行榜中都有它的身影。多年以來,科學家們一直試圖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並提出了多種理論。
  • 木頭和煤炭燒完有灰燼,汽油連灰都沒有,質量守恆呢,都去哪了?
    儘管火那麼普遍使用,但吃瓜群眾卻有一個揮之不去的問題,火是一種神奇的現象,煤炭用火燒過之後就剩下了一丟丟物質,木頭燒完之後的灰燼一陣風就消失了,而汽油居然連灰燼都沒有,說好的質量守恆呢?那些物質都去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