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11月18日消息(記者 高藝寧)「隨著科學技術不斷的發展,會不會出現哆啦A夢那樣的機器人?」「什麼時候會有徹底治好癌症的藥?」「當年您面對的國家科研基礎是怎麼樣的?您遇到問題都是如何解決的?」
11月17日,在2019未來論壇上,200多位來自全國的優秀青少年,身穿印有「追星就追科學家」字樣的帽衫,聆聽未來科學大獎獲獎人的心聲,和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科大訊飛高級副總裁杜蘭博士,以及2018未來科學大獎獲獎人馬大為面對面交流科學話題。
記者了解到,這是科大訊飛在未來論壇第三年舉辦「青少年對話未來科學大獎獲獎人」活動,旨在給優秀青少年提供一個互相交流和借鑑的平臺,也希望能讓更多人關注科技對於教育的影響與價值,希望在孩子們中間掀起尊重科學、崇尚科學的風潮。
科技發展帶來無限想像空間
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在主持2019 未來科學大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 青少年對話環節時呼籲,期待有更多青少年加入到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的融合中來。劉慶峰曾在2017年主持該對話時寄語青少年,要學好數學,數學是自然科學的基礎,尤其人工智慧的突破更離不開數學原理的突破。
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主持2019 年未來科學大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 青少年對話。(科大訊飛供圖)
面對青少年關於如何尋找自己興趣的困惑,2018未來科學大獎獲獎人、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副所長馬大為表示,最關鍵的有兩點,一是要自信。要相信自己一定能解決一些問題和困難。二是要堅持自己的愛好。「如果熱愛科學,要不斷去學習相關知識,這很重要。」
來自北京市第八中學少兒班的學生吳桐認為,通過與這兩位科學家的交流,使自己對喜歡的學科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同時對科研工作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杜蘭在解答青少年提問時也表示,科技的發展會給人們帶來無限的想像空間。今天我們已經可以讓機器像人一樣能聽會說、能理解會思考,未來各種各樣的可能和創造要靠青少年們去做。
青少年對話2018未來科學大獎獲獎人馬大為和科大訊飛高級副總裁杜蘭博士。(科大訊飛供圖)
「追星就追科學家,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倡導,但也不要因此把科學推上了神壇。科學本身是神聖的,但它更需要被人們所理解、所接受,並最終服務於人類社會發展。」「全國知名學霸交流」環節中,清華大學大一學生潘紫琪在回答青少年提問時的一番表達引起了全場掌聲。
此外,來自北京大學的大三學生劉育珅、北京八中學生譚振海等不同學校的學霸也接受了現場青少年的提問,分享自身在探索科學知識及取得優異成績方面的經驗。「青少年對話大科學家」環節後,馬大為與杜蘭為門夢溪、吳桐、李悠楊、吳越、梁博等五位青少年代表頒發了未來小科學家的激勵證書。
值得關注的是,科大訊飛產品在未來論壇舉辦期間頗受青睞,訊飛聽見智能會議系統被應用於四場學術研討會、科學家晚宴及公益晚宴等場合;2018未來科學大獎獲獎者馬大為現場試用訊飛智能辦公本,讓中國人工智慧技術閃耀在科學家的殿堂。
「因材施教」在人工智慧時代變成現實
科大訊飛作為深耕教育行業十五年的企業,一直倡導在智能時代要大力發展更加公平、更有質量的教育,旨在通過人工智慧的賦能,落地「因材施教」理念,改變人才培養模式,讓更多孩子得以享受優質教育,從而通過知識改變命運。
「人工智慧技術能將學生上課時的表現、課後的學習情況等轉化成數據,依據這些數據就能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畫像』,讓老師和家長依次定位學習盲區,提供個性化指導。」杜蘭介紹說。
此外,人工智慧技術的應用,讓教學實現減負增效,讓老師有更多時間進行教學研究,關心孩子的心理成長,幫助孩子實現更全面的發展。截至目前,科大訊飛在全國已經合作了35000所學校,覆蓋了1.4億師生。
杜蘭表示,未來,科大訊飛將繼續秉持「用人工智慧建設美好世界」的理念,打造出用戶喜歡的科技產品,為青少年搭建培養科學興趣的平臺,為中國科學事業貢獻企業自身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