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討論這個話題前,我們先來看一則寓言故事:
一頭大象,在森林裡漫步,無意中,踏壞了老鼠的家。大象很是慚愧地向老鼠道歉,可是老鼠卻耿耿於懷,不肯原諒大象。
一天,老鼠看見大象躺在地上睡覺,心想到:機會來了,我要報復大象,至少,這個龐然大物,我可以咬它一口。
但是,大象的皮特別厚,老鼠根本咬不動。這時,老鼠圍著大象轉了幾圈,發現大象的鼻子是個進攻點。
於是老鼠鑽進大象的鼻子裡,狠狠地咬了一口。
大象感覺鼻子一陣刺激,它猛烈地打了一個噴嚏,將老鼠射出好遠,老鼠被摔個半死。
老鼠忍著渾身的傷痛,對前來探望它的同類說:「要記住我的劇痛教訓,得饒人處且饒人!」
我們在生活中經常會看到有些人無理爭三分,得理不饒人,抓住別人的缺點窮追猛打,把別人逼得無路可退;也有些人胸懷寬闊,得饒人處且饒人,為人處事都很有分寸,很受同事朋友的喜愛。
俗話說,「讓人非我弱,退步自然寬。」我們應該寬容些,大度一些,尤其是面對特殊情況的時候,在得理的情況下,不要揪住別人不放,為彼此保留一份面子,以理相讓,解除與對方的隔閡,最後往往會皆大歡喜。
有些人得理時便趾高氣揚地對別人進行一番貶低,好像誰都不如自己,這就無形樹立了敵人,讓對方本來認錯的心態變成了仇恨。對方因你的得理不饒人放棄了道歉的心 ,甚至會為了和你爭奪利益,報復你而設下各種陷阱,到頭來,兩敗俱傷。所以任何事情,即使得理也要讓人,這不僅體現出了自己的一份大度,也能得到對方的感激。
得理相讓並不是懦弱,而是坦誠地為別人打開一扇寬容的窗戶,讓對方可以輕鬆地透口氣,同時也讓自己有了活躍的空間,畢竟後退一步才能海闊天空。反之,得理不饒人會把自己的後路堵死了。
得理不饒人的人僅僅看到自己有理的一面,從不考慮他人的感受,只顧隨著自己的情緒張牙舞爪地諷刺別人 。這種類型的人目光短淺,沒有遠見,遇事寧可損人不利己,也不願意做出絲毫的妥協去實現雙贏。
有句話這樣說,「以勢服人口,以理服人心」。得理時做到服人心,才是處世的睿智。我們在衝突中佔據優勢時千萬別忘了「得饒人處且饒人」的道理,就事論事,不要進行人身攻擊,切忌評論對方的人品和短處,否則矛盾一旦升級,就會造成不可彌補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