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咄咄逼人,得理不饒人,等於自斷後路
最近,朋友肖芳和她老公因為一些生活瑣事吵得不可開交,一氣之下,她收拾了幾件換洗衣服衝回了娘家,打算長時間和她老公冷戰。
她咬牙切齒地對我說:「這次我非得讓他給我下跪認錯不可!」說完,她狠狠地灌了一口冷水。
我瞪大眼睛看著她近乎自虐的行徑,這大冷天的,不是自找罪受嗎?
「你別玩過火了,男人可都是要面子的,咱好好說成嗎?」
「我可管不著這麼多了!每次吃完飯讓他立馬把碗筷給洗了,可他總是拖拖拉拉,第二天早上起來,廚房裡還是一片狼藉,我看著就心煩!」原來,這又是家務事惹的禍!
肖芳和老公原本就約定好,周一、周三和周五由她做飯洗碗,周二、周四和周六則由老公負責,周日不用開火,全家外出下館子。只是有一點,彼此負責做飯的那一天,用餐後的碗筷必須當日就洗乾淨,絕對不能留到第二天。
兩個人堅持了不到一個禮拜,肖芳的老公就開始有點「心不在焉」了,每次吃完飯,他就習慣性地把碗筷一丟,自個兒玩自個兒的去了。
肖芳為這事兒說了老公好多次,可他依舊是充耳不聞。起初,肖芳早上起來,還耐著性子收拾廚房,可一連做了好幾天,她終於「火山爆發」了。
「你到底是不是男人啊?做事有頭有尾行嗎?老是不洗碗,全推在我身上,我難道不累啊?你又沒給我發薪水,憑什麼讓我當老媽子啊?」劈頭蓋臉就是一頓臭罵,肖芳真是越說越來氣,以至於見到什麼東西,就拿起來砸個稀巴爛。
肖芳的老公快被嚇死了,他連忙抱著肖芳求饒,「老婆,你消消氣,消消氣,這事兒全賴我,以後我再也不犯了,好麼?」
肖芳還是得理不饒人,繼續朝著她老公罵罵咧咧,越說越難聽,完全剎不住自己的嘴巴,「我當初就是瞎了眼,看上你這麼一個好吃懶做、毫無責任心的臭男人……」
聽到這些有傷顏面和自尊的話,肖芳老公的臉開始變得陰沉起來,他冷冷地說了一句:「既然我這麼沒用,那你不妨再考慮一下,要走要留,悉聽尊便!」
「他竟然對我說出這種話,你說可氣不可氣,我當然要離家出走了!」肖芳回憶起當日的衝突時,依舊滿肚子的不滿和委屈。
我無奈一笑,搖了搖頭,說「他對你說的話,哪有你對他說的話難聽,早就跟你說了,男人非常愛面子,你句句話都在打他的臉,他能不跟你置氣嗎?」
肖芳不服氣地說:「那他有錯在先啊!我對他發脾氣又不是在無理取鬧!」
「他有錯,你可以心平氣和地跟他指出來,又或是嘗試其他的解決辦法,一味地發火有用嗎?況且他都跟你認錯討饒了,你還咄咄逼人,傷其顏面,就算你再有理,也變無理了!」
其實,我們女人待人處事固然要「得理」,但也絕對不能因此就「不饒人」,因為人若是不講道理,這或許只是一個缺點,而人如果硬要講道理,則是一個大大的盲點。
在我看來,朋友肖芳對自己的老公發脾氣,無非是為了發洩她對老公不洗碗筷的不滿情緒,其最終的目的還是希望老公迷途知返,當日事當日畢。既然目的那麼簡單明晰,何不實際一點,採取柔緩的方式和手段讓老公改正這個小毛病呢?
因此,與人來往,若是遭遇爭執,我們女人與其理直氣壯地去教訓對方,還不如理直氣「和」一點,這樣既顧全了對方的顏面,也輕輕鬆鬆達到了說服和改變他人的目的。
眾所周知,每個人的價值觀、生活方式以及性格各有不同,因此生活中出現分歧和矛盾根本在所難免。然而,許多時候,佔據有理一方的我們女人,一旦陷入鬥爭的漩渦,就會不由自主地急紅眼,扯著嗓子和別人唇槍舌戰。
其實,爭論不為別的,一方面是為了自己的面子,一方面則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因此特別容易發展到「得理不饒人」的地步,最後非逼得對方鳴金收兵或繳械投降不可。
可不管最後的結局是什麼,即便我們女人吹響了勝利的號角,卻還是給別人留下了一種斤斤計較、小肚雞腸的壞印象。長此以往,沒有人會願意和我們女人打交道,而我們女人就只好成為一位孤家寡人,落得個門可羅雀的悽涼下場。
更有甚者,如果我們女人咄咄逼人,讓對方走投無路,很有可能會激起對方的「求生」意志,逼得其不得不對我們女人採取非常手段,如此一來,我們女人受到傷害的可能性會大大增加。意識到這一點之後,我們女人自然就不能再放任自己的「咄咄逼人」了,因此,在別人理虧之時,我們女人不妨拿出「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氣勢和胸襟,給對方一條生路,顧全其面子和尊嚴。
正所謂:「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今天,我們女人若是選擇「得饒人處且饒人」,那麼別人定會將我們女人的寬容和大度銘記在心,假以時日,彼此角色互換,屆時他強我弱,說不定對方也願意效仿漢時韓信,竭盡全力償還當日我們女人給予他的「一飯之恩」。
那我們女人要怎麼做,才能讓自己在「得理」時,心平氣和地「且饒人」呢?
馬克吐溫曾說:「紫羅蘭把它的香氣留在那踩扁了它的腳踝上,這就是寬恕。」從這句話中,我們女人不難看出,若是想要和「咄咄逼人」劃上距離,首先就得學會寬容。要知道,在人際交往中,幾乎沒有人喜歡心胸狹隘、缺乏肚量的小人,因此,凡事寬容一點,謙和一點,退讓一點,我們女人才能為自己博得滿滿一缽的好人緣。
其次,要善於理解。一個通情達理、處處為他人著想的人在交際中往往更得人心,而咄咄逼人之輩之所以讓人心生反感和厭惡,正是因為其胡攪蠻纏、自私自利,全然不顧他人的顏面和自尊,硬生生將自己的「有理」變成「無理」。
最後,我們女人還要懂得適可而止。如果旁敲側擊就能讓理屈之人明白自己的過錯和缺點,我們女人又何必大張旗鼓,將彼此的爭執和分歧鬧得人盡皆知呢?常言道,凡事過猶不及,高手過招尚且點到為止,我們女人普通人之間的較量更無須呼風喚雨,大動幹戈了。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唐朝布袋和尚的那首打油詩:「手把青秧插滿天,低頭便見水中天。心地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好一個「退步原來是向前」!謙讓和隱忍並沒有讓我們女人失去自己的臉面,反倒是彰顯出我們女人的風度和胸懷,最後贏得他人的尊重和喜愛。而一個喜歡咄咄逼人,不給他人留一丁點餘地的人,即便再怎麼佔據有理的上風,也會被自己的「得理不饒人」打倒在地,從此受盡萬人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