屎殼郎難於移動糞便,唯一一種拉方塊狀糞便的袋熊,讓屎殼郎好方

2020-12-03 六維自然

在動物世界中,屎殼郎有「自然界清道夫」之稱,是因為它們以其它動物的糞便為食,屎殼郎會把糞便製成球狀,有利於滾動,然後推到安全地方藏起來,最後再慢慢吃掉。但有一種動物的糞便卻讓屎殼郎難於移動,是因為這種動物是唯一一種會拉方塊狀且非常堅硬的糞便,這種動物就是——袋熊。

袋熊的棲息地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亞,是一種外形像小型的熊類,臉又似鼠的動物,體重一般在35千克左右。看起來比較兇猛,實際上是食草動物,只有在遇到威脅時,才展現兇猛的一面,但往往不是攻擊對手,而是破壞地底隧道,令掠食者窒息等技能,而袋熊卻能展現強大挖洞本領,藉此逃生。

袋熊除了外形較萌,更為奇特就是它的方塊狀糞便,在動物中是獨一無二的,只要找到方塊狀糞便,基本就可以確定它的棲息地巢穴等。更為奇怪的是:袋熊不是一天一塊糞便,而是一天可以產生80-100塊這樣方塊狀糞便,所以順著方塊狀糞便,也可以很容易找到袋熊的領地。

糞便是人或動物的大腸排遺物,一般都有一股臭味,但非常奇怪的是袋熊的方塊狀糞便並沒有產生臭氣,這些方塊糞也比較堅硬不容易破碎,據猜測可能和袋熊的消化系統有關,也可能和它們食物有關,以牧草、青草、野菜等植物為食,同時袋熊之間通過方塊糞便可以了解這片領地同類的情況。

唯一一種會拉方塊狀糞便的動物,自然會引起人類的好奇探索,袋熊的糞便為什麼如此與眾不同?難道袋熊肛門是方塊形狀?據研究發現:袋熊的肛門並不是方塊形狀的,能產生方塊形狀的糞便是和它們消化系統有關,袋熊差不多要用兩周的時間來完成消化植物食物,在那麼長的時間內,食物水分慢慢減少,變成形狀相近的一截一截的圓柱形,但又在袋熊的大腸的膨大區,這些塊段會相互摩擦擠壓,水分被吸收幹後變得很硬,連袋熊圓形的肛門都無法改變這些方塊狀的糞便,最後只能拉出方塊狀。

唯一一種拉方塊狀糞便的袋熊,有沒有考慮過屎殼郎的感受?讓屎殼郎表示好方,表示這是難於移動的糞便。

袋熊是澳大利亞東南部特有的物種,是袋熊科2屬3種動物的通稱,塔斯馬尼亞袋熊和南澳毛吻袋熊種群數量趨勢穩定,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而昆士蘭毛吻袋熊由於棲息地減少,已是極危動物,三種袋熊其中兩種無危,一種極危!

 關注六維自然 順其自然認識自然!

相關焦點

  • 什麼動物的糞便是方形的?搬走,屎殼郎都表示無能為力。
    這時,有一塊方形的「石頭」擋在路上,屎殼郎沒能剎住腳,「砰」一聲,它的屎球炸了散了。屎殼郎哭著跪在地上:「我的午餐啊。」慢慢地,屎殼郎鼻子動了動,似乎聞到什麼香味了。腦子都是奇怪知識的朋友都才猜對了,這是袋熊。
  • 為什麼袋熊的糞便是方形的?
    為什麼袋熊的糞便是方形的? 袋熊是一種短腿穴居的有袋動物,它是考拉的近親,原產於澳大利亞。
  • 這種動物真奇葩,排出的糞便是立體狀的,為什麼會這樣?
    其次,袋熊排洩的糞便看起來十分立體,一開始讓許多動物專家感到迷惑。大多數哺乳動物排出的糞便一般是條狀或者塊狀,唯獨袋熊的糞便是立方體的,這是怎麼回事呢?起初人們認為袋熊可能有一個「不雅」的習慣,那就是在排便之後還要處理一下自己的糞便,讓它變成立方體後才肯罷休。
  • 地球上會賺錢的動物,會拉方形糞便,一晚能造百塊!
    澳大利亞還有很多野生動物,是大家在其他國家見不到的,其中就包括了袋熊。如果看其外形的話,袋熊和竹鼠很相似,它們也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它們都吃草為生,袋熊在平時主要吃草樹皮和樹根。而它們身上最相似的一點就是,它們都拉方形糞便。有不少人其實都很好奇,袋熊為什麼會拉方形糞便呢?
  • 屎殼郎推糞球為什麼?帶你了解屎殼郎的秘密
    蜣螂大多都具有糞食性,可以將糞便滾動成球狀,推行向前。其主要以動物糞便為食,有「自然界清道夫」的稱號。它不僅以糞便為食,而且還將糞便製成球狀滾動到巢穴貯藏起來,大面積地清除了地面上對於人類來說的垃圾,在生態鏈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尤其對蒙古草原的牧業經濟影響甚大。屎殼郎發現了一堆糞便後,便會用腿將部分糞便製成一個球狀,將其滾開。
  • 擁有「超能力」的屎殼郎,曾被萬人敬仰,我們看不一樣的屎殼郎
    吃苦耐勞的清理工我們所熟知的澳大利亞,在殖民者入侵後引進大量的牛,雖然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但是大量的牛糞卻覆蓋了草原,受無法正常進行光合作用的影響,大面積的牧草死亡,而且牛屎所滋生的蒼蠅蛆蟲也泛濫成災,因為當地的屎殼郎數量有限,而且這些屎殼郎只喜歡澳大利亞原著動物的糞便,因此大英國協提出了「澳大利亞屎殼郎項目」,引進數十種各地的屎殼郎才消滅掉牛的糞便,並且有效降低了蒼蠅90%
  • 蜣螂——屎殼郎
    鑽進牛糞裡的蟲類,可以將糞便滾動成球狀,推行向前。主要以動物糞便為食,有「自然界清道夫」的稱號,又名「莫多昇」。型為略扁的 橢圓形,體長 5~30 毫米。體色大多為略帶光澤的黑色,也有褐色的。頭扁平,前肢矯健,雄性頭部有角,是一種 完全變態昆蟲。體表色深,有的具金屬光澤。雄蟲頭頂有一長而彎曲的角狀突,蜣螂能利用月光偏振現象進行定位,以幫助取食,有一定的趨光性。
  • 韓國本土屎殼郎滅絕,抓一隻屎殼郎,獎勵100萬韓元!
    而這一切弊端,只需讓屎殼郎進場,就能徹底得到改善。02屎殼郎與糞便的前世今生屎殼郎為糞便而生,所以別名還叫糞球蟲,但是,作為一種有益於地球和人類的蟲蟲好朋友,我們有必要記住人家的學名——蜣螂(qiāng láng)。
  • 你聽過屎殼郎的故事嗎?
    大家對屎殼郎都會有所耳聞,屎殼郎的原名是蜣螂(qiāng láng),一種痴迷於推糞球的昆蟲,我們一直以來都沒有什么正面評價,有時候在評價一個人不好的時候,會把他說成是屎殼郎。對於我們來說,怎麼也沒辦法把屎殼郎和神聯繫在一起,但是埃及人就不這麼想了,他們不僅把屎殼郎稱為「聖甲蟲」,還覺得屎殼郎推糞球的時候特別像推動太陽的場景,所以大家就把屎殼郎當成是崇拜的動物,象徵著太陽緩緩升起,意味著是「發展」和「出現」。
  • 屎殼郎吃自己的屎嗎
    屎殼郎吃自己的屎嗎時間:2018-05-15 22:37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屎殼郎吃自己的屎嗎 屎殼郎吃自己的屎嗎?屎殼郎是蜣螂的俗稱,屬於金龜科蜣螂亞科,也有很多人叫它屎虼(g)螂、屎比房、推丸、裹糞牛、滾糞牛、滾糞郎等。
  • 名叫「屎殼郎」的美少年,愛滾糞,卻更愛仰望星空?
    該研究顯示,非洲屎殼郎能利用「仰望星空」給自己確定方向,這是世界上已知唯一擁有這項神技的物種。屎殼郎利用來自天空的線索來給自己的滾糞球之旅導航。攝影:ADRIAN BAILEY, NATIONAL GEOGRAPHIC來自羅德島的屎殼郎愛好者jtbean詢問道:「在夏天的阿拉斯加,屎殼郎是怎麼導航的?
  • 古埃及未解之「謎」,為何他們對屎殼郎有偏愛之情?
    地球自轉引發的思考人總的來說還是一種很現實的生物,人們崇拜的一切東西都有其崇拜的道理例如中國的大部分地方都將龍作為圖騰和祥瑞,這也是因為龍能呼風喚雨帶來人們好運,但是為何古埃及人卻對屎殼郎情有獨鍾。從「屎殼郎」到「聖甲蟲」屎殼郎是一種很奇特的昆蟲,它生長著堅硬的外骨骼並且有著極為鋒利的前足便於他們挖掘,屎殼郎以糞便為食這樣的習性讓他們成為了大自然的清道夫,畢竟草原上生存著無數的動物,如果沒有屎殼郎這樣的生物存在草原上該是怎樣的一幅景象。
  • 古埃及人心中的太陽神――屎殼郎
    但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古埃及人心中的太陽神是一種昆蟲――滾糞球的屎殼郎。推糞球的屎殼郎古埃及人看著太陽每天從尼羅河的東邊升起,從西邊「入地」,他們的心中就充滿了疑惑,不明白為什麼會有日出日落於是太陽、月亮、獅子、貓、牛、羊、鱷魚甚至屎殼郎,都被古代埃及人想像成了神。而屎克郎竟然還是他們心中的太陽神。這種想像在很多人(當然也包括筆者)看來是很無釐頭的,屎殼郎與太陽有什麼聯繫呢?怎麼就成了國外計人心中的太陽神了呢?
  • 俗稱「推屎爬」,屎殼郎盤出那麼圓的糞球,到底為了什麼?
    屎殼郎是一種生存極為成功的物種,除了南極大陸的世界各地都有它們的足跡,而且種類和數量很多,世界上有2萬多種蜣螂,具備很強的環境適應性,而這是它們在比人類悠久得多的演化歷史中的進化結果。屎殼郎以糞便為食物,因此有自然清道夫的聲名。
  • 翻滾の屎殼郎!原創插畫作品-維吉尼亞比奇插畫師Melissa宛宛
    》滾屎蟲,又稱屎蚵螂、糞金龜、屎殼郎,也被稱為蜣螂。主要以動物的糞便為食,喜歡把動物的糞便滾成球。目前有多達5000個種。蜣螂是世界上力量最大的昆蟲,可以推動相當於自身體重1141倍的物體,相當於一個人推動6輛雙層公車。食物主要是草食動物和雜食動物的糞便。一隻蜣螂一天內可以吃下多於自身體重的糞便。糞球也可作為幼蟲的食物,繁殖用的糞球一般為梨形,雌性蜣螂將卵產在梨形突出的部位,並埋藏起來。
  • 屎殼郎 埃及的太陽神
    屎殼郎是埃及的神,至高無上。它象徵著偉大的太陽神。
  • 屎殼郎的前世今生 方舟手機版蜣螂馴服與屬性
    【簡介和外觀】 蜣螂看起來像是一隻甲蟲,默默等待著有緣人抓他回家,十分的環保,可以不停的分解糞便來產出油與化肥 屎殼郎無法乘騎,不過可以直接捧在手裡。 馴服後的屎殼郎直接把糞便丟到它背包裡,一段時間過後它就能自動分解成油和化肥了,不同體積糞便分解效率也不同,大體積糞便分解得多!
  • 屎殼郎推著粑粑球回家,半道被獅子尾巴攔去路,場面搞笑!
    屎殼郎推著粑粑球回家,半道被獅子尾巴攔去路,場面搞笑! 它們的腦袋上長得像是一把鐵楸。還有堅硬的觸角能夠幫助它們把糞便滾成一個球狀,有的時候可以滾的就像是蘋果一樣大。在非洲大草原上生活著一大批的屎殼郎,到了雨季下雨後的第四天晚上,就會有成千上萬的屎殼郎從地下鑽出來。
  • 「屎殼郎」不僅有用,還能吃呢
    原創 吳小咖是個好孩子 物種日曆「蜣螂」這個詞有點陌生,但它的別稱「屎殼郎」一定是每個人都聽過的名字。無論是由於「屎殼郎」這樣接地氣兒的暱稱,還是由於古埃及人神秘古老的傳說,你或許會把別的蟲子誤叫成「屎殼郎」,但很少會把真的「屎殼郎」錯叫成別的蟲子。
  • 「屎殼郎」不僅有用,還能吃呢!
    來源: 物種日曆 「蜣螂」這個詞有點陌生,但它的別稱「屎殼郎」一定是每個人都聽過的名字。無論是由於「屎殼郎」這樣接地氣兒的暱稱,還是由於古埃及人神秘古老的傳說,你或許會把別的蟲子誤叫成「屎殼郎」,但很少會把真的「屎殼郎」錯叫成別的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