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動物世界中,屎殼郎有「自然界清道夫」之稱,是因為它們以其它動物的糞便為食,屎殼郎會把糞便製成球狀,有利於滾動,然後推到安全地方藏起來,最後再慢慢吃掉。但有一種動物的糞便卻讓屎殼郎難於移動,是因為這種動物是唯一一種會拉方塊狀且非常堅硬的糞便,這種動物就是——袋熊。
袋熊的棲息地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亞,是一種外形像小型的熊類,臉又似鼠的動物,體重一般在35千克左右。看起來比較兇猛,實際上是食草動物,只有在遇到威脅時,才展現兇猛的一面,但往往不是攻擊對手,而是破壞地底隧道,令掠食者窒息等技能,而袋熊卻能展現強大挖洞本領,藉此逃生。
袋熊除了外形較萌,更為奇特就是它的方塊狀糞便,在動物中是獨一無二的,只要找到方塊狀糞便,基本就可以確定它的棲息地巢穴等。更為奇怪的是:袋熊不是一天一塊糞便,而是一天可以產生80-100塊這樣方塊狀糞便,所以順著方塊狀糞便,也可以很容易找到袋熊的領地。
糞便是人或動物的大腸排遺物,一般都有一股臭味,但非常奇怪的是袋熊的方塊狀糞便並沒有產生臭氣,這些方塊糞也比較堅硬不容易破碎,據猜測可能和袋熊的消化系統有關,也可能和它們食物有關,以牧草、青草、野菜等植物為食,同時袋熊之間通過方塊糞便可以了解這片領地同類的情況。
唯一一種會拉方塊狀糞便的動物,自然會引起人類的好奇探索,袋熊的糞便為什麼如此與眾不同?難道袋熊肛門是方塊形狀?據研究發現:袋熊的肛門並不是方塊形狀的,能產生方塊形狀的糞便是和它們消化系統有關,袋熊差不多要用兩周的時間來完成消化植物食物,在那麼長的時間內,食物水分慢慢減少,變成形狀相近的一截一截的圓柱形,但又在袋熊的大腸的膨大區,這些塊段會相互摩擦擠壓,水分被吸收幹後變得很硬,連袋熊圓形的肛門都無法改變這些方塊狀的糞便,最後只能拉出方塊狀。
唯一一種拉方塊狀糞便的袋熊,有沒有考慮過屎殼郎的感受?讓屎殼郎表示好方,表示這是難於移動的糞便。
袋熊是澳大利亞東南部特有的物種,是袋熊科2屬3種動物的通稱,塔斯馬尼亞袋熊和南澳毛吻袋熊種群數量趨勢穩定,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而昆士蘭毛吻袋熊由於棲息地減少,已是極危動物,三種袋熊其中兩種無危,一種極危!
關注六維自然 順其自然認識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