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遼闊而神秘的深海,科學可以解釋的內容與人類的想像力之間還存在著巨大的空間。為了填補這一空白,人類花了幾個世紀的時間來講述深海裡有怪獸怪物的荒誕故事。比如北海巨妖克拉肯(Kraken),觸手幾十米長,可以輕易傾覆船隻並捕殺鯊魚等等。那深海裡是否真的存在所謂的「克拉肯」呢?
在太平洋夏威夷附近海域的深海發生了一起罕見的動物廝殺事件:一條鯊魚與一種巨型的頭足類動物曾進行激烈碰撞,而巨型頭足類動物在鯊魚身上留下了兩個明顯的血洞和不尋常的環狀印記。
據悉,水下攝影師維爾貝克(Deron Verbeck)去年在夏威夷科納(Kona)海岸潛水時發現了一條7英尺長(2.1米)的遠洋白鰭鯊(Carcharhinus longimanus),於是他拍了一張鯊魚的照片。當他回去並查看照片時,發現這條遠洋白鰭鯊的頭部和背部都有奇怪的、高爾夫球大小的印痕,身上還有兩個比較明顯的小血洞,不知道是什麼東西造成的。
隨後他將照片發到臉書上和發給了佛羅裡達國際大學鯊魚生態學家帕帕斯塔馬修(Yannis Papastamatiou)。而在帕帕斯塔馬修眼裡,這些疤痕顯然不是來自其他鯊魚。雖然無法確定到底是什麼生物襲擊了鯊魚,單從傷痕來看,似乎是由魷魚觸手上的吸盤造成的,而且這應該是一種相當大的魷魚。同時他強調,這也是學界第一次在鯊魚身上觀察到這樣的標記。
遠洋白鰭鯊,是真鯊科真鯊屬下一種大型鯊魚,主要棲息在北緯45°至南緯43°的全球熱帶水域中不超過150米深的上層海域。它們的體長可達3.5-4米左右,但大多數標本的長度不足3米,目前人類記錄的最大重量為370磅(167.4公斤)。遠洋白鰭鯊身上最明顯的特徵是胸鰭長且呈槳狀,成年後背鰭、胸鰭和尾鰭通常有白色斑點。
遠洋白鰭鯊也是對人類最危險的鯊魚之一。雖然速度較慢但具有強烈的攻擊性,加上敏銳的電感應能力,它通常是在海難周圍水域中出現的第一個物種。在1945年7月30日,美國印第安納波利斯號被日本擊沉,船上有1195人但最後只有361人倖存。因為約900名倖存者在海水裡泡了4天(面臨脫水、高溫),其中有150人成為了遠洋白鰭鯊的口糧,因此被譽為「歷史上最嚴重的鯊魚襲擊」。
10多年來,帕帕斯塔馬修團隊一直都有使用跟蹤標籤和特殊傳感器來追蹤研究一些神秘的鯊魚,包括遠洋白鰭鯊、鐮狀真鯊等,記錄它們的遊泳速度、加速度以及其他相關習性。結果數據顯示,遠洋白鰭鯊經常會遊到水下300米(1000英尺)的深度。帕帕斯塔馬修認為,白鰭鯊這麼做的原因是為了覓食。當任何動物進入水下300米深度時,就有可能遇到深海的神秘居民——巨型魷魚。
根據照片的情況進行合理推測,這條倒黴的白鰭鯊應該是偶然碰到了一隻巨大的魷魚並爆發衝突。鯊魚背部和側面的一系列圓形標記的形狀完全像巨型魷魚觸手上的吸盤造成。從印痕的大小來看,巨型魷魚應該與鯊魚大小相同(至少2米長,包括觸手長度),甚至可能更大。
另外夏威夷附近深海已知有三種頭足類動物可以製造出這麼大的標記:菱鰭烏賊(Thysanoteuthis)或巨小頭魷(Megalocranchia)、大王烏賊,它們的體型都能長到2-3米或以上。
由於這是學界第一次在鯊魚上觀察到如此大的觸手痕跡,它們相遇的其他細節很難說得清。比如遭遇戰中白鰭鯊是進攻一方還是防守一方,身上那2個小血洞會不會是大王烏賊吸盤裡的鋸齒造成。但從白鰭鯊身上無明顯的傷痕來看,應該是白鰭鯊襲擊了大王烏賊。當然,這些只是猜測。帕帕斯塔馬修表示:「僅憑一張照片下結論是非常困難的,可惜的是我們永遠無法親眼目睹發生了什麼事。」
自大航海時代開始,北海巨妖「克拉肯」的傳說就開始流傳。直到1857年,人類第一次科學地描述了大王烏賊(Architeuthis dux),也意味著「克拉肯」的真身在現實世界裡出現。不過他們所了解大王烏賊的大部分信息,要麼是被衝上岸的大王烏賊部分屍體,要麼是抹香鯨的胃中的觸手碎片。
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囧況沒有出現在科學家們的身上,他們一邊收集大王烏賊的標本(20世紀全球收集了幾百個標本),一邊研究抹香鯨身上的吸盤痕跡。從標本推測,大王烏賊的體長應該是15米—17米之間(包括觸手)。同時通過抹香鯨身上的吸盤痕跡估計,大王烏賊的體長可達30米。當然,這個不靠譜的數據是當時科學家認識不足所得出的結論。
目前大部分科學家認為過去對大王烏賊的體長判斷誇大了,畢竟抹香鯨身上的吸盤痕跡會隨著長大而增大。後來在2004年,日本科考團隊首次拍到大王烏賊的活體真容,並還令其留下了一段5米長的觸手。因此關於大王烏賊的體長合理推測,其胴長不超過2.5米,全長不超過13米。
另外過去科學家將所有新發現的大王烏賊都歸為一個新物種,以至於在100多年的搜尋中,共有21種大王烏賊。但2013年的研究表明,線粒體DNA顯示全球的大王烏賊都是同一個物種。
到目前為止,科學家對大王烏賊的習性依然知之甚少,但大王烏賊的數量肯定比人類想像中要更多。否則抹香鯨為什麼以它為食呢?如果大王烏賊的體型真有那麼大,「海洋巨人之戰」肯定會發生,那12米的抹香鯨身上估計也會傷痕累累。然而,這現象很少發生。
地球有超過80%的海洋尚未開發,其中深海是最鮮為人知的部分。過去學界認為生活在淺海生態系統與深海生態系統的互動很少,但「傷痕累累」的鯊魚告訴我們:海洋是三維的,海洋不同區域的生物可能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孤立。
至於深邃遼闊的深海是否還存在更大的未知生物,你的看法是什麼呢?歡迎留言交流!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