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很平凡,可是他有蘋果。
他的出生讓母親愁容滿面,因為父親在前幾個月就已過世。
在學校裡他經常受別人欺負,不得不舉起拳頭奪回自信。
他是「笨木匠」,他是英國的小魯班。看見鄰家大叔敲敲打打,他也要敲敲打打。椅子壞了、窗戶鬆了、床板晃了,對他來說就是機會來了。
他熱衷於做手工,什麼日晷儀、水鍾、拖著尾巴的風箏,全都不在話下。
他是誰?還能有誰——
艾薩克·牛頓爵士,著名的物理學家,英國皇家學會會長,百科全書式的「全才」。
1687年他發表論文《自然定律》,描述了萬有引力和3大運動定律。他論證了克卜勒行星運動定律與他的引力理論間的一致性,展示地面物體與天體運動都遵循著相同的自然定律,為太陽中心說提供了強有力的理論支持。
力學上,他闡明動量和角動量守恆原理,提出牛頓運動定律。
光學上,他發明了反射望遠鏡,並基於對三稜鏡將白光發散成可見光譜的觀察,發展出顏色理論,他還系統地表述了冷卻定律,順便搞了一下音速。
數學上,他與萊布尼茨發展出微積分學,也證明了廣義二項式定理,提出了「牛頓法」以趨近函數的零點,還研究了一下冪級數。
經濟學上,他提出了金本位制度。
可以說,因為牛頓,我們至少多念了一年書。
1643年1月4日,聖誕的晨鐘還沒敲響,在英國中東部的一個小村落——伍爾索普,牛頓出生了。
北風呼嘯,呼呼地刮,把小牛頓身上的肉都給吹沒了。據他的母親回憶,牛頓出生時小得可以裝進一夸脫的馬克杯。
3歲時,媽媽住進新丈夫巴納巴斯·史密斯牧師的家。小牛頓被託付給了外祖母瑪傑裡·艾斯庫。
年幼的牛頓不喜歡繼父,並因母親改嫁的事心懷不滿。
他曾經寫下這樣的話:
「威脅我的繼父與生母,要把他們連同房子一齊燒掉。」
1648年,牛頓被送去上學。少時的牛頓並非神童,成績一般,但他喜歡書本,喜歡看一些介紹各種簡單機械模型製作方法的讀物,並從中受到啟發。
傳說小牛頓把風車的機械原理摸透後,自己製造了一架磨坊的模型。他將老鼠綁在一架有輪子的踏車上,然後在輪子的前面放上一粒玉米,剛好那地方是老鼠可望不可及的位置。老鼠想吃玉米,就不斷地跑動,於是輪子不停地轉動。
有一次他放風箏時,在繩子上懸掛著小燈,夜間村人看去驚疑是彗星出現。小牛頓還製造了一個小水鍾。每天早晨,小水鍾會自動滴水到他臉上,催他起床。
他喜歡繪畫、雕刻,尤其喜歡刻日晷,家裡牆角、窗臺上到處安放著他刻畫的日晷,用以驗看日影的移動。
這一切無疑得歸功於他外婆散養式的教育方法。
1654年,牛頓如願以償地進了格蘭瑟姆鎮上的金格斯皇家中學。這所學校可了不得不得了,它初創於1329年,歷史悠久,有著一整套的教育體系和嚴明的紀律,是培養天才的搖籃!
由於學校離家有十幾公裡遠,牛頓只得告別外婆,住到鎮上。
牛頓進了陌生的學校,性格內向的他不愛主動接近同學,他總是喜歡一個人默默地思考。
當時他也不是什麼學霸,但他上課還是蠻認真的,作業做得整整齊齊,不馬虎也不拖拉。
當然啦,手工製作還是他的最愛。
牛頓就讀金格斯皇家中學時,曾經寄宿在藥劑師克拉克家裡。
化學無憂啦!
藥劑師的夫人和牛頓媽是閨蜜,由於鎮上也沒有什麼親戚可投靠,牛頓只好寄宿在他家了。克拉克夫婦是好人,他們熱情、真誠、厚道,把牛頓當家裡人看,牛頓也非常喜歡他們。
一般牛頓放學後習慣把自己關在房間裡,不是刻苦學習,就是埋頭做手工。
不過他覺得最好玩的地方還是藥房,藥劑師的藥房可以稱得上是真正的化學實驗室。
在這裡,牛頓慢慢地培養起了對科學一絲不苟的態度。
中學時代的生活忙碌而充實,當牛頓準備新發明時,母親來信讓他回家看看,因為牧師後爸去世了。
回家看看就看看吧,不就是洗洗筷子涮涮碗嗎?
牛頓剛開始回家覺得很拘束,後來每個星期回去一次,和弟弟妹妹們也混熟了。他跟弟弟妹妹們講很多學校裡的新鮮事和他們不懂的知識,他們都覺得這個哥了不起。
某個星期一的早晨,克拉克夫人給了牛頓一封信,信是媽媽寄來的。媽媽想讓牛頓回家幫她分擔繁重的農活,但又不想妨礙牛頓的學習。
媽媽在信中說,希望牛頓回家幫忙,但也尊重他自己的選擇。牛頓經過一番激烈的思想鬥爭之後,
決定回家幫媽媽挑起生活的重擔。
「回家當農民,照樣可以學習!」牛頓要魚和熊掌兩不誤。
一星期後,牛頓收拾好行李回到了伍爾索浦村。
媽媽非常歡喜,地裡的活終於有人幫她做了,牛頓也成了家裡的「頂梁柱」。他一邊努力學習種田技術,一邊構思著新工具。不久之後,一輛漂亮的四輪馬車做了出來,村裡人紛紛為牛頓點讚。
牛頓在幹活的時候經常因思考問題,壞了正事。譬如他鋤草,連苗也給鋤掉了。為此,他覺得對不起媽媽。
對於知識的饑渴,讓牛頓一空下來就沉湎於書本。
這個不合格的農夫,媽媽對他一點沒有辦法,只能讓他去放羊。放羊好啊,羊吃草,他讀書,
各得其樂。然而好景不長,一天黃昏,牛頓這個羊倌剛和羊兒們翻過土坡,就看到妹妹神色慌張地等在那裡:
「哥哥,不好了!鄰居大嬸把你告了,咱家的羊把她家的莊稼給吃了!」
牛頓知道自己闖禍了,但他還是硬著頭皮回到家中接受媽媽的責備。
打那以後,牛頓就留心多了,不再讓羊接近莊稼地。
可能嗎?
有一回做牧師的舅舅到牛頓家做客,他很久沒見牛頓了,想見見這位他喜歡的小外甥。
媽媽說牛頓在放羊,要不讓他弟弟去叫一聲,舅舅執意親自去找。
翻過山坡,羊呢?人呢?
舅舅又到附近的莊稼地和山溝裡去找,鬼影也沒一個。
正當舅舅一臉懵逼的時候,他發現灌木叢中有個人正在看書。
這不就是外甥嗎?
「羊呢?」
牛頓聽到舅舅的聲音後從思考中緩過神來。
緩過神的牛頓一見羊都跑光了,就慌了神,馬上和舅舅一起四處找羊,直到很晚才找到羊群。
媽媽一看牛頓連羊都放不好,就讓他去學做生意,結果可想而知。既然賣東西不適合牛頓,
那就讓他做最簡單的運貨吧!
這天早晨,牛頓備好了馬,前往格蘭瑟姆鎮送小麥。
這下可不要讓媽媽失望喲!
牛頓格外用心地把貨物送到集市上,終於可以喘口氣了。回來的時候天色尚早,牛頓不想駕馬,
就從馬車上下來,牽著韁繩慢悠悠慢悠悠地向前走著。
走著走著,他想到了很多問題,想起了機械原理,想起了力的作用......
一路走一路想,沒毛病!
此時遠處的群山越來越暗,牛頓猛地從思考中拉回韁繩。
繩呢?
繩還在。
馬呢?
馬沒了。
牛頓連跑帶顛地回去找了大半夜,一無所獲,只能帶著馬韁繩和拴馬的鐵嚼子回了家。結果,馬早就回家了。
媽媽對牛頓一百萬個不放心,再分派任務時就讓家裡幫工的老大爺一起去。
都說這孩子聰明,老大爺覺得牛頓沒出息。
克拉克夫婦非常理解和支持牛頓,他們為牛頓保留著房間。
這樣牛頓趕集的時候,就可以在自己的房間裡好好地看一會書,等老大爺把事情辦完,再來接牛頓回家。知子莫若母,不久就東窗事發,媽媽覺得牛頓不適合當農民,就打算找他舅想想辦法。
牛頓的好學感動了舅舅,在舅舅的勸說下媽媽讓牛頓復學了,並鼓勵他上大學讀書。牛頓重新回到學校,如饑似渴地汲取著書本中的營養。
金格斯皇家中學的學習氣氛特別濃厚,校長亨利·斯託克思想開明、崇尚知識,早年在劍橋大學學習過。
牛頓在學校裡的學習成績很一般,但校長獨具慧眼,認為他是一個難得的人才。校長知道牛頓家裡經濟困難,還決定幫他承擔上大學的費用。
時光荏苒,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刻苦努力,牛頓終於考取了嚮往已久的劍橋大學。
1661年6月3日,來自偏僻農村的牛頓,手裡提著舊皮箱,問路過的紳士模樣的中年人:
「哪兒是通往大學的路?」
在紳士的帶領下,牛頓來到了三一學院——劍橋大學裡最大的一所學院。
學院大門上雕刻著英王亨利八世的肖像,校門兩側綠樹成陰,噴射成弧線形的水柱噴泉好像在歡迎這位科學巨人的到來。
牛頓報考三一學院不光是因為它大,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三一學院有「減費生」制度。
所謂的減費生,就是指那些得到優惠的窮學生。由於家裡經濟困難,牛頓申請成為一名工讀減費生。許多富家子弟瞧不起減費生,但牛頓沒有瞧不起自己,他十分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
牛頓曾對富家子弟說:
「一想到我可以留在這裡學習,什麼苦都可以吃。」
此後的牛頓誠如他所言,不屈不撓地學習生活著,不僅縮小了與其他同學學習水平上的巨大落差,還為後來的偉大發明打下了深厚的基礎。
沒有人能夠隨隨便便成功,即便他真是個天才。
最後我用以前作的一首小詩收尾,節選自組詩《人物》,希望讀者們能夠喜歡。
<牛頓>
上帝偷懶
就讓牛頓單槍匹馬
開闢諸多領域
甚至在他休息的時候
還借用蘋果
替他開竅
看名人傳記,就是您走向成功的捷徑,歡迎選購!